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2015年的中國經濟形勢 請分析2016年中國經濟走勢
2015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遭遇到不少預期內和預期外的沖擊與挑戰,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 調,實施了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的政策組合,使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民生持續改善。
預計2015全年GDP增長6.9%,CPI漲幅1.5%。展望2016年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受結構性、周期性因素疊加影響,明年經濟運行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需要採取積極有力的宏觀政策和加快推進改革加以應對,仍可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全年經濟運行總體特徵
2015年經濟運行的總體特徵是穩中趨緩、穩中有進、穩中有憂,各領域分化加劇,動力轉換過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並存。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結構性衰退和結構性繁榮並存。前三季度,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達到51.4%,較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高於二產10.8個百分點。工業內部結構調整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增長較快,產業結構加快向中高端水平邁進。但行業景氣度差異較大。
一 是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十分困難。資源類、重化工業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鋼鐵、水泥等產品產量明顯下降,行業總體庫存壓力較大,仍處在調整探底 發展階段,要徹底走出困境尚需時日。二是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計算機通訊、新能源、新材料醫葯製造等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增長速度大幅快於傳統製造業。三 是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延續近兩年高增長態勢,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行業表現尤為搶眼。
三大需求趨於平衡發展,內部 分化逐步凸顯。2015年以來,消費增長保持穩定,投資增長速度持續放緩,出口增速換擋,三大需求趨向平衡發展。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 獻率達58.4%,高於投資15個百分點,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從三大需求內部看,分化逐步凸顯,蕭條與旺盛並存。投資方面,房地產投資持續回落, 月度投資已現負增長,基礎設施投資保持較快增速,製造業投資緩中趨穩。
消費方面,網上商品零售、通訊類商品、旅遊等領域消費高速增長,而石油及製品類消費大幅衰退。出口方面,一般貿易出口保持正增長,而加工貿易出口大幅下降,傳統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優勢明顯下降。
區域經濟增長差距顯著,多速增長格局出現。一些產業基礎好、結構多元化、調整步伐快、開放程度高的地區,經濟仍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而一些產業結構落後單一、產能過剩行業比較集中的地區,經濟下行速度較快。
重慶和貴州兩地逆市上行,實現了10%及以上的超高速增長,領跑全國;絕大多數省份相對平穩,保持在7%—9%中高速增長區間;遼寧、山西等資源型、重化工業大省下行壓力較大,減速幅度大,增速低於3%,甚至其省內部分地市出現負增長,情況極不樂觀。
企業景氣分化,同一行業內冰火兩重天。一方面,一些大型企業、上市企業緊抓市場、政策機遇,發揮其規模、品牌等優勢,發展相對較好。另一方面,量大面廣的傳統企業、中小企業依然普遍面臨生存難、轉型難的困境。
民 生持續改善,收入就業指標表現較好。前三季度,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066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5.2%。居民收入實現 了「兩個高於」的要求,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達到16367元,同比實際增長7.7%,高於同期GDP增速0.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8.1%,高於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1.3個百分點。
價格水平總體平穩,結構性通縮壓力加大。受新拉 漲因素不足,及季節、氣候因素的影響,全年月度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均低於2%,個別月份低於1%,物價總水平平穩。但受國內需求總體偏弱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 持續下跌的影響,生產領域中原材料、燃料價格持續下降,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連續45個月負增長,且降幅較大,工業領域結構性通縮風險已較為突出。
●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是投資增長後勁不足。1—11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僅增長4.7%,較上年同期下降8.8個百分點。特別是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速 更低,新開工大項目不足問題比較突出。主要是由於地方政府受到融資平台清理、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及經濟增速下降導致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部 分項目尤其是大項目的資金來源受限,致使部分穩增長措施難以落地。
同時,盡管國家大力推進簡政放權,但是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主動服務意識差,仍然存在投資項目需要各部門串聯會簽審批現象,審批環節多、行政效率低也影響穩增長措施的落實。
二是市場出清困難。截至11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已經連續45個月負增長,超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的負增長記錄,且伴隨經濟增速下行,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降,產能過剩局面緩解難度進一步加大,過剩行業有擴展之勢。產能過剩導致企業經營效益持續惡化。
1 —10月份,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到386.38億元,其中主營業務虧損720億元,101家大中型鋼鐵企業中48家虧損,虧損面擴大至 47.5%。10月份,全國22個城市5大類品種鋼材社會庫存環比有所上升。其中鋼材市場庫存總量830.81萬噸,比上月增加26.93萬噸,上升 3.35%。當前急需通過市場出清恢復市場供需平衡。
但受過剩產能行業重資產技術經濟特徵、地方政府保護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化解產能過剩和清除「僵屍企業」仍面臨種種困難。大量資源固化於產能過剩行業,抑制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發展。
三是就業壓力逐步凸顯。今年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促進了就業穩定,但受資本市場波動、總需求低迷影響,非製造業的景氣度也在下行,10月份非製造業PMI指數已較7月份的年內高點降低了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減弱。
且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進一步加大,部分傳統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目前勉力維持的就業局面可能會被打破,部分隱藏性失業可能會顯性化,就業壓力將進一步凸顯,可能將對明年的就業穩定造成影響。
