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浙江各市存貸款余額

浙江各市存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2-07-13 14:07:54

㈠ 浙江省公積金購房可貸款的額度怎麼算

公積金貸款額度的計算,要根據還貸能力、公積金貸款房價成數、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和貸款最高限額四個條件來確定,四個條件算出的最小值就是借款人最高可貸數額。計算方法如下:

  1. 按照貸款最高限額計算的貸款額度,使用本人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貸款最高限額40萬元;同時使用配偶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貸款最高限額60萬元。使用本人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且申請貸款時本人正常繳存補充住房公積金的,貸款最高限額50萬元;同時使用配偶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且申請貸款時本人或其配偶正常繳存補充住房公積金的,貸款最高限額70萬元;

  2. 按照房屋價格計算的貸款額度:貸款額度=房屋價格×貸款成數。其中貸款成數根據購建修房屋的不同類型和房貸套數來確定;

  3. 按照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計算的貸款額度,職工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貸款額度不得高於職工申請貸款時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同時使用配偶住房公積金申請公積金貸款,為職工及配偶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之和)的10倍,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不足2萬的按2萬計算;

  4. 按照還貸能力計算的貸款額度:【(借款人月工資總額+借款人所在單位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還貸能力系數-借款人現有貸款月應還款總額】×貸款期限(月)。使用配偶額度的,【(夫妻雙方月工資總額+夫妻雙方所在單位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還貸能力系數-夫妻雙方現有貸款月應還款總額】×貸款期限(月)。其中還貸能力系數為40%,月工資總額=公積金月繳額÷(單位繳存比例+個人繳存比例)。

㈡ 浙江省公積金貸款額度是多少

公積金貸款額度:
1.購買期房、現房的,首套房貸款額度不超過房屋成交價的80%,二套房貸款額度不超過房屋成交價的60%2.雙職工繳存公積金的家庭最高貸款額度為45萬元,單職工繳存公積金的家庭最高貸款額度為40萬元。最高貸款額度不超過60萬元。可貸額度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12×未來可繳存年限+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余額)×2貸額度低於30萬元的,在個人還貸能力足夠的前提下,其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按30萬元核定。

如有資金周轉需求,推薦您使用有錢花,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原名:網路有錢花,2018年6月更名為"有錢花"),大品牌靠譜利率低值得信賴。有錢花-滿易貸,借款的額度最高至20萬,日利率低至0.02%起.
我了解過很多小貸公司,綜合來講,網路有錢花是通過率最高的平台。額度最高,我自己啥都沒有還給了我9.5W額度,我同事直接授信18W額度。

度小滿-有錢花(秒批)點擊在線測額


特別注意:出了額度以後盡快全額提現,因為風控是動態的。

有需求建議最好全部都提出來,風控系統會誤認為你不太需要這筆資金,而導致提現失敗。至少提60%比較穩妥。首期後支持提前結清還款。

如果有錢花額度不夠或者沒有額度,建議試一下下面兩個平台,也是比較正規的持牌金融機構!審核相對沒那麼嚴!

360借條最高借款20萬!

點擊在線測額



分期樂最高可借5萬!

點擊在線測額


㈢ 浙江省公積金貸款額度是多少

1.購買期房、現房的,首套房貸款額度不超過房屋成交價的80%,二套房貸款額度不超過房屋成交價的60%2.雙職工繳存公積金的家庭最高貸款額度為45萬元,單職工繳存公積金的家庭最高貸款額度為40萬元。最高貸款額度不超過60萬元。可貸額度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12×未來可繳存年限+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余額)×2貸額度低於30萬元的,在個人還貸能力足夠的前提下,其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按30萬元核定。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二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
(一)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離休、退休的;
(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項規定,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應當同時注銷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
職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職工的繼承人、受遺贈人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無繼承人也無受遺贈人的,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納入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

