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个人信息被私自售卖,对公民有哪些坏处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整合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1] 。
⑵ 我的朋友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被警察带走了,好像是外省的警察,现在找不到怎么办
做违法的事,就要付出代价。不用找,找也没用。处理完毕会把他放回来,对贩卖公民信息,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就要狠狠的打击。
⑶ 公民个人信息被随意买卖,对此你怎么看
首先,我们的信息为什么会被随意买卖?根据《人民日报的总结》,人们的信息会有这9种方式进行泄露。
⑷ 贩卖个人信息涉案一个月,请问怎么处罚
你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有不知情原因,建议向当地的公安机关举报,自首。
(4)公民贷款资料被贩卖扩展阅读: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要件
1、主体资格适格。行为人,也就是实施犯罪的那一对情侣,其中女方是从事金融工作的,她的主体资格适格,因为她从事某项工作、职业、活动时依照法律或者专业规定应当具备的相应的资质。
2、犯罪对象属于本单位在履行职权或公共服务职能中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女方是金融公司负责进行贷款催收,掌握了大量客户姓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于是利用职务之便,从公司邮箱下载公民个人信息。
3、客观上实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行为。女方将下载好的几万条公民个人信息通过男方以营利为目的在网上进行销售。
4、违反国家规定。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相关规定。
5、情节严重。依刑法修正案九来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情节严重的范围认定。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进步,出现很多公民个人信息泄漏的情况;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收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人,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利用刑罚手段来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是很有必要的。
6、行为人主观上故意。行为人主观上明知道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会造成什么后果,还是以营利为目的,故意触犯法律;而不是出现工作上的错误导致公民个人信息泄漏。
⑸ 公民个人信息被倒卖,会产生什么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网络,但是在网络上,公民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倒卖,如果发生这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认为首先公民更容易受到骚扰,其次公民还可能会受到财产上的损害,除此之外,有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3.公民的个人信息被倒卖,存在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对于我们普通公民来说,我们的个人信息也很重要,如果一个人的信息丢失了,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丢失了几百万上千万的公民个人信息,这就可能会滋生出社会的动荡,甚至造成混乱,存在很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一定要认真的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总而言之,我认为公民个人信息被倒卖会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说公民会受到很多的骚扰,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会有不法分子针对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当然也有可能使公民的安全受到侵害。除此之外,如果大批量的个人信息被倒卖,有可能会滋生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⑹ 男子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被刑拘,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在我们看到这个新闻之前,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就被其他人盗取过,这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在这个大数据高透明的社会中,我们的那点隐私可能无处所藏。
有些完全是利用人们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来让用户填写问卷,这也是一种方式。小米的12系统做出了相对安全一说的功能,就得罪了很多公司,可见这些“大”公司在背后对这方面的交易。不要在互联网上相信任何第三方的链接和软件,这是最保险的起见。网络上和街上的涉及隐私的调查问卷不要去碰,对一些软件的权限进行设置,这都可以减少被盗用的风险。当今大数据的时代,我们更要擦亮双眼,不要被一时的好奇心和小贪心而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