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19年不良貸款余額

2019年不良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2-06-29 08:12:12

Ⅰ 東正金融上市後首份年報:營收8億,零售放款48.95億 | 財汽

東正金融是首傢具有經銷商背景的汽車金融公司,也是首家上市的持牌汽車金融公司(非銀牌照)。

東正金融由中國正通汽車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通汽車」)和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專注於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豪華品牌汽車金融產品和服務,業務覆蓋了大部分豪華品牌,包括寶馬、賓士、奧迪、保時捷、捷豹、路虎和沃爾沃等。

資金方面,東正金融於2019年4月在聯交所首次成功公開募股,集資凈額人民幣13.7億元,總股本增加至人民幣21.4億元,為東正金融的自營零售貸款業務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東正金融存放同業款項為人民幣1.27億元,較2018年年底人民幣7.8億元減少83.7%。東正金融來自銀行的拆入資金為人民幣58.9億元,較2018年年底人民幣60.9億元減少3.3%。目前,東正金融授信合作銀行共43家,總授信額度超過人民幣104億元,未動用余額超過人民幣45億元。

公告顯示,公司業績出現變化主要因為受宏觀市場環境影響而導致資金成本增加,以及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下降。

東正金融表示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金融行業日趨嚴格的監管環境,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將會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在業務拓展方面,將在超過900家網內外合作經銷商的基礎上,繼續發掘優質經銷商,發展銷售網路,推動新車金融業務發展。同時,會積極探索開拓業務范疇,例如二手車汽車金融業務。

文章來源:金融高管會·財汽綜合FinX科技,東正金融2019年財報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工商銀行近三年財務分析2018-2020