㈣ 浙江的優勢有哪些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瀕東海,南界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為鄰。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為浙。地形:浙江省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佔全省總面積70.4%。主要山脈自北而南分別有懷玉山,天目山脈,括蒼山脈。平原面積23.2%,主要有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和溫黃平原;盆地主要是金衢盆地。境內河湖水面積佔6.4%,有錢塘江、甌江、曹娥江、靈江、苕溪、飛雲江、甬江和鰲江等水系,此外,還有大運河,杭州西湖、嘉興南湖、紹興東湖和寧波東錢湖、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浙江海岸線總長6400餘公里,居全國首位。有沿海島嶼3000餘個,水深在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
水文:河流水源充足,地表水平均年徑流總量900多億立方米。
土壤:土壤以黃壤和紅壤為主,佔全省面積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為水稻土,沿海有鹽土和脫鹽土分布。
氣候:季風顯著, 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 光照較多, 雨量豐沛, 空氣濕潤, 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氣溫15~18℃, 極端最高氣溫33~43℃, 極端最低氣溫-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資源 動植物資源:浙江是我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茶葉、蠶絲、柑橘、竹製品等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森林覆蓋率達59.4%,植被資源在3000種以上,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45種。樹種資源豐富,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123種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野生動物有獸類80多種,鳥類300-400種,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2種,二級保護動物103種,省級保護動物44種。 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有鐵、銅、鉛、鋅、金、鉬、鋁、銻、鎢、錳等,以及明礬石,螢石、葉蠟石、石灰石、煤、大理石、膨潤土、砩石等。明礬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一,螢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二。
水資源:浙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4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水平。
海洋: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500平方米 的海島有3061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為我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全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全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290.4公里,佔全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
旅遊:浙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遊勝地"之稱。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特色明顯,知名度高。 經濟 一、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浙江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17,屬於高等水平,同時他也是中國大陸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除直轄市),可見他的可發展水平甚高,估計沒有錯的話在兩年之後(即2010年)全省人均生產能力到達9000美金以上。)
1.三大產業協調發展。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為2148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增幅比上年回落4.6個百分點,比全國高出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95.4億元,增長3.9%,增幅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1580.3億元,增長9.4%,增幅回落6.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8811.2億元,增長11.8%,增幅回落3.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例為5.1∶53.9∶41,三產比重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一、二產增加值比重分別下降0.2和0.1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為4221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6078美元,增長8.6%。
工業生產保持增長。2008年,全部工業增 加值10359.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8083億元,均比上年增長10.1%,增幅比上年分別回落6.3和7.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513.6億元,下降11.7%,與上年(增長29.8%)相比,增幅差為41.5個百分點。由於石油加工和黑色金屬行業分別虧損43和25.9億元,對全省工業利潤增長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扣除鎮海煉化和杭鋼、寧鋼這3家企業的影響,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利潤下降7.3%。
服務業較快發展。2008年,服務業增加值增幅高出GDP增幅1.7個百分點。
2.三大需求較為均衡。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增幅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投資8523億元,增長10.6%,增幅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非國有投資5610億元,比上年增長11.2%,佔65.8%。基礎設施投資2370億元,增長7%,佔27.8%。房地產開發投資1999億元,增長9.8%,增幅比上年的15.7%回落5.9個百分點,佔23.5%,房屋施工和竣工面積分別增長3.9%和0.8%,其中新開工面積下降3.3%,房屋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下降36.6%和30.9%。年末限額以上施工項目25892個,比上年增長6.1%,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12227個,下降0.7%,一批重大工程相繼開工建設,成為擴內需、保增長的重要力量,各項在建工程進展順利。
進出口總額為211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進口568.6億美元,增長17.0%,出口1542.9億美元,增長20.3%,出口增幅扣除人民幣升值因素增長9.9%。出口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1個百分點,也高於廣東(9.4%)、上海(17.6%)、江蘇(16.9%),但低於山東(23.9%)。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858家,合同外資178.2億美元,下降12.6%,實際外資100.7億美元,下降2.8%。
3.財政、居民收入保持增長。2008年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2008年,全省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37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933.4億元,增長17.2%,按可比口徑增長15.3%。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208.3億元,增長2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727元,比上年增長10.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258元,增長12%,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幅分別為5.4%和6.2%。
4.各類價格大幅回落。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下降0.4%,我省金華市房屋銷售價格比上年上漲5.1%,從年初的第66位前移至第3位,溫州、寧波分別上漲1.6%和0.8%,居第32和40位,杭州下降0.1%,居第49位。
二、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
1.自主創新能力增強。2008年,啟動實施了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預計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R&D)相當於GDP比例為1.6%左右。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較大。全年財政科技支出86.8億元,比上年增長21.3%。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增強,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17.9%,購置技術成果費用增長23.4%。限額以上投資項目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2312億元,增長6.2%,占工業投資的59.1%。創新成果進一步體現。
