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不良贷款处置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不良贷款处置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1-09-29 08:43:12

① 中国不良贷款问题可能比预想的严重。不良贷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更正一下,按照风险五级分类呢,
可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其中后三类属于不良贷款。
下面是我从文件里面粘贴出来的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至于你所提到的逾期贷款,也算是不良贷款,它是按照贷款人还款状况分类的,
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其中后三种都是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就不用说了,
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
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
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

② 不良贷款转让处置的制约因素

1.
资产重组。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对一些具有重组价值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进行处置时,往往首先对这些企业的资产(包括债务)
进行重组,目的是为处置不良贷款构建一良好的财务基础和经营基础。对银行来讲,用这种方式处置不良贷款方式的最明显优点是:银行
2.
债权转股权。银行使用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处置不良贷款的具体形式有两种:银行直接持股和通过其他机构如资产管理公司持股。由于受现行《商业银行法》的约束,我国银行一般都是通过其他机构来实现债权向股权的转化。对银行而言,假设企业的还款能力弱主要是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而企业仍有还款的潜力,债转股可能会减少银行不良贷款的损失,甚至可以将不良贷款转化为正常贷款。
3.
不良贷款出售。不良贷款出售是指银行通过市场把不良贷款直接转让给其他投资者。出售的具体方式包括招投标、协议、竞价和拍卖等。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银行能够一次性剥离不良贷款,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收回现金流量。而且,这种方式的透明度高,交易双方的成本收益
4.
证券化。指将不可交易的间接信用工具转化为可交易的直接信用工具。这里是指将不良贷款证券化。基本做法是:银行先将不良贷款集中,然后重新分割组合,再将其转卖给市场投资者,从而使此项(或此组)
不良贷款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③ 谈谈不良贷款发生的现象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形成原因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不外乎来自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和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银行外部原发性因素
(1)借款人的因素。借款人可能是内部经营不善、产品市场萎缩,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缺乏还款意识。(2)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3)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 银行外部因素引发不良贷款率
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银行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银行内部管理内生性因素
(1)决策失误。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借款人的现状及市场形势的判断偏差或失误引起重大信贷决策上的失败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2)信贷人员素质。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3)贷款结构不合理。贷款组合结构性失衡,如贷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贷款过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蓄意营私舞弊、违规违纪、违法犯罪,引起不良贷款的形成。
银行不良贷款,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中国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不良贷款仍然威胁着金融的安全稳定。。如何采取合理的清收办法化解不良资产一直是银行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银行总行应有管理全行风险贷款的审批决策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如资产保全部具体管理与办理;各分行与支行设有风险贷款化解小组,逐级对风险贷款进行管理。
要加强对不良企业的管理
信誉不良的企业一般是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企业,不能正常还本付息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所以,应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原因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客观原因主要是在经营上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经营管理不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的要求等,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无力还款;主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利用非正常经营,故意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以实现其不还或少还贷款的目的,对于这种故意逃废债务行为必须从严,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采用法律手段保全资产
以诉讼方式更具有强制力,利用国家机器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方式化解风险贷款是否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财产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诉讼案件便可以通过和解方式提前结束,全额收回贷款.金融机构在通过诉讼途径化解风险贷款时,在注重其实体权利的维护是不要忽视了司法程序的规定,导致由于程序上的延迟而丧失了实体权利,即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有些特殊情况下为1年。
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方式
运用拍卖方法是最公证、公平,资产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的一种方式。以拍卖的方式拍出,盘活了不良资产,回收了资金,资金风险大大降低。
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
从金融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看有地方政府干预的因素,银行的贷款曾经支持过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无论从受益的原则还是从造成损失的原因去追究,债务人和地方政府都应当在这种错位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中承担相应份额的合理成本。从本质上来说,不良资产处置是对历史上形成的错位的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但这种资源重新配置的损失,如果全部由银行来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改善当地的投融资和信用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④ 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可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处置

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有以下处置方式:

  1. 转给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将不良贷款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只收购企业类、大金额的不良贷款。债权一般需要打折出售。

  2. 司法执行。银行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名下资产。对不良贷款的进行拍卖,房产拍卖价格可能只有市场价格的五折至九折。本息总额面临少许价格风险。

  3. 垫资过桥。第三人出资垫还银行贷款,原贷款结清,银行重新发放新贷款。垫资费用月息费合计约5%~6%。因为出资人的风险较大,可能出资人临阵变卦。

  4. 其他处置方式。采用资产重组、破产清算、资产置换、债权转股权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

⑤ 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中的法律问题

具体是什么问题呢

阅读全文

与不良贷款处置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生源地贷款系统网上预约 浏览:9
濮阳县民生小额贷款 浏览:654
小额贷款已还清影响信用卡 浏览:246
找小额贷款公司做过桥 浏览:811
购买商业贷款利率多少 浏览:165
二手房贷款是先过户再贷款么 浏览:559
基准利率2020贷款最新 浏览:943
创业贷款经办人工作分工 浏览:747
上海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贷款 浏览:381
做贷款流水可以取出来吗 浏览:269
房屋信用贷款利率是多少钱 浏览:753
网上借款两次银行不能贷款 浏览:843
平安普惠小额贷款管理费 浏览:225
网上借的贷款太多还不了怎么办 浏览:151
涪陵农村商业银行贷款电话 浏览:213
乌鲁木齐有贷款公司招聘信息 浏览:751
人保光大小额贷款在哪投诉 浏览:715
网上小额贷款正规平台 浏览:672
黑户有法院起诉贷款网上 浏览:603
农村老房子可以到银行贷款吗 浏览: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