城商行優等生上海銀行2018年至2020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連續3年上升,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32.95%、337.15%、321.38%,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
本刊特約作者 劉鏈/文
4月24日,上海銀行發布2020年業績報告,根據年報,2020年,上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07.46億元,同比增長1.90%;實現歸母凈利潤208.85億元,同比增長2.89%。
截至2020年末,上海銀行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10.06%;存款總額達到1.3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9.37%;貸款總額達到1.10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12.92%。
2018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連續3年上升,在資產質量方面的表現不容樂觀;與此同時,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32.95%、337.15%、321.38%,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
業務增速方面的表現同樣差強人意,2018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2.49%、13.47%、1.90%,凈利增速分別為17.65%、12.55%、2.89%,下滑趨勢非常明顯。
這里有一點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上海銀行2020年四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48.11%至58.33億元。一般而言,銀行業第四季度的凈利潤要低於前三季度的均值,上海銀行2020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下降7.99%,也就是說,上海銀行在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回補了前三個季度,使得2020年全年凈利潤止跌回升。要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看來上海銀行為了凈利潤增速為正也是「拼了」。
上海銀行於2016年在上交所登陸,上市後資產規模擴張迅速,在城商行中僅次於北京銀行。截至2020年年末,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0.06%;負債總額為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6%。值得注意的是,在資產負債規模增長的同時,上海銀行的資產質量卻面臨一定的風險。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34.01億元,同比增加21.48億元。回顧過去兩年的數據發現,截至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已經連續3年呈上升趨勢,這足以說明其內部風險管控存在較大的問題和不足。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撥備覆蓋率為321.38%,較上年末下降了15.77個百分點。
而在資本管理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34%、10.46%、12.86%。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已連降3年,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分別為11.22%、10.9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自上市以來就一直處於下滑的狀態,2016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13%、10.69%、9.83%、9.66%、9.34%。
面對資本充足水平的持續下滑,上海銀行資本融資提上日程。2021年1月25日,上海銀行公開發行人民幣20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上海銀行在公告中稱,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支持該行未來業務發展,在可轉債轉股後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於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
綜合上述分析再來看上海銀行2020年年報,在營收同比僅微增1.90%的情況下,上海銀行還能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89%,確實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做到。盡管2020年年報最終將營收和凈利潤增速保持在正增長的區間,但毋庸置疑這樣的正增長已經岌岌可危,大不如前。財經網金融梳理發現,上海銀行2018年至2020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已連續3年下滑,足以表明其業績增長明顯乏力。未來如果沒有更好盈利能力和風控能力,業績增速轉負也並非不可能。
業績靠撥備釋放轉正
平安證券認為,上海銀行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9%,利潤重回正增長,盈利增速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8.0%一舉實現全年業績增速的回正,而且四季度單季實現利潤增速48.1%,利潤增速的大幅提升除了與營收增速的小幅提升有關外,更多應該歸因於撥備計提力度下降所帶來的盈利釋放。也就是說,撥備釋放成為上海銀行2020年業績正增長的最大彈性因素。
2020年,上海銀行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90%,營收增速穩中有升,前三季度為-0.9%,四季度單季營收增速為10.8%。分結構來看,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凈利息收入增速為14.6%,與前三季度18.5%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9.5%,與前三季度7.3%的增速相比略有提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上海銀行在2020年年報中調整了信用卡業務收入的核算口徑,將分期收入從手續費收入調整為利息收入,因此對收入結構產生一定的擾動,但並不影響營收的增速。
上海銀行2020年重分類後凈息差為1.82%,同比上行4BP,息差表現優於同業,平安證券認為息差逆勢提升主要歸因於負債端成本的優化,負債端成本的改善驅動息差逆勢走闊。
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計息負債成本率為2.26%,同比下降25BP,驅動主要來自存款成本的有效管控和主動負債成本的下行。受益於結構性存款為代表的高成本存款的有效管理,公司存款付息成本同比下降4BP至2.15%;尤其在主動負債方面,上海銀行同業負債成本率同比下降67BP至2.18%,成功抓住了2020年利率下行的機會。
從資產端來看,上海銀行貸款收益率同比下行42BP至5.06%,與行業的整體趨勢相同。展望2021年,隨著經濟的逐步修復,銀行基本面維持穩定,對於銀行資產端定價彈性的提升相對有利,上海銀行整體息差表現有望保持平穩態勢。
再來看資產負債結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10.1%,與前三季度11.7%的同比增速相比有所放緩,但信貸投放力度不減,資產結構繼續向貸款傾斜,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貸款總額同比增長12.9%,比前三季度11.3%的同比增速進一步提升。
在貸款投放結構方面,由於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加大了對公投放的力度,且對公投放大於零售,對公新增投放526億元,零售新增投放251億元。從負債端看,2020年全年存款同比增長9.4%,與前三季度12.3%的增速相比確實有所放緩。
