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
㈡ 銀行貸款金額與銀行貸款余額區別是什麼啊。。
1、含義不同
貸款金額指的是借款人與放款人簽訂的合同數額,也就是放款人(銀行)借給借款人的金額。
貸款余額指至某一節點日期為止,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銀行)的貸款總額。
2、特點不同
貸款金額指的是銀行借款的總額,其數額不會發生變化。但貸款余額隨著借款人在還款期限里按期歸還,其數額會不斷變化。
3、數額不同
銀行貸款金額和貸款余額不同,期初銀行貸款金額加上貸款利息才等於期初銀行貸款余額,而隨著償還期的變動,貸款余額分期歸還後,二者數額仍不相同。
㈢ 銀行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銀行對生產銷售等現實存在的企業(而不是網上的虛擬企業)截至目前發放的貸款實際總數額,稱為「余額」。例如,截止今年8月底,某省工商銀行,共給本省的汽車廠、電子廠和其他所有在工商局登記的合法企業共發放各種貸款余額900億元。或者說,這些所有的企業加起來,總共欠著省工行900億貸款。
㈣ 貸款余額怎麼算的
貸款種類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和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貸款根據期限長短,一年以內的稱為短期貸款,一至三年的稱為中期貸款,三年以上的稱為長期貸款,所以不等,未包含項目貸款。
㈤ 人民幣貸款余額是多少有做過相關了解沒
想要知道人民幣貸款余額是多少,可到你我貸這里,就可以做更多更好的了解的。這里是0抵押0擔保的,深得大家的喜愛了。
㈥ 揚州是個窮地方還是富地方...
是個不錯的地方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揚州城區至今已有近 2500 年的建城史。現轄廣陵、維揚區、邗江 3 個區,江都、高郵、儀征 3 個市和寶應縣。全市共有 87 個鄉鎮, 11 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 6634 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 988.81 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 453.61 萬,其中市區人口 112.52 萬人。現轄區域在東經 119 度 01 分(儀征市移居、青山一線)至 119 度 54 分、北岸 31 度 56 分至 33 度 25 分(寶應縣西安豐、涇河一線)之間。南部瀕臨長江,北與淮安、鹽城接攘,東和鹽城、泰州毗聯,西與天長(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內有長江岸線 80.5 公里,沿岸有儀征、邗江、江都;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全長 143.3 公里,由北向南溝通白馬、寶應、高郵、邵伯 4 湖,匯入長江。揚州市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處,東經 119 度 26 分、北緯 32 度 24 分。
揚州全市共有 49 個民族,漢族占總數的 99.57% 。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 65%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揚州既是風景秀麗的風景城,又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城、歷史悠久的博物城。這里有中國最古老的運河,漢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遺址,明清私家園林,眾多的人文景觀,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旅遊資源,多少年來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
1998 年,揚州榮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中國最著名的湖上園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剎大明寺是中國 4A 級風景區(點);何園、個園、唐城遺址、高郵盂城驛、普哈丁墓、龍虯庄古人類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是國家旅遊局向海內外推出的國家級旅遊線;揚州的穆斯林旅遊產品正日漸成為我國穆斯林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4 年,揚州獲得「全國最佳人居環境獎」稱號。多年來,揚州市利用名城優勢和景觀特色,在「古、文、水、綠、秀」上做文章,成功地開發了一大批旅遊「新品、名品、精品」,並進一步開發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高郵湖漁家樂休閑游、儀征生態旅遊等民俗觀光系列產品,此外,汪氏小苑、漢廣陵王墓博物館二號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園、市區古運河風光帶、隋煬帝陵、玉器廠工藝美術景區、西郊森林公園、儀征登月湖旅遊度假區、江都龍川廣場等一批旅遊新景點也正式對外開放。
揚州是國務院 1982 年首批公布的 24 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景觀豐富,名勝古跡眾多,古典園林兼具「南秀北雄」藝術風格。全市現有各類旅行社 50 家,星級飯店 36 家。從 2000 年開始揚州每年定期舉辦「煙花三月」旅遊節和「二分明月」文化節,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2003 年接待境外遊客 12.8 萬人次,創匯 5200 萬美元;接待國內遊客 725 萬人次,旅遊收入 62.3 億元。
經濟概況
2006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開局之年。我們在中共揚州市委的領導下,依靠和帶領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兩個率先」和「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揚州」的目標,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在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全面完成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
