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銀行貸款 > 丹麥發放全球首批負利率貸款

丹麥發放全球首批負利率貸款

發布時間:2021-07-09 12:23:04

A. 如何在負利率的時代背景下讓自己的資產不貶值

負利率時代也許是最不需要「理財」的一種經濟場景,我們過去很多年都一直在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核心原因是因為兩點,一個是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的貶值,另一個就是經濟增長帶來的資產增值,所以必須把現金轉換為某種資產,獲取超過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長率的投資回報,但是這種情況只有經濟持續增長的時代才會存在。

1、負利率時代現金才是王道最近丹麥的一家銀行發放的的全球首筆負利率的房貸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房貸竟然不用利息了,還的錢還可以少於本金,這種好事真的太好了,甚至認為丹麥才是買房的勝地啊。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銀行向來是無利不起早,怎麼會做賠本的買賣?如果你認為銀行做了賠本的買賣,那麼只是說明你還沒有看到真相而已。下圖是全球基準利率最低的11個國家,幾乎都是歐洲地區的,瑞士是全球最低,丹麥是全球第二低。

所以,丹麥是一個要進入通縮的國家,在一個錢變得越來越值錢的過度,對一般人而言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現金了,持有現金,更晚的消費,那麼對自己更有利,將來可以購買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本身國家經濟處於低迷狀態,有哪個行業的增長率能夠超過經濟增速?所以資產增值也是很難的。除非你擁有龐大的財富可以進行全球資產配置,通過這樣的渠道去保值自己的資產,對於一般人而言持有自己的現金是最好的方式。

2、中國是不會進入負利率時代的中國的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了,但是仍然保持了6.3%的經濟增速,而2019年上半年印度的經濟增速已經回落到5%的范圍,中國是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國家,經濟的正向增長就保障了你的投資是可以獲得正向的回報的,那麼生產者就願意去支付成本進行杠桿投資,因為杠桿投資的本質就是你的資金成本要低於你的收益率,你賺取的是利差。

中國經濟是正向增長,這種利差仍然在,所以,生產者願意支付資金成本獲取資金進行生產活動,這個就保障了利率是正數的。另外中國的M2仍然保持在GDP的增速以上,額外再加上通貨膨脹率,這個也保障了中國的利率是正數的。

負利率對一個經濟體來說並非是好事,因為負利率往往意味著經濟增長的停滯,階層固化,只能在存量中博弈,無法獲得增量,雖然當前的負利率國家都是富裕的國家,所以家底厚實,負利率狀態下整個民眾依然可以獲得不錯的生活。但是如果負利率時間足夠長,那麼這個國家是一定會衰落的,全球經濟不進則退,阿根廷百年前也是世界經濟強國,但是如今如何呢?

國家的經濟是不進則退。我們處在一個經濟持續增長,利率為正的地區,這是我們的幸運,我們的增量在不斷的做大,那麼新的勞動者總是可以從創造新的增量中獲取財富,這樣的社會是流動的,財富是增長的,幸福指數也是在提高的。經濟一旦停止增長,往往意味著存量的搏殺,競爭會激烈得多,諸多的社會問題也會暴露出來,成為焦點。因此,我們應該感恩所在的時代給與我們的機會。