數據顯示,上海銀行2020年年末不良率為1.22%,環比持平。在不良生成方面,2020年四季度宏觀經濟持續改善,根據平安證券的測算,上海銀行四季度單季年化不良生成率環比下行35BP至1.35%,不良生成壓力有所改善。在前瞻性指標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市銀行關注類貸款率為1.91%,比上半年末下行4BP。
在撥備方面,由於四季度撥備計提力度的邊際下降,2020年年末撥備覆蓋率為321%,環比下行6.69個百分點;撥貸比為3.92%,環比下行8BP,但從撥備覆蓋水平絕對值來看依然處於行業前列。上市銀行2020年全年撥備計提同比增長6.6%,前三季度為19.8%。這表明上市銀行不良生成壓力邊際緩釋,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平安證券非常看好上海銀行獨特的區位優勢,看好零售轉型穩步推進對上海銀行的積極影響。上海銀行深耕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區位優勢顯著,這些地區良好的信用環境為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公司加快推進零售轉型,聚焦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養老金融三大主線,持續加快零售業務布局,近三年實現核心客戶數和客戶AUM 的翻番,預計隨著疫情緩和、經濟修復、消費信貸需求回暖,上海銀行的盈利有望繼續迎來修復。
房地產不良貸款急劇惡化
通觀上海銀行2020年年報,值得注意的是其不良貸款及房地產不良貸款的變動。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2%,比2019年上升了0.06個百分點。根據年報,上海銀行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金額為37.4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9%,比2019年的0.1%增長了近23倍。實際上,在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在2020年也開始踩剎車。截至2020年年末,貸款余額為1583.69億元,比2019年年末減少了166.9億元,降幅已超10%。
事實上,2020年,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國內房地產業的經營環境和融資環境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對銀行業而言也許也是一個「至暗時刻」。隨著上市銀行2020年年報的陸續披露,房地產業的真實情況逐漸浮出水面,銀行與房地產相關資產的真實情況也呈現「冰山一角」,具體表現為各家銀行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普遍大增。
先來看國有銀行的數據——2020年,工商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金額為162.3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2%。這一比率比2019年1.71%的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增長了35.67%,而且遠高於工商銀行披露的2020年全年1.58%總體不良貸款率。
建設銀行2020年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也從0.94%增長到了1.31%,增加了39.36%;農業銀行則增長24.83%到1.81%;國有大行中增長幅度最大的當屬交通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率2019年為0.33%,2020年增長到了1.35%,增長了4倍。
除了國有銀行外,股份制銀行中的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2020年房地產不良貸款率的增長幅度也均超過了三位數,分別達到182%、146%。
不過,與上述銀行相比,日前公布年報的上海銀行在房地產貸款方面則更讓人瞠目。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為10981億元,比2019年年末的9725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余額為1567億元,同比微增1.5%,占總貸款比例為14.27%。
單從佔比來看,2019年年末,房地產業是上海銀行第一大貸款來源,而到2020年年末,這一貸款的佔比較2019年年末已下降了1.61個百分點,退居該行第二大貸款來源;而貸款佔比為16.14%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則升至第一位。
盡管房地產業的總貸款微增,佔比下降,基本符合行業趨勢,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上海銀行房地產業貸款的資產質量卻出現大幅惡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為37.47億元,與2019年年末的1.54億元相比,增加了近36億元,增幅高達2333%;與此同時,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0.1%上升到了2.39%,同比增長了22.9倍。
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一度暴增近23倍,不但遠超同的增速,也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對此,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受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加碼、收緊等影響,個別項目施工和租售進度未達預期,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導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有所波動。
實際上,自從將房子定位為「住而不炒」的政策方向以來,監管層對銀行房地產貸款的政策不斷收緊。尤其是在2020年,這一緊箍咒越發收緊,從房地產融資的「三道紅線」,到為銀行設定房地產貸款的具體比例,甚至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房地產是現階段中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
就上海銀行而言,如果去掉房地產業務,上海銀行的總體資產質量也面臨一定的風險。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總的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34.01億元,同比增加21.48億元,增幅為19.09%。
同時,而且,如上所述,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增加並不是僅僅體現在2020年這一年。事實上,最近三年的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已經連續三年呈上升趨勢。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撥備覆蓋率為321.38%,較上年末下降了15.77個百分點。不良率連續上行,撥備水平還在下降,上海銀行資產質量的壓力由此可見一斑。
更為關鍵的問題在於,房地產業的形勢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為嚴峻。最近,部分熱點城市樓市持續升溫,引發新一輪房地產調控。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相繼出台針對性調控政策,落實「房住不炒」的監管要求,打擊違規和套利行為。
對於銀行而言,房地產貸款投放除要落實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嚴格防止信用貸、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外,個別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額度還接到了央行窗口指導。
「房地產信貸方面,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更加嚴格,住房按揭貸款額度受央行窗口指導,商業銀行需嚴格防止信用貸、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市,同時要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審核、借款人資格審查和信用管理、風險排查等,房地產信貸合規風險和操作風險加大。」有銀行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坦言。