1.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達1100億元,同比增長15.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000元。財政總收入158億元,增長3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3億元,增長2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3億元,增長30.1%。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牢固確立「工業強則揚州強」的觀念,「雙創」和「三重」工作深入開展。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892億元,增長31.4%;實現增加值500億元、銷售1806億元、利稅155億元,分別增長21.3%、32.3%和51%。虧損企業數、虧損總額全面下降。八大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7.8%。規模以上和億元以上企業數分別比上年增加207個和91個。全年完成工業投入361億元,增長43.3%。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05個,比上年增加44個。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408億元,增長39.6%。創成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3家、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和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49個。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5個、國家免檢產品12個。全市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總產值550億元、增加值120億元,分別增長25.5%和24.8%。榮獲「魯班獎」6個。
農業農村經濟平穩增長。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實現農業增加值94億元,增長5.1%。糧食豐產豐收,總產達245萬噸。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9.3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65萬畝、「三品」品牌92個。「菜籃子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效。揚州鵝、高郵鴨、邵伯雞獲國家級品種認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建成全面小康村120個。新、改建農村公路680多公里,行政村等級公路通達率100%。南水北調三陽河潼河寶應站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和灌區改造工程相繼建成,戰勝了里下河地區嚴重雨澇災害。土地復墾開發整理力度加大,實現了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農業科研、綜合開發、糧食流通、農機、氣象等工作又有新進展。
服務業加快發展。強化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機制創新,服務業發展躍上新平台。實現增加值385億元,增長1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6億元,增長16%。揚州石化、公鐵水、港口等重點物流園區規劃通過評審,石化物流園區碼頭、倉儲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5014萬噸,增長8.2%。信息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增長15%。傳統特色商貿業持續發展,6家企業獲「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揚州師傅」品牌建設得到加強。農村「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展順利。全年接待境內外遊客134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2億元,分別增長18.4%和25.9%。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全年開發投資83.4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385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4.1%和10.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133億元和84億元。中介、會展和社區服務業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
2.沿江沿河加快開發,對外開放取得成效。
基礎設施建設強勢推進。沿江高等級公路全面建成通車,揚州二電廠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並網發電,水電氣熱等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編制了沿河開發總體規劃。安大公路三垛以南段貫通,先導段建成通車。各開發園區、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步伐加快。「八區二園」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和外貿出口分別佔全市的81.9%和84.2%。新增省級開發區3個。揚州出口加工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封關運行。
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成功舉辦2006「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赴歐美、日韓、東南亞和港台、京深滬杭等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動,有效拓展了客商源、信息源、項目源。圍繞項目落地和投產達效,加強配套服務、跟蹤督查,提高招商項目成功率。全年注冊外資實際到賬7.61億美元,增長44.7%。新批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75個。新增民資注冊資本215億元,增長30%。實現外貿出口23.6億美元,增長23.9%,其中機電產品出口佔48%。完成外經營業額1.25億美元,增長20%。
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市縣域經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7億元;完成財政收入85.7億元,增長28.3%。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縣域三次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13.4:56.2:30.4調整為11.7:58.1:30.2。特色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已逐步形成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船舶製造、電工電器、服裝加工等主導產業,產值佔全市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達70%。
