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2019年9月深圳存贷款余额

2019年9月深圳存贷款余额

发布时间:2022-08-03 07:35:50

⑴ 深圳和广州哪个发达

深圳和广州,深圳发达。

广州和深圳,是我国南方城市的双子星,两座城市的经济都特别发达。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副省级城市;深圳是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

广州历史悠久,是老大哥,实力强劲;深圳是后起之秀,实力直逼老大哥,它在2017年以22438.39亿元的GDP超过老大哥广州,并同时超过了香港。广东也因为同时拥有两座一线城市,成为国内GDP最高的省份。

其他

2018年深圳存贷款总额为125090.15亿元,其中存款余额72550.36亿元、贷款余额52539.79亿元,存款余额中住户存款为13441.57亿元。

同期,广州的存贷款总额为95537.41亿元,其中存款余额为54788.09亿元、贷款余额40749.32亿元,其中存款余额中住户存款为16456.56亿元(资料来源:广州市统计局《2018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深圳的存贷款总额是广州的1.3倍,其中存款比广州多17761亿元,贷款余额比广州多11790.47亿元。可以看出,深圳的资金规模远比广州大。

⑵ 2019年主要银行文化贷款余额

9330亿元。经查询央行发布数据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贷款余额9330亿元,一季度减少85亿元,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232家。

⑶ 深圳和北京哪个发达

北京发达。

GDP方面:2020北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020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7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公共预算方面:北京全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83.9亿元,比上年下降5.7%,深圳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工业和建筑业方面:北京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21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深圳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5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

其他方面对比说明

对外经济:全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23215.9亿元,比上年下降19.1%,深圳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50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存贷款:北京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88081.6亿元,比年初增加16667.3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84308.8亿元,比年初增加7433.2亿元。

深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897.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4%;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8020.54亿元,增长14.4%。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北京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434元,比上年增长2.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0.8%。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78元,比上年增长3.8%。

以上内容参考 深圳政务在线—深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以上内容参考 北京市政府—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⑷ 上半年深圳新增贷款5765.51亿元

晶报讯(记者 曾令松)8月2日,记者从深圳银保监局召开的“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5765.51亿元,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贷款新增2679.53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47.06%。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对20.1万户中小微企业和33万户个人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涉及贷款金额3178亿元。积极开展新冠病毒疫苗保险业务,累计保障额度1689亿元。
深圳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还透露,截至6月末,深圳辖内银行业总资产10.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4%;存款余额7.8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9%;贷款余额7.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4%。上半年,深圳辖内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846.53亿元,同比增长7.37%;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357万亿元,同比增长41.65%;累计赔付支出243.25亿元,同比增长53.8%。
在重点民生金融保障方面,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深圳大病保险参保人数达797万人,参保覆盖率50%,累计赔付12亿元,超过11.7万人受益。医保专属医疗险和重疾险保单突破111万件,保费收入20.38亿元。上半年,共处理金融消费者投诉举报信访件2.56万件,2家调解中心共处理投诉1.41万件。

⑸ 深圳2019年GDP2.69万亿元 同比增6.7%

1月22日,深晚记者从深圳市统计局获悉,深圳市2019年经济数据正式出炉: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927.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495.84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06.06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0.1:39.6:60.3调整为2019年的0.1:39.0:60.9。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41.4%。2019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35672.97亿元,增长7.8%,其中批发销售总额29920.38亿元,增长8.2%。
据海关统计,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9773.86亿元,下降0.6%。其中,出口总额16708.95亿元,增长2.7%;进口总额13064.92亿元,下降4.7%。
截至去年12月末,深圳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83942.45亿元,增长15.7%;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59461.39亿元,增长13.2%。

⑹ 监管出手!有银行呼吁客户办理房贷提早还款业务

房住不炒”政策下,房地产金融政策仍在收紧。 9月27日,三位银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大行收到通知,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此外,部分银行反馈个人按揭贷款额度紧张,已有银行呼吁客户办理房贷提早还款业务,以腾挪房贷额度。

一位大行人士表示,监管年初就有要求,本年度新增涉房贷款不能超过全部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这一比例或为30%左右,但未见到发文。另一城商行人士表示,央行要求大行压低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余额,但未见到相关发文。但也有另一家大行总行人士表示,该行内部讨论了信贷规模,但对贷款结构暂无有新的要求。

