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人以6%年利率从银行贷款10万元,每月末等额还款,计划五年还清。两年后,准备提前还清,问尚余多少本金
如果等额还款是按等额本息方式,那2年后还剩余本金63548.89元(如果是按等额本金还款方式,那2年后还剩余本金59999.92元。预期年化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预期年化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 ÷ 本金÷时间×100%预期年化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预期年化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至今,所有国家都把预期年化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拓展资料:
1.利息和利率的区别:
利息和利率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利息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利率只是一个比值。除此外这两者的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的计算公式为:利率=利息/ (本金x时间)×100%。
2.预期年化利率的种类:
预期年化利率是按不同的划分法和角度来分类的,以此更清楚的表明不同种类预期年化利率的特征。
(1)按计算预期年化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预期年化利率 <、月预期年化利率与日预期年化利率;(按预期年化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预期年化利率、公定预期年化利率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
(2)按借贷期内预期年化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预期年化利率与浮动预期年化利率;按预期年化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预期年化利率与实际预期年化利率;
(3)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预期年化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预期年化利率等;商业银行预期年化利率,包括存款预期年化利率、贷款预期年化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预期年化利率,包括债券预期年化利率、企业预期年化利率、金融预期年化利率等;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预期年化利率和优惠预期年化利率。
Ⅱ 向银行借入款项100000元,年利率6%,期限6个月,计算到期应偿还本利和
10万元借款,年息6%的话,期限6个月,还款 本金10万元 利息3万元,共计13万元。
Ⅲ 向银行借入款项100000元,年利率6%,期限6个月,计算到期应偿还本利和
到期应偿还的本利和共计13万元。因为10万元借款,年息6%的话,期限6个月,还款本金10万元 利息3万元,所以到期应偿还的本利和共计13万元。每月归还本金利息时,会计分录为:借:短期借款,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贷:银行存款。
拓展资料:利息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企业行为的功能
利息作为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已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企业为降低成本、增进效益,就要千方百计减少资金占压量,同时在筹资过程中对各种资金筹集方式进行成本比较。全社会的企业若将利息支出的节约作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模式,那么,经济成长的效率也肯定会提高。
2、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功能
在中国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储蓄比率日益加大的条件下,出现了资产选择行为,金融工具的增多为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提供了客观基础,而利息收入则是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要诱因。居民部门重视利息收入并自发地产生资产选择行为,无论对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对微观基础的重新构造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高储蓄率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特征,这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而居民在利息收入诱因下做出的种种资产选择行为又为实现各项宏观调控做出了贡献。
3、影响政府行为的功能
由于利息收入与全社会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也能将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运行实施调节。例如:中央银行若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货币就会更多地流向资本市场,当提高利率时,货币就会从资本市场流出。如果政府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可以用高于银行同期限存款利率来发行国债,将民间的货币资金吸收到政府手中,用于各项财政支出。
Ⅳ 某人以6%年利率从银行贷款10万元,每月末等额还款,计划5年还清。2年后,准备提前还清,问尚余多少本金
63548.89元。
贷款利率6%,月利率为6%/12=0.5%. 10万元,5年(60个月),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月还款额:
[100000*0.5%*(1+0.5%)^60]/[(1+0.5%)^60-1]=1933.28元
第一个月利息:100000*0.5%=500元,本金:1933.28-500=1433.28
第二个月利息:(100000-1433.28)*0.5%=492.83元,本金:1933.28-492.83=1440.45
第三个月利息:(100000-1433.28-1440.45)*0.5%=485.63元
第N个月还款:(100000*0.5%-1933.28)*(1+0.5%)^(N-1)+1933.28
2年(24个月)后支付银行:1933.28*24=46398.72元
其中利息额=(100000*0.5%-1933.28)*[(1+0.5%)^24-1]/(0.5%)+24*1933.28=9947.61
本金额:46398.72-9947.61=36451.11元
两年后提前还款,需要还本金:100000-36451.11=63548.89
说明:^60为60次方,^(N-1)为(N-1)次方 ,^24为24次方
拓展资料:
1.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存款利率。所谓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就是指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存款本金或贷款本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年利率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万分之几表示。 当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阶段时,银行投资的机会增多,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增大,利率上升;反之,当经济发展低靡,社会处于萧条时期时,银行投资意愿减少,自然对于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减小,市场利率一般较低。
2.央行的政策 一般来说,当央行扩大货币供给量时,可贷资金供给总量将增加,供大于求,自然利率会随之下降;反之,央行实行紧缩式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可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会随之上升。 价格水平 市场利率为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3.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市场利率也相应提高,否则实际利率可能为负值。同时,由于价格上升,公众的存款意愿将下降而工商企业的贷款需求上升,贷款需求大于贷款供给所导致的存贷不平衡必然导致利率上升。 股票和债券市场 如果证券市场处于上升时期,市场利率将上升;反之利率相对而言也降低。 国际经济形势 一国经济参数的变动,特别是汇率、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到其它国家利率的波动。自然,国际证券市场的涨跌也会对国际银行业务所面对的利率产生风险。
Ⅳ 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000元,年利率为6% 每季计息一次,问第五年末的本
解:复利计息频数(或复利折现频数,下同)是指一年中复利计息(或折现,下同)的频率次数。
复利计算法是指本金连同上期利息一起计算利息的方法,俗称“利滚利”。
复利终值就是根据一定数量的本金按复利计算若干期以后的本金和利息之和。特点是在计算第二期及以后各期的利息时,要把上期的本利和作为计算利息的基数。
复利终值 = 本金 * (1 + 利率)^期数
F = P * (1 + i)^ n (注意:F = P * (1 + i)^ n就是F = P乘以 [(1 + i)的n次方]
P——本金,又称期初金额或现值;
i——利率,指利息与本金之和,又称本利和或终值(年利率);
I——利息;
F——本金与利息之和,又称本利和或终值;
n——计算利息的期数(年数);
r——每年的中期利率,如季利率、月利率等;
t——换算后的计息期数;
m——每年中的计息次数。
一年中的计息期数和利率可按下列公式换算:
r = i / m
t = n * m
∴按季计息的复利终值 = 100000 * (1 + 6%/4)^(5*4)
= 134685.5007 ≈ 134685.5(元)
答:第五年末的本利和为134685.5元
Ⅵ 请问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0元,年利率6%,该如何编制一次付息和按月付息的会计分录`
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0元,年利率6%,假设期限是一年,则
到期一次付息时,应付利息为:100000*6%*1=6000元
到期记一次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 100000
应付利息 6000
贷:银行存款 106000
按月付息时,每月应付利息为:100000*(6%/12)*1=500元
每月记一次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利息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到期时会计分录为:
借:短期借款 100000
应付利息 500
贷:银行存款 100500
Ⅶ 从银行借入三年期借款1000000元,利率6%,按年付息,到期还本。做会计分录
向银行借款100万元,在借款到账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 银行存款 1000000.00
贷 银行贷款 1000000.00
每年支付利息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 财务费用 60000.00
贷 银行存款 60000.00
Ⅷ 从银行取得期限为5年的借款100000元,利率为6%,会计分录%
你好,一点通网校回答你的问题
你这笔业务只是借款并取得借款,因此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至于利息分录是后面的事情
Ⅸ .从银行借入款项100000元,期限半年,年利率为6%,利息按季结算,求会计分录
借入款项时:
借:短期借款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500
贷:应付利息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