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該行穩步發展住房按揭業務,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前提下,立足區位優勢,服務民生,引導住房按揭業務良性發展,支持對經營機構所在地一、二線城市居民自住和改善購房合理需求。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分別為1238.53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31.14%,佔全部貸款的比例為12.22%。從按揭貸款的資產質量來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為0.14%,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與按揭貸款質量相比,上海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資產質量令人堪憂。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余額為37.47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23.3倍,不良率則提升至2.39%;房地產貸款余額佔全部貸款比例為14.27%。
根據上海銀行的解釋,受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加碼、收緊等影響,個別項目施工和租售進度未達預期,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導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有所波動。
上海銀行還表示,在「三道紅線」和「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下,房地產整體融資增速將受到限制,企業分化亦會有所加大。2021年,該行將嚴格實施房地產集中度管理要求,密切關注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聚焦「優質客戶」、「優質業務」,繼續優化結構,穩健經營,推進房地產業務平穩健康發展。
消費貸猛踩剎車波動大
除了房地產業務暴露出的風險讓令人擔憂之外,上海銀行優勢業務消費貸業績也似乎出現了問題。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0.06%;負債總額為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6%。早在2015年年末時,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規模僅為120.77億元。到了2019年年末,這一數據已攀升至1750.59億元,5年時間增長了10倍有餘。
進入2020年,上海銀行的消費貸業務卻突然踩下剎車。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上半年年末時,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規模已下降至1610.96億元,相比2019年年末的1750.59億元減少了139.63億元,降幅為7.98%。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個人消費貸規模為1583.69億元,比2019年年末減少了166.9億元,降幅進一步擴大為9.5%;在總貸款中的佔比也從2019年年末的18%下降至14.42%,下降了3.58個百分點。
而且,從增速方面來看,早在2019年時,上海銀行的消費貸業務增長已現疲軟之勢。從2016年到2018年,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連續3年實現了翻倍增長,增速分別為129.09%、151.31%、127.39%。這一增速在2019年明顯放緩,已降至11.16%。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的增速已變成負值,余額出現下降。與此同時,該行消費貸的風險也逐漸顯露。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余額為29.66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加了9.6億元,增幅達47.86%;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1.15%上升至1.87%,增幅高達62.6%。除此之外,同為零售業務的上海銀行信用卡業務的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1.63%上升到2020年年末的1.74%,上升了6.75%。
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從時序結構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催收能力受限,消費貸款逾期發生額增長,並在2020年第二季度生成不良,自下半年起,單月不良新增逐月下降,9月起不良貸款余額呈下降趨勢,已逐步趨於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從2016年連年猛增後,最近5年,其消費貸的不良率也是連年上升。2016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35%、0.43%、0.52%、1.15%、1.87%,呈逐年上升趨勢。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部分銀行前幾年布局消費貸業務過於激進,如今規模膨脹後難逃不良率高企的懲罰,隨著去年疫情爆發,更是加劇了這一風險的曝露。盡管之後開始壓縮規模,但是由於規模基數過大,因此引發相關問題。
不過,總部同在上海的海通證券認為,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風險逐步緩釋,資產結構優化調整,並且繼續保持較低的成本收入比。
根據海通證券的分析,上海銀行凈利息收入抵消其他非息收入的不利影響。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89%,營收同比增長1.90%。息差擴大、成本有效控制推動盈利增長,但其他非息收入下降32.29%有所拖累。這主要是由於2019年有一次性收入的高基數,2020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投資類中佔比壓縮,並且其中的同業理財、基金受市場利率下行影響。另一方面,成本收入比2020年全年為18.9%,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在上市銀行中甚至低於國有大行。
2020年,上海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9.46%,零售業務發揮地緣優勢;其中,財富管理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48%。公司繼續發揮養老金融獨特優勢,養老金客戶綜合資產同比增速20.73%,並且還通過代發工資、社保卡換發為零售表內外負債引流。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零售整體AUM同比增長17.80%;下半年公司加大按揭貸款投放力度,按揭佔比較年中提高1.06個百分點,個貸佔比則回升0.31個百分點。
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凈息差為1.82%,較2019年擴大4BP。2020年負債成本持續下行,上半年主要源於同業負債成本改善,下半年存款也開始改善,不僅定期存款成本下降,日均活期存款的佔比在全年也比上半年提高1.01個百分點。這使得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負債成本比上半年下降6BP,全年同比下降25BP,對息差有明顯的正向貢獻。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不良率為1.22%,環比持平;關注類貸款佔比為1.91%,環比提高12BP;逾期貸款率為1.60%,較年中下降54BP。消費類不良率全年經歷倒V型走勢,在下半年逐漸改善: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消費類貸款、信用卡貸款、個人貸款總不良率為1.87%、1.74%、1.12%,分別比年中下降2BP、10BP、11BP。對公不良率年末較年中上升9BP,主要是房地產不良率有所上升。
總體來看,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風險逐步緩釋,資產結構優化調整,並且繼續保持較低的成本收入比。預計未來隨著零售風險的緩釋和不良的處置,尤其是下半年個貸改善趨勢能能夠延續,則上海銀行資產質量有望改善。