2.民生繼續得到改善。2008年,地方財政對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體育與傳媒、醫療衛生、城鄉社區事務、環境保護支出分別增長31.1%、29.2%、27.2%、25.4%和48.2%,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分別增長18.3%、14.9%和13.2%。新增城鎮就業7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平安浙江」建設成效顯著,據調查,2008年群眾安全感達95.65%。全面小康建設取得新進展,2007年全省全面小康實現度為89.6%,比2006年提高2.4個百分點,按全國統一的指標體系測算,我省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2個百分點,列北京、上海、廣東之後,居第4位。2007年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81.2%,居各省區第1位。
浙江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對外開放省份。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綜合性的農業高產區域,以多種經營和精耕細作見長,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全國第一,蠶繭產量佔全國第二,綢緞的出口量佔全國的30%,柑桔產量名列全國第三,毛竹產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也是全國的一個重點漁業省,漁業已由傳統的生產型,逐步過渡到現在的捕澇、養殖,加工一體化,內外貿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舟山漁場是全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海洋捕撈量居全國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國三大淡水養魚中心之一。
浙江工業基礎較好,以輕工業、加工製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新安江電站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和施工安裝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浙江境內交通條件日趨改善。
2004年全省進出口852.3億美元,其中出口581.6億美元,進口270.7億美元。批准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824家。合同金額145.6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66.8億美元。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新簽合同額16.8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5.3億美元。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10600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902.5億元。境外入境旅遊者276.7萬人次,其中外國人177.6萬人次,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99.0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3億美元。全年國內國際旅遊總收入1010.1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7855.1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4982.5億元。年末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7741.7億元。全年保費收入291.0億元,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197.9億元,財產險保費收入93.1億元。各類賠款及給付支出88.3億元。
全年城鎮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96元,實際增長7.4%。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城鎮家庭人均購建房支出達到1844元,比上年增長21.7%,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799元,增長3.1%,人均居住面積達51.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6.2%和39.5%,分別比上年降低0.4個百分點和上升1.3個百分點。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6輛。
浙江省各類市場蓬勃發展。1996年底統計,全省有專業市場4388個,年成交額達2545億元。其中消費品專業市場3886個,生產資料專業市場502個,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專業市場286個(內有超10億元的大型專業市場57個,超100億元的2個),並有43個被評為「全國文明市場」。1994年國家工商局排名的全國百強專業市場中,浙江省就佔了24個,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名列榜首,紹興中國輕紡城位居第二。浙江省創下了專業市場成交總額,超億元市場、單個市場成交額均居全國首位的新紀錄。專業市場的興起,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全省有21個縣市成為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浙江外向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交通 滬杭、浙贛鐵路相接縱貫省境,與杭甬、杭宣鐵路構成交通主幹線,鐵路通車里程900公里。浙西南的運輸大動脈、全長251公里的金溫鐵路,已於1997年8月全線鋪通。1937年建成的錢塘江大橋是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雙層橋,至今仍是浙贛線之咽喉。錢江二橋和錢江三橋已建成通車。全省有6條國道和66條省級干線公路,全省所有鄉鎮已通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滬杭高速公路正在建中。
航空網線初步形成航空
全省有杭州、寧波、溫州、義烏、路橋、衢州、舟山7個民用機場,其中杭州蕭山機場和寧波櫟社機場為國際機場。
鐵路
有滬杭、浙贛兩條干線和蕭甬、宣杭、金千、金溫等支線,杭州、寧波、溫州為主要始發站,杭州東站、金華西站為主要中轉站。
高速公路
已建成滬杭、杭寧、乍嘉蘇、杭浦、杭甬、瀋海、甬金、甬台溫、諸永、台金、金麗溫、杭金衢、杭徽、杭千、龍麗、杭州灣跨海大橋
國道
104國道:(北京--南京--福州),在浙江省境內途經長興、湖州、德清、杭州、紹興、上虞、嵊州、新昌、天台、臨海、黃岩、路橋、樂清、溫州、瑞安、平陽、蒼南等縣市。其中,杭州棗天台段已建成高速公路,其他路段也正在建設高速公路。
320國道:(上海--雲南瑞麗),在浙江省境內途經嘉善、嘉興、桐鄉、餘杭、杭州、富陽、桐廬、建德、壽昌(接330國道)、衢州、常山等縣市。其中,上海棗杭州段已建成高速公路,杭州棗壽昌段也建成了高等級公路。
329國道:(杭州--舟山沈家門),途經、紹興、上虞、慈溪、寧波、北侖、定海、普陀等縣市,其中,杭州--寧波段已建成高速公路,寧波白峰棗舟山鴨蛋山輪渡24小時晝夜通航。
330國道:(壽昌--溫州),途經蘭溪、金華、永康、縉雲、麗水、青田等縣市,這條國道與金千、金溫鐵路並行,其中壽昌--金華段已建成高等級公路,金麗溫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設之中。
水運
沿海的寧波、上海與舟山群島之間每天都有多班客輪往返,形成了中國最為繁忙的海上客運「金三角」。京杭大運河的杭州--蘇州、杭州--無錫區段每天尚存一班夕發朝至的遊船對開。
文化 浙江文化燦爛,人文薈萃,科技教育發達,名勝古跡眾多,素享「文物之邦,旅遊之地」美譽。在歷史上,浙江涌現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燦若星河。現今,浙江省擁有國務院部屬科研和開發機構20個,省市科研機構150多個,向國內外開放的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重點專業實驗室3個,以及一批國家行業研究中心。有浙江大學等37所高等院校。1981年建立了學位制度。1995年有12所高校擁有碩士點233個,博士點70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在校學生鞏固率分別為99.3%和99.5%。普遍實施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形成從文化補習、技術培訓到中等專業教育和大學的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體系。浙江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省級321處,市縣級1674處,共有文物保護點近4萬處。全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1處,國家自然保護區10,森林公園最多的省,有絲綢、茶葉、南宋官窯等博物館。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寧波、紹興、衢州、臨海、金華也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浙江旅遊資源豐富,是全國自然和生態環境最佳的省份之一,擁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風景區。這些景區或以峰著稱,或以洞為奇,或以瀑取勝,或以植被景觀見長;或金灘奇岩、海濱風光,或江南園林,玲瓏剔透,或得天獨厚,溫泉宜人,都是旅遊療養的好地方。到90年代,一個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為中民的浙江旅遊網路正在形成,浙東海國風光,浙西名山秀川,浙南靈峰異壑,浙北運河古蹤,交相映輝,深受海內外旅遊者青睞。

