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是多少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03万亿元,这些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在投向实体企业的贷款中,上半年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高,同比多增1069亿元;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6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政策持续推进,表外融资渠道将继续收紧,企业对信贷融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定向调控政策将围绕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展开,企业整体信贷融资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在企业信贷融资稳中有增的同时,普惠金融信贷投放质量有所提高。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从政策落地情况看,这些精准聚焦的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2个和2.5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0.9%。
不过,同样是普惠金融领域,农村和农业贷款增速却有所减缓。数据显示,上半年本外币涉农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少增3864亿元。6月末,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较2017年占比水平低1.9个百分点。
连平表示,在各项融资渠道都明显收紧的形势下,房地产行业作为去杠杆的重点领域,银行信贷也在不断收紧,房地产贷款增速多个季度持续回落。未来,随着棚改续建项目的不断加快,国家重点支持的各项政策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加大,在房地产贷款稳中有降的同时,开发贷款仍将保持低增长态势。
来自新华社
『贰』 上半年信贷社融均创新高 货币政策强调“两个适度”
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0.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对此,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社融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同比增长较快、社融增速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金融部门为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加大了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特点来看,一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量是12.33万亿元,这个水平比去年同期多增了2.31万亿元;二是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的支持大幅度增长,企业债券融资、非金融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比重就达到了19%,这个水平比去年同期高了7.7个百分点;三是金融体系配合财政政策发力,国债和地方政府的专项债融资力度比较大。
“从今年的信贷投放情况来看,今年1月份信贷主要是大型对公贷款,多数是去年底就谈好的项目;2月、3月信贷主要是在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此时小微企业和服务业的信贷主要是短期流动性需求;4月开始企业复工复产加速,住房销售回暖,加上监管部门要求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我们二季度对于住户部门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较快。此外,企业的信贷资金使用率随着经济回暖,从5月开始有明显提高。”珠三角地区某国有大行分行副行长表示。
制造业、小微普惠、三农贷款增速提高
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金融系统增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社融、人民币信贷增速和M2增速都超过了市场预期。而从结构来看,上半年信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企业贷款是上半年新增信贷的绝对主力,企事业单位的贷款增长是8.77万亿,占各项贷款新增量的72.6%。总体来看,制造业、小微普惠、“三农”贷款占总体贷款的比例都在提高,而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占比则有明显下降。
其中,受到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贷款都有较快增长,且利率明显下行。央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12.9万亿,同比增长了25.4%,增速高于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速12.2个百分点,5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的平均利率是5.23%,比上年末下降了0.65个百分点;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是4.28万亿,同比增长19.6%,增速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
“今年截至5月末,高技术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40.9%,继续延续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又提高了2.5个百分点。另外,从我们跟金融机构的沟通情况来看,除落实央行和银保监会的政策指导之外,很多金融机构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认识到长远的发展离不开对制造业的支持,实际上金融业和制造业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所以这么多的资源向制造业倾斜。”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