B. 負利率國家有哪些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當前經濟狀況》演講中稱,美聯儲目前提供的流動性在未來仍將面臨償付問題,因此額外的財政政策支持是很有必要的。美聯儲將繼續使用所有工具直至危機結束、經濟復甦走上正軌。
潛台詞就是,現在大放水到以後還是要還的,我們仍將不擇手段刺激經濟。
當然,負利率也屬於「不擇手段」的一種,盡管美聯儲重申負利率不合適它們。但美國聯邦基金期貨市場交易者預計,美聯儲可能在明年1月被迫將政策利率聯邦基金利率降為-0.002%。
負利率到底是什麼?為何美國「反對」負利率?它又意味著什麼呢?
什麼是負利率?
負利率的概念最早起源於100多年前的德國經濟學家Silvio Gesell。他認為,在危機期間,人們由於規避風險,將會主動囤積現金,因此將會導致信用收縮,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後來凱恩斯在這里基礎上加以說明,認為消費的減少會導致流動性陷阱;而為了避免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需要實施負利率對現金征稅,刺激投資和消費。
這里的所謂「對現金征稅」,指的就是你把錢存銀行,銀行不但不給你利息,還要扣一部分錢。扣掉的這部分錢,就相當於凱恩斯所謂的「現金稅」。
負利率分為兩種,一種是投資理財產品負收益率,比如名義利率(平均收益率)小於通脹率時,那麼實際利率為負;另一種是貨幣當局實行負利率政策,直接將基準利率設為負值,以刺激經濟,比如歐元區、日本、瑞典、丹麥和瑞士。
一般來說,負利率的出現往往伴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後。據浙商證券統計,在過去的150年裡,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危機爆發後,短端利率急劇下行:比如日本在90年代泡沫破滅之後,引入零利率政策,並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金融危機後,為了防止通縮,於2016年開始實施負利率。在1929-1933年大蕭條時期和2008年金融危機兩次大危機後,美、英、德短端利率也都先後向零利率水平靠近。
負利率對於美國意味著什麼?
鮑威爾稱「將繼續使用所有工具直至危機結束」,意思就是將使用非常規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
一般來說,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分為四種:負利率政策、資產購買計劃、央行新型借貸操作和前瞻指引。