㈤ 浙江城鄉差距

2004年浙江省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明顯

--------------------------------------------------------------------------------

2005年03月02日 16:35

2005-03-02 15:36 聚源資料庫
2004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659元,相當於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636元的43.8%,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為2.283:1(以農村居民為1,下同),比2003年擴大了1.7個百分點。由於農村居民消費支出中包含購建房支出,而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不包括,如果按同口徑比較,2004年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為2.679:1。
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明顯,主要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96元,只相當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的41.9%。增加農民收入,可以提高生活消費水平,對於彌補城鄉市場消費斷層、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有重要意義。

2004年浙江城鄉消費差距拉大

(2005-02-13 07:32:38)

都市快報訊來自浙江省城調隊的最新信息,2004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659元,僅為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43.8%。

2004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0636元,浙江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達到了2.283∶1(以農村居民為1,下同),比2003年擴大了1.7個百分點。

更嚴重的情況是,在統計中,農村居民消費支出中包含了購建房支出,而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不包括。因此,如果按照同口徑的比較,2004年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為2.679∶1。

浙江省城調隊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明顯,主要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96元,只相當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的41.9%。增加農民收入,對於彌補城鄉市場消費斷層、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有重要意義。

浙江省城調隊有關部門還專門調查了浙江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即居民新增加的每單位收入中用於增加消費支出的份額,這是反映居民消費意願的重要指標。根據城市住戶調查資料計算,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為0.525,即居民每增加100元的可支配收入,有52.5元用於消費。

對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邊際消費傾向的分析表明,收入水平越高,邊際消費傾向越低,即消費的慾望越低。20%低收入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760,60%中間收入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561,20%高收入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523。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居民為改善生活,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於消費。因此,有關專家表示,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對擴大內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城鄉差距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社會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特別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收入水

平在全國位居前列。即便如此,城鄉之間也依然存在明顯差距,並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浙江的城鄉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收入差距。反映城鄉收入差距的主要指標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

人均純收入。但這兩個指標在目前的統計中是按現價計算的,是名義收入,其可比性不強。

因此,需要按不變價格計算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據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浙江城鎮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為1318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431元,若按1985年不變價格計算,城鄉

居民的實際人均收入分別是3262元和1641元,城鎮居民的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實

際人均純收入高出1621元,城鄉居民實際人均收入的比值是1.99,而該比值在1985年是

1.65。從平均增長速度來看,城鄉之間的差距也非常明顯。1986—2003年的18年間,浙江城

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長率是7.3%,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年均增長率是6.3%,

兩者相差1個百分點。必須指出的是,上面所得出的分析結果,並不是城鄉居民間全面、確

切的收入差距。若考慮到城鎮居民享受的一些實物收入和補貼,以及對農村居民收入的高估

因素(據專家估算,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約有30%-40%需用於生產性投入),城鄉居民的收入