Ⅲ 銀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2019年,面對日益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我國金融業總體穩健運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盈利能力基本穩定,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增強,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股票質押融資風險下降。

資產負債規模平穩增長

截至2019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282.51萬億元,同比增長8.01%,增速比2018年上升1.7個百分點;負債總額258.24萬億元,同比增長7.65%,增速比2018年上升1.37個百分點。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

Ⅳ 誰能找到2010-2019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數據

沒法看,除非找律師才能查到!反應這家金融機構有沒有實力,現象?實際現象是他們的余額都不多,因為稅多,所以都從其他渠道放款!

Ⅳ 趙縣十大納稅企業

第十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阿里巴巴2019年的利潤為696億元。阿里巴巴是我國電商、移動支付、雲計算等領域的領軍者,旗下盈利業務眾多,其中電商業務更是為阿里巴巴貢獻了巨大的利潤,拿去年三季度來說,電商業務經調整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為460.79億元,一天大約盈利5億元左右,相當於很多上市公司全年的利潤,不得不說阿里巴巴真的很賺錢。
第九名: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交通銀行集團實現凈利潤(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人民幣772.81億元,同比增長4.96%;資產總額達人民幣9.9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93%;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至1.47%,撥備覆蓋率171.77%。
交通銀行董事長任德奇用「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八字概括了交行2019年經營業績,他表示,「數據的背後,是更具含金量、更加可持續的穩健增長」。
據悉,2019年,交行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三大區域貸款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18倍,佔全行新增貸款比例為52%,同比上升6.8個百分點。業務布局與國家區域戰略的「同頻共振」,是其間的主要邏輯。而其中的長三角,更是交行區域發展策略的核心。
第八名: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騰訊集團在2019年全年凈利潤為933.1億元人民幣,市場預期為943.15億元,上年同期為787.19億元。2019年全年收入為3772.89億元人民幣,市場預期為3764.45億元,上年同期為3126.94億元。其中,2019年全年凈利同比增19%,全年營收同比增21%。
2019年微信及WeChat的合並月活躍賬戶數11.65億,同比增6.1%;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6.47億,同比降7.5%。
2019年,小程序的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超過一倍,交易總額超過人民幣8000億元。
2019年第四季度網路廣告收入為202.3億元,全年網路廣告收入683.8億元。
2019年社交網路收入增長17%至人民幣852.81億元。
2019年增值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至2000億元;網路游戲收入增長10%至1147億元,其中海外游戲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一倍,占網路 游戲收入的23%。截至二零一九年年底,全球前十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游戲(按日活躍用戶數計算)中的五款均由騰訊開發。
第七名: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招商銀行凈利潤為928.7億元,同比增長15.3%。總資產為74172億元,同比增加10.0%。貸款總額為44907億元,同比增長14.2%。歸屬普通股股東權益為5772億元,同比增長14.1%。風險加權資產為46068億元,同比增長12.6%。營業收入為2697億元,同比增長8.5%,撥備前利潤為1783億元,同比增長6.6%。
2019年招商銀行貸款撥備總額2231億元,資產撥備總額為2447億,同比增長了16.2%和18.0%;資產減值損失612億是凈利潤的66%,2018年為608億,2017年為599億,三年基本持平。不良貸款余額為523億,不良貸款率為1.16%,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關注貸款為526億,同比下降11%,與不良貸款基本持平;90天以內逾期貸款為189億元,同比下降4%;90天以上逾期貸款為45億元,同比增長5%,是不良貸款的85%;重組貸款為250億元,同比增加10%。
第六名: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379.58億元,同比增長18.2%;凈利潤281.95億元,同比增長13.6%。截至2019年末,該行資產總額39,390.7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2%;吸收存款余額24,369.3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5%;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含貼現)23,232.0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3%。2019年,該行凈利差、凈息差分別為2.53%、2.62%,同比2018年均提升27個基點,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根據最新的年報顯示,2019年末,平安銀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19,827.2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9.9%;個人存款余額5,836.7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6.4%。個人貸款余額13,572.2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6%;2019年,該行信用卡流通卡量達到6,032.91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7.1%。信用卡總交易金額33,365.77億元,同比增長22.5%。2019年末,該行零售客戶數9,707.73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5.7%;其中,財富客戶77.93萬戶,較上年末增長31.7%,私行達標客戶4.38萬戶,較上年末增長45.7%。2019年末,平安口袋銀行APP注冊用戶數8,946.95萬戶,較上年末增長43.7%,平安口袋銀行月活躍用戶數(MAU)3,292.3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23.5%。
第五名: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移動全年營運收入達到人民幣7459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通信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6744億元,同比增長0.5%,股東應占利潤為1066億元,下降9.5%,但是凈利潤超出預期。
2019年,移動客戶凈增2,521萬戶,達到9.50億戶。手機上網流量同比增長90.3%,手機上網DOU(平均每戶每月上網流量)達6.7GB。移動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為人民幣49.1元。
其中家庭寬頻客戶達到1.72億戶,同比增長17.1%。其中,「魔百和」用戶達到1.22億戶,滲透率達到70.9%。家庭寬頻綜合ARPU達到人民幣35.3元。截至2019年底,政企客戶數達到1,028萬家,同比增長43.2%。
同年,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1.4%,股權投資收益對凈利潤貢獻佔比達11.9%;「咪咕視頻」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46.4%,「和包」核心功能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58.9%。
此外,為滿足建設領先的5G網路、打造雲戰略基礎設施以及支撐CHBN四輪發展等需要,公司2020年資本開支預算為1798億元,其中,5G相關投資計劃約1000億元。
今年中國移動將積極推進5G建設,力爭2020年底5G基站規模累計達到30萬站以上,基本實現全國地市以上城區5G覆蓋。
第四名: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19年12月末,中行資產總額為22.7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06%;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500億元,同比增長9.17%,凈利潤為1874.05億元,同比增長4.06%。
其中中行境內人民幣貸款新增1050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7%。其中,製造業貸款佔比保持較高水平,中長期製造業貸款、高技術製造業貸款穩健增長。
2019年末,中行普惠金融貸款比上年末增長38%,貸款綜合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2019年累計發放民營企業貸款1.96萬億元,占發放對公貸款的36.78%,比上年提升2.16個百分點,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增速高於公司貸款余額整體增速。
第三名: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272.68億元,同比增長4.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120.98億元,同比增長4.6%。
凈息差去年同比小幅收窄至2.17%,同時資產質量保持良好水平,不良貸款率為1.4%,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
從資產負債結構來看,截至2019年末,該行總資產規模24.88萬億元,同比增長10%,存貸款業務增勢良好,貸款增速為11.9%,存款增速為6.9%。
最新的報告數據顯示,該行去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869.26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他非利息收入534.71億元,同比增25.3%。這部分收入增長,主要受到對公結算、銀團貸款服務、信用卡分期付款、電子商務等收入增加,以及子公司保費收入增長等因素影響。
【拓展資料】
第二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建設銀行的集團資產總額25.44萬億元,較上年增長9.53%。
凈利潤2692.22億元,增長5.32%;歸屬於本行股東凈利潤2667.33億元,增長4.74%。
利息凈收入5106.80億元,增長5.02%;凈利息收益率(NIM)2.26%,同比下降5個基點。
平均資產回報率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11%和13.18%。
資本充足率17.52%,不良貸款率1.42%,撥備覆蓋率227.69%。
第一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工商銀行總資產突破3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客戶存款增加1.57萬億元;實現凈利潤3134億元,同比增長4.9%;撥備前利潤5707億元,同比增長6.9%。
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至1.43%;撥備覆蓋率提升23.56個百分點,至199.32%;資本充足率提升1.38個百分點,至16.77%。根據董事會建議,工商銀行2019年度預計現金分紅金額為936.64億元,即每10股稅前分紅2.628元。
2019年,工商銀行各項貸款比上年末增加1.34萬億元,增長8.7%,其中境內人民幣貸款增加1.33萬億元,增長9.8%。債券投資增加8138億元,增長13.5%,其中政府債券增加7263億元,增長18%。主承銷境內債券1.52萬億元,排名市場第一。
今日福利:
今日,券商放量拉升,無線耳機領跑消費電子,漫步者、共達電聲漲停!目前到了中報業績浪的時間窗口,而科技股有普遍良好的增長預期!
在疫情的背景下,能取得中報業績預增的上市公司難能可貴。所以,建議大家關注中報業績預增甚至大幅預增、但漲幅有限的優質公司!
我篩選了一份名單,重點挑選了中報業績預增翻倍的個股,並標出了區間漲幅(越小越好),大家可以拿去做個參考。
今日,券商放量拉升,無線耳機領跑消費電子,漫步者、共達電聲漲停!目前到了中報業績浪的時間窗口,而科技股有普遍良好的增長預期!
在疫情的背景下,能取得中報業績預增的上市公司難能可貴。所以,建議大家關注中報業績預增甚至大幅預增、但漲幅有限的優質公司!
我篩選了一份名單,重點挑選了中報業績預增翻倍的個股,並標出了區間漲幅(越小越好),大家可以拿去做個參考。

