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中国人民银行里收到城镇居民消费信贷余额的操作
摘要 亲 1、您可登录个人网上银行,通过“贷款管理-贷款查询及设置”功能查询贷款情况。
㈡ 如何查询居民在银行有无存款
一,携带本人相关证件,本人身份证、银行卡到附近银行网点柜台,通过银行工作人员查询。
二,截止目前为止,一共有近6000多家银行机构,由于这些银行都是各自独立的企业,系统不共通,因此如果要查询自己名下的所有储蓄卡,只能一家一家去查询。但如果是查询信用卡的话,因为有征信系统,只需要查个人的征信报告就可以。
储蓄卡因为信用卡性质上类似于贷款,所有银行都需要上报人行征信中心,故而可以在征信上查询得到。但借记卡不一样,借记卡属于储蓄类型的,非信用类的,故而无需上报央行征信中心,因此只能自己去到每家银行查询。要查询自己名下在各家银行储蓄卡的数量,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柜面:柜面查询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前去查询。一种是银行的电话银行(即客服):电话银行必须是银行预留的手机号码拨打,同时知道身份证号码及电话查询密码,三者同时满足才可以查询。
三,银行根据宪法、法律以及储蓄合同的规定,对于储户负有保密和保管义务,他人是没有权利查询或者划拨的,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国家公权力机关还是有权力查询、冻结、划拨公民在银行 的存款。用户如果想查询银行流水的话,可以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到附近的银行营业网点柜台进行查询。同时,用户也可以在银行的自助查询机,放上身份证和银行卡后输入密码进行查询。用户在开通网上银行功能的前提下,登录到自己的网上银行,找到个人账户的账单,就可以查询银行流水了。不得不说一下的是,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查询。用户需要开通手机银行功能,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银行的app,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进入账户之后即可查询账单明细。
㈢ 90后人均负债12万包括房贷吗
不一定,根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90后”的人口数量约为1.88亿人,将“90后”人均负债额12.79万元与之相乘,结果为24.05万亿。据央行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住户贷款余额为40.5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为21.9万亿元,经营贷款余额为8.99万亿元,包括短期消费贷款在内的其他贷款余额为9.63万亿元。也就是说,如果“‘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的数据真实,那么“90后”的债务就占到全国住户贷款余额的60%,这显然不太可能。
拓展资料
1、中国香港一家名为“宏利保险(Manulife)”的公司发布的“宏利投资者意向指数(MISI)”中提到,中国大陆“千禧一代”(特指1982-1995出生,成长时期几乎同时和互联网/计算机科学的形成与高速发展时期相吻合的一代人)投资者的债务,达到月收入的18.5倍。报告解释,问卷样本量为500人。这500人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其家庭收入等大多已符合“中产”的标准,是家庭财务计划的主要决策者,除现金和住房以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投资资产。可以看出,撰写这份报告的机构只调查了很少一部分人,而这些人中并不只有“90后”,还有不少是“80后”;他们大多有投资经验,并且会一定程度地利用金融融资方法来获取收益。
2、同年,这份报告中的数据被国外媒体引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在编译时,有媒体将“千禧一代”直接翻译成了“年轻一代”或“90后”,数据的准确来源也被省略,还有的自媒体则简单地说该数据是来自一家外资银行,并将2017年一线城市的(部分)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6917元乘以“18.5”,得出了12.79万元这个数字。于是,“‘90后’人均负债12万元,是月收入的18.5倍”的传言开始一传十、十传百。这组让人惊讶的数据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一时间,“‘90后’很穷”“自杀式超前消费”“破产一代”等评价甚嚣尘上。
㈣ 请问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官方数据一般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一般占据住户中长期消费性贷款的多少谢谢~
只要去中国人民银行打一份,个人征信系统就可以了,另外也可以找人在房产局查询抵押手续。
网上查询不到的。
与较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信贷品种存在差距,但基本还是具备了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只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据了绝大比例,汽车贷款、其他综合贷款也发展迅速。据统计,2005年底,住房贷款余额达18 430亿元,2007年上半年,全国消费贷款余额达22 070亿元,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0.2%。在各项消费贷款中,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余额分别为18 547亿元和960亿元,分别占全部消费者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的84%和4.4%。
㈤ 截至2009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是多少
根据央行报统计报表,2009年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按部门分类)
1.住户贷款 Loans to Households 81786.90
其中(1)消费性贷款 Consumption Loans 55333.65
其中:短期消费性贷款 Short-term Consumption Loans 6377.85
中长期消费性贷款 Medium & Long-term Consumption Loans 48955.79
这个”个人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应该就是住房贷款.即使不是,比例至少也在95%以上吧.