C. 首筆負利率貸款是什麼意思

如果真的是負利率,年利率是-1%,你今年借10000元,明天只用還款9900。

D. 我們中國的經濟多小年之後戰勝美國

在過去的十年,中國的大部分城市的大部分時間里,住房市場價格呈現單邊上揚的趨勢,尤其是一線大城市和部分發達地區二線城市上漲的速度非常快。這種上漲的格局是比較好理解的,就是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財富的積累,快速的城市化。大量的人口從農村、從內地向城市、向沿海地區聚集。導致住房的價格輪番上漲。
在2013年之後,人們認為這種模式的上漲接近尾聲。因為從總體上來講,已經建成和在建的住宅大大超過了人們當下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三四線城市,住房嚴重供大於求。
但是從2015年年底開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大城市房價又開始一輪新的輪番上漲,進而擴展到東部地區大部分二線城市。這種變化令很多人始料未及,這種變化和以往人們所堅信的樓市上漲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在以前的邏輯當中,房價上漲最主要的支撐就是城市化的過程。由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由於中國城市化還遠遠沒有完成。所以大家堅信,中國大城市的房價上漲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還會持續十幾二十年。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是,中國經濟總體上來說,尤其是從2014年開始出現較大的下行壓力,而且這種趨勢到目前為止依然持續。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中國部分城市的房價卻出現了快速的上漲,那麼它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實際上這是一輪規模空前且殘酷的財富大轉移。
2015年可以被當做中國經濟的一個節點。此時,中國工業化的中期已經完成。它的主要特徵是大量的原來從事製造業、從事工礦業的企業,進入全面的過剩階段。大量企業退出市場,這些退出市場的企業在沒有新的投資方向之前會積極尋求資產的保值手段。
而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被普遍認為是最佳的保值方式。於是大量從實業退出的資金就湧入到這樣的一個市場裡面。關閉企業之後的資金流向流向了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在其他二線三線四線城市裡擁有多套住房的人也覺察到了這樣的變化,所以快速跟進,拋掉原來在這些城市裡面的房產,開始購買一線城市的房子。所以我們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同樣的經濟背景下,一些城市的房價逐漸下降,而另外一些城市,卻出現了暴漲,原因就在這里。所以呢,這是一次規模空前的財富的大轉移。沒有新的財富被創造,僅僅是資金的橫向流動。
在這種模式的財富轉移中,一線大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有房居民自動成為財富轉移的受益者,而全國其他地方居民的財富卻在渾然不覺中悄然縮水。地區間、城鄉間的差距被進一步拉大。中西部地區和中小城市的增長發動機不斷滅火。少數城市的繁榮掩蓋了大部分城市的蕭條。
在這個大轉移過程當中,房子的資本屬性進一步加強。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呢,我們一直都在探討財富的增長問題,但是對於財富的流動問題(不是財富的分配問題)沒有做太多的關注。但實際上,現在財富的流動,對於每一個人的資產所產生的影響,超過了財富的創造過程。另外呢,我們也一直十分關注財富的分配機制,所以我們會談討論稅率、討論增稅減稅,但是現在財富的這種流動方式對個人資產的影響也超過了財富的分配因素。
財富的流動的方向,第一個是窮人的財富更多地向富人流動。《21世紀資本論》裡面論述的就是這個話題。在全球范圍內都出現了這樣的一種情況,也就是說資本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越有錢的人,越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變得更加有錢。我重點想說的是第二種流動,是地區間的流動。財富從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從農村向城市流動、從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動。從銀行的數據,可以看到,越是落後地區、中西部地區的金融機構的存款余額,通過各種方式,流向大城市,流向發達地區,成為這些地方買房的資金。
如果把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後分成兩個階段,2008年是個分界點。在此之前,應該說中國的經濟整體上的是勞動創造價值,特徵非常的明顯。在2008年之後呢,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資本的發言權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社會的資源的分配更多的依託於資本。這樣的一個變化和房價的變化密切相關。
前不久流行一個段子,列舉敗家的十大行為和興家的十大行為,興家十大投資是:在北京買房,在上海買房,在深圳買房,在杭州買房,在廣州買房,在廈門買房,在南京買房,在蘇州買房,在合肥買房在等等,就是在一些房價上漲非常明顯的城市買房。而敗家的十大行為是什麼呢?賣房創業被列為第一。這絕不是笑話和調侃,而是血淋淋的事實。
過去幾年在一線城市進行住房投資的人,其財富狀況得到了飛速的增長。這種增長超過了任何一家企業通過生產所能夠形成的財富的增長速度。當這樣的一個現象出現並且持續發展的時候,中國經濟的轉型就變得非常的艱難。
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的勢頭能不能遏制呢?能,就是利用房產稅。但現在的問題是由於經濟正處於下行趨勢,房產稅如果推出有可能引發房地產價格的大幅度的跌落,有可能帶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個風險是我們所完全不能夠承受的。房產稅遲遲沒有推出來的根本原因就在這兒。當這樣的一個預期成為全民共識的時候,那麼,毫不猶豫的賣掉工廠,賣掉在三四線城市和一些中西部地區的二線城市的房產,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等這樣的一些城市,去購買更多的房產,那麼就會變成所有的人的第一選擇。
很早的時候,人類就試圖把我們的聲音留存下來。有的人會對著水缸大喊一聲,然後把缸蓋蓋住,看看是否能把聲音留在水缸裡面。這種實驗很多人做了很多次都不成功,直到有人發明的錄音機,我們的聲音才可以留存下來。
那麼對於財富的保存過程正好相反,我們一直可以很好的保存財富,就是黃金。黃金可以把財富留下來,財富的分配和轉移也都依靠黃金。但是隨著金本位的崩潰,人類的財富保存方式徹底沒有了。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妥善的財富保存下來,而現在所有的人都堅信,一線大城市的房產是唯一接近以前黃金的保值手段。
房價高企最直接導致的負面因素就是生活成本的提高。那些來到城市裡創業的年輕人可能根本無法承擔如此高昂的生活費用,最終選擇離開。在這些城市裡創業的企業,最終也會因為高成本承受不了而離開。當然,如果按照以往的發展方式,當深圳成本高到連華為都承受不了的時候,那麼華為自然會轉移到東莞、惠州、中山或者其他什麼城市,帶動其他地方發展起來。但是現在看來,這種期待,很可能是一廂情願。資本不再會像大部分發達國家所經歷的那樣,在本國大城市成本提高之後,向全國范圍內的其他城市轉移,並最終使全國發展水平處於比較接近的狀態下。
但全球化之後,這種發展模式的基本背景已經不在。拉美和東南亞眾多曾經一度輝煌的的發展中國家曾經經歷的告訴我們。當這些國家大城市的成本上升之後,財富和產能不會向自己國家的內地和中小城市轉移,而是向下一個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轉移。
由此推斷,中國一線城市房價所誘發的財富大轉移將成為中國經濟成功轉型的最大隱患。
套路:窮人努力去銀行存款攢首付,富人拚命到銀行貸款買房,結果...
來源:鳳凰財經(finance_ifeng)綜合財經圈的那些事兒、港股那點事(hkstocks)及網路報道
窮人努力去銀行存款攢首付買房,而富人拚命到銀行貸款按揭買房。結果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全球上演央行放水的好戲,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央行的帶頭大哥美聯儲為了應對世界經濟的大蕭條,開啟一輪連著一輪的量化寬松大潮,一方面瘋狂的通過印鈔來刺激經濟,給經濟放水,另一方面把利率一降再降。
各國央行為了給本國經濟保駕護航費盡腦汁,緊跟著美聯儲之後,歐元區(2014年6月)、日本(2016年2月)、瑞士(2015年1月)、瑞典(2015年2月)、丹麥(2012年7月)等五個國家都帶頭實現的負利率操作。
寬松根本停不下來,全球市場已經「水漫金山」。在英國脫歐之後,英國央行8月宣布降息25個基點,緊接著澳大利亞也降息,可以說低利率、負利率已經成為了世界貨幣的主流。
在這方面,中國還是較為謹慎,回顧中國央行放水的數據,曾經的萬元戶那是富豪,現在有個5萬元,40萬元能算富豪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計算出來2012年底以來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年增長率約為13.9%,中國真實的年通貨膨脹率約在6.3%。基於這一數據,可以預測現在的100萬元,10年後和20年後分別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

