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私刻村委会公章,冒充签字 提供虚假车辆行驶证骗取贷款,公安机关不予立案,这合理吗
您好,不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村委会虽不属于行政单位,不是国家机关,但属于人民团体,伪造村委会公章的,仍然涉嫌刑事犯罪。
② 自己的车做过一次车贷,绿本抵押给了车贷公司,之后本人伪造车辆登记
算的啊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麻烦点一下采纳,谢
③ 伪造车辆登记证,把车辆抵押给你,然后汽贸把车开走了,犯法吗
伪造证件的人是犯法的,如果车子的所有人是汽贸的,人家开车走子就不是犯法。你想问的犯法的人是指哪个?
④ 骗租车辆“抵押”借钱是诈骗还是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在签订租车合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拿租的车去抵押还债,客观上也实施了租车抵押借款的行为,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该行为侵犯了市场秩序的法益,且涉案财物价值较大,应构成合同诈骗罪。
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履行部分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民事欺诈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欺骗他人,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从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区别是:(1)在合同诈骗中,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方履行合同义务而非法占有对方的财产,自己不履行或者只履行部分合同义务。而在民事欺诈行为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虽然也是为了获取一定的非法利益,但是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履行合同,而且这种非法利益的取得是要通过全部履行合同义务来实现,行为人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2)合同诈骗罪是非法占有他人数额较大财物,侵犯市场经济秩序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发生在订立合同阶段,是一种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受民事法律的调整。
两者的基本界限是:(1)在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签订合同的主要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的财产。(2)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因为犯罪的本质是侵犯刑法法益,只有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能侵犯刑法法益,才能受刑罚处罚。合同诈骗罪是数额犯,只有达到一定数额才能被追诉。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是相对的,民事欺诈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合同诈骗犯罪行为。条件是(1)合同得到了履行。只有合同得到了履行,才可能造成对方的财产损失;(2)行为人在订立合同前、订立合同中或履行合同过程中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目的;(3)合同相对方必须遭受了数额较大的财产损失。
⑤ 某甲的汽车被某丙伪造身份冒充某甲将汽车质押贷款,某丙骗取了贷款。案发后,汽车该返还给谁比较妥当
某甲:作为车辆实际所有人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请求归还车辆。
某乙:基于某甲的授权从而获得车辆的合同期内的使用权,并要求追究某丙的侵权和违约责任。
某丁:基于错误认识对车辆进行贷款,签订和合同无效或可撤销,并可以追究某丙要求其归还贷款,但是某丁在办理业务时未对证件真假进行辨识,造成损失,自身存在一定过失也要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某丁的救济途径:要求追究某丙的刑事责任(诈骗、伪造证件等)并附带民事赔偿(归还贷款及孳息)
⑥ 租车伪造车辆登记证书抵押借款帮丈母娘治病是否犯罪
伪造车辆登记证书属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用以抵押借款,涉嫌诈骗罪,择一重罪处罚。
犯罪是肯定犯罪了,但是你的目的是为了帮丈母娘治病,判刑的时候会考虑这一情节,从轻处罚的。
⑦ 利用假车辆登记证书抵押借款是诈骗吗
利用假车辆登记证书抵押借款,是贷款诈骗。
如果借款的是国有银行帐号,则构成贷款诈骗犯罪。
如果是个人,则构成诈骗。
⑧ 租的车伪造证件,然后去抵押贷款时诈骗吗
标准的诈骗。我们前几天刚好办了这样一个案子。当事人伪造车辆登记证书,和行驶证,把租来车抵押给典当行,然后套取车款。最后以诈骗罪被判11年有期徒刑。
⑨ 租车伪造车辆登记证书及行驶证抵押借款帮丈母娘治病钱己还完,是自己去自首的,是否判刑
原则性的问题不会因任何行为所改变,只是在量刑阶段会根据你的自首情节适当减少
⑩ 租赁了一辆车,伪造证明,然后去抵押了5万,车已被车行追回,抵押方的钱没有还上,属于诈骗罪吗
属于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使用了伪造的证明,以所谓的“抵押贷款”的方式侵占他人钱财,属于诈骗行为。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