根据记者测算,若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降至30%,该比例水平大致相当于2015年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推出之前的比例水平。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后,房地产贷款新增占比自2015年的30.6%,猛增至2016年的44.8%,到2019年末降至34.0%。

“金九银十”仍控房贷

“金九银十”本是楼市旺季,但部分银行信贷额度紧张。

9月27日,有广州按揭公司人士反馈称,目前农行、邮储、招行等个人按揭贷款额度比较紧张,部分LPR基准利率加点20BP的放款较慢,LPR加点30BP仍正常放款。

今年楼市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大幅下降,疫情之后,房地产销售迅速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84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月单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7.1%,增速继上月后再创近两年新高。部分城市销售已经提升,8月北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99.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48.5%,同比上升了84.2%,创下2017年以来单月销售面积的新高。

在楼市销售有所火爆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反而呼吁客户提前偿还按揭贷款。

9月27日,有在深圳的持有按揭贷款的人士表示,近期收到按揭贷款银行短信通知,呼吁客户提前还贷,银行为个人贷款提前还款有了绿色通道,办理房贷提前还款业务可享受免等待一个月、即时办理服务。

究其原因,“要压降涉房贷款规模。”一位华南地区大行人士表示,包括个人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性贷款,监管对涉房贷款规模增长有要求,如果其他贷款增速规模跟不上要求,涉房贷款就需要腾挪规模。一位华东城商行人士表示,去年以来的监管合意贷款中,对涉房贷款规模占比一直有要求,增速不能太快。

近三年,银行业涉房贷款占比不断下降。去年全国新增涉房贷款占比约34%,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占比下降至约24.7%。

此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2019年与2016年相比,房地产贷款增速下降了12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央行《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测算,2019年全年,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全年增加5.71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34.0%。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房地产贷款新增2.99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24.7%。其中,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约75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新增约2.29万亿元。

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降至30%以下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20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除了中国银行,其他国有大行的新增涉房贷款占比均已调整至30%以下。

2020上半年,中国银行新增涉房贷款共3563.15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贷款1236.64亿元,个人住房贷款2326.51亿元,新增涉房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6.68%,为六大国有行中新增涉房贷款占比唯一超过30%的银行。

虽然新增涉房贷款占比仍高企,但与2019年相比,中行的涉房规模已有所压降。2019年年末,中行新增涉房贷款6165.7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9.35%,占比居六大国有行首位。到2020年6月末,中行新增涉房贷款规模减少2602.64亿元,占比下降12.66个百分点至36.68%。

建设银行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最低,占比下降幅度也最大。2020上半年,建设银行新增涉房贷款3798.9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6.18%,与2019年年末6020.35亿元的新增涉房贷款相比,占比下降22.38个百分点。

其他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新增涉房贷款3624.2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9.85%,比2019年年末下降16.86个百分点;农业银行新增涉房贷款3220.5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7.11%,比2019年年末下降14.02个百分点;交通银行新增涉房贷款1176.13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7.66%,比2019年年末下降11.42个百分点;邮储银行新增涉房贷款1564.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0.86%,比2019年年末下降11.58个百分点。

股份制银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情况则分化明显。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4家股份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超过30%,其中,浦发银行占比高达49.31%,平安银行占比更是突破50%。

具体来看,浦发银行新增涉房贷款1036.28亿元,其中,新增个人住房贷款771.69亿元,新增房地产业贷款264.59亿元。新增涉房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9.31%,与去年年末相比上升3.92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占比最高,上升幅度最大。根据统计,平安银行新增涉房贷款963.2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2.01%,与去年年末相比上升5.06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的新增涉房贷款占比虽也有所上升,但在股份行中仍占比最低。2020上半年,光大银行全部新增贷款2093.58亿元,其中新增涉房贷款473.29亿元,占比22.61%,与去年年末相比上升4.63个百分点。

地产金融严监管态势继续

监管层面,房地产金融仍维持“严监管”态势。此前,银保监会表示开展30多个重点城市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住建部和央行也发布房地产企业融资“三道红线”要求。

9月14日,银保监会银行检查局副局长朱彤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房住不炒”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持续开展30多个重点城市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压缩对杠杆率过高、财务负担过重房企的过度授信,加大对“首付贷”、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市的查处力度,引导银行资金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助推房地产民生属性逐步回归。

7月24日,国务院在深圳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提出房地产信贷要“稳住存量、严控增量”,并首次提出建立“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房地产金融”监控上升到了制度层面。

