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查詢工行個人貸款還剩多少
查詢工行個人貸款剩餘金額的方法:
工行個人貸款查詢有三種方式:網上銀行查詢、電話銀行查詢、銀行網點查詢。
1.網上銀行查詢流程:
登陸個人網上銀行→點擊「分行特色→個人貸款信息查詢。
2.電話銀行查詢流程:
撥打工行電話銀行95588→個人客戶請按1→輸入客戶編號或存摺號或卡號→個人貸款信息查詢請按7→個貸信息查詢。
3、銀行網點查詢:
帶有效身份證和工行卡直接前往工行網點進行查詢。
❷ 工商銀行近三年財務分析2018-2020
城商行優等生上海銀行2018年至2020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連續3年上升,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32.95%、337.15%、321.38%,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
本刊特約作者 劉鏈/文
4月24日,上海銀行發布2020年業績報告,根據年報,2020年,上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07.46億元,同比增長1.90%;實現歸母凈利潤208.85億元,同比增長2.89%。
截至2020年末,上海銀行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10.06%;存款總額達到1.3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9.37%;貸款總額達到1.10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12.92%。
2018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連續3年上升,在資產質量方面的表現不容樂觀;與此同時,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32.95%、337.15%、321.38%,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
業務增速方面的表現同樣差強人意,2018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2.49%、13.47%、1.90%,凈利增速分別為17.65%、12.55%、2.89%,下滑趨勢非常明顯。
這里有一點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上海銀行2020年四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48.11%至58.33億元。一般而言,銀行業第四季度的凈利潤要低於前三季度的均值,上海銀行2020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下降7.99%,也就是說,上海銀行在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回補了前三個季度,使得2020年全年凈利潤止跌回升。要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看來上海銀行為了凈利潤增速為正也是「拼了」。
上海銀行於2016年在上交所登陸,上市後資產規模擴張迅速,在城商行中僅次於北京銀行。截至2020年年末,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0.06%;負債總額為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6%。值得注意的是,在資產負債規模增長的同時,上海銀行的資產質量卻面臨一定的風險。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34.01億元,同比增加21.48億元。回顧過去兩年的數據發現,截至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已經連續3年呈上升趨勢,這足以說明其內部風險管控存在較大的問題和不足。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撥備覆蓋率為321.38%,較上年末下降了15.77個百分點。
而在資本管理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34%、10.46%、12.86%。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已連降3年,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分別為11.22%、10.9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自上市以來就一直處於下滑的狀態,2016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13%、10.69%、9.83%、9.66%、9.34%。
面對資本充足水平的持續下滑,上海銀行資本融資提上日程。2021年1月25日,上海銀行公開發行人民幣20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上海銀行在公告中稱,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支持該行未來業務發展,在可轉債轉股後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於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
綜合上述分析再來看上海銀行2020年年報,在營收同比僅微增1.90%的情況下,上海銀行還能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89%,確實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做到。盡管2020年年報最終將營收和凈利潤增速保持在正增長的區間,但毋庸置疑這樣的正增長已經岌岌可危,大不如前。財經網金融梳理發現,上海銀行2018年至2020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已連續3年下滑,足以表明其業績增長明顯乏力。未來如果沒有更好盈利能力和風控能力,業績增速轉負也並非不可能。
