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算審計都需要准備哪些資料
1、營業執照及企業成立時的批准證書;2、公司章程、驗資報告及相關文件;3、組織機構代碼證書;4、稅務登記證、納稅鑒定或通知書以及批復的免稅文件等;5、管理當局歷次決議及決定經營管理和財務會計問題的資料;6、企業會計制度或會計核算辦法;7、重要內部管理制度、辦法,包括生產經營、勞動管理、工資獎勵、勞保福利及財產物資管理制度;8、企業清算需經審批機構或主管部門批準的,應提供有關批准文件;9、清算開始日報表(主要有清算資產負債表、清算財產表、財產清單、債權清算、債務清單);10、以前年度已審會計報表及審計報告;11、當年科目余額及發生額明細表,總賬、日記賬及明細賬;12、當年納稅申報表、稅務檢查報告;13、當年完整的銀行對賬單及審計期末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14、企業的各種固定資產產權證明、無形資產證明書(鑒定書);15、企業對外投資清單;16、其他業務收支明細表、營業外收入、支出明細表;17、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明細表;18、重要的經濟合同(含租賃、貨款、保證保險、許可權、委託管理、長期投資、購銷、專有技術等);19、其他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需要提供的資料
『貳』 中小型企業貼息資金申報需要哪些資料
請參閱:
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專項資金管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放大效應,緩解當前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融資難問題,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根據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粵府〔2008〕98號)和《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粵府〔2008〕104號)及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是指從2009年省財政一次性新增中小企業專項資金以及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滾動計劃中安排的,專項用於中小企業貸款貼息的資金。
第三條 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依法依規,公平公正;
(二)統籌安排,額度控制;
(三)注重誠信,防範風險;
(四)加快推進,突出重點;
(五)財政引導,放大效應;
(六)專款專用,加強監管。
第四條 省中小企業局負責項目計劃實施,會同省財政廳審核下達專項資金計劃,對計劃方案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配合省財政廳開展績效評價。
省財政廳負責專項資金管理,會同省中小企業局審核、下達專項資金計劃,辦理專項資金撥付手續,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和開展績效評價。
第二章 支持范圍和方式
第五條 專項資金用於對我省中小企業在本省內的銀行獲得的貸款給予貼息。
第六條 企業申請貸款貼息資金類型包括以下兩類:
(一)一般性貸款融資貼息,即對直接獲得銀行貸款或通過擔保機構擔保獲得貸款的企業採取的貼息支持方式。
(二)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貸款貼息,即對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獲得的銀行貸款優先給予貼息的支持方式。
第七條 同一筆銀行貸款只能申請其中一種貸款貼息類型;已獲得其他省財政專項資金貼息的銀行貸款,本專項資金不再予以支持。
第八條 新貸款貼息方式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對1年(含)以內短期貸款,貼息補助資金於當年一次性補助到企業。貼息補助額按照同期國家基準利率計算的貸款利息發生額的50%貼息給予補貼。
(二)對2年(含)以內中長期貸款,貼息補助資金於貸款利息發生第一年起分兩年補助給企業。每年貼息補助額按照當年以同期國家基準利率計算的貸款利息發生額的40%貼息給予補貼。
(三)對2年以上的中長期貸款,貼息補助資金於貸款利息發生第一年起分兩年補助給企業。第一年貼息補助額按照當年以同期國家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發生額的40%給予補貼,第二年貼息補助額按照剩餘年份以同期國家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發生額的40%給予補貼。
同一企業累計貸款貼息補助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
第三章 資金申請和審核
第九條 申請貸款貼息的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依法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
(二)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的成長型中小企業;
(三)符合原國家經貿委等部門聯合下發的《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國經貿中小企業〔2003〕143號)的中小企業;
(四)有良好社會信譽,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財務管理制度健全,經濟效益較好,會計信用和納稅信用好,能按期償還銀行貸款。
第十條 申報數量按以下規定執行:
全省計劃扶持企業數量約1000戶,具體為:珠三角地區每個縣(市、區)企業申報數量限10戶,合計約400戶;東西北地區每個縣(市、區)企業申報數量限6戶,合計約450戶;東莞、中山兩市各市企業申報數量限20戶,合計40戶;每個地級以上市市直企業(不含區)申報數量限5戶,合計100戶;省級資產經營公司下屬中小企業申報數量合計限10戶。
第十一條 申報程序:
(一)地方貼息計劃由各地級以上市、縣(市)中小企業管理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匯總審核後上報省中小企業局和省財政廳;縣(市)申報材料應同時抄送當地地級以上市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財政部門備案。
(二)省資產經營公司下屬中小企業貼息計劃由省資產經營公司審核後直接上報省中小企業局、省財政廳。
第十二條 提出專項資金申請時應按以下規定提供申報材料:
(一) 各地級以上市、縣(市)中小企業局會同同級財政局或省資產經營公司的申報文件和資金計劃匯總表,其中資金計劃匯總表也須加蓋當地中小企業管理部門及同級財政部門或省級資產經營公司公章。
(二)各企業與銀行簽訂的貸款合同有效文件;通過擔保貸款的一並提供擔保合同。
(三)其他需要提供的相關材料。
第十三條 省中小企業局和省財政廳對各地級以上市、縣(市)及省資產經營公司上報的資金計劃進行審核,確定貸款項目及資金數額,下達專項資金扶持計劃。省財政廳根據專項資金扶持計劃下達專項資金。
第十四條 省中小企業局聯合省財政廳按照資金管理程序下達各市縣(市)、省主管部門(省資產經營公司)專項資金計劃,省財政廳按照資金管理程序將專項資金下達至各市縣(市)財政局、省主管部門(省資產經營公司) 。
第十五條 專項資金計劃的審核和下達,由省中小企業局、省財政廳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進度分批組織和實施。
第十六條 各市縣(市)財政部門、省資產經營公司負責及時撥付專項資金,不得截留、挪用,並督促有關單位按規定進行專項資金會計處理。
第四章 監督管理和績效評價
第十七條 建立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制度。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組織開展績效評價,並接受監察、審計部門及社會監督,促使財政資金管理更加公開透明。
第十八條 各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應根據績效評價結果,針對資金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提出並落實改進措施,切實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十九條 獲得專項資金支持的單位應切實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並自覺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專項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條 對專項資金使用、管理中的騙取、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等行為,按《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規定處理,並追究有關單位及其相關人員的法紀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由省財政廳會省中小企業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叄』 財政貼息貸款申請材料有哪些
財政貼息貸款申請材料:
1、企業提供的材料有正式貸款申請;
2、項目可行性報告;
3、申請貸款企業資格證明(包括企業情況介紹、營業執照、公司章程等);
4、企業經審計合格的近3年財務報表;
5、擔保人情況和近3年財務報表;
6、與外國合作夥伴商務合同(如果是合資項目,應當提供合資合同和章程、對方合作夥伴的資信情況介紹等);
7、有關外國國家政府批准或支持該項目的有效書面文件;
8、中國進出口銀行所需要的其它有關文件。
『肆』 銀行貸款一筆做固定資產建設,現在向有關部門申請貼息,要求出專項審計報告。
涉及到的專項審計是《基本建設專項審計報告》。
公司首先需要准備資料提供給審計機構的是:
一.基建工程相關資料
工程項目立項批准建設文件
工程項目聘請監理合同等有關文檔
工程項目質量驗收相關文件
概算資料及招投標文件
施工合同、協議
工程竣工圖
材料費用資料
取費資料
竣工結算及決算資料
二.送審會計報表
建設項目概況表
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表
建設項目交付使用資產總表
建設項目交付使用資產明細表
項目概(預)算執行情況表
待攤投資明細表
竣工決算編制說明書
三.審計資料
會計憑證
會計帳薄
銀行對帳單
營業稅申報表
主要供銷合同
銀行借款合同
實物保管帳
設備管理台帳
固定資產管理台帳
四.輔助資料
建設方企業章程
建設方企業驗資資料
內部管理制度
重要會議記錄
機構設置示意圖
報表截止日的重大事項說明及相關資料
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表
法人營業執照
稅務登記證
土地使用權證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及相關資料
採用的會計政策說明
現金盤點表(距工程完工最近日期)
銀行未達帳調節表
固定資產清單
國家審計結論
中介機構審計報告
工程造價審核報告
聲明書
其次,取得《專項審計報告》後,還需要向有關部門提交貼息的書面申請和有關部門要求的資料。
供參考。
『伍』 公司審計需要准備什麼資料
這要看具體的審計目標而決定需要什麼資料,一般而言,審計通常都會取得以下一些資料:
1.銀行對賬單
2.企業總賬、明細賬、序時賬、往來輔助賬明細、固定資產台賬等賬簿。
3.企業財務報表
4.繳稅依據
5.房產證、土地證
6.往來交易合同
7.股東大會紀要
以上只是部分需求,審計的過程需要企業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配合,才能夠順利進展。
拓展資料:
審計: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