3.城鄉建設步伐加快,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取得新突破。全面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著手編制揚州市「一體兩翼」概念性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了廣陵新城(河東分區)、東南分區等5個分區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編制了開發區中心片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了13個鄉鎮和76個村莊建設規劃。加大城市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市區完成城市建設投資72億元。建成開發路、解放南路、黃金壩北路、三灣大橋等工程,開工建設文昌大橋、渡江南路延伸工程,完成古運河五台山大橋至徐凝門橋段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工程。古城保護深入推進,修復盧氏鹽商住宅,建成康山文化園一期工程。翻建40條街巷。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和新城西區建設步伐加快。新建各類綠地127萬平方米。實施天然氣置換工程,6萬戶居民用上天然氣。新建垃圾中轉場5座。新建、改造公廁18座。新增公交車105輛、公交線路7條。建成數字化城管新平台,首創全國中等城市數字化城管新模式。
節約型社會和生態市建設力度加大。制定出台了《加快發展節約型城市的意見》和《生態市建設行動計劃(2006-2010)》。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復查。完成縣鄉河道疏浚、村莊河塘整治和村莊綠化等年度任務,全市創成3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市區完成湯汪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各縣(市)都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儀征、江都建成了符合國家標準的垃圾填埋場。市開發區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通過國家級評審。我市被確定為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市。132家清潔生產試點企業通過審核。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整頓專項行動,以及南水北調東線源頭、重點化工企業等環境風險排查和整治工作。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8%和3.2%。
經過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我市以在古城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的突出成績,榮獲2006年度中國唯一的「聯合國人居獎」。
4.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
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推進市直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整合重組金茂化工醫葯集團、亞星汽車集團、工藝美術集團和工業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基本完成市直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革。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取得進展,完成市燃氣總公司合資合作和企業改制。順利完成聯環葯業、揚農化工股權分置改革工作。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不斷完善。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
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繼續減輕農民負擔。貫徹落實「一免三補」等政策,共兌現補貼資金1.56億元。全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深化鄉鎮農技服務體系改革,逐步完善農經「一站式」窗口服務。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規范化建設,村務公開繼續擴大。
財稅、金融和投融資體制等改革不斷深化。實施依法治稅和社會綜合治稅,進一步加強稅收精細化征管。啟動非稅收入管理制度改革,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制定出台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代建制管理辦法。成立中小企業擔保中心。設立了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5.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市組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418項。落實省級以上火炬、星火計劃項目103項。寶勝科創、三星電梯等1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揚州汽車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獲得科技部批准。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步伐加快,一批信息化項目建成投入使用。與中科院合作共建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與南京大學簽訂了市校全面合作協議。人才要素有效集聚,全年引進各類人才9500人。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明顯增強。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保持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7.6%。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農村辦學條件繼續改善。新創建9所星級高中、16所省示範初中和省實驗小學,揚州中學西區校建成招生。大力發展中高等職業教育,當年招生4.4萬人。揚子津科教園區全面投入使用。
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持續發展。制定了《揚州文化博覽城建設規劃綱要》,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揚劇等7個項目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名,新評「揚州市工藝美術大師」47名。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3.5%,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工作有序推進。全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公共衛生信息網路體系基本建立。城鄉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分別達78%和40%。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3萬戶。完成了蘇北醫院醫技樓和市婦幼保健院一期工程建設。全市33個鄉鎮561個村建成體育健身工程。參加省第十六屆運動會,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均獲第7名。承辦了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鑒真國際馬拉松賽等賽事。高郵、儀征、廣陵被命名為全省人口計生工作示範市(區)。寶應被評為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外事、僑務、台灣事務和統計、檔案、方誌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我市社會發展總水平列全省第五位。
