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查询工行个人贷款还剩多少
查询工行个人贷款剩余金额的方法:
工行个人贷款查询有三种方式:网上银行查询、电话银行查询、银行网点查询。
1.网上银行查询流程:
登陆个人网上银行→点击“分行特色→个人贷款信息查询。
2.电话银行查询流程:
拨打工行电话银行95588→个人客户请按1→输入客户编号或存折号或卡号→个人贷款信息查询请按7→个贷信息查询。
3、银行网点查询:
带有效身份证和工行卡直接前往工行网点进行查询。
❷ 工商银行近三年财务分析2018-2020
城商行优等生上海银行2018年至2020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连续3年上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32.95%、337.15%、321.38%,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
本刊特约作者 刘链/文
4月24日,上海银行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根据年报,2020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7.46亿元,同比增长1.90%;实现归母净利润208.85亿元,同比增长2.89%。
截至2020年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46万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长10.06%;存款总额达到1.3万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长9.37%;贷款总额达到1.10万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长12.92%。
2018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连续3年上升,在资产质量方面的表现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32.95%、337.15%、321.38%,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
业务增速方面的表现同样差强人意,2018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2.49%、13.47%、1.90%,净利增速分别为17.65%、12.55%、2.89%,下滑趋势非常明显。
这里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上海银行2020年四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8.11%至58.33亿元。一般而言,银行业第四季度的净利润要低于前三季度的均值,上海银行2020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99%,也就是说,上海银行在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回补了前三个季度,使得2020年全年净利润止跌回升。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看来上海银行为了净利润增速为正也是“拼了”。
上海银行于2016年在上交所登陆,上市后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在城商行中仅次于北京银行。截至2020年年末,资产总额达到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6%;负债总额为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6%。值得注意的是,在资产负债规模增长的同时,上海银行的资产质量却面临一定的风险。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34.01亿元,同比增加21.48亿元。回顾过去两年的数据发现,截至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已经连续3年呈上升趋势,这足以说明其内部风险管控存在较大的问题和不足。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21.38%,较上年末下降了15.77个百分点。
而在资本管理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4%、10.46%、12.86%。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已连降3年,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分别为11.22%、10.9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自上市以来就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2016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13%、10.69%、9.83%、9.66%、9.34%。
面对资本充足水平的持续下滑,上海银行资本融资提上日程。2021年1月25日,上海银行公开发行人民币20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上海银行在公告中称,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支持该行未来业务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本行核心一级资本。
综合上述分析再来看上海银行2020年年报,在营收同比仅微增1.90%的情况下,上海银行还能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89%,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做到。尽管2020年年报最终将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保持在正增长的区间,但毋庸置疑这样的正增长已经岌岌可危,大不如前。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上海银行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已连续3年下滑,足以表明其业绩增长明显乏力。未来如果没有更好盈利能力和风控能力,业绩增速转负也并非不可能。
业绩靠拨备释放转正
平安证券认为,上海银行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利润重回正增长,盈利增速从2020年前三季度的-8.0%一举实现全年业绩增速的回正,而且四季度单季实现利润增速48.1%,利润增速的大幅提升除了与营收增速的小幅提升有关外,更多应该归因于拨备计提力度下降所带来的盈利释放。也就是说,拨备释放成为上海银行2020年业绩正增长的最大弹性因素。
2020年,上海银行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90%,营收增速稳中有升,前三季度为-0.9%,四季度单季营收增速为10.8%。分结构来看,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净利息收入增速为14.6%,与前三季度18.5%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9.5%,与前三季度7.3%的增速相比略有提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海银行在2020年年报中调整了信用卡业务收入的核算口径,将分期收入从手续费收入调整为利息收入,因此对收入结构产生一定的扰动,但并不影响营收的增速。
上海银行2020年重分类后净息差为1.82%,同比上行4BP,息差表现优于同业,平安证券认为息差逆势提升主要归因于负债端成本的优化,负债端成本的改善驱动息差逆势走阔。
