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是多少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國內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國際先進水平
2003年國內銀行業貸款余額佔GDP的比重歷史最高,達117%。而今,在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衰退的今天,中國的銀行貸款余額佔GDP比重再超110%,達到112%。2009年4月末,國內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5.55億元,超過同期國內GDP總額(約31.8萬億元)。
就在歐、美等銀行業面對經濟衰退,金融被流動性緊縮的陰霾所籠罩時,國內的銀行業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半年時間里共新增貸款超過6萬億元,這一數字是2007年全年的1.2倍。
當前,國內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5.55億元,這與近年來主要商業銀行完成了改制上市,並獲得了巨額的資本補充有關,目前國內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均達到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充足的資本為信貸支持經濟提供了保障。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中國銀行業貸款佔GDP比重超過了100%
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數據。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商業銀行貸款投放仍有繼續增加的空間。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儲蓄總額已經達到53萬億元,仍然有17萬億的存貸差,以及1.6萬多億的超額存款准備金。當前存貸比為67%,低於1991年到1994年100%以上的水平,以及1995年到1998年90%以上的水平。
時至今日,美國、英國、日本的銀行體系貸款余額佔GDP的比重都不到100%,德國的銀行資產佔GDP的比例卻達到150%,與美英等國家相比,德國以外向型企業和穩健的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比例,成為抗國際金融危機較好的國家。
B. 全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的經濟數據
去圖書館查每年的國家統計局公報(統計年鑒)
上面有對此的專題數據。
C. 建國後歷年全國貸款余額
2800億元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我國政府對宏觀調控理論和實踐的創造性發展,豐富了我們對轉軌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認識松緊配合,適度放鬆,及時微調,把握力度是其突出特點商業銀行對穩健貨幣政策的貫徹支持了經濟發展,推動了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及自身發展,加快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步伐「堅持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我國政府近年來宏觀調控的首要經驗,是宏觀經濟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創造性發展,也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br>1.學習、貫徹「兩會」精神,需要更為深入系統地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br>2.一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在連續多年的嚴重通貨膨脹已基本得到控制,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外貿市場急劇縮小,內需不足成為影響經濟發展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出台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我國政府對宏觀調控理論和實踐的創造性發展,豐富了我們對轉軌國家宏觀調控的認識,積累了寶貴的經驗。br>3.在操作中,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出了一系列鮮明的特色,主要包括:1、與積極的財政政策密切配合,適度信貸擴張,防止信貸膨脹。自1998年推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來,政府通過下調利率和准備金率、擴大銀行信貸自主權、上調指導性信貸計劃、擴大對金融機構再貸款、強化對銀行信貸投放的「道義勸告」等,適度擴張信貸投放,積極啟動內需。br>4.與此同時,政府始終對基礎貨幣超額發行引發新的通貨膨脹抱有警惕,在推動商業銀行信貸擴張的同時始終謹慎監控商業銀行資金來源,防止商業銀行信貸的過度膨脹。1998年央行下調准備金率時專門設立臨時賬戶,凍結國有商業銀行由於下調存款准備金率而釋放的流動性,商業銀行新增可運用資金近2800億元,購買了財政部發行的2700億元特別國債和423億元專項國債。這一富有創意的穩健操作措施限制了商業銀行當年資金來源的急劇增長,使下調准備金率這一最具影響力的貨幣政策操作並沒有引發銀行信貸膨脹。
D.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利潤總額以及佔全國的比例(最好是2010年底的數據)
自己去看吧,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有,很全面的。各年度的都有。
欄目是:調查統計
有兩個:一個是「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 一個是「中資全國性四家大型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
比我在回答要全面得多。
給一個中國人民銀行的網址:http://www.pbc.gov.cn/
E. 中國建設銀行企業貸款余額情況2017佔比
40%
2018年年底與2019年一季度,建行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為8.9%、14.1%,分別高於同期國有企業3.3、6.9個百分點。建行出台4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全行性文件,推出26條政策以及30條精準落地措施,打出一套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組合拳」,提出「五個優先、四個強化、四個保障」,分別從資源保障、擴大規模、效率提升、降低成本、考核激勵、盡職免責、持續服務、助力脫困、減負賦能等方面給予制度安排,
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入和支持力度,以實際行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以綜合金融服務助力民企做優做強除加大信貸支持外,結合不同發展特點,建行還運用全牌照優勢,為民營企業量身定製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加大多渠道融資支持力度,拓寬民營企業融資來源。建行加大並購貸款支持力度,助力民營企業做優做強。一季度末對民營企業並購貸款余額達289億元
通過整合投行、資管類產品對接個性化金融需求,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行業兼並重組、國企混改等,助力民營企業不斷壯大。如為龍湖地產及上游中小微供應商提供供應鏈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產品,為曹操專車提供股權融資財務顧問服務,為明陽智慧能源(4.890, -0.08, -1.61%)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銷發行募集資金用於風電場項目建設的綠色中期票據,為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銷發行「一帶一路」債券等。
F. 國內各大銀行總資產排行
截至2010年11月18日
1.工商銀行134178億元
2.建設銀行105790億元
3.農業銀行101171億元
4.中國銀行101024億元
5.交通銀行38027億元
6.招商銀行23596億元
7.浦發銀行19757億元
8.中信銀行19476億元
