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居民部门杠杆率是怎么计算的举例说明
1、杠杆率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杠杆率是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是杠杆倍数,杠杆倍数越高,越容易受到收益率和贷款利率的影响。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盈利时,增加杠杆能扩大盈利,但是加的过多,风险就会上升。因此高杠杆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2、“杠杆率”是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监管领域新设的监管指标,典型意义上的杠杆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在经济研究中,分析“杠杆率”有两个视角。
①微观上,“杠杆率”一般是指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数量关系。在负债方,反映企业某一时点负债总额及其结构,揭示企业现今与未来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偿债紧迫性和偿债压力大小;在资产方,反映企业资产总额及其构成,揭示企业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分布情况及盈利能力。将负债和资产结合起来,可据以评估企业的绩效,分析其财务的弹性和安全性,考量其偿债能力及经营的稳定性。在统计上负债与股东权益之比、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资产与负债之比,以及上述指标的倒数,都可用于衡量杠杆率。
②宏观上,“杠杆率”可以用国家的总负债/总资产来计算,也可以用总债务/GDP来计算。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应答时间:2021-0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我想查询贷款余额
若在招行申请的贷款,可进入招行主页,点击右侧“个人银行大众版”选项,登录后点击横排菜单“贷款管理-个人贷款查询-贷款查询”查到贷款剩余本金。
(应答时间:2019年9月3日,最新业务变动请以招行官网公布为准。)
Ⅲ 2019年年末居民贷款买房余额是多少
2019年年末居民贷款买房的余额,是53个亿。
Ⅳ 2019年国内贷款业务发展如何
2019年小贷公司正经历着“生死劫”
延续2018年的颓势,2019年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行业仍处于“低沉期”。7月15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开年至今仅有55家小贷公司成立,这一数量较2018年同期新增的64家再次缩减,不足2017年同期新增数量的一半。随着潜在风险的加速暴露,监管机构也在逐步加大对此类企业的管理力度,小贷公司正经历着“生死劫”。
小贷公司正迎来优胜劣汰高峰期:开年以来仅10家公司“开店营业”
小贷公司正迎来优胜劣汰的高峰期,7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天眼查披露的信息不完全统计后发现,排除已注销和正在注册的公司,2019年开年以来新成立的小贷公司数量急速缩减,仅有55家公司成立,其中10家公司经营状态为“在业”,45家公司经营状态为“存续”。这一数量相较2018年同期有所下滑,不足2017年同期新增数量的一半。
时间线拉长来看,2018年同期,新成立的小贷公司共有64家,其中经营状态为“在业”的公司有13家,经营状态为“存续”的小贷公司有51家。2017年新成立的小贷公司共有123家,其中经营状态为“在业”的公司有24家,经营状态为“存续”的小贷公司有99家。
激活民间资本、扶助“三农”和小微——曾被寄予厚望的小贷公司每况愈下,除了新增小贷公司数量急速缩减外,新三板挂牌的33家小贷公司日子也并不好过,据麻袋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33家小贷公司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合计108.1亿元,同比下降2.7%。发放贷款及垫款平均值为3.28亿元,2017年该值为3.37亿元。从近五年的财务数据看,33家小贷公司中,2017年实现盈利的有32家,2018年下降到28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小额贷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至2015年,中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快速增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15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达到了最高峰8910家,从业人数达到11.73万人,贷款余额达到9411.51亿元。2015-2018年,小额贷款公司行业风险频发,亏损面加剧,发展日益艰难,机构数量逐年下滑。截至2018年底,全国小贷公司共有8133家,较2017年底的8551家减少418家,降幅达4.89%;从业人员90839人,较2017年的103988人减少13149人,下降12.64%;贷款余额9550.44亿元,较2017年的9799.49亿元减少249.05亿元,下降了2.54%。
2013-2018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看来,影响小贷公司发展的主因,是其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其资金来源及融资额度等面临诸多限制,进而导致经营过程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其次是小贷公司客群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主,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逾期上升,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相应大幅上升,严重侵蚀了小贷公司的营业利润。
多地小贷公司迎整治“风暴”
随着小贷公司风险加速暴露,监管机构也在逐步加大对此类企业的管理力度。今年以来,包括吉林省、河南省、四川省、山西省在内的多地都开启针对小贷公司的整治“风暴”。
7月12日,江苏省金融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的通知》,从审批管理、股东资质、外部融资、实际利率、贷款管理、不良资产清收、业务合作、涉案涉诉多个方面重点排查小贷公司的违规内容。
这也是继2018年12月,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宣布终止全省89家小贷公司相关经营资格后,该地区针对小贷公司专项整治的又一举措。除了江苏省外,多地小贷公司也出现被限期整改、取消业务资格的现象。4月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透露,将省内110家小贷公司列入限期整改,304家小贷公司列入清理整顿,预计到2019年底前,吉林省小贷公司数量将压降至420家左右。根据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吉林省2018年末小贷公司数量为488家,这意味着2019年将关闭68家左右。1月8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融资担保处连续发布13则公告,取消18家小贷公司的试点资格。
在经济增速下行和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势头不减的冲击下,小贷公司发展明显后劲不足,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看来,经济增速下行带来的影响是小贷公司不良率攀升,利率下降;金融科技的影响是巨头下沉,模式变革。双重影响交织下,龙头尚可勉强应付,中、小贷公司则渐渐跟不上节奏。
监管政策鼓励并购重组
在数量缩水、贷款余额负增长的状况下,小贷公司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在王诗强看来:
首先,在对小贷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和风险出清后,监管部门应对传统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予以“扶正”,在中央统一政策加强监督的前提下按属地原则进行监管。
其次,给予小贷公司的涉农、涉微贷款收入更大税收优惠和政策补助,鼓励小贷公司在“三农”和小微贷款领域与其他金融机构错位竞争。他进一步指出,当前,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依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建议监管出台政策时,不要一刀切。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对合规经营的小贷公司给予更多的融资支持。
“小贷公司大型化,是时代变迁的结果。再深一层看,小贷公司大型化也是科技重塑金融的必然要求。科技打通了时空界限,消解了小贷公司‘小而美’模式的生存空间,大型化叠加科技化,是小贷公司的一条可行出路。”薛洪言强调,“站在监管机构的角度,可出台鼓励小贷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指引,疏通小贷公司的退出渠道。”
Ⅳ 房贷放款排队等半年前三季余额增多少
房贷放款排队等半年 前三季余额增1.96万亿近腰斩.