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联合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也就是业界所谓的“三道红线”新规,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不得融资。除了三条红线,拿地销售比不高于40%,连续3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需要对拿地资金来源等做出解释。

银行授信政策如何调整

梳理各家银行2020年半年度报告,其对房地产金融有所调整。详情如下:

工商银行:继续强化房地产行业分类管理,商业性房地产领域进一步加强城市分类管理,重点支持符合调控政策导向的刚需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商业性租赁住房融资;强化保障性住房领域政策合规管理,从严控制商用房开发融资和商业性棚户区改造融资,审慎把握房地产并购融资。

建设银行:积极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通过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模型等手段,优选贷款投放的区域、合作企业、合作楼盘和客户,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需求。深入推进住房租赁战略。

三大战略之一的住房租赁战略:深化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应用,提升平台活跃度,为政府监管、公租房管理、市场化房源交易等提供更好服务。截至6月末,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上线房源超过2300万套,注册用户2310万。与广州、杭州、济南等11个试点城市签署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向试点城市提供包括金融产品支持、房源筹集运营、信息系统支撑等一揽子的综合服务。以旗下建信住房为载体,积极开展存房业务,盘活社会存量闲置房源,加大社会租赁房源供给。创新金融服务,扶持租赁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保障房东和租客的权益,维护租赁市场平稳运行。积极参与国内首批住房租赁企业股权交易服务试点,探索为住房租赁企业获得权益性融资的新模式。

中国银行:严格落实国家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执行差异化个人住房贷款政策,重点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性购房需求。

农业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实现稳健发展。截至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4217.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93.00亿元。

招商银行:按照“稳步投放、结构调整、限额管理”的总体策略,动态优化内部信贷政策。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境内公司房地产广义口径风险业务余额5821.40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非标投资等业务),较上年末增加738.09亿元,其中,境内公司贷款余额3256.2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3.57亿元,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7.23% ,较上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主要投向优质战略客户,严控战略客户名单外增量投放。截至报告期末,境内公司房地产领域资产质量良好,不良贷款率0.21%,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领域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压力加大。展望下半年,本公司将持续对房地产客户及区域资产结构进行调整,聚焦中心城市和战略客户,继续保持房地产领域资产质量的稳定。

推荐阅读:

地产业巨变!房企三巨头同时踩中“三道红线”!

房地产行业游戏规则迎来重大变革,恒大、融创、绿地已踩中“三道红线”……

股债双杀,恒大发布经营数据反击

在对网络传言辟谣后,周五恒大系股票及债券再次遭遇股债双杀,港股中国恒大股价收跌9.46%,恒大汽车收跌12.76%,多只债券跌幅超过20%,显示出市场信心仍然不足。

周五晚间,恒大接连发布多条公告,晒出经营成绩单,对谣言做出有力回击。公告显示:

1、截至2020年9月24日,累计实现销售人民币5049亿元,同比增长11.4%;销售回款人民币4521亿元,同比增长51.3%。截至2020年6月30日,现金余额人民币2046亿元。

2、自2020年9月3日起,公司推出全国楼盘大优惠,计划在2020年9月、10月两个月累计实现人民币2000亿元销售。

3、全国在建项目共866个,均在正常开工建设。

4、截至2020年9月24日,公司有息负债较2020年3月末已下降约人民币534亿元,融资成本下降2.24个百分点,提前归还2020年9月25日以后到期借款人民币435亿元,各项降负债成效积极显着。

5、公司成立24年来,共计借款20523笔,从未出现利息晚付、本金逾期归还的情况。

当晚,中国恒大还发布了分拆物业管理业务上市获港交所批准公告,恒大汽车公告披露了拟在科创板上市的更多细节。

恒大、融创、绿地同时踩中“三道红线”

中国恒大晒出的稳健经营数据为投资者送上定心丸,不过,从财务指标来看,恒大的杠杆水平仍处高位,超过头部房企整体水平,同时踩中“三道红线”。

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等在北京联合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明确了12家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也就是此前业内盛传的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新规将于2021年1月1日落地。

“三道红线”主要涉及三个指标,包括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这三个指标也是当前分析房企经营的核心指标,后续也成为监测房企经营的重要内容。