Ⅵ 信用卡不良率統計口徑

2019年半年報公布時,我們曾在銀行個貸不良會爆發嗎?一文中指出,個別銀行的信用卡、消費貸不良貸款規模,出現50%甚至更高的飆升,共有7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

信用卡不良是否會爆發?也是市場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隨著平安銀行、招行兩大零售銀行相繼公布2019年報,也能一窺信用卡不良率的最新情況。從短期趨勢來看,恐怕不甚樂觀:在兩家銀行整體不良率下降的背景下,信用卡不良率均出現較大幅度上升。

其中,招行的信用卡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上升0.24個百分點,平安銀行的信用卡應收賬款較上年末上升 0.34 個百分點(平安銀行稱受口徑調整影響較多)。

招行、平安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均上升

先來看今天公布年報的招行。

與招行零售貸款下降不同的是,平安銀行的個人貸款不良出現全線上升,包括房屋按揭、新一貸、汽車金融貸款、信用卡營收賬款在內,不良率都出現了上升。

這其中,尤為引人關注的是信用卡應收賬款和新一貸的不良率均上升了0.34個百分點。其中信用卡應收賬款不良率1.66%,較上年末上升0.34個百分點, 對此,平安銀行表示其中因為口徑調整導致不良率上升 0.33 個百分點(以此來看,平安的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不大)。

不過,2019年,平安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規模增加了14.2%。規模比招行的增加幅度要小一些。

對於不良率上升,平安銀行表示,2019 年,受到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 共債風險上升、汽車消費下滑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消費金融全行業風險整體上升,基於更審慎的風險管控原則,採用了更為嚴格的五級分類標准, 整體不良水平保持穩健可控。

在風險控制上,平安銀行表示,信用卡業務充分利用量化工具管控風險。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平台和先進定量分析技術,改善新戶獲客結構與品質,嚴控外部共債風險;另一方面,通過推廣AI 智能催收,加大清收力度,探索「催收-訴訟-談判」聯動催收模式。

從兩家銀行的信用卡不良率變化來看,談爆發還為時尚早,信用卡不良的風險目前也處於可控狀態中。隨著樣本逐漸增加,趨勢可能會更明朗。

上升背後:信用卡貸款的一些隱憂

總體來看,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上行的原因,一方面是共債風險傳導至銀行消費金融,信用卡市場增幅放緩。據國盛證券統計,2019年上半年信用卡+消費貸僅新增3500億元,不足去年的20%,分母增速放緩。

另一方面,與部分銀行近幾年的激進擴張有關。自從2018年中信用卡不良率開始暴露,目前尚未見頂回落。經濟壓力導致部分客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降低。兩重因素疊加,致使信用卡業務風險有所上升。

2020年,上述風險疊加疫情影響,信用卡的資產質量可能受到更嚴峻的考驗。

3月17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表示,2月銀行業新增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信用卡貸款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2020年2月末,個人消費類貸款環比減少5644億元,其中信用卡貸款環比減少4043億元。

肖遠企表示,個人減少消費,既有物流不暢等原因,也有可能是個人就業受到影響、失去收入來源等,預計這一現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在疫情的影響下,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等在內的各類涉足消費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面臨的壓力顯著增加。

可以想見,分母(信用卡貸款余額)在減少,分子(信用卡不良余額)在增加,銀行業信用卡不良的壓力可想而知。

招行也在年報中表示,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勢更加復雜多變,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資產質量管控將面臨挑戰。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風險因素,是信用卡貸款回收難度加大。對此,聯合資信在最新報告中指出,疫情延緩了信用卡不良資產的回款進度。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部分行業、地區的回收金額影響突出,減少甚至切斷了受沖擊行業、地區內不良信用卡債務人的還款來源。

「局勢的惡化對於本就入不敷出的不良信用卡債務人無疑雪上加霜,無穩定收入、經營失敗和失業人群作為不良借款人中的大多數,在此時更是難以早日獲得新的收入來源。這會令不良信用卡債務的回收產生明顯延期,後續將隨疫情持續時間逐漸回歸原有的回收水平。」

另一方面,大多數銀行會將不良信用卡債務委外催收,疫情發生後催收公司延遲復工,遠程辦公的工作效率降低,導致二、三月份的回收水平大幅降低,之後受到影響的程度仍然由疫情持續時間的決定。

而疫情期間,部分銀行免收信用卡違約金,也使一些心存僥幸之人以此為借口繼續拖欠貸款,而此行為一方面較難被核實,另一方面在當前時期也無法繼續硬性催收。這也是當前信用卡資產質量面臨的重要調整。

