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夫妻离婚房子有贷款怎么过户给一个人
法律分析:1、 是将离婚双方共同拥有的按揭房过户给原夫妻其中一方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离婚后按揭房如何过户的问题,则需要离婚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办理夫妻离婚房屋所属权登记手续,将离婚双方的名字登记变更为原夫妻一方,并根据相关规定由被过户方继续缴纳按揭。2、 将离婚双方中的一方拥有的按揭房过户给另一方如果是这种情况,则需要还清银行贷款。若暂时还不清贷款,离婚一方可以自己的名义向另一家银行申请办理转按揭,将抵押在银行的房产证解押出来后去办过户。3、是将离婚双方共同的按揭房过户给第三人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离婚后按揭房如何过户的问题,离婚双方必须还清银行贷款或者第三人为离婚双方清偿贷款后方能履行相应的过户手续。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② 夫妻离婚后,双方共同的贷款怎么样能转到一个人名下
夫妻离婚之后,双方的共同贷款,想要转到一个人的名下,就需要在离婚的时候在离婚协议书中将负债问题进行划分,划分到一个人的名下。
总的来说,夫妻离婚之后,双方共同的贷款转移到一个人名下的办法就是签订有效的离婚协议书,或者是走诉讼程序进行判定,同时,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转移到其中一个人的名下。以此来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对我国的各种名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认知在。某些时候可能就有用的上的地方,也不至于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知道。
③ 两个人贷款买的房子,如果离婚了,可以过户到一个人名下吗
俩人贷款买的房子离婚判给一人的,获得房产应当给予另一方折价补偿,因为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双方都有权进行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④ 夫妻房子贷款怎么转移到另一方
法律分析:按揭房屋过户前必须付清银行贷款。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房屋必须是在无法律纠纷、无规划拆迁、无按揭的情况下才能办理过户。因此,一般来讲,按揭房要过户必须先付清银行贷款。双方离婚贷款房过户情况有两种:
1、将离婚双方共同拥有的按揭房过户给原夫妻其中一方。
2、将离婚双方中的一方拥有的按揭房过户给另一方。
如果是这种情况,则需要还清银行贷款。若暂时还不清贷款,离婚一方可以自己的名义向另一家银行申请办理转按揭,将抵押在银行的房产证解押出来后去办过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⑤ 夫妻离婚,有贷款的房子能直接过户给另一方吗
夫妻离婚,如果共同的财产之一的房子有贷款,是不能够直接过户给另外一方的,是需要把房子的贷款还清才可以通过一些合法的手续把房子过户给另外一方,而不是仅仅双方写一个协议就算是过户了,需要通过办理合法正规的手续,才算是真正的过户到一方的名下。
只要按照正常合法的手续去办理,这样就能够让双方以后更加安心省心一点,房产过户并不是一个多复杂的事情,只要双方到场去办理,带好证明材料去办理就可以,手续费也不会很贵。
对于双方来说可以在解除婚姻关系的同时又让两个人彼此没有任何纠纷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如果两个人在离婚后没有把夫妻共同同财产、孩子的抚养权这些判定清楚,会对以后的生活带来源源不断的麻烦,会影响到两个人的未来感情生活,甚至也会影响到孩子,所以早一点撇清关系都是好事。
⑥ 夫妻离婚,双方贷款怎么样能转到一个人名下
夫妻离婚双方的贷款是不能转到一个人的名下的。因为贷款是一个人的个人行为,是不能直接转到他人名下的。
⑦ 夫妻离婚,双方贷款怎么样能转到一个人名下
夫妻离婚,双方贷款转到一个人名下,可以通过协议离婚的方式在离婚协议书当中约定,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书当中约定的内容只要不违反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公序良俗,那这个约定在夫妻双方离婚之后就属于合法有效的约定。
那您如果在离婚协议书中约定,将双方的贷款转到一个人的名下,这种约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在离婚之后,是可以生效的。当然,双方也可以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法院会依照夫妻双方的一致意见对夫妻财产及债务进行分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夫妻之间的协议一般只约束夫妻双方,并不对银行产生效力,建议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后再与银行进行沟通,咨询是否可以将贷款人由夫妻双方变更为单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协议离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七条【离婚冷静期】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第一千零七十八条【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条【婚姻关系解除时间】完成离婚登记,或者离婚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即解除婚姻关系。
⑧ 夫妻共有的有贷款的房产转至一方名下怎么办理
法律分析:抵押中的房产若要办理过户有四种方法 方法一:卖方个人还清银行的贷款,取消抵押,然后才能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双方首先达成产权变更协议,然后在公证处进行公证,待卖方付清银行贷款后,买方才可以从银行取出房产证,解除抵押登记手续。买卖双方在根据公证协议书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完成过户。 方法二:买卖双方协商,向银行出具双方关于房屋产权变更所达成的书面协议。这种方法要征求银行的同意。 1、若银行能够同意产权变更,借款人由卖方变更为买方,银行会出具证明,在房屋已设抵押权情况下办理变更登记。此时,买卖双方可以向银行借出房产证,然后携带银行出具的证明、房产证、权属变更协议、户口本和身份证等相关房产交易的材料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产权变更登记手续,顺利完成房产过户。 2、若银行不同意变更,买卖双方需要按照方法一进行过户。先向银行赎楼,即先将欠银行的钱还清,如果业主自己资金不够,可请担保公司为你赎楼,赎楼后可过户。 方法三:赎楼。卖方找担保公司担保然后把余款付清,取出房产证,然后办理过户登记,之后再由卖方偿还担保公司的借款。 方法四:我国法律不支持签协议过户。若是买卖双方觉得这种方法不好,可以找靠谱的中介公司办理。买卖双方需要先支付一定手续费让中介垫资进行解贷,卖方拿到房产证,将房产过户到对方名下,买方再进行按揭还中介公司资金。
法律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第十四条 因买卖、设定抵押权等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
(一)尚未登记的不动产首次申请登记的;
(二)继承、接受遗赠取得不动产权利的;
(三)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生效的决定等设立、变更、转让、消灭不动产权利的;
(四)权利人姓名、名称或者自然状况发生变化,申请变更登记的;
(五)不动产灭失或者权利人放弃不动产权利,申请注销登记的;
(六)申请更正登记或者异议登记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