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貸款余額指至某一節點日期為止,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的貸款總額。
貸款數額是指借款人與放款人簽訂的合同數額,是一個不變的數額。貸款總額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業銀行已經發放的貸款總和,是企業在會計期末其貸方發生額的合計數,它表示企業向銀行舉債或融資的總額。貸款余額是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
短期貸款或長期貸款科目的貸款余額=前期貸款余額+本期貸方發生額(融資增加數)-借方發生額(償還貸款數)。
㈡ 中國這個指標一公布為什麼美國
盛頓郵報1月11日報道,2018年中國的零售總額可能達到5.8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萬億元),預計將會和美國持平,甚至超過美國。而十年前,這一數字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
這將是有史以來的首次,也是中國成為經濟超級大國的又一標志。
有趣的是,華盛頓郵報應該不用「預計」了。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經濟數據,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已與美國基本持平,考慮到中國比美國快得多的零售總額增速,2018年零售消費超過美國已毫無懸念。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國類似中國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數據為57564億美元。各分項的數據也有,美國是按交易發生的店鋪類型進行分類統計。各大類分別是:
「汽車以及部件零售商」11860億美元;
「傢具與家居裝飾店」1158億美元;
「家電與電子產品店」981億美元;
「建材店」3784億美元;
「食品飲料店」7189億美元;
「健康與個人護理店」3315億美元;
「加油站」4557億美元;
「服飾店」2612億美元;
「運動、書籍、音樂店」855億美元;
「綜合型超市」6917億美元;
「雜貨店」1302億美元;
「無店鋪零售」6250億美元。
這些加起來正好等於50780億的「消費品零售總額」,再加上6784億的「餐廳酒吧」消費,就是57564億美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二是全面性。美國零售數據是按照店鋪類型進行統計的,更具有可行性,科學而周密,除了違法的毒品、賭博等地下經濟不能統計之外,其他都會被算進去,甚至連游動攤販也不放過。
三是真實性。零售總額這個數據很實在,是一家家店鋪統計出來的,面對的是最直接的經濟活動,是一國經濟活力最直接的體現。公司與機構的經營活動雖不在統計之列,但從人類社會的經濟意義來說,公司搞生產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讓人們消費,所以消費數據更為根本。
這樣看來,因為有商品實物對應,各種實物社會商品的生產與消費統計能多渠道互相印證,不太好偽造高估,零售統計也就比GDP數值要靠譜得多。
3
美國為何對中國零售消費趕超如此緊張?
大國競爭重要信號!
一直以來,美國人非常看重零售數據,此前包括蘇聯、日本等在內的國家,也沒有哪一個能在這項數據上挑戰美國,所以美國人更是深深地把這當成是經濟超級大國的標志。
蘇聯的GDP總額曾一度達到了美國的70%,但若說到零售消費,差距立馬就出來了,因為蘇聯商品短缺現象明顯。
美國也藉此賣力宣傳蘇聯的消費困境,用美國豐富的消費品來說明「資本主義物質生活」的優越性。由此激起了蘇聯民眾對物質消費商品短缺的不滿,這也確實成為蘇聯崩潰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在90年代早期GDP總額也達到了美國的70%。但是同樣論起零售消費數據,也被美國狠狠碾壓了。
日本國土太小,人口也比美國少得多,與美國差距仍然很大,住房、汽車、食品等大宗商品消費都是沒法和美國比的。
日本高漲的GDP更多的是匯率升值與泡沫經濟的特殊現象,後來果然破滅了,現在GDP也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
巧合的是,2017年中國GDP(按最新統計82.7萬億人民幣以及2017全年平均匯率6.6計,合12.5萬億美元)正好達到了美國18萬億美元的70%。
但中國不是蘇聯、日本,中國在零售消費方面真有實力與美國較量,美國不得不重視中國的消費表現。
相比美國,中國的零售消費有很多亮眼的表現。
比如,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高達2900萬輛,大幅超過美國的1725萬輛。
再比如,中國的「網上零售額」大幅超越美國。2017年中國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806億元,增長2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
中國網上零售額已經不小了,但增長還在加速,未來有更多想像。美國2017年網路零售額4450億美元,還不到中國的一半,預計未來三年平均增速也只有12%。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零售總額數據雖然與美國持平了,但還是被低估了。
首先,中國的零售消費統計比美國要粗放。
中國零售消費統計中,有個專門的名詞叫「限額以上」,限額的意思是,批發年銷售2000萬元,零售年銷售額500萬元,餐飲年收入200萬元以上。「限額以上」的企業,數據相對准確。「限額以下」的由於現實原因,就沒辦法准確估稅,只好簡單估計甚至一刀切了,但一般認為「限額以下」都是低估。
其次,中國餐飲業營業額也是被明顯低估了。
2017年中國餐飲業營業額39644億元(合6000億美元),比美國的「餐廳酒吧消費」6784億美元低一些。
但仔細計算就會發現,中國這個數據是被嚴重低估的。因為按照這個數據,中國人均年餐飲消費僅2860元,人均每天還不到8元。這就有點與現實不符了,很多白領日常在餐廳吃飯每頓就能消費20元左右,而這根本還不算飯局。
要知道,中國人的飯局消費是非常火爆的,從消費行為來看,是比美國人還常規的行為,現在跟親朋好友約個飯根本不算大事。而美國人搞個飯局就算是一件大事了,還得准備正裝。
但中國人吃喝開發票的並不多,所以大量營業額不能統計上來。
從各類消費數據看,中國毋庸置疑成為唯一比肩美國的國家。
因此,美國媒體對中國零售總額超過美國,遠比「中國購買力平價GDP超過美國」要重視,這是美國人務實的表現。
美國人知道,中國在消費上發起的挑戰,比起曾經的蘇聯或者日本,更為觸及美國的痛點。
4
為什麼未來中國零售消費能狂甩美國?