同 時盡管網上商品零售、快遞等新興業態創造了部分新的就業崗位,但也必須注意到網店對實體店帶來的沖擊和顯著的替代效應。調研中反映,圖書、服裝、家電等產 品的實體店受到沖擊最大,部分實體店經營困難甚至出現了關閉潮。部分傳統的百貨商場也受到較大沖擊,經營景氣度持續下降,這對相關群體就業帶來較大影響。
四 是金融風險加大。產能過剩問題嚴重、企業效益惡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清理等實體經濟的問題開始向金融領域傳導。2012年以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呈現 逐季上升趨勢,目前已經連續16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由2012年第一季度的0.94%上升至2015年第二季度的1.50%,三季度進一步升至 1.59%,環比上升0.09%,同期撥備覆蓋率由287.40%下降到190.79%。融資難融資貴也導致部分地區非法集資問題抬頭。這些問題相互交 織、相互傳導,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導致金融風險上升。
●2016年經濟增長趨勢分析
2016年投資增長可能降至9%左右。
製造業投資增速可能下降1.5個百分點,約拉低投資增速0.5個百分點。一是企業經營景氣度下降影響投資積極性。研究發現,製造業投資增長速度變化的60%可由上一年的企業利潤增長速度解釋。
2015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持續負增長,較上年下降約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惡化抑制企業擴大投資。且上半年受益於股票市場持續活躍,企業非主營業務收入快速增長,若去除其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比利潤數據顯示的還要差。
二 是產能過剩依然突出,新增投資動力不足。從今年行業統計數據來看,產能過剩問題仍然突出,且伴隨經濟下行,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降,產能過剩行業有擴展之 勢。三是高新製造業規模尚小,難以提供足夠投資支撐。全國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高出全部製造業投資近4個百分點,但其佔比不足10%,對製造業投資增 長拉動較弱。
房地產投資可能降至零增長。一是當前的資金來源結構難以支撐房地產投資增長。雖然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3%,增速連續多月提高。但從資金來源看,國內貸款、外資、自籌資金都連續多月負增長,僅有定金及預收款和個人按揭貸款正增長。
二 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負增長。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3.1%。三是當前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仍未全面恢復。當前房 地產市場景氣上行是結構性上行而非整體上行。從區域看,一二線城市景氣上行更多,三四線城市低迷。從房屋購買結構看,改善型住房景氣度高,而剛需房和高端 房類的景氣度相對較低。10月份以來房地產銷售增速已經出現下降。
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可能回落2個百分點。一是資金來源受到限制。受經濟下行 影響,財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且若明年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再次下降,則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將受到極大約束。二是部分改革措施短期內可能抑制地方政府投資擴 張。新預演算法、限制地方招商引資競爭和地方司法、紀委體系改革強化對地方政府經濟行為的制衡約束,短期內可能抑制地方投融資擴張。
消費可能進入個位數增長。
一 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持續減速。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7%,高於經濟增速0.8個百分點。但年度比較來看,卻是持續減速。二是受失業顯性化等因素的 影響,消費信心可能有所減弱。三是一些熱點消費可能減速。首先汽車消費鼓勵政策的效應減弱。其次,今年受黃金價格波動及股市波動引發的避險情緒增強的影 響,三季度以保值增值為目的金銀珠寶類消費大幅走強,平均增速達到13%,但不具有可持續性。
出口可能略高於今年。
一是外部 環境依然復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份報告預計2016年發達經濟體復甦會有所減弱,但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長速度在2016年有所回升。二是政策環境優化 和低基數可能提高出口增速,進口可能低速增長。今年進口之所以出現負增長,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所致,進口數量降幅不大。預計明年進口數量將窄幅下 降,價格影響降低,進口實現低速增長。
總體來看,明年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長速度有可能進一步回落。
2016年宏觀政策選擇
2016年宏觀政策的重點仍是要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和防風險的平衡,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供需兩側發力。
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有力度。第一,建議進一步擴大赤字規模,提高赤字率,新增赤字主要用於國家重大工程,跨地區、跨流域的投資項目以及外部性強的重點項目。
第二,建議考慮加大中央國債發行規模,並適當提高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繼續適時推進債務置換工作,減輕地方政府償債壓力,為地方騰出部分空間用於其他領域支出,保障地方公共服務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穩定供給,拉動經濟增長。
第三,進一步加大力度盤活存量資金,統籌用於交通、水利、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第四,適當加大針對東北地區及其他困難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並配合其他相關政策,增強其自主增長動力。
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松緊適度。第一,建議繼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和基準利率,在資本外流增多的情況下保持流動性充裕,並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在保持匯率總體走勢基本穩定的大局下,根據市場情況,繼續釋放人民幣貶值壓力,進一步減輕出口部門壓力。
第二,穩定股票市場,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寬進嚴出,防範資本大規模流出風險。第三,發揮好定向調控作用,進一步擴大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運用規模,支持重點領域建設。
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和清理僵屍企業,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降低各類企業成本,引導「雙創」活動走向縱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建立地方政府在改革和發展中的正向激勵機制,克服不作為傾向。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地方政府的新型競爭機制,既要保障公平公正,也要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
B. 貸款余額優化策略
貸款余額優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優化貸款結構:
提升個人貸款質量:
加強貸後管理:
創新金融產品:
加強風險防控:
C. 中國2016年銀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哪些行業
一、中國2016年銀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哪些行業
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製造業不良貸款比率高。批發零售業主要是因為行業中多為小微企業;另一方面受互聯網的沖擊比較大,酒店等商業也受到一定影響。個人貸款中,主要是個人經營貸款不良比較高。
二、信貸a類資格考試是什麼內容?