另一方面,新增房地产相关贷款,包括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在新增贷款中占比则有明显下降。其中,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以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上半年新增2.8万亿元,占总体新增贷款比例仅为23%。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这些年我们一直是着力于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把投向房地产的金融资源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早些年大家都很关注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曾经高达44%,这些年在相应的政策引导下,这个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份占比已经降到25%。”邹澜表示。
下半年做好两个“适度”
今年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做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保企业稳就业工作,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既有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降准、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也有专项再贷款、小微企业延期还本计划、信用支持计划等。
其中,两个货币政策新工具,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已经实施月余,市场也十分关注这两项新工具的效果如何。
“小微企业的延期还本付息还在实施初期,不过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央行已经进行了操作。截止到7月3日,这一个月期间我们累计支持了1598家地方法人银行,一共给109万户企业发放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60万笔,总共是1326亿元,撬动作用明显。这其中,很大部分是互联网银行以及传统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发放的信用贷款,单笔的贷款很小,大约两三万元,但是给尾部的客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
在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势方面,郭凯表示,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多地关注贷款利率的变化,深化LPR改革,推动贷款实际利率持续下行和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这里要更加强调适度。一是总量上要适度,信贷的投放要和经济复苏的节奏相匹配。如果信贷投放节奏过快的话,快于经济复苏就会产生资金淤积,产生信贷资金没法有效使用的问题;第二个是价格上要适度,一方面要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也要认识到利率适当下行并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的问题,产生资源错配的问题。”郭凯表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未来“稳货币+宽信用”的组合调控模式不变,这也是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相吻合的。更多创新直达的工具将用于“信用扩张”,进而稳定总需求。此外,在注重精准直达后,全面降准的概率虽然大幅下降,但定向或部分降准年内料将有1-2次。MLF操作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和连接LPR的中间工具,为稳住货币市场利率和实现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的目标,也将继续下调20BP以上。”
『叁』 上海买房压力大 个人房贷创新高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表示,2015年11月,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平稳,各项存款止跌回升,各项贷款略有增加,境内非金融企业贷款减少较多,个人贷款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持续增加。个人住房贷款持续高位运行。
个人住房贷款持续高位运行
2015年11月份全市本外币个人消费贷款增加256.5亿元,同比多增200.3亿元。其中,本外币个人住房贷款持续高位运行,当月增加173.9亿元,同比多增138.9亿元,其中二手房贷款增加93亿元,同比多增89.6亿元。当月全市本外币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增加57.3亿元,同比多增52.1亿元;其他消费贷款增加25.3亿元,同比多增9.2亿元。
数据还显示,新增贷款主要投向第三产业和小型企业。11月份上海市小型企业贷款有所增长,当月中外资银行发放本外币境内小型企业贷款增加109.5亿元,主要为小型租赁商务业贷款增加153亿元;当月本外币境内大型、中型和微型企业贷款分别减少155.6亿元、250.9亿元和6.5亿元。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12-15,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肆』 融资余额大增说明什么
融资余额大增说明,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以融资金额与融资偿还金额之差作为融资做多力度指标,以融券卖出量与融券偿还量之差作为做空力度指标,来衡量市场整体的多空变化情况。
拓展资料:
融资融券交易中,融资余额指未偿还的融资总金额,计算公式为:当日融资余额=前一日融资余额-当日偿还额+当日融资买入额。融资余额一般是银行内部的说法 指银行对企业融通资金(贷款、押汇、贴现等)方式带来的资金融通数量 。
融资余额一般是银行内部的说法 指银行对企业融通资金(贷款、押汇、贴现等)方式带来的资金融通数量 。
单只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或融券余量达到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时,证券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暂停其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并向市场公布。当降低至20%以下时,次一交易日再恢复。
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是其满足资金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再贷款
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称为再贷款。再贷款是商业银行除存款以外的重要资金来源。
再贷款是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途径。国外再贷款一般是抵押贷款,通常用于补充法定准备金不足和资产的临时调节,不能用于放款和证券投资。我国的再贷款主要是信用贷款,分为基数贷款、年度计划内贷款和临时性贷款。
再贴现
再贴现又称“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在贴现买进尚未到期的有价证券(如期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后,为了应付短期资金需要再向中央银行贴现以融通资金的行为。