厚積薄發,潛力巨大!
未來,中國的零售總額必然會把美國甩在後面,這是由以下幾個主要因素決定的。
一是兩國的生產模式。
雖然美國重視實物商品消費,但由於全球化的影響,美國製造業占經濟的比重越來越低。美國消費者其實是靠購買全球生產的商品支撐著世界最高的消費額。
而中國不但主要靠自己生產,還大量生產實物商品出口全球。
進口中國產品最多的就是美國,按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順差創歷史新高至2758億美元。美國也在一直呼籲縮小中美貿易逆差,中國可藉此將巨大的產能更多用於國內消費。有生產力為基礎,中國零售消費增長的限制因素要少一些,比美國要容易。
而美國零售消費增長的壓力大得多,既要縮減貿易逆差,又要擴大零售消費提振經濟,方向自然是「製造業回歸美國」。
奧巴馬已經提出了這個目標,特朗普更是將製造業作為最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但美國社會脫離製造業已經很久,勞動力普遍不適應商品生產,美國要重振製造業困難重重。
二是兩國民眾的消費模式。
中國居民貸款近年來增速比較快,主要是房貸。
2017年末房貸余額達到了21.86萬億,比上年增長14%。2016年末貸款余額19.1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全年增加4.96萬億。
因此,很多人認為,中國居民的錢都去買房了,房價高漲讓中國人未來沒錢消費。
但其實,2016、2017年中國零售總額增長率仍然在1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買房款並不計入零售消費,買房帶動的傢具、裝修消費會計入。中國民眾主要還是買房需要貸款,其它如車貸、消費貸並不流行。
中國零售消費並不是靠借貸增長的,靠的是民眾實打實的收入增長。中國零售總額的增長不需要靠借貸,從過去的歷史看,只要正常發展,零售總額的增長問題不大。但是也應該看到,房地產價格的高企也確實對居民消費帶來了一定的擠出效應,這一點不容忽視。
而美國民眾卻早已深深地陷入到透支消費的泥潭中。
2017年6月,美國個人消費者信貸規模達3.85萬億美元(這不是房貸,美國居民房貸余額約10萬億美元),比中國居民的房貸余額還多。
2016年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欠下8377美元的信用卡卡債,比2015年上漲6%,美國很多人過著日常隨意刷信用卡,發了工資悉數還信用卡的生活。不少人周轉不過來,甚至負擔不起信用卡的最低還款額(其實只還最低還款額已經是上了信用卡公司的惡當),發生違約,卡債迅速上漲。2017年4月,美國國內信用卡違約率跳漲至3.31%,較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高達13%,創下2013年6月以來的違約率峰值。
因此從消費模式來看,中國民眾擴大實物消費更為順暢,只要正常多賺錢就行了。而美國民眾透支消費的行為不僅增長不易,也蘊含著危機。
三是兩國民眾的增收潛力不同。
2017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僅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這個數據其實特別低,不要說和美國比,就是和一般發展中國家比都不算好。
中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這個數值只比印度和越南的人均收入高一點,而這兩國的人均GDP都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排名後20%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5958元,按一家四口兩人有收入計,工作人口月均收入僅990元。而排名前20%的「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64934元,按一家三口兩人工作計,工作人口月均收入也只有8100元。
粗略地說,普通美國人每月掙的美元和中國人掙的人民幣數值相當,但差一個6倍多的匯率。
中國人的收入數據每年都在高速增長,對美元匯率也重回升勢。提升中國普通民眾的收入,是中央政府與各地方政府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中國人的增收潛力顯然很大,相應的零售消費也會跟著進一步水漲船高。
零售額是中美兩國最直接可比的統計數據,有相對可靠的統計手段。兩國高達5萬多億美元的實物商品零售額,是兩國經濟超級大國地位的有力證明。
之前人們普遍關注中國GDP能何時追上美國,按照預期大約是在2025-2030年,但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零售額數值大約已經是美國的兩倍左右了!