6. 關注民生工作不斷加強,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統籌城鄉就業取得積極進展。鼓勵全民創業,全市新發展私營企業8077家、個體工商戶27627戶。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措施,全年採集就業崗位13.1萬個,凈增就業7.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培訓下崗失業人員4.7萬人、農村勞動力7.9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4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全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擴面續保10.8萬人,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部實現社會化發放,兩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標准。農村養老保險進一步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穩步實施。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66.4萬人。基本解決了破產困難企業7.8萬人的醫保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91%。市區「慈濟」醫院、「慈濟」窗口共為7萬人次減免醫葯費610萬元。2.7萬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鄉符合低保條件的人員應保盡保,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47.2%。災民生活保障、殘疾人幫扶工作得到有效落實。新一輪幫扶經濟薄弱村和貧困戶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13元,分別增長13.8%和1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城郊又有6個鄉鎮、30萬居民享受區域集中供水。市區建成30萬平方米限價商品房,262戶低收入家庭領到購房補貼,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逐步健全。
7.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深入。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積極推進「城市文明建設行動計劃」,廣泛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百萬市民學禮儀」和窗口行業、服務部門共鑄誠信等活動,評選了百名好市民和十佳新人新事,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關心下一代、老齡工作取得新進展。雙擁、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工作得到加強,國防(軍事)園區啟動建設。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深入。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意見。認真落實市人大的決議、決定,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94件、市政協提案374件,解決落實率進一步提高。加強社區建設和村民自治。實施「五五」普法,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逐步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揚州」、「法治揚州」建設深入推進。重視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相關控制指標全面下降。認真做好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進步。
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持依法行政,不斷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直部門的行政許可職能歸並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市級公布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實行集中辦理。出台了《政府信息公開暫行辦法》,開展了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政府公開電話和「寄語市長」回復率、辦結率穩步提高。市區為民辦實事事項基本完成。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㈦ 如何計算按揭款的余額
還款方式有兩種,「等額還款」和「等額本金」。
等額還款使用的是隱含利率法,這種方法就不要去研究了,計算出來每個月還款的金額都是一樣的,這種還款方式初期還的主要是利息多,總體還下來會比使用等額本金的要多點;
等額本金是每個月還的本金一樣多,每個月還的本金一樣,這樣因為本金減少,利息也相應減少,所以還款額也逐漸減少。演算法:還款金額=本金+利息
如貸款30萬,期限20年,每個月還的本金是:200000/20/12=1250元
利息演算法:所剩本金*日利率*天數
(7)揚州人民幣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等額本息還款法計算公式:
每月還款額=貸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 ^ 還款月數]÷{[(1+月利率) ^ 還款月數]-1}
等額本金貸款計算公式:
每月還款金額= (貸款本金/ 還款月數)+(本金 — 已歸還本金累計額)×每月利率
首付比率:一般情況下,一手房首付30%、二手房首付30%。第二套房首付款最低6成,貸款利率相當於基準利率1.1倍。
支付利息款:405742.77元(貸款50萬,還款30年,貸款利率6.65%%計算)。
費 率:保險費: 客戶自願選擇向保險公司投保,銀行不收取保險費;律師費:銀行不收取客戶律師費,擔保費視辦理業務品種而定。
優惠利率:貸款利率最低可按照中央銀行規定同期限人民幣基準利率的0.85倍執行。
貸款期限:個人一手房最高為30年,個人二手住房貸款的期限最長不超過20年。
放款時間:一般情況下,三到五個工作日即可放款,具體時間視申請人情況而定。
房齡要求:理二手房貸款時房齡最長20年。
其他特點:每月歸還相等的金額。
㈧ 揚州的風土人情