業績靠撥備釋放轉正
平安證券認為,上海銀行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9%,利潤重回正增長,盈利增速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8.0%一舉實現全年業績增速的回正,而且四季度單季實現利潤增速48.1%,利潤增速的大幅提升除了與營收增速的小幅提升有關外,更多應該歸因於撥備計提力度下降所帶來的盈利釋放。也就是說,撥備釋放成為上海銀行2020年業績正增長的最大彈性因素。
2020年,上海銀行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90%,營收增速穩中有升,前三季度為-0.9%,四季度單季營收增速為10.8%。分結構來看,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凈利息收入增速為14.6%,與前三季度18.5%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9.5%,與前三季度7.3%的增速相比略有提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上海銀行在2020年年報中調整了信用卡業務收入的核算口徑,將分期收入從手續費收入調整為利息收入,因此對收入結構產生一定的擾動,但並不影響營收的增速。
上海銀行2020年重分類後凈息差為1.82%,同比上行4BP,息差表現優於同業,平安證券認為息差逆勢提升主要歸因於負債端成本的優化,負債端成本的改善驅動息差逆勢走闊。
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計息負債成本率為2.26%,同比下降25BP,驅動主要來自存款成本的有效管控和主動負債成本的下行。受益於結構性存款為代表的高成本存款的有效管理,公司存款付息成本同比下降4BP至2.15%;尤其在主動負債方面,上海銀行同業負債成本率同比下降67BP至2.18%,成功抓住了2020年利率下行的機會。
從資產端來看,上海銀行貸款收益率同比下行42BP至5.06%,與行業的整體趨勢相同。展望2021年,隨著經濟的逐步修復,銀行基本面維持穩定,對於銀行資產端定價彈性的提升相對有利,上海銀行整體息差表現有望保持平穩態勢。
再來看資產負債結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10.1%,與前三季度11.7%的同比增速相比有所放緩,但信貸投放力度不減,資產結構繼續向貸款傾斜,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貸款總額同比增長12.9%,比前三季度11.3%的同比增速進一步提升。
在貸款投放結構方面,由於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加大了對公投放的力度,且對公投放大於零售,對公新增投放526億元,零售新增投放251億元。從負債端看,2020年全年存款同比增長9.4%,與前三季度12.3%的增速相比確實有所放緩。
數據顯示,上海銀行2020年年末不良率為1.22%,環比持平。在不良生成方面,2020年四季度宏觀經濟持續改善,根據平安證券的測算,上海銀行四季度單季年化不良生成率環比下行35BP至1.35%,不良生成壓力有所改善。在前瞻性指標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市銀行關注類貸款率為1.91%,比上半年末下行4BP。
在撥備方面,由於四季度撥備計提力度的邊際下降,2020年年末撥備覆蓋率為321%,環比下行6.69個百分點;撥貸比為3.92%,環比下行8BP,但從撥備覆蓋水平絕對值來看依然處於行業前列。上市銀行2020年全年撥備計提同比增長6.6%,前三季度為19.8%。這表明上市銀行不良生成壓力邊際緩釋,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平安證券非常看好上海銀行獨特的區位優勢,看好零售轉型穩步推進對上海銀行的積極影響。上海銀行深耕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區位優勢顯著,這些地區良好的信用環境為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公司加快推進零售轉型,聚焦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養老金融三大主線,持續加快零售業務布局,近三年實現核心客戶數和客戶AUM 的翻番,預計隨著疫情緩和、經濟修復、消費信貸需求回暖,上海銀行的盈利有望繼續迎來修復。
房地產不良貸款急劇惡化
通觀上海銀行2020年年報,值得注意的是其不良貸款及房地產不良貸款的變動。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2%,比2019年上升了0.06個百分點。根據年報,上海銀行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金額為37.4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9%,比2019年的0.1%增長了近23倍。實際上,在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在2020年也開始踩剎車。截至2020年年末,貸款余額為1583.69億元,比2019年年末減少了166.9億元,降幅已超10%。
事實上,2020年,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國內房地產業的經營環境和融資環境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對銀行業而言也許也是一個「至暗時刻」。隨著上市銀行2020年年報的陸續披露,房地產業的真實情況逐漸浮出水面,銀行與房地產相關資產的真實情況也呈現「冰山一角」,具體表現為各家銀行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普遍大增。