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26%,同比下降25BP,驱动主要来自存款成本的有效管控和主动负债成本的下行。受益于结构性存款为代表的高成本存款的有效管理,公司存款付息成本同比下降4BP至2.15%;尤其在主动负债方面,上海银行同业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67BP至2.18%,成功抓住了2020年利率下行的机会。
从资产端来看,上海银行贷款收益率同比下行42BP至5.06%,与行业的整体趋势相同。展望2021年,随着经济的逐步修复,银行基本面维持稳定,对于银行资产端定价弹性的提升相对有利,上海银行整体息差表现有望保持平稳态势。
再来看资产负债结构,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10.1%,与前三季度11.7%的同比增速相比有所放缓,但信贷投放力度不减,资产结构继续向贷款倾斜,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2.9%,比前三季度11.3%的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
在贷款投放结构方面,由于上海银行在2020年下半年加大了对公投放的力度,且对公投放大于零售,对公新增投放526亿元,零售新增投放251亿元。从负债端看,2020年全年存款同比增长9.4%,与前三季度12.3%的增速相比确实有所放缓。
数据显示,上海银行2020年年末不良率为1.22%,环比持平。在不良生成方面,2020年四季度宏观经济持续改善,根据平安证券的测算,上海银行四季度单季年化不良生成率环比下行35BP至1.35%,不良生成压力有所改善。在前瞻性指标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率为1.91%,比上半年末下行4BP。
在拨备方面,由于四季度拨备计提力度的边际下降,2020年年末拨备覆盖率为321%,环比下行6.69个百分点;拨贷比为3.92%,环比下行8BP,但从拨备覆盖水平绝对值来看依然处于行业前列。上市银行2020年全年拨备计提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为19.8%。这表明上市银行不良生成压力边际缓释,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平安证券非常看好上海银行独特的区位优势,看好零售转型稳步推进对上海银行的积极影响。上海银行深耕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区位优势显著,这些地区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公司加快推进零售转型,聚焦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养老金融三大主线,持续加快零售业务布局,近三年实现核心客户数和客户AUM 的翻番,预计随着疫情缓和、经济修复、消费信贷需求回暖,上海银行的盈利有望继续迎来修复。
房地产不良贷款急剧恶化
通观上海银行2020年年报,值得注意的是其不良贷款及房地产不良贷款的变动。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2%,比2019年上升了0.06个百分点。根据年报,上海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金额为37.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9%,比2019年的0.1%增长了近23倍。实际上,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在2020年也开始踩刹车。截至2020年年末,贷款余额为1583.69亿元,比2019年年末减少了166.9亿元,降幅已超10%。
事实上,2020年,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国内房地产业的经营环境和融资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银行业而言也许也是一个“至暗时刻”。随着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的陆续披露,房地产业的真实情况逐渐浮出水面,银行与房地产相关资产的真实情况也呈现“冰山一角”,具体表现为各家银行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普遍大增。
先来看国有银行的数据——2020年,工商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金额为162.3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2%。这一比率比2019年1.71%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增长了35.67%,而且远高于工商银行披露的2020年全年1.58%总体不良贷款率。
建设银行2020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也从0.94%增长到了1.31%,增加了39.36%;农业银行则增长24.83%到1.81%;国有大行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当属交通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2019年为0.33%,2020年增长到了1.35%,增长了4倍。
除了国有银行外,股份制银行中的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2020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率的增长幅度也均超过了三位数,分别达到182%、146%。
不过,与上述银行相比,日前公布年报的上海银行在房地产贷款方面则更让人瞠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0981亿元,比2019年年末的9725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投向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为1567亿元,同比微增1.5%,占总贷款比例为14.27%。
单从占比来看,2019年年末,房地产业是上海银行第一大贷款来源,而到2020年年末,这一贷款的占比较2019年年末已下降了1.61个百分点,退居该行第二大贷款来源;而贷款占比为16.14%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升至第一位。
尽管房地产业的总贷款微增,占比下降,基本符合行业趋势,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上海银行房地产业贷款的资产质量却出现大幅恶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7.47亿元,与2019年年末的1.54亿元相比,增加了近36亿元,增幅高达2333%;与此同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也从2019年年末的0.1%上升到了2.39%,同比增长了22.9倍。
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一度暴增近23倍,不但远超同的增速,也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对此,上海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收紧等影响,个别项目施工和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导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波动。