9.興業銀行18103億元
10.民生銀行17643億元
11.光大銀行14910億元
12.華夏銀行10108億元
13.北京銀行6898億元
14.深發展6751億元
15.寧波銀行2350億元
16.南京銀行1986億元
G.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
H. 中國有七大銀行是那幾個銀行
中國只有五大銀行,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但是截至到2016年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為中國第六大銀行。
中國五大銀行,是指五個大型國有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 中國五大行都是綜合性大型商業銀行,業務涵蓋面廣泛且多元,代表著中國金融界最雄厚的資本和實力。
2009年末總資產88,825.88億元,佔全國銀行金融業資產總額的11.3%,是中國最具規模和實力的現代化商業銀行;各項存款74,976.18億元,各項貸款41,381.87億元,資本充足率10.07%,不良貸款率2.91%;凈利潤650億元,較2008年增長26.3%,2010年凈利潤949億元,利潤率增長率達到50%左右,凈利潤增長率居五大行之首。
2007年,中國農業銀行標准普爾評級為BBBpi;穆迪評級為A1/穩定。
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農業銀行整體改制(以下稱「改制」)為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股份公司」),注冊資本為2600億元。股份公司於2009年1月15日依法成立。
2010年完成「A+H」兩地上市,正式成為大型上市銀行。
股份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將完整承繼中國農業銀行的資產、負債和所有業務,並將繼續從事原經營范圍和業務許可文件上批准/核準的業務。中國農業銀行已有的營業機構、商標、互聯網域名和咨詢服務電話等保持不變,由股份公司繼續使用,各項業務照常進行。客戶毋需因改制而辦理任何變更手續。
2009年,中國農業銀行列英國《銀行家》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8位;2011美國《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127位。
2010年7月15日,農行公司網上發行的103.10億股在上交所掛牌交易;H股交易時間在7月16日在香港成功上市,至此四家國有大行全部完成「A+H」兩地上市。農行A+H股IPO在全球募集221億美元,成為歷史上全球資本市場最大IPO。
(8)2017全國各省存貸款余額排名擴展閱讀
中國工商銀行擁有1.8萬個機構網點和36萬名員工,自助銀行1610家,ATM機19026部。截至2005年末,中國工商銀行各項存款余額5,736,866,000,000元,各項貸款余額3,289,553,000,000元人民幣,2005年全年凈利潤達37,405,000,000元。截至2006年6月30日工商銀行擁有個人賬戶超過1.5億,公司賬戶超過250萬。2006年6月30日不良貸款比率為4.10%。工商銀行的各項指標符合巴塞爾協議的要求。
2014年末,工商銀行總資產達206,099.53億元,比2013年末增加16,922.01億元,增長8.9%;總負債190,726.49億元,比2013年末增加14,333.60億元,增長8.1%;全年凈利潤2,762.86億元,增長5.1%,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為1.4%,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為19.96%,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92%,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19%,資本充足率為14.53%。營業收入6,588.92億元,增長11.7%,其中利息凈收入4,935.22億元,增長11.3%,非利息收入1,653.70億元,增長13%;營業支出2,922.80億元,增長18.5%,其中業務及管理費1,762.61億元,增長6.6%,成本收入比下降1.28個百分點至26.75%。
2014年末,工商銀行公司客戶509.4萬戶,比2013年末增加35.9萬戶,有融資余額的公司客戶14萬戶。根據人民銀行數據,2014年末,工商銀行公司類貸款和公司存款余額保持同業第一,市場份額分別為11.17%和11.64%。
2003年英國《銀行家》雜志按一級資本排序,中國工商銀行名列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第十六位,連續五次入圍美國《財富》全球500強,並被美國《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高質量產品(服務)十強。2014年,獲評英國《銀行家》「全球最佳銀行」,蟬聯《銀行家》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首及美國《福布斯》雜志全球企業2000強全球最大企業。
I. 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余額近120萬億嗎
2018年7月4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河北雄縣發布《2017年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19.03萬億,同比增長13.2%。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發布了上述報告,報告主要包括八部分內容。
一是銀行業穩健運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較2016年下降7.1個百分點;總負債23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較2016年下降8.2個百分點。
四是踐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31萬億元,同比增長9.64%;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2.67個百分點,並且自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戶數、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於」目標。
報告特別提到,在2017年,為全面提升銀行業無障礙服務水平,推動我國銀行業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標准化的縱深發展,《銀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完成制定,規范和引導全行業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
五是積極發揮金融科技作用,不斷改進消費者體驗和服務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國布局建設自助銀行近17萬家,布放自助設備超過80萬台,其中創新自助設備11萬多台,客戶金融服務獲得感持續提升,體驗日益優化。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億筆,同比增長46%;離櫃交易金額達2000億元,同比增長32%;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達87.58%。
六是把握機遇,主動適應擴大對外開放新形勢。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8家一級機構,其中包含17家子行、40家分行、10家代表處、1家合資銀行。
七是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美麗中國。截至2017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8.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1%;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為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為6.53萬億元。
八是投身公益事業,不忘初心反哺社會。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公益慈善投入總額達10.36億元;員工志願者活動時長95.83萬小時。截至2017年底,公益慈善項目達330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