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商業銀行又叫什麼名字
農村商業銀行又名叫農商銀行。
農村商業銀行,簡稱:農商銀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農村合作銀行要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
2019年5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下調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的通知》,對5月6日央行宣布的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准備金率政策框架進行了進一步細化。
《通知》明確,定向降准將分3次落地,並明確了3次落地的規模。即5月15日、6月17日分別下調縣域農商行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7月15日下調其存款准備金率至8%。(1)吉林涉農貸款余額2019擴展閱讀:
全國農村商業銀行數量達到1000家,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江蘇、安徽和湖北7個省(市)已全面完成農村商業銀行組建工作。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末,農村商業銀行數量占農合機構的44.4%,資本、資產和利潤分別占農合機構的66.7%、63%和70.5%,存貸款佔比分別從2002年末的59%和58%提高到64%和65%。
與此同時,農村基礎金融服務顯著改善。截至2016年3月末,農村商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4.9萬億元,較2007年增長262%。其中縣域農村商業銀行涉農貸款占各項貸款的76%,高於農合機構13個百分點。縣域營業網點數量2.5萬個,縣域網點密度高於農村信用社22%。
2. 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業分析報告
目前,民眾能夠更廣泛地享有金融服務,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運用,使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不斷提升。
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金融機構通過設立網點、布設機具、設置便民服務點、流動服務站、助農取款服務點等多種手段,創新覆蓋方式。
普惠金融重點領域供給持續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降本、控險平衡發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力度不斷加大,金融脫貧攻堅精準發力,各項服務可得性進一步提升。
金融服務廣泛性和便利性不斷提升
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是民眾獲得金融服務、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目前我國人均擁有的銀行賬戶數量和持卡量均處於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
根據中國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13-2019年上半年,我國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量及銀行卡人均持卡量不斷上升,截至2019年6月末,我國人均擁有7.6個銀行賬戶、持有5.7張銀行卡,較2014年末分別提高60%和50%。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3. 貸款增速最快領域
人民銀行統計,2021年二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5.5萬億元,同比增長12.3%;上半年增加12.76萬億元,同比多增6677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一、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長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119.1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8.58萬億元,同比少增5809億元。
分期限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4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上年末低6.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65萬億元,同比少增2.4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7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上年末高1.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6.62萬億元,同比多增1.68萬億元。
分用途看,固定資產貸款余額5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末低0.2個百分點;經營性貸款余額49.22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末低1.5個百分點。
二、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繼續提升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5.8%,增速比上年末高5.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59萬億元,同比多增7507億元。其中,重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0.85萬億元,同比增長24.4%,增速比上年末高5.9個百分點;輕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74萬億元,同比增長35.2%,增速比上年末高4.5個百分點。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8.91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比上年末高0.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85萬億元,同比多增5680億元。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年末低4.6個百分點。
三、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1餘額2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比上年末高1.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26萬億元,同比多增8324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7.74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年末高0.7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65萬億元,同比多增6734億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6.5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創業擔保貸款余額2293億元,同比增長32.9%;助學貸款余額1238億元,同比增長11.2%。
2021年二季度末,原建檔立卡人口存量貸款余額1221億元;全國脫貧人口2貸款余額8556億元。
四、綠色貸款增長速度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3餘額13.92萬億元,同比增長26.5%,比一季度末高1.9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4.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87萬億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6.79和2.58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3%。
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6.68和3.5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5%和19.9%。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4%,上半年增加3295億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3.88萬億元,同比增長20.2%,上半年增加3554億元。
五、涉農貸款增速小幅回落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年末低0.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03萬億元,同比多增2072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34.74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上年末低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74萬億元,同比多增2823億元。農戶貸款余額12.86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1980億元。農業貸款余額4.53萬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一季度末和上年末分別低2.1和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676億元,同比少增727億元。
六、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0.78萬億元,同比增長9.5%,低於各項貸款增速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增速低2.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42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18.9%,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5個百分點。
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末低3.3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65萬億元,同比減少1.5%,增速比上年末低2.5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6.58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
七、住戶經營性貸款加速增長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67.77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4.58萬億元,同比多增1.03萬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5.42萬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速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8萬億元,同比多增5924億元。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52.35萬億元,同比增加13%,增速比上年末高0.3個百分點;二季度增加2.78萬億元,同比多增4331億元。
注1:依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的通知》(銀發﹝2017﹞222號)和《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調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有關考核標準的通知》(銀發﹝2018﹞351號),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的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和助學貸款。
注2:脫貧人口包括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已脫貧人口。由於國務院扶貧辦提供的貧困人口基礎信息中區分了已脫貧享受政策和已脫貧不享受政策的人員信息,根據金融扶貧政策要求,從2019年起,已脫貧人口貸款中不再包括對已脫貧不享受政策的貧困人口發放的貸款。
注3:綠色貸款是指金融機構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經濟活動,發放給企(事)業法人、國家規定可以作為借款人的其他組織或個人,用於投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領域的貸款。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4. 什麼是農村金融的主要力量
農村金融[1]「[2][3][4]就是農村的貨幣資金融通」(鞏澤昌,1984:P4-20;張琳,1984:P1-10)、「是一切與農村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有關的各種經濟活動」(丁文詳等,1988:P47)、「是貨幣、信用、金融與農村經濟組成的『融合體』」(舒子塘,1989:P10)、「是農村貨幣資金運動中的信用關系」(王世英,1992:P1)、「是以信用手段籌集、分配和管理農村貨幣資金的活動」(李樹生,1999:P29)、「是指農村貨幣資金的融通」(王紹儀,2002:P115)。
「千村調查」是上海財經大學堅持8年的以「三農」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大型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研究項目,2015年的主題是「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的覆蓋與使用」。8月27日,從項目發布會上獲悉,調查顯示我國農村金融滲透度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經濟不發達地區金融普惠工作亟待加強。[5]
中文名
農村金融
組成
貨幣、信用、金融與農村經濟組成
相關書籍
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一般來說,我國金融服務三農的主力軍是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指的是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農村信用社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農村信用社債務承擔責任,按照法律的相關規定享有民事權利。其財產、合法權益和依法開展的業務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主要目的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按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