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书上说不良贷款比例不得高于5%,而有的资料上又说不得超过15%
正确说法是不得超过15%。
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在其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贷款质量的高低不仅在微观上会涉及其自身的安危,而且在宏观上对一国的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最早强调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其贷款质量的管理,即信贷风险的管理。
为控制信贷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不良贷款比例不得高于15%。不良贷款比例越低,说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越高,其控制信贷风险的水平程度也越高;同时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好,盈利水平高。
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账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实际上,从国家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中人们可以看出,自有资金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国家银行的钱主要来自存款,各项存款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中占的比重在60%左右,而各项存款中有一半以上是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中占到三分之一左右,中国银行的钱主要是存款人的钱,国有银行的资产主要不姓“公”,而是姓“私”。
中国银行主要是在用存款人的钱发放贷款,银行不过是个“资金池”,它一方面作为债务人把存款人的钱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作为债权人将钱贷给借款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对不该贷的客户提供贷款,就是对存款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对存款人的犯罪。
B. M2增长率和不良贷款率的关系
简单说吧,新增贷款是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量(银行放贷增加)。这个增量增加了银行的资产。因此等量增加了M2。
m2是金融体系货币的供给。
(m2(广义货币)=m1(狭义货币)+城乡居民储蓄+企业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新增贷款、m2 都属于金融体系的资产方。(这些钱都是银行的)
社会融资,通俗的说,就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等等,在运行中需要多少钱。社会融资存量和m2相辅相成。换句话说:银行投放到社会上的钱太多了,钱就毛了,通货膨胀。投放的少了,流通不畅,流动资金吃紧,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
不良贷款
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供参考。
C. 不良贷款率与利率关系
不良贷款率与存款利率是没有关系的,它是不良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值。
D. 不良贷款比例下降的原因
实际上,不良贷款率 = 不良贷款余额 / 贷款总余额
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一是压缩分子,就是减少不良贷款余额,主要通过催收贷款、对抵押物进行处置、进行不良贷款核销或剥离等方式进行;
二是增加分母,即做大贷款规模,主要通过加快新增发放贷款实现。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逐年下降,与上面提到的两方面都有密切关系,银行一般都会提出“双降”目标,就是不良贷款余额(分子)、不良贷款率(等号左边的结果)双下降,对于前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不良贷款清收转化效率等工作凸显成效;而后者(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更多的是依托将分母做大,即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来实现的,这点可以通过近几年来全国信贷投放的天量规模可见一斑。
E. 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两个名词有无区别
有,不良贷款是指某笔贷款,不良贷款余额是指某笔贷款的不良金额
F. 什么是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 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
G. 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控制指标得分,等同于不良贷款比例控制指标得分。又以哪个为准
二个指标控制的内容是一致的。
不良贷款余额控制指标是以绝对额形式表示,
不良贷款比例控制指标是以不良率的形式表示,
根本上是一致的。
考核上只要取一种就可以了。
H. 不良贷款余额是什么
按五级分类,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余额就是这些贷款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