貨幣超發背後的真相,中國掉進了流動性陷阱?
央行今年1到6月,釋放了大量的基礎貨幣凈,推升了價格上漲。資產荒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越寬松,資產價格上漲越快。貨幣發行增多,初衷是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但卻造成了各類資產上漲。2015年股市上漲,迎來大牛市。2016年上半年上演的房市暴漲,以及大宗商品、黃金的輪番上漲。錢發多了,大家手裡的錢都毛了。
於是,中國誕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窮人努力去銀行存款攢首富買房,而富人拚命到銀行貸款按揭買房。結果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如果資金不能通過投資等方式獲得持續且較大的收益,那就意味著財產在不知不覺地流失!
一方面是中國的廣義貨幣增速很快,另一方面,中國卻深陷貨幣流動性匱乏困境。寬松的貨幣政策為什麼沒有增強流動性呢?原因以樓市為代表的不動產成為了貨幣的蓄水池。
這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新增的貨幣湧入樓市,而沒有精準地流向實體經濟和企業。辛辛苦苦忙一年,反而不如投資樓市賺得多。這造成了大量投資者持幣觀望,實體經濟投資意願不旺,流動性不足。
而樓市的流動性明顯過剩。資產泡沫越吹越大,而無法釋放出來去投資實體經濟和拉動消費。
因此,中國高層提出去資產泡沫是必然的,也是傳遞了對實體經濟的扶持,打壓樓市泡沫的決心。
如果中國不擠資產泡沫,繼續上演全民買房,會發生什麼?
房地產本質上與股票無異,收益主要由租金和升值兩部分組成,二者共同構成了賬面利潤,算來算去市盈率跟股票也差不多。在國外,租金收益率6%,房屋升值5%,那麼抗風險能力就很強。因為就算經濟衰退導致房子不升值了,租金回報也不錯,房價也跌不了多少。中國的熱門城市,租金收益率一般1.5%水平,房價漲幅15%,貌似PE只有6倍。一旦央行沒水可放,房價不漲了,PE就瞬間變成了60倍,這得跌多少層才能回到當初?
一線城市的地產類似前兩年的創業板,供應量小,股息率低,彈性大,風險也大。有交易價值,沒有投資價值。萬一樓市崩盤了,房價大跌是大概率事件。
當中央高層發出信號,要抑制資產泡沫時,樓市首當其中。
擠泡沫的時候,市場流動性肯定會趨緊,匯率也可能會一次性貶值給經濟托底。對股市來說,會造成短期下跌,但也許是新一輪牛市的開端;對房價,最大可能是政府盡量將回調幅度控制在20%以內,比如通過各種辦法讓價格一直橫在那裡很多年,等著居民的收入趕上來;對於居民而言,房子夠全家人住就行了,不要想著搞投機。
政府選擇了去資產泡沫,這是件好事。從長期來看,中國仍然處在一個上升的趨勢當中,人力資本的素質遠遠不止人均8000美元的水平。只要能夠把資源配置到更高效的地方,而不是局限在樓市中,中國綜合國力必然再上新台階。
說到這里就需要進入了一個最為艱難的難題,因為在這樣的狀態下,該如何避免錢變成紙,只能趨勢性地給予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一是有房一族可以稍微放寬心了
對於負利率時代而言,可能最為開心的是欠銀行錢的人了,對於工薪族而言,欠銀行錢最多的情況就是有了房子,並且背負著房貸。這個時候,能給予大家最大的建議是不提前還房貸,因為負利率意味著你的貸款是處於實質性不斷減少的狀態,通過貸款可以有效的對沖部分負利率沖擊。
二是避險資產的部分選擇
除了貸款以外,還有一種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就是尋找避險資產,對於一般的家庭而言,有的人選擇黃金,有的人選擇美元。這看個人喜好了。
三是保守型投資者的貨幣資產配置選擇
對於較為保守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對於貨幣資產進行一定配置,選擇適合自己財務狀況的理財產品,這個因人而異。這些較為穩定的收益,即使不能增值,至少求個保值,求個心安吧。
四是多投資自己
面對著負利率時代的來臨,在保證日常開支,保證未來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准備金儲備的前提下,通過學習,通過投資自己讓實力提升,可能才是應對未來一切變化的真正不二法門。
所以,這個時代最大的保值增值方式是投資自己,一切都會改變,唯有增加自己的實力和能力不會改變。
當今社會,不論學什麼,有兩個必須懂,一個是互聯網,一個是金融。不懂互聯網,就是新時代文盲,不懂金融,這輩子就只能掙死錢拿死工資。不會錢生錢,錢放在銀行只能貶值不會給你增值,更跑不贏通貨膨脹!

