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积金贷款只能用一次吗
不是的。只要第一套房贷还清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进行第二次公积金申请贷款。一个家庭(含单身)只能使用两次住房公积金贷款用于购买自住住房。家庭其中一人和配偶无论婚前或婚后曾经使用过住房公积金贷款,两人合计使用次数或一人使用次数已达到两次使用标准的,第三次贷款将不予受理。
一,公积金贷款指的是个人的住房公积贷款,一般是由各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运用申请公积金贷款的职工们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委托给商业银行向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缴存的人和在职期间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离职退休职工所发放的房屋抵押贷款。公积金贷款的限制 公积金贷款的条件和政策是以地方政府调节为主的,因此不同的地方执行的具体标准也是有所不同。公积金贷款的次数,各地方都在执行的通用标准是,只要符合贷款的条件的,不受贷款次数的限制。
二,关于公积金贷款的限制,通常来说有以下的几点:没有参加过住房公积金的制度; 申请贷款前连续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时间大于或等于六个月; 若配偶一方申请了住房公积金贷款,但在其未还清贷款本息之前,配偶双方均是不能再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的; 贷款的申请人在提出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时还有尚未还清的数额较大或是可能影响住房公积金贷款偿还能力的其他债务的。
三,公积金贷款的次数限制 1.公积金贷款只能在同一时间内贷一次,还款结束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贷款; 2.通常规定,如果家庭已经用了公积金买了两房套了,那就不能再使用公积金贷款了;就是说公积金贷款多只能贷款2次。3.一般来说,公积金管理对不同的套数的房子首付款比例是有一定的规定,如北京公积金管理规定:北京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套房首付比例一般为30%,满足相关规定的低(90平以下)20%;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70%。即,北京住房公积金首套房一般可贷7成,多可贷8成;二套房多可贷3成,三套房停贷。
B. 公积金贷款可以贷几次
一个家庭(含单身)只能使用两次住房公积金贷款用于购买自住住房,家庭其中一人和配偶,无论婚前或者婚后曾经使用过住房公积金贷款,两人合计使用次数或一人使用次数已达两次使用标准的,第三次贷款将不予受理。
也就是说,职工在有一次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前提下,想再次使用公积金贷款,必须结清原来首套住房的贷款,才能再次申请办理公积金贷款的相关手续。
拓展资料
如果购房人首次置业时使用公积金贷款,而且正处在归还房贷中。想再次使用公积金贷款,必须结清原来首套住房的贷款,才能再次申请办理公积金贷款的相关手续。在限购未放开的背景下,本地人以家庭为单位只能购买两套住房,所以购房人买第三套房将被停贷。
公积金买房可贷期限是多久?
按照规定年限加房龄长不超30年;贷款的期限不超过房屋剩余的法定使用年限。一般来说,公积金的贷款期限长可为30年,且不得超过职工及其配偶的法定退休年龄延后5年即男性满65周岁女性满60周岁,计算期限按照年限较短一方来计算的。而若是二手房贷款的期限为年限与房龄相加不大于40年。
C. 公积金贷款可以贷几次公积金贷款流程是什么
说到买房子,十个人应该就有九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使用公积金可以享受很多好处,那么公积金贷款可以贷几次,公积金贷款流程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文章总结:好了,以上关于公积金贷款可以贷几次以及公积金贷款流程是什么的相关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了。
D. 住房公积金最多贷几次
1、各地公积金中心规定不一样的,我们这边只能首套房申请公积金贷款,只能一次。
2、二套房及享受过首套房公积金贷款的都只能提取公积金,不能再申请公积金贷款 。
E. 公积金只能用两次吗
公积金不是只能用两次。
公积金贷款只能在同一时间内贷一次,还款结束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贷款。通常规定如果家庭已经用了公积金买了两房套了,那就不能再使用公积金贷款了就是说公积金贷款多只能贷款2次。
1、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对等缴存的长期住房储蓄;
2、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够有效地建立和形成有房职工帮助无房职工的机制和渠道,而住房公积金在资金方面为无房职工提供了帮助,体现了职工住房公积金的互助性;
3、每一个城镇在职职工自参加工作之日起至退休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这一段时间内,都必须缴纳个人住房公积金;职工所在单位也应按规定为职工补助缴存住房公积金。
【法律依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 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