㈥ 为什么打12329住房公积金查询提取业务是无此信息
你好,公积金提取条件:
1、职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时应当提供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2、购买预售商品房(含经济适用房)的,这些人群,已备案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及首付款收据,具备这些条件;购买二手房的,提供《房地产买卖契约》及《契税完税证》,作为基础证明;购买拆迁还建房的,如果购买的是这种房屋,提供市房产管理部门印制的《拆迁还建协议书》及交房款收据;
3、自建、翻建、大修具有产权的自住住房的,如果住户属于这种情况,应提供承办银行(我们是建行)行政主管部门,权威部门,或房产管理部门批准的规划、施工文件或危房鉴定证明,二选一即可,房屋产权人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具备这种合同的,工程预算或决算及原《房屋所有权证》;
4、离休、退休的,如果住户属于这种情况,应提供人事、劳动部门核发的离退休证,作为相关证明;不能提供离退休证的,特殊情况,应提供人事、劳动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或养老金领取证明;
5、职工及家庭成员因重大疾病或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导致生活艰难的,生活面临巨大压力,应提供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和病案、二级甲等才有效,病人的医保卡、当期治疗费用发票。非职工本人患病的,不是其本人的话,还应提供婚姻证明或者亲属关系证明;
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重度残疾,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不再存在劳动关系,应提供与原单位,就是自己工作过的单位,终止劳动关系证明、市(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出具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或医院证明;
7、出境定居的,应出具出境定居人员审批表,或公安机关签发的出境定居有效证明;
8、偿还住房贷款的,应提供贷款发放银行出具的截止申请提取日贷款余额证明,必须是由银行发布的。其中,偿还商业性住房贷款的,属于是商业性的,还应提供借款人与贷款发放银行签定的商业性住房借款合同;
9、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应提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劳动、工会等部门提供的其他有效证明;
10、支付房租的,应提供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或房屋租赁协议书、二者可以选择其一,支付房租发票、单位或有关部门出具的家庭收入证明;
11、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如果经济压力比较大的话,应提供县(区)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突发事件证明、说明相关的问题,大额支出费用单据,职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收入证明。
12、进城务工人员或职工户口在本市辖区以外并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不再存在雇佣关系,应提供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户籍证明;
13、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应提供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证明,证明已经死亡。属于亡者法定继承人的,具备法律效益的继承人,应提供继承人身份证、户口簿、法定继承证明;属于亡者指定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应提供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经公证的指定继承证明、身份证;
14、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一年以上未再就业的,没有工作的,应提供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或《失业证》;
15、同时申请提取配偶及直系亲属住房公积金条件的,如果不是本人直接参与的话,除提供符合上述提取条件所需资料外,这些基本的必备材料,还应提供配偶和直系亲属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或者亲属关系证明及复印件。
16、代他人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的,也就是第三人帮忙的话,除提供符合上述提取条件所需材料外,须同时提供提取人出具的书面委托书和代领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望采纳!
㈦ 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包括购房贷款吗
包括
个人消费贷款
贷款基本条件: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本地常住,有固定住所、职业、有还本付息能力和意愿,通过审核的自然人。
贷款用途:可用于房屋装修、购买汽车、旅游、出国留学、购置消费品或服务等各类家庭综合消费支出。
贷款金额:根据借款人的基本条件、还款能力、信用状况、担保情况、贷款用途等情况,综合测算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贷款期限: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综合测算确定,最长不超过10年(含)。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贷款利率。
贷款担保:可采用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组合担保等担保方式。
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在一年(含)以内的,采用按月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的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则上应采用等额本金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个人购房贷款
贷款基本条件: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本地常住,有固定住所、职业、有还本付息能力和意愿,通过审核的自然人。
贷款用途:可用于购买住房或商用房。
贷款金额:最高不得超过购房款的80%,购买二套住房、二手房、商用房等依照本行相关规定执行。
贷款期限:购买住房贷款最长期限不得超过30年,购买商用房贷款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0年,且借款人年龄加贷款期限不超过65周岁。
贷款利率:依照本行最新政策执行。
贷款担保:可采用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组合担保等担保方式。
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在一年(含)以内的,采用按月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的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采用等额本金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㈧ 2019年年末居民贷款买房余额是多少
2019年年末居民贷款买房的余额,是53个亿。
㈨ 央行发布最新房地产数据 结果出乎意料
人民银行统计,201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年增加16.81万亿元,同比多增6439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
一、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速回升
2019年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98.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9.36万亿元,同比多增1.35万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38.43万亿元,同比增长9.0%,比上年末高2.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28万亿元,同比多增1.0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7.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比三季度末高0.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87万亿元,同比多增3897亿元。 从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42.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比上年末高0.5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40.15万亿元,同比增长6.2%,比上年末高1.8个百分点。
二、工业与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修复
2019年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9.18万亿元,同比增长6.8%,比三季度末高1.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912亿元,同比少增39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三季度末高1.3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6%,比三季度末高2.6个百分点。 2019年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9.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0%,比三季度末高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45万亿元,同比多增329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1%。
三、普惠小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2019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1%,比上年末高7.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多增8525亿元。2019年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704万户,同比增长26.4%,全年增加565万户,同比多增100万户。
四、绿色信贷保持较快增长
2019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0.22万亿元,余额比年初增长15.4%,余额占同期企事业单位贷款的10.4%。 分用途看,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贷款余额分别为4.47万亿元和2.49万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4.3%和11.0%。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3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3.0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3%。
五、农村贷款增速回升,农户和农业贷款增速减缓
2019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5.19万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68万亿元,同比多增4515亿元。 2019年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28.84万亿元,同比增长8.3%,比上年末高2.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35万亿元,同比多增4103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0.3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19万亿元,同比多增575亿元;农业贷款余额3.97万亿元,同比增长0.7%,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14亿元,同比少增165亿元。
六、房地产贷款增幅持续平稳回落
2019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末低5.2个百分点,连续17个月回落;全年增加5.71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34.0%,比上年全年水平低5.9个百分点。 2019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末低12.5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61万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上年末低22.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
七、住户经营性贷款平稳增长
2019年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55.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比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43万亿元,同比多增648亿元。 2019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1703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4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3%,比上年末低3.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17万亿元,同比少增10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