信用卡科技創新是一大亮點

盡管有不良率上升等壓力,信用卡更大的亮點是科技與服務創新、跨行業合作等帶來的積極改變。

2019年,招行信用卡業務的一大特點是數字化獲客。以招商銀行App和掌上生活App為平台,探索和構建數字化獲客模型,通過聯名營銷、聯動營銷、場景營銷、品牌廣告營銷、自媒體粉絲營銷、MGM(客戶推薦客戶)社交營銷等方 式,打造新的獲客增長點。

截至報告期末,掌上生活App累計用戶數達9,126.43萬戶,信用卡數字化獲客佔比達64.32%。招行從信用卡第三方渠道(主要為微信、支付寶服務窗和官方QQ)獲取的粉絲量累計達1.39億。

二是積極探索拓展內容生態、品質電商、汽車生活等生活場景,重構與用戶的連接。截至2019年末,掌上生活App累計用戶數9126.43萬戶,其中非信用卡用戶佔比31.51%。掌上生活App日活躍用戶數峰值903.58萬戶,期末月活躍用戶數4664.34萬戶,客戶規模和活躍度持續領跑同業信用卡類App。

三是信用卡智能服務體系方面,持續以掌上生活App為主、第三方渠道為輔,進一步探索新興渠道的1+N服務生態布局。招行採用「端到端客戶旅程方法論」,重點對零售客戶首面經營旅程、MGM(客戶推薦客戶) 旅程、代發業務旅程和信用卡賬單分期旅程進行全流程體驗重塑,改進效果顯著。

截至2019年末,招行信用卡流通卡數9530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3.04%;流通戶數6450萬戶, 較上年末增長11.16%。2019年實現信用卡交易額43486億元,同比增長14.62%;實現信用卡利息收入 539.99億元,同比增長17.44%;實現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59.89億元,同比增長25.42%。

從平安銀行的信用卡創新來看,一是持續豐富產品體系,深化跨界融合。2019年,聚焦生活娛樂、 商旅、車及車生態、商超等行業,重點挖掘行業內高戰略價值的合作企業。

二是積極拓展APP服務邊界,全方位提升客戶體驗。通過搭建「樂分享」平台,形成社交化、 場景化的獲客及營銷新模式,通過與優秀品牌進行合作,共同打造線上場景化消費生態,目前已有近40家優質品牌入駐口袋商城,有效帶動了用戶規模和活躍度提升。

依託科技賦能及大數據驅動,平安銀行2019年,通過「一鍵即享」流程辦理信用卡的客戶量超 400 萬戶。2019 年,信用卡新增發卡量 1430 萬張,就有近 90%通過 AI 自動審批;信用卡推出「一鍵辦卡、即享優惠」科技服務,實現場景化獲客和營銷,發卡時間由原來的2天縮短至最快2分鍾。

從信用卡客戶數據來看,2019 年末,平安銀行信用卡流通卡量突破 6000 萬張,總交易金額 3.3 萬億,同比增長 22.5%。

兩家銀行是零售與金融科技融合創新的代表性銀行,這是值得同業學習的地方。

當然,以上數據還只是信用卡行業的冰山一角。隨著更多銀行年報的公布,信用卡不良的趨勢也會更清晰,也將能看到更多信用卡的創新路徑,對此輕金融也將繼續保持跟蹤。

Ⅶ 呆帳壞賬現在多少億

超2萬億元。
不良貸款其實是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的總稱。據銀保監會發布數據,在2019年中,全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將近2萬億元,而2020年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就達到了2.74萬億元。

Ⅷ 銀行業今後的發展趨勢

一、成為項目財務顧問。
早期銀行主要是用儲戶的錢來放貸或投資,存款吸收規模決定了銀行所能投放的貸款規模。大資管時代到來後,銀行開始越來越多使用理財資金對接項目。未來隨著新型金融機構數量和類型不斷增多,銀行在吸收存款和銷售理財產品上很可能變得越來越沒有優勢。銀行能倚仗的,除了手中的客戶資源,還有豐富的項目審查和組織經驗。目前部分地方的PPP項目已暗合了這一趨勢:銀行資金與PPP項目之間存在期限配錯,不適合充當社會資本方,但這並不妨礙銀行以其他方式積極介入,如提供過橋貸款、設備租賃、現金管理、企業資產證券化等綜合金融服務,同時引入長期限的外部保險資金、養老金等參與項目。換言之,銀行在PPP項目中充當了政府的財務顧問。

Ⅸ 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業分析報告

目前,民眾能夠更廣泛地享有金融服務,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運用,使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不斷提升。

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金融機構通過設立網點、布設機具、設置便民服務點、流動服務站、助農取款服務點等多種手段,創新覆蓋方式。

普惠金融重點領域供給持續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降本、控險平衡發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力度不斷加大,金融脫貧攻堅精準發力,各項服務可得性進一步提升。

金融服務廣泛性和便利性不斷提升

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是民眾獲得金融服務、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目前我國人均擁有的銀行賬戶數量和持卡量均處於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