可以預計,隨著全球對中美消費數據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用等到中國GDP超越美國,人們就已經能深深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全球影響力壓過美國了。
㈢ 貸款余額和累計發放貸款有什麼區別一樣嗎
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單位一年內有多次貸款和還款記錄,那麼它的貸款余額和累計發放貸款肯定不一致,貸款余額是年末賬上還掛著的金額,而累計發放貸款則指這一年貸款的發生總額(不包括還款的金額)
㈣ 中國汽車金融服務發展的歷史及現狀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汽車產銷量歷史性的突破了1000萬大關,分別達到1379.1萬輛和1364.5萬輛,同比增長48.3%和46.15%。伴隨著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汽車金融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汽車金融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國際汽車金融現狀
汽車金融服務是在汽車的生產、流通與消費環節中融通資金的金融活動,主要指與汽車有關的金融服務,包括為最終用戶提供的零售性消費貸款,為經銷商提供的批發性貸款,以及為汽車維修服務的硬體設施投資建廠等,它是汽車業與金融業相互滲透的必然結果。
典型的汽車金融公司是汽車製造商附屬的財務公司,為自己的品牌汽車量身定做金融服務。如:大眾汽車公司設立的大眾金融公司,福特汽車公司設立了福特信貸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設立的通用票據承兌公司等,大多成為超過汽車製造集團的主要利潤來源。數據顯示,跨國車企的汽車金融公司利潤收益貢獻率,平均佔到其母公司利潤的30%-50%。
此外,國外的汽車金融公司還有兩種形式:一是由大的銀行、保險和財團單獨或者聯合發起設立汽車金融公司,二是以股份制形式為主、運作靈活的汽車金融服務公司。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發達國家,通過信貸和租賃買車,是汽車銷售的主要方式。歐美國家的汽車消費貸款比例普遍在70%-80%,甚至更高。而在我國,目前這一比例還不到20%。有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不過,需要補充的是,大量使用貸款買車的不僅是發達國家,實際上,消費能力有限的發展中國家才是貸款購車的主力。在印度,大約有80%的車輛是通過貸款購買的;而在泰國,這一比例更是高達近90%。
中國汽車金融業發展現狀
1、汽車金融服務業處於起步階段,發展較為滯後
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當一國人均GDP達到700美元時便開始進入汽車消費時代,而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以後,居民消費類型和行為也會發生重大轉變。2008年度,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3000美元大關。2009年度,中國汽車銷量已突破千萬大關,汽車正走進千家萬戶,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我國汽車貸款比例低於20%,在低潮期,貸款比例甚至在10%以下(2006年3.8%,2007年7.4%),遠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中國汽車金融市場的逐步成熟,中國消費者選擇貸款購車的比例在10年後會增加到40%至50%,按此保守估計到2025年,我國汽車金融行業會有5500億元左右的市場。通過汽車金融服務來普及汽車消費,對國民經濟意義不可小覷。
2、商業銀行仍然處於汽車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
從發展格局來看,我國目前仍處於汽車金融市場發展的初期,商業銀行仍然處於主導地位,80%以上的汽車貸款仍由商業銀行提供,據調查數據顯示,07年89.2%的汽車消費貸款由商業銀行提供,僅有6.9%的汽車消費貸款由汽車金融公司提供。
由於我國個人徵信體系不完善、汽車金融公司業務單一、服務網路不健全等問題的存在,在汽車信貸市場,商業銀行仍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同時商業銀行也有著自身的局限:商業銀行的最終目的只是獲得存貸款的利差,缺乏和製造商的利益關系,不能保證對汽車業連續和穩定的支持;商業銀行的汽車金融服務也多限於傳統的信貸業務,無法為製造商提供風險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務;銀行業務種類較多,汽車信貸僅僅是其中一項業務,缺乏汽車貸款方面的專業知識及人才等。
目前專業的汽車金融公司發展剛剛起步,力量還比較薄弱,其優勢目前尚未發揮出來,但因其與汽車廠商關系密切、具有風險專業化控制和管理技術,根據國外汽車金融市場的發展經驗,汽車金融公司將成為汽車金融市場一股強大的力量。
3、汽車金融公司發展勢頭良好
在經歷了多年的起伏之後,從2007年起,汽車金融市場開始回暖。來自中國銀監會的消息稱,截至2008年底,中國汽車金融公司總資產達到381.15億元,首次實現全行業整體扭虧為盈。截至2008年底,我國各金融機構發放的汽車消費貸款余額1583億元中,汽車金融公司已佔比達20%,發展勢頭良好。
㈤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
㈥ 房地產貸款余額什麼意思
是個人還沒有還清的貸款。
1、房地產信貸存量,就是在某一個時點上(一般按年末),已發放的房地產貸款信貸余額總量;
2、房地產信貸增量,就是在某一個時點上(一般按季末),較上一期比較,新發放的房地產貸款余額較上一期或上年末(看統計口徑)增加了多少;
(6)2025年末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等額本金還款法計算公式:
因等額本金還款法每期還款月供不一樣,第N期還款月供
=貸款本金/貸款期數+[貸款本金-貸款本金/貸款期數*(N-1)]*年利率/12
中途有利率調整時,應分段從調整日按剩餘的貸款本金和剩餘時間,按現行利率從新計算。
㈦ 減稅降費政策內容2022
2022年減稅降費政策內容:
一是對小微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
二是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
三是對於小微企業放寬企業的認定標准,加大優惠的力度;
四是對於小規模納稅人交納的部分地方稅種的費用,可以實行減少費用政策;
五是對於初創科技型企業相關的優惠政策的適用范圍要加大擴展,對創投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投向初創科技型企業可按投資額的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的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㈧ 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貸款余額是指至某一節點日期為止,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的貸款總額。亦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余額等於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如有疑問可以聯系貸款機構/銀行咨詢。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㈨ 湖北:2025年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金融中心
