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是多少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03万亿元,这些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在投向实体企业的贷款中,上半年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高,同比多增1069亿元;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6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政策持续推进,表外融资渠道将继续收紧,企业对信贷融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定向调控政策将围绕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展开,企业整体信贷融资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在企业信贷融资稳中有增的同时,普惠金融信贷投放质量有所提高。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从政策落地情况看,这些精准聚焦的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2个和2.5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0.9%。
不过,同样是普惠金融领域,农村和农业贷款增速却有所减缓。数据显示,上半年本外币涉农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少增3864亿元。6月末,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较2017年占比水平低1.9个百分点。
连平表示,在各项融资渠道都明显收紧的形势下,房地产行业作为去杠杆的重点领域,银行信贷也在不断收紧,房地产贷款增速多个季度持续回落。未来,随着棚改续建项目的不断加快,国家重点支持的各项政策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加大,在房地产贷款稳中有降的同时,开发贷款仍将保持低增长态势。
来自新华社
㈡ 年度新增可贷资金的计算方法及原理
你好朋友,年度可贷资金=(年度新增存款–年度法定存款准备金变动额)*75%
年度新增存款=年末存款-年初存款
年度法定存款准备金变动额=年末数–年初
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构成: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利率是使用借贷资金的代价,影响借贷资金供求水平的因素就是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借贷资金的供给因此与利率成正函数关系,而借贷资金的需求则与利率成反函数关系,两者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当债券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时,债券市场也达到了均衡,即:Bd=Bs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P*被称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与这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利率i*被称作均衡利率或市场出清利率,此时的资金供给正等于资金的需求。新增贷款=本期末贷款余额-上期末贷款余额。
例如,截至2009年8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85,241.19亿元,而截至2009年7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81,137.61亿元,因此截至2009年8月底,人民币贷款增加4,104亿元,为2009年8月新增贷款。
新增贷款结构特点
1、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贷款的很大一部分存放在传统行业、夕阳产业和市场需求严重的长期产品企业,而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和政府垄断行业很少。截至2001年底,供销合作社贷款、乡镇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和贸易贷款合计45.2亿元,占常规贷款的29.22%。
2、一般贷款占比大,创新贷款占比小。2001年底,贴现、小额质押、个人住房和消费贷款等低风险贷款余额6.32亿元,占经常性贷款的3.84%。
3、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多,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少。截至2001年底,AAA客户169家,占比4.48%,贷款余额76亿元,占比52.72%;AA客户53523户,占比3.60%,贷款余额5.35亿元,占比3.71%;A级及以下客户3468家,占比91.92%,贷款余额62.8亿元,占比43.57%。
4、多的其实是用来打基础的,少的是用来周转的。大量的移动资金贷款成为企业资金的基础,部分移动资金贷款持续了8年,经历了多次展期和新增贷款
㈢ 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如何
7月24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
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提升。6月末,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86.20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季末高0.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5.19万亿元,同比多增7668亿元。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放缓。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2%,占比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
住户消费性贷款增长持续回落。6月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4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季末低1.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6万亿元,同比少增1721亿元。其中,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34.47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比上季末低2.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94万亿元,同比少增4539亿元。
㈣ 涞水投融资有几家
涞水投融资大概有三十多家。根据涞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规划,涞水农商银行加大对“三农”及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把“支农支小微”做实、做细、做透。用户行各项贷款余额121.2亿元,市场份额55.60%,涉农贷款余额70.88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7.5亿元。该行在全县284个行政村设立金融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完成全村授信109户,宣传6173户,推出金融夜校109所,参与人员共计1万余人,挖掘有授信需求的340户,完成预授信303户,授信总额4.02亿元,授信额3.84亿元的153户。
一、什么是投融资方式?
投融资是金融学中的一个概念,从字面上可以分为两个概念:投资和融资。投资模式是指资金流出的模式,其主要目的是用投资部分为投资者获取利益。融资模式是指应该注入资金的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吸引资金。
二、国内互联网创业融资平台
前海去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去融Net”)是国资旗下安全快捷的企业融资平台。秉承“为客户赢得便捷融资服务”的使命,依托网站、移动终端全平台覆盖,打造金融业“互联网”开放生态圈。搭建项目方与出资方的合作桥梁,让项目方和出资方都能享受到平台服务。去融网凭借自身平台强大的整合能力,专业整合国家优质基金和项目信息,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企业融资难问题,搭建项目方与基金方的合作桥梁。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有很多的投融资企业,所以如果想要投资一定要寻找真实可靠的方式,避免上当受骗,提高资金寻求项目和项目寻求资金的效率和成功率。
㈤ 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达多少亿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的作用举足轻重。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说,截至2017年末,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网商银行2016年年报披露,彼时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79亿元,对应的小微企业客户数是277万户,户均贷款余额约为1.5万元。而截至2017年末,网商银行已经累计为571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贷款服务,户均贷款余额达到2.8万元。其中,也包括了75万农村用户,涉农贷款占网商银行贷款余额的11.9%。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网商银行提供贷款的小微商户数翻了一倍多。
㈥ 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业分析报告
目前,民众能够更广泛地享有金融服务,账户和银行卡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运用,使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不断提升。
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网点、布设机具、设置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多种手段,创新覆盖方式。
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供给持续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控险平衡发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不断加大,金融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各项服务可得性进一步提升。
金融服务广泛性和便利性不断提升
账户和银行卡的普及是民众获得金融服务、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目前我国人均拥有的银行账户数量和持卡量均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
根据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3-2019年上半年,我国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量及银行卡人均持卡量不断上升,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人均拥有7.6个银行账户、持有5.7张银行卡,较2014年末分别提高60%和50%。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㈦ 海南涉农贷款与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低的原因
摘要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㈧ 高中政治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6月16日起对符合要求且三农和微小企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称,此举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是指: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或者,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按此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
㈨ 邮储银行如何更好支持三农
