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手機老是收到貸款簡訊,懷疑信息泄露了。
首先確認你的身份證/駕駛證有沒有遺失或借給別人,防止被別人拿你的證件去貸款。
這種信息叫做釣魚簡訊,都是騙人的,直接刪除拉黑就好。千萬別點那個鏈接,點進去手機可能中毒,然後就可能導致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泄密,或者是騙你掃碼付款等等。
人人都可能收到這種信息,有可能是你的個人信息泄露,也可能是你的手機號碼等信息被賣給那些騙子了。網上早就曝光過,像電話號碼及機主姓名這種信息,經常被販賣,一條1毛多錢。騙子從電信局等地方買了這些信息,就到處發釣魚信息,甚至還有打電話來詐騙的。總之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
② 我的手機這幾天經常收到許多貸款軟體發來的信息說我的貸款申請已通過,叫我登陸領取
一般有三種可能:
一是你本人曾經無意中注冊過這個平台,曾輸入過你的手機號,所以,他會不斷的給你發有關借款的廣告信息。
二是別人曾把你的手機號用來注冊這個貸款平台,或者曾把你的手機號作為聯系人。
三是這個就是一種營銷策略,所謂的「廣撒網 精釣魚」。
遇到這種情況,建議你盡快打這個平台的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如果是不小心注冊的,就請他刪除或是消除這種手機綁定,如果是營銷策略,你沒有貸款意向的話,也可說明情況,如果還是一直收到這種騷擾簡訊,可加入黑名單,舉報為騷擾電話。
在垃圾簡訊的治理中,三大運營商就曾多次被媒體發現靠垃圾簡訊獲利,這種放任態度屢屢被批評。
騷擾電話同樣存在這種情形,比如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此前報道提到,對於群呼的騷擾電話,運營商根據一分鍾之內呼出去多少個號碼,可以判定是否是騷擾,監管和關停都不難,不過在群呼背後有一條利益鏈,每一分鍾騷擾電話運營商收益5、6分錢。
正是考慮到運營商角色的重要,以及騷擾電話利益鏈對運營商可能的干擾,此次的《方案》把嚴控騷擾電話傳播渠道,放在了第一項,要求電信企業「誰接入誰負責」。
③ 在朋友圈發布貸款信息,賬號總被封怎麼辦
朋友圈發貸款信息導致賬號被封很正常,你發的信息本身微信就不允許,更何況還是真假難辨的信息
④ 資料被偽造、簽名被冒充,六旬老人「被貸款」150萬,如何警惕此類事件
日常應該對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行一個保護,不要讓其他人有機會接觸到,個人信息的泄露,就有可能出現類似的現象。根據媒體報道,事情發生在北京,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只利用老人的房產證就放出了150萬的貸款,而貸款其他的信息都是偽造的,放貸之後,這筆貸款很快就被劃到其他人的戶頭上,老人沒有收到錢,卻莫名其妙背了一身的債。不過還好,最後法院判定該事件,是銀行全部的責任,與老人無關銀行自行承擔損失。
⑤ 男子查徵信發現被貸款20年,我們該如何預防此類事情的發生
近日,李先生在准備辦理落戶買房時,發現了一條不良徵信記錄,但是李先生從來沒有貸過款。這條不良徵信記錄給李先生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現在他無法購買房子,也無法辦理落戶。這件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我們該如何預防冒名貸款這類事情的發生呢?
第五,要加強群眾的金融安全教育,讓客戶明確冒名貸款的風險和需要承擔責任。沒有市場就沒有買賣,如果客戶都沒有冒名貸款的想法,那麼信貸員也不會給客戶辦理這種“假貸款”,另外,我么還可以採取舉報獎勵制度,對於舉報,一經查實,給予獎勵,利用人民群眾來監督。
冒名貸款不僅給貸款人帶來風險和責任,還給被冒名者帶來困擾,我們要嚴厲打擊冒名貸款行為。
⑥ 個人信息泄露了,老是收到給我放款的信息,,好害怕真的拿去貸款了。大家幫我看看是不是
別信這些人胡說八道!他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我以前就被貸款的利用我信息做了黑貸
⑦ 不知道為什麼老是收到貸款簡訊
請詳細說明需要咨詢的問題,一般收到簡訊,簡訊內容不涉及您個人貸款情況,不會對您有影響。
⑧ 最近手機老是收到貸款信息,我從來沒有貸款,是不是信息被別人冒用貸款了,怎麼辦
有可能是你的手機號碼,或者你的身份信息泄露之後,那麼你的那個人信息被一些辦貸款的公司只少了,那麼他們可能會把一些放貸的信息發給你看,你是否有這方面的需求,很多現在信息泄露的現象有特別多的。尤其是現在信息高速發達的一個社會,你可能把你的身份信息在某一個網站上注冊過,那麼你的信息就有可能被很多人知曉了,所以說有些事情還是要多去自己注意減少的,在網站進少的暴露你的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