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通過了審核,他們要我交印花稅,還說這個交上去的稅會和貸款金額一起打到卡裡面是真的嗎
先款的大概率是騙子,需要借款去正規平台申請,一般都是萬3.5,你可以去提查查看看自身的評分如何,如果好的話就能自己去申請借款的,無需先款。
② 豆豆錢貸款讓交印花稅是騙人嗎
不可靠的。
③ 網貸讓交印花稅500,不交說合同簽了生效,還要起訴
估計又是被騙了。
我瞎猜,500付完了還有理由讓你繼續付錢,一直到你沒錢付了,或者知道不能再付了為止。
謝謝你的提問,祝你心想事成
④ 網上貸款被騙了,合同已經簽訂了,那邊說要起訴我怎麼辦
如果是叫你存入貸款數目的百分之二十進自己的銀行卡里嗎? 現在的銀行卡被刷那麼多。算不算被騙。求解
⑤ 網貸要交印花稅嗎
需要。
應計征印花稅的借款合同的范圍包括: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和借款人(不包括銀行同業拆借)所簽訂的借款合同。單據作為合同使用的,也應按合同貼花。借款合同的計稅金額為借款金額。應納稅額=借款金額×0.05‰.
繳納的印花稅率較低,稅務局監查力度小,主要靠納稅人自覺。
不需要交印花稅的借款合同:
1、與非金融機構的借款合同
企業與非金融機構(如小額貸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簽訂的借款合同,根據國稅發[1991]155號第五條和《金融許可證管理辦法》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這些機構不需要取得金融業務許可證,不屬於金融機構,該類借款合同不需貼花。
2、與企業、個人之間的借款合同
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借款,包括企業之間的統借統貸合同,不需繳納印花稅。
3、與金融機構簽訂的借款展期合同
經過協商僅延長借款合同還款期限簽訂的借款展期合同,根據國稅發[1991]155號第七條規定,暫不貼花。
4、與金融機構簽訂的委託貸款合同
委託單位與銀行簽訂的委託貸款合同,根據國稅發[1991]155號第六條和第十四條的規定:在代理業務中,代理單位與委託單位之間簽訂的委託代理合同,凡僅明確代理事項、許可權和責任的,不需印花。
5、與金融機構簽訂的授信合同
企業與銀行簽訂的授信額度協議,根據《商業銀行授權、授信管理暫行辦法》第十條第四款,是銀行對借款人在一定期間內允許融資的額度計劃,與「借款合同」有區別,不需貼花。
6、限額內的循環借款
企業與銀行簽訂的流動資金周轉性借款合同,根據國稅地字[1988]30號第二條規定,借貸雙方簽訂的流動資金周轉性借款合同,按合同規定的最高借款限額的0.05‰貼花,在限額內發生的循環借款不需貼花。
7、與金融機構的貼現協議
企業辦理匯票貼現,提前獲得資金,將票據轉移給銀行,銀行扣除貼現利息,曾經山東地稅的魯地稅函[2005]30號文要求按短期借款需要繳納印花稅,但該法規已廢止。根據理道的分析,貼現協議不屬於借款合同,不需貼花。
8、信用證押匯
信用證買方押匯,是指企業進口貨物付匯時,因資金周轉、投資成本等原因,要求銀行代企業墊付應付款項的短期資金融通,企業需要向銀行支付一定利息,雖然具有融資性質,但不屬於印花稅應稅范圍,不需貼花。
9、保理合同
國內保理業務是將應收款項轉讓給保理商(如銀行)提前獲得資金的業務,雖然具有融資性質,但不屬於借款,不需貼花。
10、小微企業的優惠
根據財稅[2014]78號文規定: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徵印花稅。
二、需要交印花稅的借款合同
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及附件《印花稅稅目稅率表》規定: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和借款人(不包括銀行同業拆借)所簽訂的借款合同要繳納印花稅。即與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簽訂的借款合同,包括與金融機構簽訂的融資租賃合同、抵押貸款合同,需要按借款合同繳印花稅。
⑥ 網上貸款繳納的印花稅會退還嗎
網上貸款繳納的印花稅不會退還的,網上貸款利息比較高,還有扣除其它的稅,所以網上貸款三思而後行。
⑦ 貸款前讓交印花稅之後又讓交認證金怎麼辦,是不是騙人的
貸款辦理的時候是不需要交印花稅認證金的,業務沒有這樣的業務,也不會被監管機構准許
⑧ 我在網上貸款,讓我交印花稅,又因卡號寫錯又交錢最後又說下的貸款軟體太多又要交錢處理,應該怎麼辦
別交,是假的。騙子。別信,
⑨ QQ網貨交印花稅才放款是騙局嗎
在QQ進行的貸款基本上都是騙子,不要輕易相信。
⑩ 網上貸款審核通過了簽合同了說是需要我支付500印花稅才能提現到賬是不是被騙
這明顯是上當了。千萬不能給他打錢。你給他打500,下回他問你要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