差距應更大。

(二)生活水平差距。首先,居民消費水平差距。按1985年不變價格計算,2003年浙江

城鎮居民的人均實際消費水平是2893元,農村居民的人均實際消費水平是1409元,農村居民

人均實際消費水平只是城鎮居民人均實際消費水平的48.7%。1985年,城鄉居民實際消費水

平比值是1.82,而2003年城鄉居民實際消費水平比值擴大到2.05,城鄉居民的消費差距在逐

步擴大。其次,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的差距。耐用消費品的擁有量是居民生活水平的物質反映

。2003年,浙江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的主要耐用消費品中,洗衣機、冰箱、彩電、

照相機、空調、行動電話等的擁有量分別為:92.69台、98.6台、159.39台、50.70架、

105.23台和130.64部,而同期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的上述耐用消費品分別為

43.11台、53.11台、109.67台、7.93架、20.37台和73.48部。城鄉居民擁有的主要耐用消費

品不僅在數量上有較大差距,還存在品牌、質量等方面的較大差異。再次,恩格爾系數差異

。恩格爾系數是一個反映生活水平高低的總體指標。2003年,浙江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

別為36.6%和38.2%。單從恩格爾系數這個指標來看,浙江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已進入「富

裕」階段,但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還是明顯低於農村居民,這表明城鎮居民的生活較農村

居民更為富裕。

(三)公共產品供給和社會保障差距。城鄉差距並不局限於可測量的收入和消費等方面

,在養老、醫療衛生、住房、教育等公共產品和社會保障方面,城鄉居民也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以及住房補貼、物價補貼等各種社

會保障,絕大多數農村居民都不能享受。與城鎮相比,農村的公共產品和社會保障不僅項目

少,即使已有的項目,如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等,也普遍存在供給水平低於城鎮

的現實。

(四)財產差距。城鄉居民的財產情況目前尚無准確的統計,但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

面進行粗略的分析。首先,從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來看,2002年,浙江城鎮居民儲蓄存款

余額為3956.43億元,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277.30億元。雖然城鄉居民在總人口中各占

約50%,但農村居民的儲蓄存款余額只有城鎮居民的32.3%;其次,從財產性收入來看,

2002年,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202元,農村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192元。

二、城鄉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城市化進程滯後,大量人口滯留農村是造成城鄉差距的直接原因。2003年,浙江

人均GDP已達到2400美元左右,三次產業結構也已調整為7.7:52.6:39.7,但城市化水平只

有43%左右,即使是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口徑,將流動進城並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統計為城

鎮人口,城市化水平也只有53%,城市化進程大大滯後於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進程的滯後

,造成大量人口滯留在農村,這不僅扭曲了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勞動力資源分配結構,扭曲了

勞動力在部門之間和城鄉之間的供求關系,造成了農村部門勞動力嚴重過剩,從而壓低了農

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還加重了農村的人口資源矛盾,制約了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因此,農

民過多是導致農民相對貧困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城鄉差距的直接原因。

(二)資源配置的城市偏向是造成城鄉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我國,長期以來各種要素資

源和公共產品的配置,都是以保證城市需求為優先目標的,農村的相關需求通常難以滿足,

資源配置的城市偏向非常明顯。

首先,從資金要素來看:一是城鄉經濟貢獻與資金佔用失衡。2003年,浙江農村部門所

創造的增加值(包括農業和鄉鎮企業)佔全省GDP的56.2%,但它們所獲得的貸款只佔全社會貸

款總額的14.3%,其餘85.7%的金融機構貸款都投向了城市部門,而城市部門所創造的增加值

只佔全省GDP的43.8%。二是農村資金大量流向城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的流動本是正

常現象。但目前農村資金大量流向城市,並不完全是市場作用的結果,而是各類金融機構對

農村部門和城市部門不一視同仁,對農村居民和鄉鎮企業設置了更高貸款門檻,通過這種差

別對待的方法,金融機構每年以多存少貸甚至只存不貸的形式,將大量的農村資金轉投到城

市使用。截至2002年底,浙江的農村部門獲得的貸款余額為1258.27億元,而同期僅農村居

民的存款余額就有1277.30億元。

其次,從土地要素來看: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大量的農村土地資源以公益

性和非公益性的形式被強制徵用於工業和城市建設。與此同時,為了降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

成本,或是更多地獲取土地出讓收益,政府徵用農民的土地所給予的補償卻嚴重偏低。據統

計,1998年以來,浙江的各類征地給村裡的補償費平均為每畝12164元,安置補償費為每人

2377元,經過村集體留存,實際發到農民手上的土地補償費平均每畝只有7958元,安置補償

費平均每人只有2078元,青苗補償費平均每畝是198元。土地對於農民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生

產資料,還對農民承擔著社會保障功能。這種嚴重偏低的補償標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被征