先來看國有銀行的數據——2020年,工商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金額為162.3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2%。這一比率比2019年1.71%的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增長了35.67%,而且遠高於工商銀行披露的2020年全年1.58%總體不良貸款率。
建設銀行2020年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也從0.94%增長到了1.31%,增加了39.36%;農業銀行則增長24.83%到1.81%;國有大行中增長幅度最大的當屬交通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率2019年為0.33%,2020年增長到了1.35%,增長了4倍。
除了國有銀行外,股份制銀行中的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2020年房地產不良貸款率的增長幅度也均超過了三位數,分別達到182%、146%。
不過,與上述銀行相比,日前公布年報的上海銀行在房地產貸款方面則更讓人瞠目。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為10981億元,比2019年年末的9725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余額為1567億元,同比微增1.5%,占總貸款比例為14.27%。
單從佔比來看,2019年年末,房地產業是上海銀行第一大貸款來源,而到2020年年末,這一貸款的佔比較2019年年末已下降了1.61個百分點,退居該行第二大貸款來源;而貸款佔比為16.14%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則升至第一位。
盡管房地產業的總貸款微增,佔比下降,基本符合行業趨勢,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上海銀行房地產業貸款的資產質量卻出現大幅惡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為37.47億元,與2019年年末的1.54億元相比,增加了近36億元,增幅高達2333%;與此同時,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0.1%上升到了2.39%,同比增長了22.9倍。
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一度暴增近23倍,不但遠超同的增速,也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對此,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受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加碼、收緊等影響,個別項目施工和租售進度未達預期,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導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有所波動。
實際上,自從將房子定位為「住而不炒」的政策方向以來,監管層對銀行房地產貸款的政策不斷收緊。尤其是在2020年,這一緊箍咒越發收緊,從房地產融資的「三道紅線」,到為銀行設定房地產貸款的具體比例,甚至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房地產是現階段中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
就上海銀行而言,如果去掉房地產業務,上海銀行的總體資產質量也面臨一定的風險。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總的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34.01億元,同比增加21.48億元,增幅為19.09%。
同時,而且,如上所述,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增加並不是僅僅體現在2020年這一年。事實上,最近三年的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已經連續三年呈上升趨勢。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撥備覆蓋率為321.38%,較上年末下降了15.77個百分點。不良率連續上行,撥備水平還在下降,上海銀行資產質量的壓力由此可見一斑。
更為關鍵的問題在於,房地產業的形勢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為嚴峻。最近,部分熱點城市樓市持續升溫,引發新一輪房地產調控。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相繼出台針對性調控政策,落實「房住不炒」的監管要求,打擊違規和套利行為。
對於銀行而言,房地產貸款投放除要落實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嚴格防止信用貸、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外,個別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額度還接到了央行窗口指導。
「房地產信貸方面,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更加嚴格,住房按揭貸款額度受央行窗口指導,商業銀行需嚴格防止信用貸、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市,同時要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審核、借款人資格審查和信用管理、風險排查等,房地產信貸合規風險和操作風險加大。」有銀行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坦言。