实际上,自从将房子定位为“住而不炒”的政策方向以来,监管层对银行房地产贷款的政策不断收紧。尤其是在2020年,这一紧箍咒越发收紧,从房地产融资的“三道红线”,到为银行设定房地产贷款的具体比例,甚至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房地产是现阶段中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
就上海银行而言,如果去掉房地产业务,上海银行的总体资产质量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总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34.01亿元,同比增加21.48亿元,增幅为19.09%。
同时,而且,如上所述,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加并不是仅仅体现在2020年这一年。事实上,最近三年的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已经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21.38%,较上年末下降了15.77个百分点。不良率连续上行,拨备水平还在下降,上海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房地产业的形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为严峻。最近,部分热点城市楼市持续升温,引发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针对性调控政策,落实“房住不炒”的监管要求,打击违规和套利行为。
对于银行而言,房地产贷款投放除要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严格防止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外,个别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额度还接到了央行窗口指导。
“房地产信贷方面,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更加严格,住房按揭贷款额度受央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需严格防止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同时要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审核、借款人资格审查和信用管理、风险排查等,房地产信贷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加大。”有银行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坦言。
上海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稳步发展住房按揭业务,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前提下,立足区位优势,服务民生,引导住房按揭业务良性发展,支持对经营机构所在地一、二线城市居民自住和改善购房合理需求。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分别为1238.53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31.14%,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12.22%。从按揭贷款的资产质量来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为0.1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与按揭贷款质量相比,上海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令人堪忧。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为37.47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23.3倍,不良率则提升至2.39%;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为14.27%。
根据上海银行的解释,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收紧等影响,个别项目施工和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导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波动。
上海银行还表示,在“三道红线”和“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下,房地产整体融资增速将受到限制,企业分化亦会有所加大。2021年,该行将严格实施房地产集中度管理要求,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聚焦“优质客户”、“优质业务”,继续优化结构,稳健经营,推进房地产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消费贷猛踩刹车波动大
除了房地产业务暴露出的风险让令人担忧之外,上海银行优势业务消费贷业绩也似乎出现了问题。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6%;负债总额为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6%。早在2015年年末时,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的规模仅为120.77亿元。到了2019年年末,这一数据已攀升至1750.59亿元,5年时间增长了10倍有余。
进入2020年,上海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却突然踩下刹车。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上半年年末时,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规模已下降至1610.96亿元,相比2019年年末的1750.59亿元减少了139.63亿元,降幅为7.98%。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规模为1583.69亿元,比2019年年末减少了166.9亿元,降幅进一步扩大为9.5%;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也从2019年年末的18%下降至14.42%,下降了3.58个百分点。
而且,从增速方面来看,早在2019年时,上海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增长已现疲软之势。从2016年到2018年,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连续3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增速分别为129.09%、151.31%、127.39%。这一增速在2019年明显放缓,已降至11.16%。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的增速已变成负值,余额出现下降。与此同时,该行消费贷的风险也逐渐显露。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9.66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加了9.6亿元,增幅达47.86%;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率也从2019年年末的1.15%上升至1.87%,增幅高达62.6%。除此之外,同为零售业务的上海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率也从2019年年末的1.63%上升到2020年年末的1.74%,上升了6.75%。
