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某企业按年利率5.8%向银行借款1000万。银行要求保留15%的补偿余额,则这项借款的实际利率是多少
实际利率为6.8%。
解析:实际利率=5.8%/(1—15%)×100%=6.8%
实际利率是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即公式为: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也可以将公式简化为名义利率-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一般银行存款及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胀侵蚀。
(1)保留补偿余额定价法贷款利息扩展阅读
实际利率的意义:
在那些对储蓄和投资作决定的人们心目中,长期的实际利率是关系最密切的,因为资本货物要经历一段很长的使用期。而且,由于这些决定取决于人们预期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因此,应该作为对名义利率的一个调整因素的,不是过去的或现时的通货膨胀率,而是人们预期的长期中的通货膨胀率。
鉴于经济代理人对长期的实际利率作出决定的重要性,这种利率水平的变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它的水平上升,未来债权的现值将会下降,结果是个人财产的价值也下降了。如果它的水平下降,就会发生相反的情况。至于实际利率的升降对任何具体资产价值的影响,则根据该资产的耐用性而有所不同。
⑵ 某企业按5%的贷款利率向银行借款108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8%的补偿性余额,同时要求按照贴现法计息
你好,借1080万,年利息为54万,留
8%,也即86.4万,按贴现法计息,实际获得资金1080-54-86.4=949.6万,实际利率=54/949.6,故先c
⑶ 某企业按年利率5%向银行借款20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15%的补偿性余额、则该项贷款实际利率为多少说明原因谢
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200*5%)/200*(1-15%)=5.88%
因为实际利率就等于你实际支付的利息除以实际借到的款,要支付的利息为200*5%=10(万元),200万中有15%为补偿性余额,所以实际得到的钱为200*(1-15%)=170(万元)所以实际利率=10/170=5.88%。
补偿性余额其实是银行降低自身贷款风险的一种做法。但是对借款企业来说,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
(3)保留补偿余额定价法贷款利息扩展阅读
企业所得税税率对实际利率的影响
企业向银行取得的,存在补偿性余额长期借款的利息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有助于企业减少税负的作用,故存在补偿性余额长期借款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企业所得税税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
假设上例中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为25%。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企业所得税税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5%*(1-25%)/(1-15%)=4.41%。
⑷ 补偿余额对贷款定价的意义
补偿余额其实会提高贷款的定价。加入补偿余额是10%比例,表示有10%规模的贷款借款人无法使用,但是承担相关的费用。
⑸ 企业按年利率4.5%向银行借款,银行要求保留百分之十的补偿性金额,并约定还清借款以前,该余额不可动
解:
为了方便说明,假设借款1000元
利息为:1000×4.5%=45
实际收款为:1000×0.9=900
所以实际利率为:45÷900=5%
补偿性余额又称为最低存款余额,是指企业向银行借款时,银行要求借款企业以低息或者无息形式,在银行中按贷款限额或实际使用额保持一定百分比的最低存款余额。最低存款余额一般占借款额的l0%左右。
⑹ 某企业按年利息率8%向银行借款10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20%的补偿性余额,则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为( )%.
补偿性余额20%的话,你只能拿到手80万元,这样你每年得付8万的利息,就是说你的本金实际是8万,所以实际利率是8/80=10%
⑺ 某企业按年利率5%向银行借款300万元,银行规定按年支付利息,并要求保留20%的的补偿性余额。则
年实际利率为6.25%,即5%/(1-20%)或者5%*300/300*(1-20%)
⑻ 公司按年利率10%向银行借款200万,半年支付一次利息,银行要求保留15%的补偿性余额,则该借款的资本成本为
{(1+5%)*(1+5%)-1}/(1-15%)≈12.06%
公司按年利率10%向银行借款200万,半年支付一次利息,银行要求保留15%的补偿性余额,则该借款的资本成本为12.06%。
⑼ 某企业按年利率10%向银行借款2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20%的补偿性余额。那么,企业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为(
选B,根据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借款金额*名义利率/[名义借款金额*(1-补偿性余额)]=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百分比)
因为保留20%的补偿性余额,所以还有余额:1-20%=80%
实际利率=10%/80%=12.5%。
(9)保留补偿余额定价法贷款利息扩展阅读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至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补偿性余额有助于银行降低贷款风险,补偿其可能遭受的风险;对借款企业来说,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企业交付的利息不变,但也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利率计算:补偿性余额贷款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
例子:企业采用补偿性余额借款1000万元,名义利率为12%,补偿性余额比率为10%。那么实际企业可以利用的借款额为1000×(1-10%)=900万元,
实际利率=年利息/实际可用借款
=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
=12%÷(1-10%)
=13.33%
⑽ 某企业周转信贷额为200万元,年利率10%,银行要求企业按借款余额20%保留补偿性余额,则企业必须向银行借
企业可以利用的借款数额=200*(1-20%)=160万,其实际利率=借款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200*10%/160=12.5% 或者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10%/(1-20%)=12.5%
如果考虑所得税25%,则实际利率=12.5%*(1-25%)=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