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該行穩步發展住房按揭業務,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前提下,立足區位優勢,服務民生,引導住房按揭業務良性發展,支持對經營機構所在地一、二線城市居民自住和改善購房合理需求。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分別為1238.53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31.14%,佔全部貸款的比例為12.22%。從按揭貸款的資產質量來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為0.14%,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與按揭貸款質量相比,上海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資產質量令人堪憂。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余額為37.47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23.3倍,不良率則提升至2.39%;房地產貸款余額佔全部貸款比例為14.27%。
根據上海銀行的解釋,受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加碼、收緊等影響,個別項目施工和租售進度未達預期,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導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有所波動。
上海銀行還表示,在「三道紅線」和「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下,房地產整體融資增速將受到限制,企業分化亦會有所加大。2021年,該行將嚴格實施房地產集中度管理要求,密切關注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聚焦「優質客戶」、「優質業務」,繼續優化結構,穩健經營,推進房地產業務平穩健康發展。
消費貸猛踩剎車波動大
除了房地產業務暴露出的風險讓令人擔憂之外,上海銀行優勢業務消費貸業績也似乎出現了問題。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0.06%;負債總額為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6%。早在2015年年末時,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規模僅為120.77億元。到了2019年年末,這一數據已攀升至1750.59億元,5年時間增長了10倍有餘。
進入2020年,上海銀行的消費貸業務卻突然踩下剎車。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上半年年末時,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規模已下降至1610.96億元,相比2019年年末的1750.59億元減少了139.63億元,降幅為7.98%。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個人消費貸規模為1583.69億元,比2019年年末減少了166.9億元,降幅進一步擴大為9.5%;在總貸款中的佔比也從2019年年末的18%下降至14.42%,下降了3.58個百分點。
而且,從增速方面來看,早在2019年時,上海銀行的消費貸業務增長已現疲軟之勢。從2016年到2018年,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連續3年實現了翻倍增長,增速分別為129.09%、151.31%、127.39%。這一增速在2019年明顯放緩,已降至11.16%。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的增速已變成負值,余額出現下降。與此同時,該行消費貸的風險也逐漸顯露。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余額為29.66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加了9.6億元,增幅達47.86%;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1.15%上升至1.87%,增幅高達62.6%。除此之外,同為零售業務的上海銀行信用卡業務的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1.63%上升到2020年年末的1.74%,上升了6.75%。
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從時序結構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催收能力受限,消費貸款逾期發生額增長,並在2020年第二季度生成不良,自下半年起,單月不良新增逐月下降,9月起不良貸款余額呈下降趨勢,已逐步趨於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從2016年連年猛增後,最近5年,其消費貸的不良率也是連年上升。2016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35%、0.43%、0.52%、1.15%、1.87%,呈逐年上升趨勢。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部分銀行前幾年布局消費貸業務過於激進,如今規模膨脹後難逃不良率高企的懲罰,隨著去年疫情爆發,更是加劇了這一風險的曝露。盡管之後開始壓縮規模,但是由於規模基數過大,因此引發相關問題。
不過,總部同在上海的海通證券認為,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風險逐步緩釋,資產結構優化調整,並且繼續保持較低的成本收入比。