上海银行在年报中表示,从时序结构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催收能力受限,消费贷款逾期发生额增长,并在2020年第二季度生成不良,自下半年起,单月不良新增逐月下降,9月起不良贷款余额呈下降趋势,已逐步趋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从2016年连年猛增后,最近5年,其消费贷的不良率也是连年上升。2016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35%、0.43%、0.52%、1.15%、1.87%,呈逐年上升趋势。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部分银行前几年布局消费贷业务过于激进,如今规模膨胀后难逃不良率高企的惩罚,随着去年疫情爆发,更是加剧了这一风险的曝露。尽管之后开始压缩规模,但是由于规模基数过大,因此引发相关问题。
不过,总部同在上海的海通证券认为,上海银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风险逐步缓释,资产结构优化调整,并且继续保持较低的成本收入比。
根据海通证券的分析,上海银行净利息收入抵消其他非息收入的不利影响。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9%,营收同比增长1.90%。息差扩大、成本有效控制推动盈利增长,但其他非息收入下降32.29%有所拖累。这主要是由于2019年有一次性收入的高基数,2020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投资类中占比压缩,并且其中的同业理财、基金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另一方面,成本收入比2020年全年为18.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在上市银行中甚至低于国有大行。
2020年,上海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9.46%,零售业务发挥地缘优势;其中,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8%。公司继续发挥养老金融独特优势,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同比增速20.73%,并且还通过代发工资、社保卡换发为零售表内外负债引流。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零售整体AUM同比增长17.80%;下半年公司加大按揭贷款投放力度,按揭占比较年中提高1.06个百分点,个贷占比则回升0.31个百分点。
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净息差为1.82%,较2019年扩大4BP。2020年负债成本持续下行,上半年主要源于同业负债成本改善,下半年存款也开始改善,不仅定期存款成本下降,日均活期存款的占比在全年也比上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这使得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负债成本比上半年下降6BP,全年同比下降25BP,对息差有明显的正向贡献。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不良率为1.22%,环比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为1.91%,环比提高12BP;逾期贷款率为1.60%,较年中下降54BP。消费类不良率全年经历倒V型走势,在下半年逐渐改善: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消费类贷款、信用卡贷款、个人贷款总不良率为1.87%、1.74%、1.12%,分别比年中下降2BP、10BP、11BP。对公不良率年末较年中上升9BP,主要是房地产不良率有所上升。
总体来看,上海银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风险逐步缓释,资产结构优化调整,并且继续保持较低的成本收入比。预计未来随着零售风险的缓释和不良的处置,尤其是下半年个贷改善趋势能能够延续,则上海银行资产质量有望改善。
❸ 中国工商银行房子贷款余额查询
如您办理贷款的工行储蓄卡已经开通手机银行,请您登录工行手机银行,选择“最爱-贷款-我的贷款”功能,查询您在工行办理的贷款信息,如:贷款总金额、还款日期、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等。此外,您也可以尝试通过致电95588或联系贷款经办网点查询。
(作答时间:2019年6月10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
❹ 工商银行业务情况
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在今日召开的业绩发布上表示,2020年,该行综合采取多种举措,累计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1000亿元。主要采取了“降、延、减”三种方式。他进一步指出:“我们有信心,用‘跨越时空的预判’、‘穿越周期的稳健’和‘国有大行的担当’,与实体经济共荣共生,让风险应对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确保工商银行自身经营稳健,促进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全力推动资金精准直达实体经济
报告显示,工商银行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001亿元、拨备前利润5948亿元、净利润31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2%和1.4%。
资产质量方面,报告期内,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8%,保持在稳健区间。逾期贷款率、关注贷款率比年初分别下降16BP和50BP。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首次实现年度为负。拨备覆盖率180.68%。
值得关注的是,工商银行2020年全力推动资金精准直达实体经济。报告期内,工商银行普惠贷款增幅58%,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和增量均保持市场领先,其中投向制造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达1.84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1.85万亿元。落实好延本延息政策,为10万多客户缓释还本付息压力,涉及贷款1.5万亿元;民营企业有贷户增加5.1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增加18.3万户。
融资业务总量足、投向准、结构优
工商银行副行长徐守本表示,2020年,工商银行融资业务呈现出“总量足、投向准、结构优”三个特点。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着力提升制造业贷款精准性、直达性,在总量、结构、成本上都实现了突破,有效发挥了大行“头雁效应”。
总量上,2020年,工商银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债券、融资租赁等各类融资余额近2.4万亿元。其中,贷款方面,截至去年末,投向制造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达1.84万亿元,居商业银行首位;比年初增长2229亿元。