再贴现具有结构调节效果、借款成本效果,利率一般低于对商业银行再贷款的
出售证券
公开市场业务是各国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一方面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机构通过出售其持有的国库券等合格证券换取资金提供了可能。
『伍』 银行的贷款余额说明什么
贷款 属于银行资产 贷款余额越大 说明资产规模越大 从这个单一指标看 是说明银行业绩好 但一般还要参照其他指标 比如利润率等。 风险要看该银行对风险管理的水平,不能单一而论。贷款余额大,如果银行风险管理水平高,如内部控制合理,不良贷款率低等,风险则低。 反之则风险较高。
『陆』 中国建设银行企业贷款余额情况2017占比
40%
2018年年底与2019年一季度,建行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8.9%、14.1%,分别高于同期国有企业3.3、6.9个百分点。建行出台4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全行性文件,推出26条政策以及30条精准落地措施,打出一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组合拳”,提出“五个优先、四个强化、四个保障”,分别从资源保障、扩大规模、效率提升、降低成本、考核激励、尽职免责、持续服务、助力脱困、减负赋能等方面给予制度安排,
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和支持力度,以实际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民企做优做强除加大信贷支持外,结合不同发展特点,建行还运用全牌照优势,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加大多渠道融资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来源。建行加大并购贷款支持力度,助力民营企业做优做强。一季度末对民营企业并购贷款余额达289亿元
通过整合投行、资管类产品对接个性化金融需求,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行业兼并重组、国企混改等,助力民营企业不断壮大。如为龙湖地产及上游中小微供应商提供供应链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曹操专车提供股权融资财务顾问服务,为明阳智慧能源(4.890, -0.08, -1.61%)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销发行募集资金用于风电场项目建设的绿色中期票据,为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销发行“一带一路”债券等。
『柒』 银行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是什么意思
银行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说明有非常多的人在这一家银行进行了贷款,并且相信他们的服务,储值方面也越来越多。如果说突破了500亿元的大关,就意味着他们的综合实力还有服务能力都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并且可以更好的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一、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有贷款的意愿。
贷款对于很多的年轻人来说都比较常见,因为现在年轻人他的生活压力都非常大,对于单身的人来说可能还好。可是对于即将结婚的人来说,他们不仅要买车还要买房,因此是需要贷款来进行支付的,要不然的话根本都买不起,毕竟现在房价那么贵。贷款选择的公司或者是选择的银行也是有一定的考量的,如果说找到一家比较正规的贷款公司,其实也是比较好的一件事情。因此也会让各个银行之间进行了一定的比拼,只要是去办理的人越多,那么这家银行它的服务肯定是越好的,并且贷款的要求或者是其它方面肯定是更加全面,或者是更加安全。
二、要有一定的还贷能力。
不过希望大家在贷款的时候都能够考虑清楚自己能不能还得起,如果不能的话建议前期不要贷款太多,等到自己有一定支付能力或者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再去进行剩下的贷款。要知道贷款买房或者是买车,到时候还不起贷的话,很有可能把车子房子全部都收走了,那么前期自己付的钱其实就浪费了,因此也提醒大家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管是贷款还是其它的一些超前消费一定要适度,并且要理性一些,不要听从那些人员在那儿说的非常好或者是它的利益非常高,再或者就是它的利率非常低,让你可以支撑得起,在贷款之前一定要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否则的话后期自己想要退还或者是还款都比较的困难。
『捌』 融资余额创新高是什么意思
融资余额创新高的意思是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于强势市场。
1.融资余额一般是银行内部的说法 指银行对企业融通资金(贷款、押汇、贴现等)方式带来的资金融通数量 。而在股票中,融资余额指投资者每日融资买进与归还借款间的差额的累积,即未偿还的融资总金额,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本金和利息。计算公式为:当日融资余额=前一日融资余额-当日偿还额+当日融资买入额。
2.以融资金额与融资偿还金额之差作为融资做多力度指标,以融券卖出量与融券偿还量之差作为做空力度指标,来衡量市场整体的多空变化情况。
3.融资余额越高,投资者对后续走势越乐观。借入资金后,他们大量买入股票,看涨情绪增强。反之,当融资余额逐步减少时,说明买入股票额度和偿还融资额度的差额逐步下降发展,体现出投资者的市场买入情绪低迷,市场人气逐步减少向消极方向发展,表示股票市场转为空头弱势阶段,融资余额减少越大可参考性就越高。
拓展资料:
1.融资融券既为投资者提供了卖空股票赚钱的新途径,也因其杠杆效应放大了收益和亏损,是一把多空均可做的“双刃剑”,这把“剑”至少有四大风险:特有的卖空风险、利率变动带来的成本加大风险、强制平仓风险、提前了结债务的风险。那些经历过2015年场外配资入市、场内两融余额大增的投资者,依然对杠杆资金的风险心有余悸。
2.相比股票质押融资等方式而言,融资融券的风险可控程度更高,实际是资本市场发挥风险分散功能的重要工具。由于融资融券所获得的资金或证券都有专门的账户记录,监控其市值变化、测算风险程度和要求追加保证金相对容易。融资融券的杠杆比例也可根据情况调整,在市场整体风险不大时可适当放大杠杆比例,反之则可收紧。
『玖』 银行业贷款余额再超GDP比重是好是坏
1.据我所知,经济学理论层面与国家政策制定领域是没有最佳的比例(信贷与GDP的比例)。
2.要讨论信贷余额多是好是坏。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信贷质量的好坏。拿上半年中国发放7.4W亿来说。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与房市了。贷款回收的难度与形成坏账的可能性都变大了;二是放贷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贷额还是分配给了大型企业。国家一直强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风险肯定是有的:一旦投资和信贷放缓,增长能否持续是个大问题。