根據海通證券的分析,上海銀行凈利息收入抵消其他非息收入的不利影響。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89%,營收同比增長1.90%。息差擴大、成本有效控制推動盈利增長,但其他非息收入下降32.29%有所拖累。這主要是由於2019年有一次性收入的高基數,2020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投資類中佔比壓縮,並且其中的同業理財、基金受市場利率下行影響。另一方面,成本收入比2020年全年為18.9%,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在上市銀行中甚至低於國有大行。
2020年,上海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9.46%,零售業務發揮地緣優勢;其中,財富管理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48%。公司繼續發揮養老金融獨特優勢,養老金客戶綜合資產同比增速20.73%,並且還通過代發工資、社保卡換發為零售表內外負債引流。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零售整體AUM同比增長17.80%;下半年公司加大按揭貸款投放力度,按揭佔比較年中提高1.06個百分點,個貸佔比則回升0.31個百分點。
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凈息差為1.82%,較2019年擴大4BP。2020年負債成本持續下行,上半年主要源於同業負債成本改善,下半年存款也開始改善,不僅定期存款成本下降,日均活期存款的佔比在全年也比上半年提高1.01個百分點。這使得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負債成本比上半年下降6BP,全年同比下降25BP,對息差有明顯的正向貢獻。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不良率為1.22%,環比持平;關注類貸款佔比為1.91%,環比提高12BP;逾期貸款率為1.60%,較年中下降54BP。消費類不良率全年經歷倒V型走勢,在下半年逐漸改善: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消費類貸款、信用卡貸款、個人貸款總不良率為1.87%、1.74%、1.12%,分別比年中下降2BP、10BP、11BP。對公不良率年末較年中上升9BP,主要是房地產不良率有所上升。
總體來看,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風險逐步緩釋,資產結構優化調整,並且繼續保持較低的成本收入比。預計未來隨著零售風險的緩釋和不良的處置,尤其是下半年個貸改善趨勢能能夠延續,則上海銀行資產質量有望改善。
❸ 中國工商銀行房子貸款余額查詢
如您辦理貸款的工行儲蓄卡已經開通手機銀行,請您登錄工行手機銀行,選擇「最愛-貸款-我的貸款」功能,查詢您在工行辦理的貸款信息,如:貸款總金額、還款日期、貸款期限和還款計劃等。此外,您也可以嘗試通過致電95588或聯系貸款經辦網點查詢。
(作答時間:2019年6月10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❹ 工商銀行業務情況
工商銀行行長廖林在今日召開的業績發布上表示,2020年,該行綜合採取多種舉措,累計向實體經濟讓利超過1000億元。主要採取了「降、延、減」三種方式。他進一步指出:「我們有信心,用『跨越時空的預判』、『穿越周期的穩健』和『國有大行的擔當』,與實體經濟共榮共生,讓風險應對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確保工商銀行自身經營穩健,促進經濟金融大局穩定。」
全力推動資金精準直達實體經濟
報告顯示,工商銀行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8001億元、撥備前利潤5948億元、凈利潤31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4.2%和1.4%。
資產質量方面,報告期內,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8%,保持在穩健區間。逾期貸款率、關注貸款率比年初分別下降16BP和50BP。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首次實現年度為負。撥備覆蓋率180.68%。
值得關注的是,工商銀行2020年全力推動資金精準直達實體經濟。報告期內,工商銀行普惠貸款增幅58%,製造業貸款、綠色貸款、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和增量均保持市場領先,其中投向製造業的各項貸款余額達1.84萬億元,綠色貸款余額達1.85萬億元。落實好延本延息政策,為10萬多客戶緩釋還本付息壓力,涉及貸款1.5萬億元;民營企業有貸戶增加5.1萬戶,普惠型小微企業客戶增加18.3萬戶。
融資業務總量足、投向准、結構優
工商銀行副行長徐守本表示,2020年,工商銀行融資業務呈現出「總量足、投向准、結構優」三個特點。在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著力提升製造業貸款精準性、直達性,在總量、結構、成本上都實現了突破,有效發揮了大行「頭雁效應」。
總量上,2020年,工商銀行投向製造業的貸款、債券、融資租賃等各類融資余額近2.4萬億元。其中,貸款方面,截至去年末,投向製造業的各項貸款余額達1.84萬億元,居商業銀行首位;比年初增長2229億元。
期限結構方面,截至去年末,工商銀行中長期製造業貸款余額超6700億元,比年初增加2144億元,增量創歷史新高;增幅47%,遠超全行貸款平均增速。客戶結構方面,著力加大對小微製造業企業的信貸支持,銀保監會口徑製造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542億元。產品結構方面,注重「穩鏈、補鏈、強鏈」,助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截至2020年末,工商銀行製造業核心企業融資余額超6300億元,比年初增長近1500億元。
❺ 工商銀行小微企業貸款
小微企業小額信用貸款是指工行向生產經營狀況穩定、經濟效益良好、還款來源充足的小微型企業發放的短期、小額、信用方式的貸款。
小微企業小額信用貸款申請條件:
1.符合工行小型、微型企業界定標准;
2.達到工行針對該產品設置的信用等級要求;