地農民今後生活困難的同時,也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價的土地資源。

(三)二元社會經濟體制是造成城鄉差距的根本原因。市場制度本可以逐步消除城鄉之

間的差距。但近二十多年來,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浙江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已居於全

國前列,農村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向城市的轉移,卻都沒能夠縮小城鄉之間的差

距。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在於「一國兩策,城鄉分治」的二元社會經濟體制。新中國

成立後,政府將整個國家分成農村和城市兩個截然分開的部分,分別進行單獨管理、分配資

金和資源,政府也控制著這兩個部門之間資金和資源的流通。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後,分權政

策以及市場化壓縮了政府的權力,增加了市場力量在整個社會的重要性。然而,早已形成的

二元結構的制度性框架仍然存在,城鄉居民之間的差距難以縮小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由戶

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就業制度、財政稅收制度、教育制度、醫療衛生制度、投資制

度等等所構成的二元社會經濟體制,形成了城市偏向的城鄉交易制度,城鄉之間的要素流動

、資源分配以及政治權利的安排等一系列關系都被扭曲了。農村非農產業雖然發展了,但城

市偏向的城鄉交易制度,影響了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使城市居民掌握了更多的資源,他們的

收入就自然要比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快;部分農村居民雖然進了城,但較低的文化素質,卻

使他們並不擁有與城市居民平等的競爭能力。而造成他們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正是現實的

農村教育制度。這種由二元社會經濟體制所造成的城鄉差距,是一種制度性差距,只要這種

二元體制繼續延續,城鄉差距就很難縮小。

三、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要縮小城鄉差距,就必須逐步打破導致差距的制度性基礎——二元社會經濟體制。這就

要求在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統籌考慮城市與農村的發展要求,逐

步糾正由二元體制所造成的城鄉不平等關系,將被二元社會經濟體制所剝奪和削弱了的公平

競爭機會和能力,重新賦予農村居民,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根據這種思路,在今後一段時間

,浙江應主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城市化水平,減少農村人口。農村人口過多是制約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

重要因素,過多的農村人口又是由於二元體制阻礙了城市化進程所導致的。今天,我們應以

改革戶籍管理體制為突破口,徹底取消對農村居民向城市轉移的種種限制,給予農村居民進

城謀生的平等機會,加快城市化步伐。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

住所或穩定生活來源為戶口准遷條件,以法制化、證件化、信息化管理為主要手段,與市場

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戶籍管理制度,賦予農村居民自由遷徙的權利。同時,對社會保障制度、

教育制度、就業制度等也應進行配套改革,使進城農民能融入城市社會,真正落實進城農民

的永久城市居住權。政府除了取消限制之外,還應為農村居民向城市轉移提供必要的幫助和

支持。目前,浙江已實施了以幫助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為目標的「千萬農村勞動力

素質培訓工程」,今後可以結合城市化的需要,將這項工程引向深入,開展以就業技能和適

應城市生活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輔導和培訓,提高進程農民的就業能力和生活適應能力。

(二)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調整和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

是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徑。一要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以發展優質

、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為核心,培育競爭優勢型產業和品牌產品,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從「

產加銷」為序的資源主導型向「貿工農」為序的市場主導型轉變。著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科技貢獻率和土地產出率,提高浙江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二要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加快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推進農業產業化,把更多的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為此要積極引導和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由「公司+農戶」的初級形式,向「行

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的高級形式轉變。三要引導鄉鎮企業推進結構調

整。鄉鎮企業作為浙江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在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

著重要的作用。但近年來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和逐步成熟,鄉鎮企業固有的生產技術落後、

管理水平低、研發能力弱等缺陷日益暴露出來,影響了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鄉鎮企業

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新、特、優產品和農產品深加工產品的生產,進一步

提高企業的經營活力和經濟效益。

(三)改革農村金融體制,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構

建直接為農業和農村提供資金支持的金融機構和服務項目,已成了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個

重要方面。一是改革農村信用社。要採取股份制的辦法,廣泛吸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鄉鎮

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專業大戶等參股,把農村信用社改造成為農村合作金融組織

,並採取免稅或低稅率的政策,在保證農村信用社獲得不低於一般商業銀行同等贏利水平的

條件下,鼓勵農村信用社以低於商業銀行的利率給農民發放貸款。二是改革農業發展銀行。

要改變農業發展銀行只承擔糧棉收購資金貸款的單一功能,切實用好用足WTO的「黃箱」政

策,充分體現國家對弱勢產業和基礎產業的特殊支持,將農業發展銀行改建成為農業產業化

服務的政策性銀行,保障農業發展的資金需求,並利用改革後的農村信用社的網路,發展委

托業務。三是國家應建立政策性的農業保險公司。要切實改變農業保險無人問津的局面,對

風險較大的農業項目進行保險,以保護投資者和生產者的利益。

(四)調整資源分配關系,構建農村公共財政體制。應以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為目標,加

