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村镇银行出现之前,农村的融资状况
这是我的课题研究的一部分,吐血给你。
(1、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空白点。
截至2007年底,全国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有 108173个,占全国机构网点总量的 57% ,平均每个县(市、旗)分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53.63个,每个镇(乡)分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3.56个。目前我国还存在2868个“零金融机构乡镇”,其中2645个在西部地区,占全国总数的80%。此外,有2个县(市)、8901个乡镇仅有1家金融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13个县(市、旗)中尚有24个镇(乡)未设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更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村镇银行在农村有了生存空间。
2、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
自1995年至2005年约十年左右,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收缩农村网点,开始一场对未来农村金融生态影响极大的“集体大出走”;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绩效欠佳。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更为严格,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四大国有银行不得不退出农村金融市场。而现有的农行分支机构现行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模式不利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农行普遍实行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信贷决策权在省分行和地市行,县支行的信贷权基本被剥夺。由于基层行只有申报推荐权,却要承受组织资金平衡、收贷收息的责任,在经济环境欠佳,信贷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基层行无心扩大信贷投入,但为了完成上级行存款任务,商业银行通过各种途径,大量组织吸收当地存款上存上级行,造成当地有限的资金被抽走,同时,国有商业银行把大中型企业以及大中型企业密布的大中型城市作为主要支持对象,将下一级的资金层层向上集中,不断从基层支行抽取资金回灌大中型城市,而大大忽略了县域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尤其是对一些能盘活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银行怕担风险,信贷资金也不敢大胆投入,使中小企业得不到正常发展。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不受贷款审批权上收的影响,可以将吸收存款全部用于当地经济发展,但大量的资金被商业银行占有,信用社规模得不到发展。 组建村镇银行,使各行在存款、贷款方面展开合理竞争,有利于广大农民得到更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
3、民间融资旺盛。
近几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无论像“合会”这样有组织的活动,还是互助性质的自由借贷,一直非常活跃,是广大农民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有三: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资金需求旺盛,在向金融机构融资出现困难的情况下,转而向民间筹措资金。二是发放高息借贷。资金相对比较富裕的农户、个体户和中小企业主,在暂时没有新的资金投向的情况下,为了给闲置资金寻求新的“出路”,向一些资金匮乏且又急需资金的企业及个人提供高息借贷;三是村民及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这种情况最普遍。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农村“高利贷”高达8000亿~1.6万亿元。另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对2万多农户的调查,2007年的农户借款中,银行信用社贷款占32.7%,私人借款占65.97%,其他占1.24%。宁夏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有限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的份额较大,对“三农”的投入普遍不多,农村经济发展除了农民自有资金外,主要还是要依靠信贷资金。但是金融部门的贷款规模却相对萎缩,特别是对“三农”的贷款慎之又慎,有些地方名义上是放贷于“三农”,实际上是挪作它用。各项经济主体贷款难,难贷款,影响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据抽样调查,宁夏农村获得贷款的农户比例仅为16.5%,还有35.5%的农户需要资金而难以获取贷款,只能依靠民间借贷。农民人均私人借款215.2元,仅比人均获取银行贷款234.6元低19.4元。可见,农村金融市场广大,信贷需求旺盛。
4、农村信贷投放不足。
随着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资金需求呈增长态势,需要金融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而日前的农村金融体系明显存在组织机构单调、服务功能不全、支持而狭窄等问题。
目前,农村信用联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信用社资本金少,存贷款规模都相对较小,且其他金融机构基本不向农村贷款,再加上邮政储蓄对资金的“抽水”作用,农村信用社为了支持“三农’,只能依靠拆借资金或支农再贷款,但相对于新农村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无疑是杯水车薪。此外,农信社的金融产品少,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且农信社的内部管理及开展业务的电子化程度较低,难以适应现代金融业务运行的需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信社的效率,甚至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经、实现农民增收。国家启动新农村建设后,广大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高涨,普遍希望增加投入搞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渴望信贷资金;另一方面,支农项目也非常多,但国家项目要求都比较严格,资金投向明确,农民由于现金缺乏,负担项目自筹部分就很困难,更拿不出流动资金,使项目综合效益往往显现慢。同时,农民普遍自身积累少、底子薄,设备少、设施简陋,基础设施条件差,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走集约化之路,必须大力加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组建村镇银行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村镇银行投资人也会因为需求旺盛而得到丰厚的回报。
2. 征信报告为什么不显示村镇银行的贷款情况啊
说明借款人所贷款的村镇银行没有接入人民银行的征信数据库。
3.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需要数据支持!急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4. 在哪能查到我国各省历年农村贷款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国家统计局网站
5. 我国村镇银行的数据在哪可以找到
我记得好像有个村镇银行报纸的。你自己查一下。
6. 请问各省历年农村贷款数据在哪里可以查到啊不胜感激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国家统计局网站
采纳1
7. 村镇银行存款利率2022
村镇银行2022存款利率,活期是0.35.%、定期存款利率三个月是1.35%、六个月是1.55%、一年是1.75%、两年是2.35%、三年是3%。
由此可见,村镇银行存款利率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不过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要以当地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为准。
拓展资料:
定期存款的利率是指存款人按照定期的形式将存款存放在银行,作为报酬,银行支付给存款人定期存款额的报酬率。
定期存款是银行与存款人双方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它具有存期最短3个月,最长5年,选择余地大,利息收益较稳定的特点。
定期存款,是指存款人将现金存入在银行机构开设的定期储蓄账户内,事先约定以固定期限为储蓄时间,以高于活期存款的利息获得回报,期满后可领取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储蓄形式。
定期存款是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权的条件下,把使用权暂时转让给银行的资金或货币,是银行最重要的信贷资金源。
【注】如果存款人在未满约定储蓄期限的时候提取定期存款,银行通常会按照活期存款的方式来处理这笔业务。储户在需要领取大额存款之前,往往会被要求提前一天通知银行申请预约提取,以备银行准备足够的现金予以支付。
相关概念
1.单据:
定期存款的单据,通常有“定期存单”和“定期存折”两种
2.种类:
一般按照存款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一年、三年等。
3.利率:
定期存款的利率是指银行支付给存款人定期存款额的报酬率。
4.提取方式:
① 到期全额支取,按规定利率本息一次结清;
②全额提前支取,银行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③部分提前支取,提取部分按照活期计算,剩余仍按照定期。
通常情况下,定期存款利率根据年限的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银行存款利率不是每年都调整的,调整是由国家根据经济运行状况随时进行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凡是在中国境内的各个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率都是一样,这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