根据规定,如果三道红线全部触及,房地产企业的有息负债就不能再增加;触及两条,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触及一条,增速不得超过10%;均未触及,不得超过15%。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昨日表示,“三道红线”是行业重大游戏规则的改变,这次(三条红线)的监管是穿透式的,明股实债、表内表外全覆盖,之前的财务技巧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对所有的开发商都是挑战。 三条红线的影响力不亚于2012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

证券时报·数据宝根据半年报数据对2020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排名前15的内地上市房企(A股和港股)涉及的相关财务的指标进行了统计,头部房企杠杆水平和债务风险呈现巨大差异。

1、9家头部房企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过红线

TOP15房企中,9家公司剔除预收账款(预收账款+合同销售科目,下同)后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中国恒大杠杆率最高,达85.28%,绿地控股、融创中国、碧桂园这一杠杆水平均超过80%。

2、头部房企净负债率分化程度高

以(带息债务-货币资金)/所有者权益的比值衡量房企的净负债率水平,数据宝统计,TOP15房企中,中国恒大、融创中国和绿地控股的净负债率大幅超越100%的红线。其余12家房企的净负债率水平大多维持在70%之下,风险相对可控,万科A、中国海外发展(中海地产)、招商蛇口、新城控股净负债率不到40%。

从历史走势来看,中国恒大、融创中国和绿地控股三家高杠杆房企的净负债率长期运行在100%之上,并在2017年左右达到顶峰,随后下滑。中国恒大净负债率在2018年后再度抬头,连续多期反弹。

3、5家头部房企短期偿债风险高

以货币资金/短期带息负债作为现金短债比指标,衡量房企的短期债务风险。数据宝统计,TOP15房企中,中国恒大、融创中国、绿地控股和中国金茂的现金短债比不足1倍,越过红线。中国海外发展、龙湖地产现金短债比最高,分别为5.25倍和4.55倍。

4、恒大、融创、绿地同时踩中“三道红线”

综合三条标准来看,TOP15房企中,中国恒大、融创地产和绿地控股同时踩中三道红线,按照规定,未来有息负债不能再增加;中国金茂触及两条红线;保利地产、中国海外发展、龙湖地产、华润置地和金地集团三条红线均未踩中。

限制债务扩张规模对头部房企影响几何?

根据规定,房企对“三道红线”的踩线情况直接影响了其有息债务扩张规模。如果三道红线全部触及,房地产企业的有息负债就不能再增加;触及两条,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触及一条,增速不得超过10%;均未触及,不得超过15%。

那么,头部房企过往的有息债务扩张速度如何?

数据宝统计,TOP15房企中,9家公司2017至2019年有息负债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远超新规的限制,融创中国和新城控股有息负债增速最快,超过40%。仅有中国恒大、中国海外发展和绿地控股三家头部房企近三年有息负债复合增速不超过15%。

在近年债务加速扩张的背景下,“三道红线”对债务扩张的限制将会对多数房企的债务融资带来较大影响。

2020年中报数据显示,TOP15房企有息债务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仅有万科A、龙湖地产、金地集团和绿城中国的有息负债同比增速超过20%。

⑺ 2019年年末居民贷款买房余额是多少

2019年年末居民贷款买房的余额,是53个亿。

⑻ 再出狠招!深圳按季滚动排查涉房信贷 公积金也有新政

深圳楼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

3月30日,市场公开消息指出,深圳近日加码涉房地产类贷款资金监管,要求商业银行每季度将经营贷、按揭、开发贷、消费贷、信用卡等排查结果报送监管机构。按照银保监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深圳银保监局第一时间联合市住建局和人民银行成立工作机制,制定排查方案,印发排查通知,组织全市银行开展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专项排查。

据悉,此次专项排查范围为截至3月末的所有存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贷款等经营用途贷款,排查内容包括贷款“三查”管理情况、银行内部管理情况、中介机构管理情况、信贷资金流向情况等方面。

此前,为持续强化房地产领域信贷监管,严守信贷资金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监管红线,深圳银保监局建立了房地产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及信贷资金流向按季滚动排查机制。深圳银保监局表示,滚动排查范围为截至报告期末的所有存量业务,包括房地产对公和个人信贷业务、经营用途贷款、消费类贷款、信用卡以及理财、投资等表内外融资业务,其中经营用途贷款是排查重点,排查结果于每季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对于上述消息,记者尝试联系深圳银保监局,有工作人员表示暂不知情,但并未否认上述消息。