根據中國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13-2019年上半年,我國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量及銀行卡人均持卡量不斷上升,截至2019年6月末,我國人均擁有7.6個銀行賬戶、持有5.7張銀行卡,較2014年末分別提高60%和50%。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Ⅹ 遼寧省城市商業銀行哪家最好

遼寧省政府官方網站發布《我省將有效推進省內城市商業銀行整體改革》信息稱,1月20日遼寧省政府常務會議明確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合並省內12家相關城市商業銀行,申請新設組建一家省級城市商業銀行。

這一信息甫一公開,即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金融界的廣泛關注,包括央行官網也於1月28日進行了原文轉載。

眾所周知,目前遼寧是城商銀行數量最多的省份,擁有盛京銀行、錦州銀行、大連銀行、營口銀行、阜新銀行、遼陽銀行、鞍山銀行、葫蘆島銀行、朝陽銀行、營口沿海銀行、丹東銀行、撫順銀行、盤錦銀行、鐵嶺銀行和本溪銀行等15家法人機構。

雖然此次信息沒有透露12家擬合並機構的名單,但是野叔認為盛京銀行、錦州銀行、大連銀行3家機構參與合並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前2家已經在H股上市,且已經達到中型銀行標准(總資產5000億元至40000億元),而大連銀行已經接近這一標准(2020年6月末總資產4262.74億元),且所在地為副省級的計劃單列城市,最好保留1家法人城商銀行。

因此,其餘12家機構基本都有可能進入擬合並組建的名單。那麼,目前遼寧這12家小型城商銀行的資本實力、資產規模、資產質量、資產收益等情況如何呢?本文將主要以2019年度數據為基準時點進行研究分析(如涉及其他時點會特別註明,由於信息披露及時性問題,如鐵嶺銀行和本溪銀行只好分別使用其2016年末和2018年末數據)。

附圖一

資本實力情況

第一,股本與股東情況。至2019年末,營口銀行、阜新銀行、遼陽銀行、鞍山銀行、葫蘆島銀行、朝陽銀行、營口沿海銀行、丹東銀行、撫順銀行、盤錦銀行、鐵嶺銀行和本溪銀行12家機構的注冊資本合計為265.44億元(鐵嶺銀行按2016年的20.06億元統計,實際2019年末股本增至24.11億元)。其中,股本最多的是阜新銀行33.40億元,最少的是盤錦銀行9.57億元(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二)。

這12家機構的股東結構類型各異,有的是地方國有控股,也有的是民企控股。前一類型例如,盤錦銀行第一大股東為盤錦市財政局,持股6.79%;第二至第四大股東分別為雙檯子區、大窪區和盤山縣3家財政局,持股均為5.75%,第五大股東為興隆台區財政局,持股3.66%。又如,鞍山銀行第一股東為鞍山城建投資公司,持股比例21.02%;第四大股東鞍山市財政局,持股10.11%。

後一類型例如,營口沿海銀行的前二大股東分別為海航集團和華君控股集團,持股分別為14.63%和13.90%。又如,阜新銀行前十大股東均為遼寧省的民企,持股比例分別為4.94%至3.31%不等。這2家的區別在於前者持股相對集中,後者相對分散。

附圖二

第二,股權與資本充足率。2019年末,上述12家城商銀行所有者權益合計為807.02億元;其中股權最多的是營口銀行120.44億元,最少的是本溪銀行20.07億元(2018年末數據)。

12家機構的資本充足率差異較大,最高的為撫順銀行14.0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48%),最低的是本溪銀行6.2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也是6.23%,說明其基本上沒有什麼附屬資本)。

2020年以來,其中部分機構資本充足率存在下行趨勢。例如,比較2019年末與2020年9月末資本充足率數值,撫順銀行由14.04%降至13.74%,營口銀行由12.74%降至11.59%,遼陽銀行由11.53%降至10.53%

閱讀全文

與2019年不良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各個網站貸款20萬 瀏覽:373
小額貸款業務員和客戶糾紛 瀏覽:502
貸款130萬需要多少流水 瀏覽:970
到付小額貸款利率 瀏覽:738
建設銀行小額貸款的條件 瀏覽:377
農業銀行抵押貸款好貸嗎 瀏覽:805
大學生畢業幾年內貸款無息貸款 瀏覽:61
小額貸款客戶不要發票怎麼處理賬務 瀏覽:560
農村信用社捏造貸款信息 瀏覽:144
武漢買房貸款100萬月供多少 瀏覽:81
住房公積金貸款擔保協議書 瀏覽:908
手機號注冊了貸款賬號可以注銷嗎 瀏覽:977
農行信貸部公司貸款電話 瀏覽:125
農戶無息貸款 瀏覽:271
公司辦貸款卡所需資料 瀏覽:933
房價漲了房子要出售貸款怎麼算 瀏覽:120
網貸小額貸款金牛 瀏覽:910
貸款流水會核對 瀏覽:520
手機號碼貸款申請 瀏覽:451
貸款還不上房子過戶給小孩行嗎 瀏覽: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