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棚改貨幣化安置或調整嗎
近日,雖然國家開發銀行對相關言論給予否認,但業內人士認為,雖不能認定國開行已暫停所有支行棚改項目審批許可權,但棚戶區改造貨幣化的初衷是房地產去庫存,隨著房地產去庫存階段結束,貨幣化安置也應逐步退出。在此背景下,近一年瘋狂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熱潮或將有所降溫。
尹中立指出,房地產市場的特點決定了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只能是短期的權宜之計,不宜長期使用。他認為,從當前的形勢看,部分城市的房價漲幅過大,房地產去庫存政策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包括棚改貨幣化在內的房地產去庫存政策應該逐步退出。
❷ 求一份貨幣化安置棚改項目的可研報告,非常感謝!
為鼓勵棚戶區居民按期拆遷,調動承接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房地產開發建設積極性,凡列入全省棚戶區改造計劃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均可享受地方政策。這是6日記者從長春市地方稅務局了解到的。
因拆遷而購普通住房的免徵契稅
棚戶區居民以拆遷補償款自行購買住房符合普通住房標準的,免徵契稅。如購置房屋超出普通住房標准,則以住房成交價格扣除拆遷補償款的余額徵收契稅。以實物補償方式承受住房的,對不超過原拆遷面積的(在原拆遷面積內不受分戶限制)免徵契稅。對超過原拆遷面積而低於普通住房標準的,可免徵一處房屋的契稅。
長春市的普通住房標準是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以上,單套建築面積在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實際成交價格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44倍以下。
具體辦理時,原棚戶區居民應持拆遷主管部門核實為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並統一編碼、加蓋公章的《吉林省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以及身份證、新購房屋、等地稅部門要求提供的資料,到房屋所在地契稅徵收機關辦理免稅手續,地稅部門核准後,將《吉林省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原件存檔一份備查。
拆遷補償款免徵個人所得稅
對棚戶區被拆遷人按照國家有關城鎮房屋拆遷管理辦法規定的標准取得的拆遷補償款,免徵個人所得稅。
拆遷補償款免徵土地增值稅
對棚戶區被拆遷人按照國家有關城鎮房屋拆遷管理辦法規定的標准取得的拆遷補償款,免徵土地增值稅。
償還原拆遷面積房屋部分暫不徵收營業稅
對房地產開發參與棚戶區改造償還原拆遷面積房屋部分,經主管稅務部門核准,暫不徵收營業稅。按照各市州制定的城市棚戶區回遷最小戶型面積標准進行回遷的,可視同償還原拆遷面積房屋。
開發商可減免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
參與棚戶區改造的房地產開發應按實際拆遷棚戶區面積繳納土地使用稅,納稅確有困難的,可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減免土地使用稅。對其開發的閑置商品房,售出前免徵房產稅。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徵收契稅
對參與棚戶區改造的房地產開發,以劃撥方式從國有土地儲備中心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徵收契稅,但在轉讓房地產時,應由房地產轉讓者補繳契稅
❸ 2019年多地下調棚改目標:貨幣化安置政策收緊
近日,多個省市相繼進入地方兩會時間,各地2019年棚戶區改造計劃也陸續亮相。過去一年,棚改貨幣化政策曾多次引發討論,全年棚改任務完成量依舊超額完成。但隨著貨幣化安置政策收緊,2019年多地也紛紛下調目標任務。在因地制宜和防控重大風險的大背景下,穩定將成為2019年棚改主基調。
勢頭放緩
1月27日,浙江、上海、貴州、陝西、重慶等省市地方人大會議開幕,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在2019年保障民生計劃中,均提到加強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而根據此前各地召開的住房工作會議,新的一年,地方仍將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計劃。
住建部1月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626萬套,超額完成了去年度580萬套的目標任務。在地方層面,以浙江為例,2018年,該省棚改計劃完成開工29.2萬套,實際開工40.6萬套,完成率達139%。
不過,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的不完全統計,相較於2018年的「突飛猛進」, 2019年各地的棚改目標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較大。其中,山西從12.52萬套下調至3.26萬套;河南從50萬套下調至15萬套;四川從25.5萬套下調至15萬套;北京也從2.36萬套下調到1.15萬套。
有媒體據此解讀稱2019年棚改目標或將大幅縮水,整體跌幅可能過半。對此,克而瑞地產研究團隊發布的評論文章指出,從已經公布的19個省市2019年的棚改開工目標來看,總體較2018年計劃開工量下調幅度約21%,這與全國棚改計劃開工量下調幅度一致。
