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央银行再贷款种类包括
信用贷款和再贴现两种。
1、信用贷款是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资金头寸情况,以其信用为保证发放的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和第27条的规定,信用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不包括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所以在中国,再贷款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
2、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购货方到期确能偿还债务,这种债务凭据须经购货方的开户银行予以承兑,若票据到期但该客户因故无力偿还该债务,则由该银行出资予以代偿。
(1)中央银行再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再贷款的作用体现
1、调节货币供应量。再贷款的投放对于弥补重点资金缺口、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地区或部门间资金余缺,对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调剂头寸不足。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供应量增长计划,适时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灵活调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能力。
3、稳定经济金融秩序。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职能,能对出现危机的中小金融机构缓解支付压力,控制支付危机,迅速有力地稳定金融局面。对关闭、撤销清算的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用于个人债务兑付,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4、支持金融体制改革。为配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适时向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放再贷款,确保转轨时期的顺利过渡。
❷ 什么是央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取得的票据权利,在到期日以前有偿转让给中央银行。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贴现是一个商业术语,指收款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银行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以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收款人)。商业汇票到期,受让人凭票向该汇票的承兑人收取款项。
(2)中央银行再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是一种短期利率。根据《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在我国,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再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4个月。再贴现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和调整。
第二,是一种官定利率。它是根据国家信贷政策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第三,是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兰银行贴现及放款有多种差别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现贴现利率为最低标准。
商业银行进行票据贴现后,若其资金紧张,在贴现票据到期前,可持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同理,再贴现也有折扣,其折扣率通常被称为再贴现率。
❸ 何为央行再贷款
央行再贷款,即中央银行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传统政策工具,习惯上称作再贷款。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贷款增加,是“银根”将有所放松的信号之一;反之,是“银根”将可能紧缩的信号之一。到2000年底,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业务总量中,中央银行贷款占45%。
中央银行贷款的对象是经中央银行批准,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
❹ 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是什么意思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国的再贷款有两种含义,狭义的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总称;广义的再贷款是指再融资的概念,包含票据再贴现。但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传统的三大法宝之一,应排除在再贷款的范畴外。贷款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行政性和被动性。但是应该指出,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经验,任何一种单一的、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都不可能完成全部的宏观调控,而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配合和协调。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
❺ 哪里能查到央行往年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实施情况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❻ 央行征信中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0和已结清有什么区别
余额为0可能是那种授信类贷款,银行给您一个额度,在这个额度内随时用随时提款,是循环使用的。比如说给您批了10万元的额度,您昨天提了5万,今天又还了5万,那今天的贷款余额就是0,但是这笔贷款还没有结清,您明天想用还可以再提。结清的就是您和银行终止了融资合作,借贷合同到期或者结束,以后想要再贷款需要重新审批。
❼ 央行的再贴现和再贷款为什么是资产业务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对中央银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票据,让渡资金;对商业银行而言,再贴现是卖出票据,获得资金。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其它经济变量。
再贴现获得了票据,再贷款获得了贷款,所以是资产业务
❽ 中央银行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区别
最简单的解释是: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是针对社会公众客户;央行的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是针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
❾ 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贷款,“再”字是什么意义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国的再贷款有两种含义,狭义的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总称;广义的再贷款是指再融资的概念,包含票据再贴现。
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的贷款叫再贷款,形成的利率叫再贷款利率。这个利率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就会增加,随之就会选择减少向央行贷款,或者尽快归还贷款。
这个过程意味着资金退出市场流通,市场上的资金就会减少;反过来,再贷款利率降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减少,会增加贷款额度,这个过程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流入市场。
(9)中央银行再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1、再贴现指银行将未到期已贴现的商业票据转让给央行,付出利息,获得资金的行为。再贴现率=银行付出的利息/票据面值。
2、贴现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付出利息,获得资金的行为。贴现率=持票人付出的利息/票据面值。
3、因为银行要赚钱,所以贴现率会比再贴现率高。
4、信用贷款指银行无需抵押向央行申请贷款,付出利息,获得资金的行为。
5、再贴现和信用贷款通过调整央行贷款的利率,影响金融机构资金,从而影响其放贷能力,进而调控经济。其中我国央行使用再贴现业务调控货币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