一、公司信貸
(一)掌握公司信貸的要素和種類;
(二)熟悉公司信貸管理的原則、流程和組織架構;
(三)了解開展綠色信貸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四)掌握公司信貸主要產品。
二、貸款申請受理和貸前調查
(一)熟悉借款人應具備的資格和基本條件、借款人的權利和義務、借款人分類;
(二)掌握面談訪問的內容和方式、內部意見反饋的步驟以及貸款意向階段的材料准備和注意事項;
(三)掌握貸前調查的方法和內容;
(四)熟悉貸前調查報告的基本內容。
三、借款需求分析
(一)熟悉借款需求分析的意義和借款需求的影響因素;
(二)熟悉借款需求的分析方法,能夠運用相關資料判斷企業是否需要借款,以及借款需求是由何原因引起;
(三)熟悉借款需求與負債結構的關系。
四、貸款環境風險分析
(一)熟悉區域風險的分析方法;
(二)熟悉行業風險分析的基本方法。
五、客戶分析與信用評級
(一)熟悉客戶品質分析的內容和基本方法;
(二)熟悉客戶財務分析的內容和基本方法;
(三)理解客戶信用評級的對象、因素、方法和流程。
六、擔保管理
(一)掌握貸款擔保的分類、范圍、原則和作用;
(二)掌握貸款保證人的資格與評價,保證擔保的一般規定、主要風險與管理要點,及銀擔業務合作的風險防範;
(三)掌握抵押擔保的設定條件、一般規定、主要風險及管理要點;
(四)掌握質押擔保的設定條件、一般規定、主要風險及管理要點,及質押與抵押的區別;
(五)掌握商業銀行押品管理的基本原則、押品風險控制的基本要求,押品的實物管理與存續期管理。
七、信貸審批
(一)掌握信貸授權與審貸分離的相關內容;
(二)掌握授信額度的決定因素和確定流程;
(三)掌握貸款審查事項及審批要素。
八、貸款合同與發放支付
(一)掌握貸款合同的簽訂流程和管理要點;
(二)掌握貸款發放的條件、原則和審查流程;
(三)掌握貸款支付的類型、各類支付方式的條件和操作要點。
九、貸後管理
(一)掌握借款人貸後監控的基本內容;
(二)掌握貸款用途及還款賬戶監控;
(三)掌握保證人管理、抵(質)押品管理以及擔保的補充機制;
(四)掌握風險預警的程序、指標體系和處置;
(五)掌握信貸業務到期處理的方法;
(六)熟悉檔案管理的內容和要求。
十、貸款風險分類與貸款損失准備金的計提
(一)熟悉貸款風險分類的相關內容、對象、原則和標准;
(二)熟悉貸款風險分類的方法。
十一、不良貸款管理
(一)掌握不良貸款的相關內容;
(二)熟悉不良貸款的處置方式。
附錄
(一)《貸款通則》(中國人民銀行1996年6月28日)
(二)《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銀監發_2004_51號)
(三)《商業銀行集團客戶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10第4號)
(四)《綠色信貸指引》(銀監發〔2012〕4號)
(五)《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10年第1號)
(六)《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9年第2號)
(七)《項目融資業務指引》(銀監發〔2009〕71號)
(八)《銀團貸款業務指引(修訂)》(銀監發_2011_85號)
(九)《商業銀行並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銀監發〔2015〕5號)
(十)《國務院關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管理的通知》(國發_2019_26號)
(十一)《商業銀行押品管理指引》(銀監發〔2017〕16號)
(十二)《貸款風險分類指引》(銀監發_2007_54號)
(十三)《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財金_2012_6號)
(十四)《中國銀監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工作的通知》(銀監發_2016_56號)
三、2016年不良貸款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你可以參考中國典當聯盟論壇裡面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