期限结构方面,截至去年末,工商银行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超6700亿元,比年初增加2144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增幅47%,远超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客户结构方面,着力加大对小微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银保监会口径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42亿元。产品结构方面,注重“稳链、补链、强链”,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截至2020年末,工商银行制造业核心企业融资余额超6300亿元,比年初增长近1500亿元。
❺ 工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
小微企业小额信用贷款是指工行向生产经营状况稳定、经济效益良好、还款来源充足的小微型企业发放的短期、小额、信用方式的贷款。
小微企业小额信用贷款申请条件:
1.符合工行小型、微型企业界定标准;
2.达到工行针对该产品设置的信用等级要求;
3.在工行开立结算账户时间不低于3个月(含),并有持续、稳定的销售回笼款项;
4.无不良信用记录,不涉及诉讼;
5.持续经营时间在2年(含)以上且保持盈利,企业主在本行业持续经营3年(含)以上;
6.企业主在贷款行当地拥有房地产(或土地使用权)类不动产;
7.符合工行行业(绿色)信贷政策关于小企业的规定;
8.贷款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温馨提示:由于各地区办理规定不同,为节约您的宝贵时间,请在办理相关手续前详询开户行。
(作答时间:2022年4月25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
❻ 工行个人房贷剩余款项怎么查询
如办理贷款的储蓄卡已开通网上银行,请您登录网银,选择“最爱-贷款-我的贷款”功能,查询您在工行办理贷款的信息,如办理贷款的储蓄卡已经开通手机银行,请您登录工行手机银行,选择“最爱-贷款-我的贷款”功能,查询您在工行办理的贷款信息,如:贷款总金额、还款日期、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等。
(作答时间:2019年7月18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
❼ 工行小微e贷一般给多少额度
额度最高可达50万。
工行的小微e贷就是一种网贷。小微e贷种类较多,包括经营快贷、网贷通等。经营快贷是为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主在线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其中又分为开户贷、税务贷、结算贷和资产贷。网贷通是工行与借款人在线上一次性签订循环借款合同,在合同规定的额度和有效期内,借款人通过线上自助提款、还款,并允许借款人多次提款、逐笔归还、循环使用的贷款业务。其中分为普通个人网贷通和e抵快贷。
❽ 为什么存在工商银行卡上的钱没利息
活期利息是0.35%,即你1W元放在活期里,一年有35元的利息。而且,这35元是你的1w元放满1年不动才能拿得到的。每个季度结算一次利息,3、6、9、12月的21日结算利息,因为目前活期存款年利率0.35%很低,所以存款金额很小时,可能会有利息低于1分钱,银行就不给利息的情况。
拓展资料
一、中国工商银行
1. 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是一家从事存贷款、结算与现金管理等业务的金融机构,成立于1984年1月1日,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
2. 银行主要业务包括:公司存贷款、普惠金融、机构金融、结算与现金管理、贸易融资、投资银行等,于2006年10月27日在港交所和上交所同步挂牌上市。
二、企业业务
1. 公司存贷款业务
2019年末,工商银行公司类贷款99,558.21亿元,增加5,369.27亿元,增长5.7%;公司存款120,282.62亿元, 增加5,471.21亿元,增长4.8%。
2. 普惠金融业务
2019年末,工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15.21亿元,比年初增加1,614.07亿元,增长52.0%。客户数42.3万户,增加15.3万户。当年累放贷款平均利率4.52%,比上年下降0.43个百分点。依托金融科技加快产品迭代更新, 围绕工银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和经营快贷、网贷通、线上供应链融资三大类产品构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体系。2019年末全行小微金融业务中心达288个。
3. 机构金融业务
2019年工商银行全面助推各级财政收支账户电子化改革进程,创新推广“智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1个政务服务门户+12大重点延伸领域+22项增值服务”的多引擎业务合作架构落地。全面推进同业合作,与国家开发银行、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等总行级重点客户新签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头部券商签署科创板银证合作备忘录,合力助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试点开展票据经纪业务,在贴现通机制下成功办理市场首单票据经纪业务。
4. 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
2019年工商银行推进账户管理、流动性管理、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投资理财、收付款管理六大产品线建设,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服务方案。强化优势平台应用推广,持续巩固对公支付领域领先优势。推广全球现金管理平台,打造全球现金管理业务体系。推广“工银聚”金融服务平台,与企业金融需求进行对接,实现“交易+金融”的有效获客模式。2019 年末,对公结算账户944.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3.5%,全年对公人民币结算业务量2,399万亿元。现金管理客户142.6万户;全球现金管理客户7,973户,增长9.5%。
5. 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
2019年工商银行全面提升跨境贸易金融服务水平,积极配合海关总署全面参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的金融服务功能项目建设,为国内进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加强贸易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福费廷业务专项管理,推进同业合作。大力推进非融资性保函业务,助力全行对外担保业务健康、快速发展。2019 年,境内国际贸易融资累计发放508.95亿美元。国际结算量29,885.56亿美元,其中境外机构办理12,053.34亿美元。
6. 投资银行业务
2019年工商银行加大上市公司、产业并购、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重点领域并购贷款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新模式,分批次设立工银新动能(科技创新)基金、工银新动能(债转股)基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助推科创企业发展。进一步升级融智e信、融安e信、融誉e信等金融顾问咨询服务产品。2019年,主承销境内债券项目1,802个,主承销规模合计15,173.50亿元,境内主承销规模市场排名第一。
❾ 工商银行小微e贷贷款在哪里可以查询
请您登录手机银行,选择“最爱-全部-为您推荐/专属栏目”进入“小微金融”栏目,其功能包括我要贷款、我的贷款、进度查询、企业服务、小微e贷产品介绍和申请、更多推荐。具体请以实际页面显示为准。
(作答时间:2020年5月18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