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第二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F. 公积金贷款可以用几次
公积金可以贷款2次,且第二次公积金贷款需在第一次公积金贷款还清之后再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公积金贷款申请次数是以家庭为单位计算的,家庭中任何一人,无论婚前或婚后曾经使用过住房公积金贷款,两人合计使用次数或一人使用次数已达到2次,则整个家庭往后都不能再使用公积金贷款了。
另外,公积金贷款次数与商业贷款无关。
一、贷款条件
借款申请人申请贷款时,应符合如下条件:
1、借款申请人申请借款时应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半年(含)以上且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处于正常缴存状态;
2、离退休人员,离退休前曾经缴存过住房公积金;
3、借款申请人须具有北京市购房资格;
4、申请贷款支付所购住房的房款。
5、借款申请人(含共同申请人,下同)名下无住房贷款记录(包括商业性住房贷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且在本市无住房的,按首套房贷款政策办理;
6、凡不属于首套房情形,被核定为是二套房的,按二套房贷款政策办理。
7、被核定为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不予贷款。
二、贷款材料
1、个人身份资料
(1)、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或港澳台通行证
注:对于已婚者,须夫妻双方提供;有房屋共有人的,须每个共有权人提供。
(2)、户口本人页及变更页
注:对于已婚者,须夫妻双方提供;有房屋共有人的,须每个共有权人提供。
(3)、婚姻关系证件
注:已婚者提供结婚证;离婚者提供离婚证件;未婚者不提供。
(4)、拟用于还款的银行卡或存折
注:建议使用住房公积金联名卡。
2、购房资料
(1)、购房合同(正本)
注:不方便提供原件的,提供复印件。
(2)、购房首付款发票(收据)
注:一手房提供购房首付款发票;二手房提供购房首付款收据。
3、二手房卖方资料
(1)、卖方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或港澳台通行证(原件)
(2)、卖方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权证书(含共有权证)
(3)、卖方用于收款的账户的银行卡或存折
4、异地贷款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
注:异地缴存职工向管理中心申请贷款的需提供。
(以上资料都要求是原件,个别有备注可提供复印件的除外)
G. 公积金可以贷款几次啊
公积金贷款可以贷2次,同一时间内公积金贷款只能贷1次。配偶一方已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在其未还清贷款本息之前配偶双方均不能再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
【法律依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五条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六条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H. 用公积金贷款是只能用一次吗
在职职工可以办理两次住房公积金贷款。
公积金贷款申请条件有:
1.
符合委托人和受托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2.
首套房自筹资金达到所购住房总价的30%以上(含30%),90平以下首套房贷则只需两成;
3.
在贷款当地城镇常住有效户口,能提供有效居住证明;
4.
在贷款之前有连续缴存6个月以上的住房公积金,公积金的累计缴存时间不能低于12个月;
5.
借款人具备正当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每月固定的工资收入,贷款偿还意向明确;
6.
与售房处签署了购房契约或是合同。
I. 住房公积金买房可以贷几次
住房公积金贷款最多可以贷2次,同一时间内住房公积金贷款只能贷一次。配偶一方已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在其未还清贷款本息之前,配偶双方均不能再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
【法律依据】
《公积金管理若干规定》第十五条
职工或者其父母、子女在本市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职工可以向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公积金贷款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公积金缴存证明(或住房公积金卡);
3、申请人及配偶身份证、户口本和婚姻状况证明;
4、所在单位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年(含)以上的在职职工,其本人须正常缴存六个月(含)以上,且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达到管委会公布的最低月缴存额;
5、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含)内,可以申请购房贷款;
6、职工首次及二次申请贷款的,需支付购房款20%(含)以上的首付款;
7、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个人信用良好,具备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