3.在工行開立結算賬戶時間不低於3個月(含),並有持續、穩定的銷售回籠款項;
4.無不良信用記錄,不涉及訴訟;
5.持續經營時間在2年(含)以上且保持盈利,企業主在本行業持續經營3年(含)以上;
6.企業主在貸款行當地擁有房地產(或土地使用權)類不動產;
7.符合工行行業(綠色)信貸政策關於小企業的規定;
8.貸款行要求的其他條件。
溫馨提示:由於各地區辦理規定不同,為節約您的寶貴時間,請在辦理相關手續前詳詢開戶行。
(作答時間:2022年4月25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❻ 工行個人房貸剩餘款項怎麼查詢
如辦理貸款的儲蓄卡已開通網上銀行,請您登錄網銀,選擇「最愛-貸款-我的貸款」功能,查詢您在工行辦理貸款的信息,如辦理貸款的儲蓄卡已經開通手機銀行,請您登錄工行手機銀行,選擇「最愛-貸款-我的貸款」功能,查詢您在工行辦理的貸款信息,如:貸款總金額、還款日期、貸款期限和還款計劃等。
(作答時間:2019年7月18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❼ 工行小微e貸一般給多少額度
額度最高可達50萬。
工行的小微e貸就是一種網貸。小微e貸種類較多,包括經營快貸、網貸通等。經營快貸是為符合要求的小微企業主在線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的業務。其中又分為開戶貸、稅務貸、結算貸和資產貸。網貸通是工行與借款人在線上一次性簽訂循環借款合同,在合同規定的額度和有效期內,借款人通過線上自助提款、還款,並允許借款人多次提款、逐筆歸還、循環使用的貸款業務。其中分為普通個人網貸通和e抵快貸。
❽ 為什麼存在工商銀行卡上的錢沒利息
活期利息是0.35%,即你1W元放在活期里,一年有35元的利息。而且,這35元是你的1w元放滿1年不動才能拿得到的。每個季度結算一次利息,3、6、9、12月的21日結算利息,因為目前活期存款年利率0.35%很低,所以存款金額很小時,可能會有利息低於1分錢,銀行就不給利息的情況。
拓展資料
一、中國工商銀行
1. 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是一家從事存貸款、結算與現金管理等業務的金融機構,成立於1984年1月1日,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
2. 銀行主要業務包括:公司存貸款、普惠金融、機構金融、結算與現金管理、貿易融資、投資銀行等,於2006年10月27日在港交所和上交所同步掛牌上市。
二、企業業務
1. 公司存貸款業務
2019年末,工商銀行公司類貸款99,558.21億元,增加5,369.27億元,增長5.7%;公司存款120,282.62億元, 增加5,471.21億元,增長4.8%。
2. 普惠金融業務
2019年末,工商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715.21億元,比年初增加1,614.07億元,增長52.0%。客戶數42.3萬戶,增加15.3萬戶。當年累放貸款平均利率4.52%,比上年下降0.43個百分點。依託金融科技加快產品迭代更新, 圍繞工銀小微金融服務平台和經營快貸、網貸通、線上供應鏈融資三大類產品構建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體系。2019年末全行小微金融業務中心達288個。
3. 機構金融業務
2019年工商銀行全面助推各級財政收支賬戶電子化改革進程,創新推廣「智慧政務」服務體系,推動「1個政務服務門戶+12大重點延伸領域+22項增值服務」的多引擎業務合作架構落地。全面推進同業合作,與國家開發銀行、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等總行級重點客戶新簽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與頭部券商簽署科創板銀證合作備忘錄,合力助推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試點開展票據經紀業務,在貼現通機制下成功辦理市場首單票據經紀業務。
4. 結算與現金管理業務
2019年工商銀行推進賬戶管理、流動性管理、貿易融資、風險管理、投資理財、收付款管理六大產品線建設,以客戶為中心提供綜合服務方案。強化優勢平台應用推廣,持續鞏固對公支付領域領先優勢。推廣全球現金管理平台,打造全球現金管理業務體系。推廣「工銀聚」金融服務平台,與企業金融需求進行對接,實現「交易+金融」的有效獲客模式。2019 年末,對公結算賬戶944.3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3.5%,全年對公人民幣結算業務量2,399萬億元。現金管理客戶142.6萬戶;全球現金管理客戶7,973戶,增長9.5%。
5. 國際結算與貿易融資業務
2019年工商銀行全面提升跨境貿易金融服務水平,積極配合海關總署全面參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台的金融服務功能項目建設,為國內進出口企業提供一站式跨境結算、融資等金融服務。加強貿易金融產品創新,加強福費廷業務專項管理,推進同業合作。大力推進非融資性保函業務,助力全行對外擔保業務健康、快速發展。2019 年,境內國際貿易融資累計發放508.95億美元。國際結算量29,885.56億美元,其中境外機構辦理12,053.34億美元。
6. 投資銀行業務
2019年工商銀行加大上市公司、產業並購、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等重點領域並購貸款支持力度;積極探索投貸聯動新模式,分批次設立工銀新動能(科技創新)基金、工銀新動能(債轉股)基金,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助推科創企業發展。進一步升級融智e信、融安e信、融譽e信等金融顧問咨詢服務產品。2019年,主承銷境內債券項目1,802個,主承銷規模合計15,173.50億元,境內主承銷規模市場排名第一。
❾ 工商銀行小微e貸貸款在哪裡可以查詢
請您登錄手機銀行,選擇「最愛-全部-為您推薦/專屬欄目」進入「小微金融」欄目,其功能包括我要貸款、我的貸款、進度查詢、企業服務、小微e貸產品介紹和申請、更多推薦。具體請以實際頁面顯示為准。
(作答時間:2020年5月18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