就在3月26日,《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发布,《通知》指出,将联合开展一次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专项排查,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并加大对违规问题督促整改和处罚力度。建立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人员违规行为“黑名单”,加大处罚问责力度并定期披露。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过去商业银行对一些抵押充足的贷款,根本没有去做实质性的审查,造成了很多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况。《通知》下发后,银行严查贷款需求将成一项基本工作。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对于贷后检查本来就应该常态化,需要定期去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状况、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查。

舆情汹涌之下,各地也陆续公布了自查结果。3月23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称,辖内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合规性开展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占业务总量的0.35%。广东银保监局近期消息称,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2.77亿元,其中广州1.47亿元。而深圳银保监局最近的通报则显示,自2020年4月以来审批的1771.73亿元经营贷中,仅有5180万元涉嫌违规,占比约为0.03%。

深圳楼市情况如何?

那么,严厉的调控到底给深圳楼市带来多大冲击?

以二手房市场为例,距离深圳“2·8二手房参考价新政”已经超过一个半月时间,整体市场有所降温。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3月22日至28日)深圳二手房网签1049套(含自助网签),环比上升2.2%。从连续4周的网签量来看,深圳二手房每周的网签量维持在1000套左右,3月份二手房网签量大概维持在4600套左右,虽然与预期中的3月小阳春行情有较大落差,但从历史数据对比来看,4600套的网签量也并非很惨淡。

“现在感觉价格更难以摸透,要到门店才能问到业主实际的放盘价,我担心不同中介经理的报价会有出入,所以微信添加了好几个平台的中介经理,发现价格还是会有些小差别。”王丽(化名)最近打算换房,但却感觉头疼,“不少业主的真实报价并没有出现大幅下调,银行发放的贷款却大幅调低。此外,目前优质地段和优质学区房的房价仍然非常坚挺,一些业主的报价继续上涨。”

另据乐有家门店数据监控显示,截至3月28日深圳全市二手住宅挂牌价环比继续保持稳定,部分片区二手住宅挂牌价呈现上浮趋势,但基本处于合理的涨跌幅度。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楼市陷入观望期只是政策作用,深圳实际住房需求只是被短暂压制而已。

此外,对于购房者来说,公积金是不少人选择的贷款方式之一。

3月30日,深圳市公积金中心就《深圳市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表示,在深圳市就业的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申请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应当与公积金中心签订自愿缴存协议,约定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缴存比例、缴存使用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据悉,灵活就业人员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得低于10%,不得高于24%;缴存基数不得低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最高限额。

此外,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自住房公积金存入个人账户之日起按照国家规定的住房公积金利率计息外,在制度施行两年内,其缴存住房公积金符合自愿缴存协议约定,并且未办理提取和贷款业务的,可以按照0.5%的年利率再给予一次性利息补贴;可依据国家统一规定的税收政策,在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灵活就业人员如需在深圳购买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前首先要满足已连续、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12个月(含)以上,并且累计缴存时间不低于36个月,且申请时个人账户处于正常缴存状态,则可以向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享受低息贷款利率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考虑到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和收入的相对不稳定,拟订《暂行规定》时充分赋予该部分群体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和缴存基数由其在上限和下限之间自主确定;《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缴存范围之外单位的职工通过单位代扣代缴的方式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可以在规定限额内与单位协商确定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

不过,多位购房者对记者表示,灵活就业人员可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部分人的购房压力,但深圳家庭申请公积金贷款最高额目前为90万元,而且已经是多年前的规定,在如今高房价的深圳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近日,《深圳市住房公积金2020年年度报告》公布。2020年,深圳661.77万人缴存住房公积金812.27亿元;359.94万名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620.86亿元;5.49万户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372.65亿元。近3年,深圳市住房公积金个贷率稳步提高,2020年个贷率达70.70%,比2019年末增加5.39个百分点。个贷率是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与缴存余额之比,是体现住房公积金支持个人贷款买房力度的重要指标。深圳于2012年正式上线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以来,仅仅八年时间个贷率超七成。