快財政與稅收制度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由依靠農民自身為主,向以政府

提供為主的政策目標過渡,使廣大農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國民待遇。在財政支出方面,一要加

大對農村的基本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科研和推廣、農產品流通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大

力興建農田水利設施,改善農村環境和交通條件,以期達到擴大市場、促進生產流通之目的

。二要增加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的投入。在現代社會里,教育是決定一個人能夠

在社會階梯上爬到多高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間最顯著的個人差異,就

是前者的教育水平遠低於後者。為此,必須改革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農村居

民與城市居民的義務教育經費應一樣地由縣及縣以上政府財政承擔,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教

育供給體制。三要改革補貼方式,加大財政對農業和種田農民的直接補貼力度,增加農民收

入。在財政收入方面,應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浙江可以在2004年停徵種糧油農民的農

業稅的基礎上,全面取消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等涉農稅收。並按市場經濟的要求,推進稅收

制度改革,改現行對土地征稅為對進入商品市場的農產品徵收商品稅,對農業生產者的生產

所得徵收所得稅,逐步構建城鄉統一的稅收制度。

(作者:李炯為浙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李濤為經濟學教研部講師)

浙江城鄉差距出現「首次縮小」 象徵意義更大

www.zjol.com.cn 2005年1月27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2004年浙江經濟運行情況》披露,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從2003年的2.43∶1縮小到2.39∶1。浙江省統計局副局長、總統計師王傑說,這是從1997年起的8年以來,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首次縮小。(新華社1月22日電)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8年來首次縮小」,這個變化既令人欣喜萬分,更讓人百感交集。無獨有偶,前一天江西省統計局也發布數據,2004年江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出現1997年以來首次縮小,由2003年的2.8∶1縮小到2.6∶1。在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這兩條消息有著值得特別關注的價值和內涵。

5年前以「我向總理說實話」聞名的原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曾經含著熱淚向人們訴說「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從1997年到2003年,我國農民收入平均年增長率為4%,僅為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的一半。去年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也顯示,中國是世界上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5年前李昌平沉痛的訴說言猶在耳,現在終於看到城鄉收入差距首次縮小的新聞,怎不令人欣喜和感慨。

分析浙江和江西出現「8年來頭一次」的原因,毫無疑問與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有關。自去年中央「一號文件」出台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重農支農政策,目前已有22個省份宣布全面免徵農業稅,與此同時農副產品則出現了價格大幅上漲。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另一方面促進農民增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首次縮小,就是通過這一「減」一「加」而實現的,其意義應該得到高度評價。

不過,我們也不能因此盲目樂觀。浙江和江西城鄉收入差距雖然都開始縮小,但縮小的幅度並不大。我們更應該看到,兩省都是用了8年時間,才艱難地邁出了這一小步。而在全國范圍內,雖然農民收入增長加快,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據1月22日《新京報》報道,目前北京地區農村在收入等方面落後城市8年,不僅城鄉收入差距大,城鄉居民享受到的共同服務也有差距。

要真正、全面、持續實現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現在才開了個頭。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更要在教育、服務、精神消費、衛生保健、社會保障等社會福利方面大幅度改善農村現狀,縮小這些方面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巨大差距,實現城鄉和諧共同發展。