E. 世界上哪個國家是負利率

目前是四個國家調整利率為負利率,日本、丹麥、瑞典、瑞士。歐洲央行目前也是負利率

閱讀全文

與丹麥發放全球首批負利率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額速貸貸款口子 瀏覽:678
給人擔保貸款後自己買房還能貸款嗎 瀏覽:512
農行買房貸款40萬20年提前還 瀏覽:13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基本機制 瀏覽:610
教育局助學貸款網上怎麼辦理 瀏覽:306
兩夫妻信用社可以貸款多少錢 瀏覽:94
哪裡可以查個人小額貸款 瀏覽:304
朋友銀行貸款要擔保 瀏覽:298
農行裝修貸款不激活 瀏覽:301
貸款機構風險管理工作報告 瀏覽:58
別人貸款用我手機號碼 瀏覽:620
上海二手房如何才能貸款7成 瀏覽:827
浙江2014農村貸款率 瀏覽:549
怎樣在手機上查我的貸款 瀏覽:727
網上的個人貸款什麼好 瀏覽:645
辦理貸款流水怎麼辦 瀏覽:291
可網上貸款不還怎麼辦 瀏覽:453
2017惠州十月貸款利率 瀏覽:298
蘋果手機被貸款 瀏覽:759
離婚後一年公積金貸款買房嗎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