揚州是一座具有249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春秋吳王夫差築城以後,古代揚州幾度盛衰,是我國古代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東南第一大都會、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稱。這里有春秋時代的邗溝(中國最古老運河段),漢代廣陵王墓,隋代煬帝陵,南北朝古剎大明寺,唐宋古城遺址,唐鑒真紀念堂,宋伊斯蘭教普哈丁墓,仙鶴寺,明清私家園林個園(以四季疊石聞名於世),何園(以中西合璧建築風格享譽海內)等眾多名勝古跡,使古城揚州散發出無窮的魅力。1982年國務院公布揚州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揚州還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雅緻園林。 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湖區聖境;觀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自古是賞月的佳絕處;揚州還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不勝數。
揚州歷史上是一個曲藝之鄉,著名的地方曲藝形式,如揚劇、揚州評話、揚州清曲等,至今為民眾所喜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揚州傳統工藝、漆器、玉雕、刺綉、絨花等,其歷史遠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近的繁盛於清代。以藝術精湛、製作精美著稱,有的產品遠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揚州是著名的歷史古城。揚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屢經風雲變幻,幾度興衰,幾度輝煌。漢代的興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這座古城為祖國的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西漢為揚州歷史上的第一次發展高峰。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確立了揚州的交通樞紐地位。盛唐時期的揚州雄富冠天下,時有"揚一益二"之稱。清代中期,揚州成為漕運樞紐和全國最大的鹽業經銷中心,成為全世界10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多年的歷史積淀,使揚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成為目前國內歷史風貌保存比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跡、遺址、文物眾多,僅市區就有各類文保單位148個,其中國家級4個(個園、何園、普哈丁墓園、隋唐宋揚州城遺址)、省級16個。市區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之稱。
揚州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城。揚州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經濟的幾度繁榮,積淀了厚重璀璨的揚州文化。文學創作、藝術建樹、學術研究、文物積累、工藝製作等,是揚州人的自豪,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曾在揚州為官、游訪,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後在揚州生活。康乾時期,以鄭燮、金農、李方膺、羅聘等為代表的"揚州八怪"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清代形成的揚州戲曲、評話、書院、雕版印刷、修志、藏書等頗為興盛,成為揚州文化的象徵。今天的揚州,科教文化比較發達,已多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特色文化
揚州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樣,它不是博物館櫥櫃里陳列的一件古董,它是山間夜行照亮前程的一支火把。在剛勁的山風中有時光華四射,有時暗淡微弱。許多火把被山風吹滅了,而揚州文化這支火把沒有熄滅,依舊光彩照人,走過2000多年的歷史隧道,走到現代,走到今天。
揚州文化的頌歌,聲音極為響亮的是清代汪中的《廣陵對》。他歷數2000年來揚州忠臣烈士的事跡,文學道藝的人才,孝子貞婦的行為,名人學者的著述,如數家珍,總體說是「異人間出,邦家之光」。他敘述在歷史的長河中,揚州在農業、鹽鐵業以及交通方面對國家貢獻之大,又述及在歷史轉折關頭揚州作出的犧牲之巨,是一座無愧於天下的歷史名城。汪中此論,時在乾隆五十二年,即康乾盛世即將閉幕之際,他和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不同,無法預見封建大廈行將崩塌,揚州即將衰弱。
今人贊頌揚州文化,當推宋振庭。他說:「揚州文化是綜合的中華民族文化,不管愛好什麼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所愛。」他列舉古跡、詩文、繪畫、宗教、祠墓、飲食、園林諸方面揚州作出的貢獻,他的中心意思是說:「揚州是喚起中華民族自豪感的好地方。」他對揚州文化的優勢方面如數家珍,贊美備至。他也寫到明天的揚州,語焉不詳,因為上個世紀80年代,執筆者尚未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到來。
也有人批評揚州文化,如朱自清,朱先生說揚州人「小氣和虛氣」。小是眼光如豆,虛是虛張聲勢。康乾以後,鹽業衰落,揚州城市被邊緣化了,長期處於封閉狀態,是眼光如豆的根子;業已衰落但曾經闊過,則又是喜歡虛張聲勢的根源。朱自清對於家鄉愛之深,所以痛之切。他對揚州文化之衰,不是一針見血,而是兩針見血。還有一位易君左先生譏笑揚州人「懶惰、浪漫、頹廢的不景氣」,易先生最後打官司打輸了。
一座城市從它建立那天起,逐漸具有一種文化精神,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這種文化精神逐漸變化,或者由保守愚昧走向昂揚開放,或者由奮發向上走向消極頹廢,不會一成不變。經2000多年升沉起落歷史命運的揚州,尤其如此。意識形態作用於經濟,但又為經濟基礎,即生產力狀況與生產方式所決定。我們土地上揮舞第一鍬開挖邗溝的先民和今日在電腦桌前用鍵盤指揮南水北調的人員,不會具有統一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
揚州文化最為奮發、最具強勢的時代是在唐代。「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還有「市橋燈火連霄漢,水郭帆檣近半牛」,揚州的物質文明是揚州人親手創造的,可以想見當日揚州人走在月明橋上必然高視闊步,一臉的豪邁氣象。揚州人寫的《春江花月夜》,眼睛裡看到的是大江瀚海、明月星光、長飛鴻雁、潛躍魚龍,視通萬里的同時,思考的是人生宇宙。後代人從唐人的吟哦里,讀出了磅礴、恢宏、壯闊和大氣,讀出了唐代揚州人人與自然的諧和,讀出了智慧與靈性,揚州不僅是揚州人的揚州,也是天下人的揚州。書生到了揚州,反思於「肯學諸儒輩,書窗誤一生」,於是意氣風發,別有他圖;失意人到了揚州,高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城市風貌使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當年揚州到處閃耀著希望的火苗,到處擂響著人生奮進的戰鼓。後人模仿唐詩,寫來寫去總是不像,秘密沒有別的,因為時代缺少大唐氣象,城市缺少唐代揚州的那種文化精神,一切模仿的努力只是徒然。
揚州文化,一言難盡。說它輝煌,說它沒落,說它昂揚向上,說它頹廢消沉,說它博大精深,說它江河日下,都有一定的依據,就看從什麼角度介入,就看評介的是歷史的哪一個階段。文化是動態的,揚州文化之薪火也是不滅的。慶幸的是,近幾十年來,揚州文化的走向,是走向新生,走向振作,走向崛起,這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