上述文章表示,各省市間有升有降,其中廣西、遼寧、陝西、重慶等6個省市2019年計劃開工量同比增長,歷年開工量在20萬套以上的江西、湖北、河北等3個棚改大省在2019年計劃開工量同比持平或者微跌。「前期棚改開工量較大的省出現階段性回調符合客觀規律和市場預期,例如河南省,2018年棚改實際開工量就已達到2016年的1.8倍,2019年計劃目標回落也在預期之中。」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安排,2018-2020年三年棚改攻堅計劃定下了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的目標。而從分割的年度計劃看,2018年為580萬套,2019年、2020年均保持在460萬套。
政策收緊
不論是目標減半還是下調21%,2019年棚改都將迎來政策性拐點,放緩已經成為大趨勢。
去年6月圍繞棚改貨幣化政策走向的話題卻走到風口浪尖。雖然一個月後,住建部的聲明指出,並未叫停棚改貨幣化政策,但相較於此前的大力倡導,政策風向悄然轉變。住建部明確,要因地制宜地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對於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棚改安置政策,更多採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的地方,可以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從歷年情況看,棚改貨幣化安置在地方樓市去庫存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與2017年強調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要繼續做好去庫存工作不同,2018年底召開的全國住房工作會議並未提及去庫存相關內容。
同時,更為關鍵的是,據多家媒體報道,去年12月,在住建部下發的2019年棚改計劃提出,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模式將被取消。
在各地實施棚改計劃過程中,政府購買棚改模式是主要的融資方式,由政府選擇具有實力的平台公司,與其簽訂購買服務協議,由平台公司負責具體實施,項目資金來源於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的棚改專項貸款。這意味著,政府需要對項目進行兜底,因而一定程度上將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而在防控重大風險的大背景下,各級都在嚴控債務問題。上述2019年棚改計劃指出,對於新開工的棚改項目,不得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名義變相舉債或實施建設工程,而是要求以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方式(棚改專項債)為主進行融資。
在地方層面,相關政策已經初見端倪。江西省住建廳在2018年住房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完善貨幣化安置政策,對商品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市縣,取消貨幣補償獎勵政策,加大安置住房建設力度。2016年和2017年,江西省該項表述分別為「力推棚改貨幣化安置和政府購買服務」、「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大力推進政府購買棚改服務」。
迎合市場所需
戴德梁行首席政策分析專家魏東向從市場角度進行觀察稱:「棚改貨幣化政策的確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民生,幫助棚戶區居民提升生活質量。但是中國房地產市場自2015年以來呈現連續上揚的態勢,在一二線城市紛紛限購的背景下,一些熱錢在末班車心態的引領下也紛紛流入三四線城市,推高了當地房價,同時放大了有效需求,造成房價高於真實價值,所以棚改貨幣化的政策調整是適應了當下的市場現狀。」
不過,基於2019年或取消政府購買棚改模式的考慮,天風證券固收團隊測算,2019年棚改資金需求在1.3萬億元左右,落實到政策性銀行貸款與專項債的共有1.17萬億元。但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取消後,保守估計2019年棚改專項債有6000億元的配額,因此還有接近6000億元的資金缺口。
實際上,隨著2019年地方新增債務限額將提前下達,全年地方專項債有望進一步擴容。作為專項債的主要品種之一,棚改的資金來源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保障。
去年10月召開的國常會也明確,各地要嚴格評估財政承受能力,科學確定2019年度棚改任務。保持中央財政資金補助水平不降低,有序加大地方政府棚改專項債券發行力度。對新開工棚改項目抓緊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當前各地棚改目標的調整,體現了一城一策的導向。可以預計的是,很多2018年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尤其是東北、西北和西南等省會城市,棚改政策也會略有調整。當然目前新的情況在於,國家發改委對於軌道交通等建設的支持力度重新加大,實際上軌道交通沿線的棚改力度依然不會降低,這也是政策調整下新的市場機會。
❹ 棚改貸款 貨幣化安置比例 怎麼計算
貸kuan
❺ 北京市2019棚改政策是什麼,有知道的嗎
1.新三年棚改計劃必須實施,但棚改項目必須區分收益與融資能否平衡;
2.棚改貨幣化不搞一刀切;
3.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模式取消,但鼓勵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對收益能平衡的棚改項目繼續貸款;
4.融資以發行棚改專項債為主。
壹
今年10月8日的國常會表示,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新的三年棚改計劃,督促各地加快開工進度,加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所謂「新三年棚改計劃」,就是2018年-2020年將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今年按計劃完成580萬套後,2019年、2010年還要完成920萬套,年均460萬套,目標上相對有所降低。相應地,融資壓力也會減輕。
