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舉報虛假資料申請貸款
一、怎麼舉報虛假資料申請貸款
個人房貸資料做假,可以拿著證據到公安局、檢察院、、房管局都可以去舉報。產生不良信用記錄,若情況較輕,可能會留下不良信用記錄,該記錄會影響你未來房貸、車貸、信用卡等信貸業務的辦理,用假資料申請貸款會被行業拉入黑名單。騙取貸款罪的犯罪構成分析:1.《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之一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構成騙取貸款罪。2.行為人在申請貸款時使用了欺騙的手段,比如提供虛假資料、虛構事實等。在獲得貸款後,不能償還貸款,造成金融機構重大損失或有其他嚴重情節。3.本罪中,重點審查民事欺詐與騙取貸款的區別,不能認為任何欺騙行為都屬於本罪的手段,只有行為人虛構事實和提供的虛假資料對於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產生重大影響或者起到重要作用的,才能認定構成本罪。立案追訴標准:1.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2.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3.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多次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的;4.其他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貸款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或者,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貸款的。
二、如果申請房屋貸款使用的都是假資料有人舉報會是什麼後果
建議不要做違法的事情,使用假資能會被判刑。
三、我被網路貸款,請問公安局能查到嗎?
1、遭遇網路,建議到網路違法犯罪舉報網站舉報行為或者撥打110及到當地派出所報警,對方的行為涉嫌罪;2、報警之後,警方會依法展開調查,如果證據沒有滅失的情況下,警方會查到的;3、法律依據:1)《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或者,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2)《關於辦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四、開發商讓買主作假資料貸房貸到哪裡舉報?
建議還是說明白是開發商申請與銀行開展按揭合作,還是個人購買的開發商房產向銀行申請個人按揭貸款。第一個問題一般期房是開發商提供五證及企業相關資料,銀行走准入,完事簽訂按揭協議,做階段性擔保;第二個問題一般是根據銀行的要求來提供材料,通常涉及個人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收入證明及工資明細。
2. 中介幫我貸款,做假資料,我有責任嗎
如果你知道中介幫你貸款時使用了假資料,並且你默許或參與了這一行為,那麼你是有責任的。然而,如果你對此毫不知情,中介在未經你同意的情況下擅自篡改或偽造了資料,那麼責任主要應由中介承擔。
首先,貸款過程中提供真實、准確的資料是每位申請人的基本義務。這是基於誠信原則,也是法律法規所要求的。如果申請人故意提供虛假資料以獲取貸款,這不僅違反了與貸款機構之間的合同約定,還可能構成欺詐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其次,中介作為貸款過程中的一個輔助角色,其職責是幫助申請人更好地理解和准備貸款所需的資料,而不是代替申請人做出違法行為。如果中介為了促成交易而擅自製作或篡改資料,這是嚴重違背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中介應該承擔主要的法律責任,但申請人如果知情未報或者從中受益,也可能被視為共犯或者有一定的過錯。
舉個例子來說明,假設你在申請貸款時,中介向你提出可以通過“優化”你的收入證明來提高貸款額度。如果你明確知道這是通過偽造或篡改資料來實現的,並且你同意了這一做法,那麼一旦被發現,你將很難逃脫法律的責任。相反,如果你對中介的具體操作並不知情,只是按照中介的指導提供了自己真實的資料,那麼當問題暴露時,你可以主張自己是無辜的,並要求中介承擔相應的責任。
綜上所述,貸款過程中使用假資料的責任歸屬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取決於具體的情況和證據。但無論如何,作為申請人,保持誠信、提供真實資料始終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