那么,如何增强邮储银行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能力?全国人大代表、人行郑州中支行长计承江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需进一步加大对邮储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网络和资金优势,将其培育成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以河南省为例,目前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能力仍然不足,”计承江介绍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集中表现在,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存在“脱农脱小”倾向,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倾向于“做大做强”。同时新型金融机构数量较少,服务能力有限。近年来,虽然新型金融机构成长较快,但由于覆盖面较低,资金实力较弱,在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的作用有限。
众所周知,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去年该省“三农”和小企业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102亿元和2966亿元,增速达到16.87%和27.5%,但仍不能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金融资源从农业大省流向工业大省,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的趋势不断加剧,资金外流现象严重,这也导致了农村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而邮储银行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上具有独特优势。“以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为例,该行拥有2231个网点,其中1767个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具有网点众多、机构下沉的特点,能够发挥熟人、熟地的优势,”计承江分析。同时,充裕的存款资金也是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的潜在利器。2011年,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449亿元,存贷比仅为10%,且没有不良贷款等历史包袱,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能力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
而且,近些年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按照“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把小额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作为核心战略业务,推出的小额贷款产品,无需抵质押品、额度小、实行分期还款,非常符合农户和小微企业主缺乏抵质押品、资金需求额度小、理财能力弱的现状,与其资金需求特征高度契合。
鉴于邮储银行在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承江建议,应对其实行差异化信贷规模管控政策。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在河南省内逐步成为破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生力军。成立仅4年时间,该行累计发放零售贷款95.53万笔、696亿元,其中向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发放贷款79.98万笔、525.84亿元,占比分别达84%和76%。但该行不断增强的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能力与信贷规模限制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0年和2011年该行的信贷规模仅为80亿元左右,新增存贷比分别仅为19.78%和18.3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2.06%和31.67%,”计承江强调说,去年第4季度,在秋收冬播农民资金需求旺季,该行由于没有信贷规模,多次被迫暂停信贷投放。这既削弱了邮储银行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不利于邮储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影响了多层次、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进程。因此,计承江建议,对邮储银行实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信贷规模管理政策,按照新增存贷比不低于50%的标准核定邮储银行信贷规模,进一步增强其支农和服务小微企业功能,更好地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另外,由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具有“客户分散、贷款额度小、信息不正规、调查成本高”等特征,贷款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市场失灵问题较为严重。计承江建议,完善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财政补贴政策,将小微企业贷款与涉农贷款一并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标准,按照每年新发放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一定比例进行补贴。同时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税收减免力度,将目前的部分临时性税收减免政策转变为长期制度安排,并尽快出台对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营业税减免政策,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高的金融机构降低所得税税率。
㈩ 银保监会: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10月21日,国新办举行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发布会。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月末,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32.3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5%。银行业境内总负债30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各项存款同比增长7.5%。
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表示,信贷结构稳中有进。9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2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大部分为中长期贷款。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万亿元,同比增长25.2%。涉农贷款余额42.6万亿元,较好地支持了夏粮增产、秋收播种。同时,我们坚决落实“房住不炒”政策,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8.6%,比全部贷款增速低近3个百分点。
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年底,出台文旅业专项纾困政策。这些都为增强企业活力提供了坚强的金融支撑。
银保监会: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10月21日,国新办举行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发布会。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关于银保监会如何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指出,主要的工作有这么五个方面:
第一,督促银行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监管要求,配合人民银行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房地产贷款增速稳中趋缓;
第二,保障好刚需群体信贷需求。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对首套房购房者予以支持。目前,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中有90%以上都是首套房贷款;
第三,因城施策,指导派出机构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房地产调控,促进各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四,严肃惩治违法违规行为。我们会同住建部和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指导各地开展专项排查,做好违规问题的整改问责,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持续四年开展全国性房地产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第五,稳妥做好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研究细化金融支持措施,会同人民银行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他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银保监会:恒大是个别问题 不会对中资企业信誉带来大的影响
10月21日,国新办举行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发布会。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会上记者指出,此前,恒大已错过它的美元债的利息支付,30天的宽限期也将于本月底到期,恒大集团没发任何的申明及公告,此类举动可能会影响市场对中资企业的信誉。记者提问,银保监会怎样看待上述现象。
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表示,恒大集团的问题是个别企业的问题。我们判断它不会对行业或是整个中资企业的信誉带来大的影响。刘忠瑞分析称,中资企业信誉的关键在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向好,它持续稳定向好的发展奠定了中资企业信誉的基础,也奠定了房地产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个别企业的问题不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大的影响。
他指出,从金融部门来讲,主要还是按照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原则,按照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要求,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办、国办:加强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据新华社10月21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
意见提出,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缓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意见提出,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鼓励建设绿色农房。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实施。开展绿色建筑、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行动。
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推动区域建筑能效提升,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水耗,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
意见提出,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利用新技术实现精细化设计和施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不断提升构件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完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开展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鼓励使用综合利用产品。加强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严格施工扬尘管控,采取综合降噪措施管控施工噪声。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推进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师负责制。加快推进工程造价改革。改革建筑劳动用工制度,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培育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