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如何計入GDP核算
1、GDP【國內生產值】是包括稅收的,GDP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一般常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2、按照收入法核算GDP,主要是指提供生產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產要素,例如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收入。
3、計算公式為:
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統計誤差。
『貳』 還銀行的貸款算不算在GDP內
還銀行貸款占很多家庭的很大一部分用來購買車房等消費品,卻不算消費算收入,所以說中國消費率被人為的低估了。利息收入大部分被銀行留存小部分被發工資,人民被動儲蓄。僅代表個人觀點
『叄』 新增人民幣貸款與名義GDP的比值有什麼含義,
就是看新增部分放出貸款所帶來GDP增加值的多少
『肆』 信貸gdp比例 以及 貸款增量和gdp比例 的計算公式 主要是貸款是用貸款余額還是貸款較年初余
GDP的計算方法 %D%A現在通常採用三種測演算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D¡.生產法: %D%A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 %D¢.收入法: %D%A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 %D£.支出法: %D%A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C+I+G+X-M)。 %D%A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
『伍』 有關GDP和信貸規模問題
1.據我所知,經濟學理論層面與國家政策制定領域是沒有最佳的比例(信貸與GDP的比例)。
2.要討論信貸余額多是好是壞。我們關注的應該是信貸質量的好壞。拿上半年中國發放7.4W億來說。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與房市了。貸款回收的難度與形成壞賬的可能性都變大了;二是放貸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貸額還是分配給了大型企業。國家一直強調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3.風險肯定是有的:一旦投資和信貸放緩,增長能否持續是個大問題。
我這里拿08年的GDP做個分析。
1,按照08年GDP重量30W億,那麼30*1.08=32.4W億,半年就是16.2W億。
2,上半年信貸7.4W億,08年全年是5.087W億(半年2.5W億),也就是上半年信貸比往年多了4.9W億。
『陸』 消費信貸與貸款總額是怎麼計入GDP的
支出法GDP=最終消費+資產形成總額+凈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存貨+出口-進口
這里計入GDP的是政府消費,很顯然政府支出的公債利息和轉移支付都不是最終消費,所以不計入GDP,不然會重復計算
最終消費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對於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也就是常住單位為滿足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從本國經濟領土和國外購買的貨物和服務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單位在本國經濟領土內的消費支出。最終消費分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柒』 為什麼從2010年開始到2012年中國貨幣供應量會比GDP增長的這么快,有什麼有關的事件新聞嗎
首先,兩個指標的統計單位不一樣,我們看到的GDP是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實際增速,如果以名義增速計算,這幾年的增速都在17%以上。其次,GDP保持高速增長的首要條件是充足的貨幣供應,過緊的貨幣政策會限制GDP的增長。總的來說貨幣供給和GDP是長期聯動的關系,沒有特別的事件影響。
『捌』 存貸款總額/GDP 是什麼
存貸款總額/GDP表示存貸總額佔GDP的比重。先分析如下:
經濟學理論層面與國家政策制定領域是沒有最佳的比例(信貸與GDP的比例);
要討論信貸余額多是好是壞,關注的應該是信貸質量的好壞。以2012年上半年中國發放7.4W億來說。
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與房市了,貸款回收的難度與形成壞賬的可能性都變大了;
二是放貸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貸額還是分配給了大型企業,國家一直強調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比重月底風險會加大:一旦投資和信貸放緩,增長能否持續是個大問題。
『玖』 債務余額佔GDP比重是什麼意思
是指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又稱國民經濟承受能力,是指國債累計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重。
這一指標著眼於國債存量,反映了整個國民經濟對國債的承受能力。國際公認的國債負擔率的警戒線為發達國家不超過60%,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
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呈上升趨勢,基本上每年上升2個百分點,但我國的國債負擔率一直很低,一直都低於20%,遠小於《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要求歐盟國家的60%。但我們不能就此認為國債規模還可以進一步擴張。
(9)貸款余額比上gdp擴展閱讀:
國債負擔率的計算公式為:
國債負擔率=(累積國債余額/ 年度國內生產總值)×100%
這個指標反映著國家累積債務的總規模,是研究控制債務問題和防止出現債務危機的重要依據。一國的GDP值越大,國債負擔率越小,則國債的發行空間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