有的地方就反映,之前已經棚改了一部分,剩下的如果不實施棚改,維穩壓力大,風險高,所以必須積極推進。
在此之前,棚改范圍有所擴大:有的地方將棚改政策覆蓋范圍擴大到建制鎮,有的把房齡不長、結構比較安全的的居民樓納入棚改范圍等等。
本次會議重申,嚴格把好棚改范圍和標准,重點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和國有工礦區、林區、墾區棚戶區。但是要區分收益能否平衡,這主要為發行棚改專項債做准備。
棚改項目的收益主要來自於棚改騰挪出來的土地出讓收益,因此和地價、房價密切相關:一二線城市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可以平衡,但三四線城市、縣城將難以實現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
貳
在過去三年,棚改和去庫存的結合產生了棚改貨幣化安置。貨幣化安置在棚改中的佔比也一路上升。
根據公開資料,我國2014年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為9%,2015年為29.9%,2016年這一比例上升到了48.5%。據市場機構測算,2017年達到了60%左右。
貨幣化安置的快速推進造成了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價飛漲。所以會議明確,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一城一策。
今年政策已經調整,商品住房供需緊張的市、縣,要進一步降低貨幣化安置比例。明年還將繼續。
叄
據悉,「政府購買」棚改模式為當前的主要方式,一般是由政府選擇具有實力的平台公司,與其簽訂購買服務協議,由平台公司負責具體實施,項目資金來源於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的棚改專項貸款。
財政部2017年印發的財預〔2017〕87號文稱,嚴禁將建設工程與服務打包作為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嚴禁將金融機構、融資租賃公司等非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行為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
但「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的棚戶區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涉及的政府購買服務事項,按照相關規定執行」,也就是說棚改屬於豁免的范圍。
不過,雖然集中於三四線的棚戶區改造及其貨幣化起到了「踩油門」的作用,刺激了房地產需求的迅速擴張,對去庫存有正向作用,但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現在負面的作用正在顯現,特別是部分城市房地產泡沫日益嚴重,加劇了潛在的金融風險,不利於調控房價。
同時,也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要進行的棚改項目實施難度較大,缺乏可盈利空間,很難吸引社會資本進入。一般城投公司會以項目作為擔保融資,地方政府為完成棚改任務半遮半掩地為項目兜底,但在債務高企的現狀下,無疑造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上升的擔憂加劇。
本次會議直接指出,2019年政府購買棚改模式取消,但鼓勵國開行、農發行對收益能平衡的棚改項目繼續貸款。
❻ 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購房
為支持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解決居住的現實需求,房地產開發企業應在當地房產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按不低於當期准售房源總量的10%公開用於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優先購買(商品住房項目位於本市中心城區錦江、飲馬河、西郊河圍合而成的「兩江環抱」區域內的除外)。
安置補償協議在2016年10月1日以後生效的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以改造范圍為區域認定標准,根據「拆一購一」原則,遵照區域住房限購政策,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支持其優先搖號、優先選房:
(一)補償協議生效後,未在我市住房限購區域內購買住房;
(二)補償協議生效後,已在我市住房限購區域內購買住房,但購房日期為2017年3月24日之前,且所購房屋為二手住房
為支持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解決居住的現實需求,房地產開發企業應在當地房產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按不低於當期准售房源總量的10%公開用於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優先購買(商品住房項目位於本市中心城區錦江、飲馬河、西郊河圍合而成的「兩江環抱」區域內的除外)。
安置補償協議在2016年10月1日以後生效的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以改造范圍為區域認定標准,根據「拆一購一」原則,遵照區域住房限購政策,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支持其優先搖號、優先選房:
(一)補償協議生效後,未在我市住房限購區域內購買住房;
(二)補償協議生效後,已在我市住房限購區域內購買住房,但購房日期為2017年3月24日之前,且所購房屋為二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