我这里拿08年的GDP做个分析。
1,按照08年GDP重量30W亿,那么30*1.08=32.4W亿,半年就是16.2W亿。
2,上半年信贷7.4W亿,08年全年是5.087W亿(半年2.5W亿),也就是上半年信贷比往年多了4.9W亿。
『拾』 “最严新政”背后 2018年住房公积金贷款创新高
时代周报记者 谢中秀 发自北京
近期,多城陆续发布2018年度住房公积金报告。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各城公积金发放个人贷款的笔数和金额均呈正向增长。其中,厦门表现得最为明显:2018年,厦门共发放个人住房贷款0.92万笔、74.10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55.56%和231.54%。
与2017年相比,这一变化尤其明显。2017年,多城公积金发放个人贷款的笔数和金额均呈环比下降。同样以厦门为例,2017年厦门仅发放个人住房贷款0.36万笔、22.3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3.04%和73.95%。
各城公积金贷款为何突然呈现较大规模增长?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在2017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环境下,住房公积金政策和房贷政策同步收紧,当年公积金贷款下降幅度较大。到2018年,随着各地对公积金贷款的政策扶持,以及全年市场成交中的刚需占比逐渐加大,对公积金贷款的需求也相应增大。”
“最严公积金新政”影响甚微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18年也是各地相继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的一年,其中又以北京力度最大。去年9月,北京发布公积金贷款新政,具体变化包括二套房“认房又认贷”、公积金贷款与缴存年限挂钩、调整首付比例等,被称为“史上最严公积金新政”。
多位专家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表示,新政之所以没有拉低去年公积金贷款笔数和金额,一是这些政策多为“打补丁”,对刚需购房者影响有限;二是2018年房地产市场虽低迷,但实际成交量和房价并未显著下降,房贷需求也未减少;三是各地公积金新政多发布在第四季度,对全年影响有限。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仍以北京为例,去年9月实施的公积金新政仅影响第四季度信贷行为。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全年成交面积496.26万平米,前三季度成交面积已达316.43万平米,超全年面积的六成。“从信贷角度来说,前三个季度已经发放了很大一部分额度了。”张大伟解释道。
与市场销售实际情况背离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张宏伟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房贷数据应与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保持一致,但2018年住房公积金中个人房贷的增长,却与市场销售的实际情况背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4789万平米,比上年增长5.3%;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54万平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7929万平米,比上年增长2.2%。
从数据看,2017年、2018年我国住房销售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正向增长,与各银行放贷的增长态势一致。
2018年各银行新增贷款中,房贷仍占重要地位,但增速持续回落。2016年,五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约为30%;2017年跌至15%―20%;到2018年,五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多徘徊在15%或低于15%。
同期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却呈现出不一致的波动。
2018年,全国公积金缴存额持续增长。以北京为例,2018年度,北京地区住房公积金缴存额1980.1亿元,同比增长15.7%。截至2018年末,北京地区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13096.37亿元,同比增长17.8%;缴存余额4244.08亿元,同比增长14.1%。
公积金发放个人贷款的笔数和金额也在增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中,2018年度,四城住房公积金发放贷款额平均同比增长24.9%,其中北京地区上涨最为明显:共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831.33亿元,同比增长55.2%。
值得注意的是,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的住房公积金数据“特立独行”。2018年,广州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50万笔、156.7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47%和19.77%,与2018年广州楼市成交情况保持一致。
支持刚需作用凸显
“公积金贷款在满足首套和刚需贷款需求方面的作用和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李宇嘉分析说,“2014年、2015年楼市比较宽松的时候,各城出台的一些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的措施如缴存六个月就可以贷款等,在这一轮楼市严控中也没有收紧。”
统计显示,多地超90%的公积金个人贷款用于购买144平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其中,北京地区2018年公积金个人贷款共支持职工购房681.37万平米,按贷款笔数计,68.8%的公积金贷款所购房屋建筑面积在90(含)平米以下,28.2%的贷款购房建筑面积在90―144(含)平米。
但公积金贷款仍有一定改进空间。近期打算在北京购房的杜小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北京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每缴存一年可贷10万元,最高可贷120万元,我现在才刚刚开始工作一年,拿到的额度太低了。另外,办理公积金贷款也比较麻烦。”
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3个城市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总量来看,2018年度,上述13个城市住房公积金的个人贷款增量总量为3191亿元,不及中国银行一家的2018年度个人住房贷款增量44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