希望這些對你有用~~~~~~~~

㈥ 浙江省公積金新政家庭貸款額度怎麼計算

您好,
個人貸款50萬月均賬戶余額至少3.33萬
可貸額度為公積金賬戶月均余額的15倍,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舉個例子,張某正常連續繳存住房公積金多年,於2015年12月申請公積金貸款,當時其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為28500元,月繳存額近12個月一直為830元,且沒有發生提取。
那麼,2015年1月到12月的賬戶余額分別為19370、20200、21030……28500元。賬戶月均余額=(19370+20200……+28500)/12=23935元。張某的最終可貸額度為23935*15=359025元。
也就是說,如果想獲得個人最高50萬元的貸款,月均賬戶余額至少要有3.33萬元(50萬/15)。(備註:家庭共同貸款額度最高100萬元)
需要說明的是,計算結果高於50萬元的按50萬元確定;低於15萬元的,按15萬元確定;繳存時間不足12個月的按實際月數確定。
余額不足的現在盡量別提取公積金
此前,貸款額度由繳存額度確定。月繳存額148(含)-530元,最高可貸15萬元;月繳存額530(含)-1274元,最高可貸30萬元;月繳存額高於1274元(含),最高可貸50萬元。
按照新政的計算方式,公積金賬戶余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換言之,此前月繳存額不足,但余額較多的個人,將成為最直接的受益群體;但已經有公積金貸款或者按月提取的群體(余額不足),短期內申請貸款,將受到較大影響。
業內人士建議,對於余額暫時不足的購房者,可以選擇盡量不提取公積金,來提高貸款額度;而那些近期就有買房打算,余額不足但繳存額度夠的買房者,應該盡快申請公積金貸款。
杭州住房公積金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目前新老政策之間銜接的具體細則還未出台,執行老政策到底是以向銀行提出申請為准,還是銀行向公積金中心遞交材料為准,尚未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11月肯定會實施新政,這個月打算申請公積金貸款,唯一的原則就是盡快。」

希望能幫到您,望採納!

㈦ 公積金貸款額度計算方法和最高貸款額度是多少(浙江省杭州市)

一、杭州市貸款額度計算方法:

個人可貸額度=申請貸款時近12個月(不含申請當月)的公積金賬戶月均余額×15倍(目前我市主城區、蕭山區、餘杭區和富陽區倍數定為15倍)。

住房公積金賬戶月均余額是指職工申請貸款時近12個月(不含申請當月)的住房公積金賬戶月末余額(不含近12個月的一次性補繳)的平均數,計算公式為:住房公積金賬戶月均余額=近12個月的住房公積金賬戶月末余額合計數/月數。

個人可貸額度計算結果四捨五入,精確至千位,低於15萬元的按15萬元確定,高於50萬元的按50萬元確定。職工及配偶均繳存住房公積金且符合貸款申請條件的,每戶最高貸款限額為100萬元。

二、最高貸款額度:

2018年,杭州市個人住房貸款最高額度100萬元,其中,單繳存職工最高額度50萬元,雙繳存職工最高額度100萬元。

(7)浙江各市存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職工申請貸款應當符合個人信用審查標准。對申請人(包括配偶、共有權人、共同還款承諾人)經查詢人民銀行個人信用報告等個人信用信息,存在下列情形的,不予貸款:

1、個人貸款或信用卡逾期所欠款項尚未還清;

2、近24個月內存在單張信用卡(單筆個人貸款)連續3期(含)以上或累計6期(含)以上逾期記錄的;

3、近5年內因信用不良被追究法律責任的;

4、近3年內利用虛假材料騙提、騙貸住房公積金的;

5、列入杭州市失信「黑名單」3年內的。

其中對信用卡逾期記錄系因未繳納年費所致,且無任何交易記錄的,或因助學貸款所致的情形,申請人可提供書面情況說明,並簽署按時還款承諾書後,准予貸款。

職工徵信報告中有信用卡顯示為凍結或呆賬狀態的,需職工解除凍結或消除呆賬,提供相關情況說明,並根據徵信審查有關規定進行認定。

㈧ 浙江公積金貸款余額需要留多少

公積金貸款不用留余額,只要看你公基金上面有錢你有償還能力就會帶給你款的。

㈨ 浙江省個人消費信貸余額哪裡可以查到每一年的個人消費貸款余額哪個網站能查到

每個銀行的消費信貸都不一樣,建議你攜帶身份證到當地的中國人民銀行查詢~

閱讀全文

與浙江各市存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沒還清過戶車 瀏覽:824
銀行貸款假資料通過了 瀏覽:623
房子過戶的前提是貸款要還完 瀏覽:665
車抵押貸款結清了不給我過戶 瀏覽:398
深圳哪家銀行可以小額貸款 瀏覽:182
2018購車貸款利率 瀏覽:428
威海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幾成 瀏覽:769
保證人償還貸款追償權抵押物 瀏覽:226
夫妻抵押貸款離婚後 瀏覽:414
軍人保障卡能抵押貸款嗎 瀏覽:926
長期貸款利率表中國銀行 瀏覽:440
如何限制家人網上貸款 瀏覽:946
工作兩年教師可以辦多少公積金貸款 瀏覽:687
某某公司貸款需求的優化方案 瀏覽:399
關於公積金貸款銀行卡流水 瀏覽:782
網上貸款押金嗎 瀏覽:878
蘋果手機怎麼拒絕貸款簡訊 瀏覽:720
農行貸款忘記還款怎麼辦 瀏覽:766
如何快速刷銀行流水貸款 瀏覽:37
公積金擔保人還能不能公積金貸款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