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些大公司,授信級別挺高,可以到銀行貸款。但是為什麼還要以信託的方式集合資金信託利率比銀行高不少啊
首先是銀行的因素,和最底下的大哥一樣,銀行的信貸規模、風險控制、國家政策問題。
其次是公司的考慮,多種融資渠道會降低融資成本,方便管理
最後是投資者的需求,某些信託項目特別受追捧,一旦發出,一個月內募集幾億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投資者信心也能幫助企業的後續發展
『貳』 為什麼貸款後要去銀行開戶
發放貸款是要發放到是在貸款行的賬戶,還有收取利息也是從那裡的賬戶收。
『叄』 企業為何不通過銀行貸款而是通過信託公司融資
1、時間快,銀行要很長的過會時間,信託公司只要有足夠質押物,一般一兩個月就可以了
2、審批要求。銀行的審批要求企業的各項資質很嚴,信託公司松一點
3、銀行貸款往往先給關系戶,有時間政策嚴了有錢都壓著不給貸款
其實可以的話,大部分公司都想從銀行走的,成本低啊
『肆』 小額貸款信託是怎麼回事兒
按你這個說法是一個理財產品。
小額:100萬到300萬的資金。這就是信託產品中的小額。
貸款信託:信託產品的形式。就是投向企業,把信託產品募集的錢借給企業用
『伍』 銀行貸款和信託貸款有什麼區別
信託和銀行信貸都是一種信用方式,但兩者多有不同。
1、經濟關系不同
信託是按照「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經營宗旨來融通資金、管理財產,涉及委託人、受託人和受益人三個當事人,其信託行為體現的是多邊的信用關系。而銀行信貸則是作為「信用中介」籌集和調節資金供求,是銀行與存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發生的雙邊信用關系。
2、行為主體不同
信託業務的行為主體是委託人。在信託行為中,受託人要按照委託人的意旨開展業務,為受益人服務,其整個過程,委託人都佔主動地位,受託人被動地履行信託契約,受委託人意旨的制約。而銀行信貸的行為主體是銀行,銀行自主地發放貸款,進行經營,其行為既不受存款人意旨的制約,也不受借款人意旨的強求。
3、承擔風險不同
信託一般按委託人的意圖經營管理信託財產,信託的經營風險一般由委託人或受益人承擔,信託投資公司只收取手續費和傭金,不保證信託本金不受損失和最低收益。而銀行信貸則是根據國家規定的存放款利率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自主經營,因而銀行承擔整個信貸資金的營運風險,只要不破產,對存款要保本付息、按期支付。
4、清算方式不同
銀行破產時,存、貸款作為破產清算財產統一參與清算;而信託投資公司終止時,信託財產不屬於清算財產,由新的受託人承接繼續管理,保護信託財產免受損失。
『陸』 在銀行貸款後,為什麼錢要先經過信託,再由信託撥付給
因為銀行需要支付給你貸款的理由和證據,你的信用值多少取決於你自身的工作,和還貸能力,銀行無法調查,所以必須經過信託
『柒』 為什麼銀行要找信託公司做通道業務呢銀行為何還要向信託公司推介一些集合資金信託業務兩個問題.求指點
一:去年年底,銀監會出了463號文嚴重限制了信託的業務,叫停了政信,銀信的合作,就是因為信託全在做通道的業務,在通道業務中,信託公司是沒有任何風險,擔任何責任的。因為通道業務中,全是單一信託。銀行可以通過信託將表內表外資金互轉。另外一些銀行的關系客戶,在銀行達不到貸款標準的,完全可以用信託當通道,信託為企業包裝,銀行再轉變資金性質購買單一信託受益權等。不只是銀行,地方財政更是這樣,你可以詳細了解一下去年年底的463號文件就清楚信託的通道業務都是什麼了,上面說的,只是例舉幾項
二:銀行向信託推介資合信託,比如說,銀行自己包裝個理財產品,要包裝,發售,管理。這當中的人力,物力,精力都是成本,如果轉給信託,然後自己成為唯一的代銷,就可以省去很多成本,或是包過去後分利益。總之一個活干下來能掙100萬,轉給別人做自己能掙99萬,但省事。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掙99萬去
以上愚見,僅供參考
『捌』 請問貸款信託是什麼我們貸款投資嗎還有信託有什麼風險請說詳細點!謝謝!
貸款信託是日本信託業最具代表性的開創性的信託產品,目前已基本絕跡。主要開創於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開始衰落。從信託性質來看,貸款信託有以下特點:1,用現在的話講就是集合信託,為多個委託人轉移信託財產給受託人應用於同一信託目的,主要是貸款或票據貼現;2、期限不少於2年,未滿一年不得贖回,以避免與銀行存款業務競爭;3、可簽訂本金補償的特殊約定,即保本約定,風險較小。至於信託的風險,內容太多,簡單來說就是自身風險和項目或外界風險,後者就是一般的商務風險條款,前者主要指委託人的道德風險,管理能力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