《湖北省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近日發布,實施期限從2021年到2025年。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規劃》確立了2035年初步建成現代金融強省的遠景目標,提出"十四五"時期湖北省金融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813"目標: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縣域貸款余額、直接融資規模、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規模、上市公司數量、上市後備企業數量和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利潤總額在2020年基礎上實現"八個倍增";武漢市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金融中心;打造東湖科創金融、雙碳綠色金融、中部資本市場"三個高地"。
為實現目標,規劃第二章到第八章從7個方面明確了湖北省金融業的重點任務、實施路徑和具體要求:1.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2.充分發揮科創金融創新驅動作用。3.實施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行動。4.完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5.優化金融協同發展布局。6.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7.健全金融現代化治理體系。
綠色將成為"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規劃》提出,建設全國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打造雙碳綠色金融高地。拓展綠色融資渠道方面,湖北將試點推進南水北調水源地環境權益生態補償綠色融資,支持武漢推進製造、化工、金屬冶煉等傳統產業綠色化技術改造升級,支持鄂州探索實施生態價值工程試點,支持宜昌和恩施推進三峽地區氣候投融資項目及國家氣候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項目,支持荊門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
㈩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2018年全年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佔比低1.2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控」的背景下,房地產信貸情況是市場的焦點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15日的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回應新京報記者提問時指出,2018年房地產貸款增速出現平穩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回落
阮健弘介紹,截至2018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8.7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比2017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佔比水平低1.2個百分點,比2016年低4.9個百分點。
她表示,從結構上看,一是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比2017年低。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比2017年回落4.4個百分點。二是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比2017年高。2018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0.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6%,增速比2017年高5.5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32萬億元,同比增長29.5%,增速比2017年低3.1個百分點。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6.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56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佔比低3.7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14.5個百分點。
新年首次降准實施,樓市影響幾何?
1月4日,央行宣布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
對於昨日實施的新年首次降准,此前有多位市場人士提及,降准或有利於引導房貸利率下行。但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分類指導」這一大的調控框架下,再次走全面刺激樓市老路的可能性不大。
此前,國內部分地區房貸利率松動的新聞已受到市場普遍關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新京報記者指出,房地產市場核心是看杠桿,也就是首套房資格的認定和首套、二套房貸款的額度,這些現在都沒有變化,所以市場利率的輕微波動對於市場影響很小。
展望未來,在嚴控的大基調下,市場對房價的預期也有所變化。央行此前發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對下季房價,27.4%的居民預期「上漲」,49.6%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1.8%的居民預期「下降」,11.1%的居民「看不準」。
將這份季度調查較前幾次結果對比著看,預期「上漲」的下降了(上季度為33.7%),預計下降的有所提高(上季度為9.6%)。
據新華社,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記者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