⑼ 深圳公积金贷款90万需要多少余额

首先要看您的公积金余额,然后以一定的倍数放款,其次还要综合您的还贷能力等,以深圳为例,可贷额度有如下规定:公积金贷款可贷额度为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的12倍,并应当同时符合下列要求:.每月还贷额度(按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的本金和利息)不超过申请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50%。每个城市对于公积金的贷款比例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在深圳工作的小伙伴们对深圳地区的公积金贷款都会比较感兴趣。下面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深圳公积金贷款额度调整,有没有新的规定、 一、深圳公积金贷款比例,对购买深圳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含90平方米)以下或按规定购买深圳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二、对购买第二套深圳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60%,贷款利率按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执行。
三、、深圳公积金贷款额度,深圳公积金贷款上限最高90万。
四、深圳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为计算可贷额度的公积金账户余额的12倍,且须满足以下条件:(1)每月偿还贷款本息合计(按等额本息)不超过申请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50%,参与额度计算的共同申请人的缴存基数可以累加(2)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不高于购房总价款与首付款的差额。(3)职工个人申请的,单套住房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50万元;申请人与共同申请人一并申请,且共同申请人参与额度计算的,单套住房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90万元。

⑽ 6大银行个人房贷余额增加

据记者统计,截至2019年末,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53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3.36%。在2019年六大行新增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近四成。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客户仍是银行积极争取的资源,但在“房住不炒”政策导向下,将重点支持居民首套住房贷款需求;预计全国房贷利率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但短期内下调空间有限。
个人房贷业务竞争激烈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六家国有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21.46万亿元。从贷款余额看,截至2019年末,建行和工行个人住房贷款均突破5万亿元大关,分别为5.31万亿元和5.17万亿元。从新增量看,2019年,工行、建行和农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均逾5000亿元。其中,工行增量最大,为5763.18亿元。从增速看,2019年,六家国有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均超过两位数,邮储银行增速最快,达19.9%。
各家银行对于个人房贷客户的“抢夺”可谓激烈。在个人贷款业务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分量举足轻重。据统计,2019年,六家国有大行贷款和垫款合计新增6.39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39.56%。
何以成为“香饽饽”
个人房贷业务为何受到银行青睐?优秀的资产质量是关键因素,从2019年银行年报可窥一斑。截至2019年末,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仅0.24%,与上年末持平。工行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个人贷款不良额、不良率连续三年“双降”,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截至2019年末,农业银行个人住房类不良贷款率为0.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表示,2020年,房地产开发贷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是银行相对希望争取的业务,但在监管政策要求下,增长通常会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贷款增长尤其是开发贷增长有限。近期不少省市出台政策,缓解开发企业流动性困难,比如在土地出让和商品房预售环节放宽要求等,对开发企业的经营压力起到直接纾困效果。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房地产相关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一直是银行眼中的“香饽饽”。预计在今年企业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银行在个人房贷领域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贷款需求将逐步恢复
尽管2020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但建行副行长纪志宏在该行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平稳,主要得益于前期积累需求的释放。“国家会继续出台支持经济稳定发展举措。3月,我们已看到住房贷款申请量、客流量有了明显恢复。”
夏丹表示,对于原本具备购房吸引力的城市,不论开发贷还是按揭贷需求,都随着工地停工和楼盘停售受到一定阻碍,开发和购房需求没有消失,那么对贷款需求的影响多为时点的推迟。若疫情防控进展不出现反复,在复工陆续推进和线下售楼恢复之下,开发贷和按揭贷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房贷利率下调幅度基本与LPR水平保持一致。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预计,未来全国房贷利率整体水平会呈现下降趋势。考虑到疫情影响正在减弱,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监管部门对短期内下调5年期LPR偏谨慎,即使房贷利率继续下降,其短期下调空间也较为有限。

阅读全文

与2019年9月深圳存贷款余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办理贷款需要什么个人资料 浏览:194
贷款买房个人所得税流水 浏览:983
贷款门店经理工作描述 浏览:342
捷信手机贷款钱在卡里自动扣吗 浏览:717
征信小额贷款记录结清 浏览:57
山东青岛瑞丰小额贷款靠谱吗 浏览:982
贴心的上海汽车贷款公司 浏览:691
怎么看公司给贷款了网上可以查询 浏览:560
吉林省创业贷款担保 浏览:384
国寿贷款需要什么资料 浏览:48
以店面小额贷款 浏览:308
番禺农村宅基地能在银行贷款吗 浏览:841
手机银行贷款有哪些 浏览:74
购房贷款一年还没下来能退款吗 浏览:152
成都市银行流水小额贷款 浏览:260
办理小额贷款理财 浏览:1
秦皇岛小额贷款电话号码是多少 浏览:939
房子抵押贷款用途是为了还债 浏览:182
下载手机贷款软件 浏览:317
银行贷款还款流水到哪里去打 浏览: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