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公司利潤要扣除股東實繳出資款嗎
分配利潤是公司股東最重要的權利,也是股東投資公司的目的所在。股東從公司所分配的利潤稱為紅利、股利或股息。公司只能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後,才能將所餘利潤分配於股東。這表明,公司向股東分配股利,必須以有這種盈餘為條件。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分配紅利的原則是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但如果全體股東通過出資協議、公司章程或者其他方式約定不按出資比例分配紅利的,該約定具有法律效力,依照該約定分配紅利,而不依各股東的出資比例。公司法第35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㈡ 公司還款不能在利潤表中體現,只能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公司還款就不能用利潤來還款,對嗎
公司既然欠款,利潤表中的利潤應該包含了這筆負債,到時候直接用銀行存款還款的時候,資產負債同時減少,跟利潤表中的利潤沒什麼關系啊
㈢ 公司貸款用經營收入還是凈利潤測算還款來源
公司的貸款審批是把客戶的凈利潤作為第一還款來源。毛收入和凈利潤相差很大的。比如說毛利=銷貨-進貨,凈利=銷貨-進貨-運營費用-行政費用,而一個公司的運營費用+行政費用是占公司支出很大一塊的,所以凈利才是支持貸款的第一因素。
㈣ 請問 從企業利潤表 和現金流量表上怎樣看出 企業歸還銀行貸款本金的能力
稅後利潤大,表示這個企業的獲利能力強,還款能力也強,反之剛弱
現金流量表進的比出的大,表示這家公司生存能力強,反之則弱。
利潤大,但是如果都是賣貨不收款的,哪這個單位雖然利潤表現得很大,但是他的生存能力不行。還款能力也不行。
㈤ 企業獲得的利潤是先交稅還是先償還貸款
稅收屬於國家法定必須繳納的,如果按照層級和重要性來說的話應當是先繳稅,繳稅完畢後再償還貸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條 稅務機關徵收稅款,稅收優先於無擔保債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納稅人欠繳的稅款發生在納稅人以其財產設定抵押、質押或者納稅人的財產被留置之前的,稅收應當先於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執行。
㈥ 計算公司利潤的時候 是否要考慮進去 負債
概念有點亂
首先你用負債 換得貨物後,貨物就是你的資產了。當你把貨物全部賣出後,得到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貨物成本=利潤
你可以用利潤得到的錢去還負債,這其中涉及過程不能省略。
好比你借我的錢去買房子,雖然你欠我的錢,但房子是你的。不能說 由於你欠我錢,這房子就是我的。
會計等式 你還需要再理解一下。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㈦ 從銀行貸款10萬開店,還銀行錢的時候,這個10萬塊錢應該是從營業額里扣除還是應該從凈利潤里扣除
都不可以,從會計的角度講,如果是以公司的名義借款,應做到負債類,後期還款沖負債,利息算財務費用;如果以個人名義借款,與公司無關,不需體現。
不過,如果你只是開個店,不是公司性質,你借款時增加了流動資金,這10萬並沒有增加營業額或凈利潤,還款時又何來減少營業額和凈利潤之說呢,你借了還了,你損失的只是中間的貸款利息,這個利息才是你真正應該從營業額中減除的部分之一,凈利潤,顧名思義,已經是減掉所有費用支出之後的凈利了!這個利息率如果小於你預期的投資回報率,你的借款才是合理的!
㈧ 凈利潤是否包含貸款利息
凈利潤=息稅前利潤-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
所以,凈利潤其實就是息後稅後利潤,把所有的費用都扣除了,包括利息費用。
㈨ 看企業償還能力是凈利潤還是經營收入如果凈利潤小於貸款金額是否說明無償還能力
如果凈利潤小於貸款金額並不能說明無償還能力。
判斷企業償還能力除了凈利潤、經營收入情況外,還要看企業的凈現金流量、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企業的變現能力)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判。
㈩ 計算利潤時是否需要扣除貸款利息
是的.
要扣除貸款利息.
因為貸款利息在賬務處理時
借:財務費用
貸:應付利息
在所得稅稅前扣除時,這個是以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為標准稅前扣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