临近年底,个人住房贷款(以下简称房贷)额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放款时间普遍延长至半年或以上,部分银行的分(支)行出现了停贷,有些客户因贷款长时间审批不下来,甚至去银监局投诉银行。”一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表示。
一线城市成为严控重点,房贷余额更是降速明显。央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份,房贷余额同比增长14.5%,增幅比2016年同期下降28.4个百分点。
12月15日,央行营管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个人房贷余额9646.5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比2016年同期低 25.3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1348亿元,比2016年同期少增约1000亿。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前三季度,个人房贷与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这两个往年接近的数据,出现了缺口拉大的现象,个人房贷余额增加1.96万亿,中长期贷款增加则达4.2万亿。
有银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不排除一些资金通过非房贷的方式进入了房地产。
由于央行房贷数据以季度或年度形式公布,四季度的数据尚未出炉。不过总体来说,新增房贷下跌趋势已成。
中国农业银行有关人士表示,今年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进行总量调控,预计2017年新增房贷不会超过2016年;中国建设银行方面也表示,今年的房贷增量不会超过2016年,总体将有所收紧。
2017年12月20日,建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军在中国住房租赁高峰论坛上透露,2017年四季度,建行广东分行住房按揭贷款只有27亿,排队审批的有上百亿。
“不只是建设银行,所有银行都在紧缩房贷。”刘军预计,这种情况2018年还将持续。
Ⅵ 央行: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898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3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3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83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13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12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382亿元。
11月1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披露了2020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据报告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898亿元,同比多增285亿元。
观点地产新媒体获悉,于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5.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于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7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0.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
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898亿元,同比多增28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3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3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83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13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12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382亿元。
到10月末,外币贷款余额为92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当月外币贷款增加238亿美元,同比多增250亿美元。同时,本外币存款余额216.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10.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
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3971亿元,同比多减634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956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8642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05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8亿元。
10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76.16万亿元,日均成交4.48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下降0.4%。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13%,比上月高0.33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22%,比上月高0.29个百分点。
Ⅶ 报告:今年中国住户部门加杠杆幅度明显小于2013和2016年
房地产市场怎么走,从金融数据中亦能看出一些端倪。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2日发布的《2020年10月金融环境与房地产市场月报》显示,今年住户部门加杠杆幅度明显小于前两轮楼市上涨行情的2013年和2016年。加之,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九连降趋势结束,过去两轮全国楼市普涨行情难以重现。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指出,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和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是与房地产行业直接相关的两个数据。
从住户部门杠杆水平来看,报告显示,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自3月创下阶段性低点以来,已经连续半年震荡上行,但上升幅度远小于2012-2013年和2015-2016年,说明住户部门加的杠杆的规模明显小于前两轮楼市快速上涨之时。
今年前三季度,首套房贷平均利率持续小幅下降,对居民购房形成一定刺激,上半年部分城市地市、楼市热度快速上升。不过,利率下行的趋势也已经结束。
据融360监测,10月份,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24%,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的首套房利率“九连降”趋势结束。
对比历史数据,沈昕指出,本轮2018年末以来的房贷利率下降幅度明显不及2012年和2014-2015年,对居民贷款购房的刺激力度也明显不及前两次。预计四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还将继续收窄,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预计与去年基本持平。
更为重要的是,沈昕表示,目前以“房住不炒”为主基调的楼市政策与2015年时鼓励居民住房消费的政策有巨大差异。下半年以来,深圳、东莞、杭州、宁波、南京、沈阳等多城升级了楼市调控政策,常州、沈阳、无锡、唐山等多城对房贷政策也进行了收紧。8月,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新规的试点出台,对房企加杠杆的能力进行了限制。从房企端到购房者端,相关政策陆续收紧。
报告认为,目前的货币环境和政策环境与2012年四季度至2013年一季度时更为相似,楼市表现大概率也与2013年上半年的局部热点城市行情相似,不会出现2016-2018年似的全国普涨。(完)
Ⅷ 关于房贷的问题
这个具体银行会看个人征信的,综合给出一个得分后,再评估能带出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