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8262億元 房地產市場融資環境有所恢復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央行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826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多增1364億元;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33.6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
當天公布的數據還顯示,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7219億元;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09.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10月份,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162億元,結束了此前連續少增的態勢。一方面,近期房地產市場融資環境有所恢復,房企開發貸和居民房貸的審批投放速度加快,帶動了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但整體看,房地產銷售並未出現明顯反彈,仍然維持負增長態勢。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整體上看,10月份信貸和社融增速企穩,增量略超預期,體現了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從結構上看,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不夠理想,政府債券發行雖然有所加快,但仍不及市場預期。
梁斯表示,從後續看,如果11月專項債發行完畢,當月發行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這將對社融帶來一定支撐。同時,隨著年末臨近,財政支出速度加快,會對M2帶來一定支撐。但考慮到疫情再次出現反復,企業信貸需求將受到影響,M2持續大幅反彈概率不大。預計M2和社融增速將保持在「8」「10」區間運行。(完)
⑵ 2019年10月16日中國銀行發布了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2
⑶ 中國房貸總額
貸款余額達49.58萬億元。自2015年起中國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的比例逐年攀升,2019年中國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的29.01%,較2018年增加了0.61%,2020年較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中國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的28.70%,較2019年減少了0.30%。
【拓展資料】
房地產貸款是指貸款的用途是房地產或以房地產作擔保的貸款。關於房地產貸款的概念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表述。
一是貸款的用途是房地產的貸款,如將貸款用於房地產開發或房屋改造、修繕,用於購買房地產(其中典型的是城鎮居民購買商品住房),用於租用房地產(但比較少見)。二是指以房地產作擔保的貸款,具體為房地產抵押貸款,該貸款可能用於房地產,也可能用於其他方面,如某公司以房地產作抵押向銀行貸款,用該貸款購買煤炭。典型的房地產貸款是兩者兼而有之的貸款,即這種貸款既用於房地產,又以房地產作擔保。
房貸,也被稱為房屋抵押貸款。房貸,是由購房者向銀行填報房屋抵押貸款的申請,並提供合法文件如身份證、收入證明、房屋買賣合同、擔保書等所規定必須提交的證明文件,銀行經過審查合格,向購房者承諾發放貸款,並根據購房者提供的房屋買賣合同和銀行與購房者所訂立的抵押貸款合同,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和公證,銀行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把所貸出的資金直接劃入售房單位在該行的帳戶上。
2013年11月24日,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根據10月11日-11月11日的樣本數據,32個城市中已有17個城市出現暫停房貸現象。
⑷ 4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多少萬億元
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31.7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2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0.2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8萬億元,同比多增797億元。
4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74.88萬億元,同比增長8.4%。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69.7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月末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9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352億元,同比多增272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3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456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18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3618億元。月末,外幣存款余額8146億美元,同比增長4.8%。當月外幣存款減少222億美元。來源:央廣網
⑸ 央行出新規!從明年3月起,你的房貸合同要變了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9〕第30號 來源:央行官網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換錨」
LPR運行4個月以來,商業銀行新發放的貸款正在掛鉤LPR。央行表示,目前接近90%的新發放貸款已經參考LPR定價。
存量貸款如何轉換為LPR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仍基於貸款基準利率定價,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化,不利於保證借貸雙方的權益。」央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分析稱,自央行2019年8月實施LPR改革以來,經多次報價後,當前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別報4.15%和4.8%,分別較8月份下行16個和5個基點。但實體經濟融資利率降幅有限,2019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2%,僅比上年末下行了2個基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不降反升,2019年三季度末為5.96%,較上年末上行了5個基點。
范若瀅指出,在LPR報價機制改革後,央行制定了相應的「358」考核要求(2019年9月末,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中應用LPR做為定價基準的比例不少於30%;2019年12月末,上述比例不少於50%;2020年3月末,上述比例不少於80%),但僅針對增量貸款,LPR作用發揮效果並不明顯。本次則是針對存量貸款,預計未來LPR對貸款定價的引導作用將明顯增強,有利於更好地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預計初次轉換之後,存量貸款的利率執行水平將與轉換之前保持基本不變。這有助於推進轉換工作順利進行,也有助於保護借貸雙方的利益。
「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未來一段時間LPR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借款人與銀行平等協商,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將可能是普遍的方式,這對借款人是相對有利的。」董希淼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通過這種市場化方式,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好地為穩增長、穩就業服務。即便借款人與銀行協商轉換為固定利率,現有的同期限LPR仍然可能是固定利率執行水平的重要參考。同時,這也體現了利率市場化原則,即利率定價相關事項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如何改
不少人對存款貸款如何改還存在疑問,中新經緯客戶端這就為您劃重點。
一、可以協商
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已處於最後一個重定價周期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可不轉換。
二、實施時間
轉換工作自2020年3月1日開始,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三、利率水平
轉換後的貸款利率水平由雙方協商確定,其中,為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轉換時點的利率水平應保持不變。
四、房貸(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的)
(1)期限品種:LPR的期限品種依據原合同的借款期限確定,確定後在合同剩餘期限內不再調整;(註: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兩個品種,一般房貸均為5年期以上)
(2)加點數值:加點數值為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與2019年12月LPR的差值(可為負值),在合同剩餘期限內固定不變;
(3)利率水平:轉換時點利率水平保持不變;
(4)重定日周期:借貸雙方可重新約定重定價周期和重定價日,重定價周期最短為一年;
(5)同一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2020年3月-2020年8月之間任意時點轉換,均根據2019年12月LPR和原執行的利率水平確定加點數值,加點數值不受轉換時點的影響,銀行和客戶可合理分散辦理。
五、其他貸款
其他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可由借貸雙方按市場化原則協商確定具體轉換條款,包括參考LPR的期限品種、加點數值、重定價周期、重定價日等,或轉為固定利率。
存量房貸利率2021年真正變化
在銀行貸款中,房貸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47.9萬億元,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占存款類金融機構全部貸款余額的比例為35.1%,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8萬億元,佔住戶部門債務余額的比例為53.9%。
從當前情況看,銀行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4.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那參照LPR定價後,是否意味著房貸利率下調,購房者的實際還款金額會減少呢?答案是暫時不會。
央行表示,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加點數值應等於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水平與2019年12月發布的相應期限LPR的差值。央行為此舉例稱,若某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合同期限20年,剩餘期限為8年,原合同約定的利率為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現執行利率為4.9%×(1+10%)=5.3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如果借貸雙方確定在2020年3月30日轉換定價基準,且重定價周期仍為1年,重定價日仍為每年1月1日,那麼加點幅度應為0.59個百分點(5.39%-4.8%=0.59%)。
也就是說,在上述案例中,房貸利率的定價錨點從基準貸款利率變為LPR後,加點方式從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變為了LPR上浮0.59個百分點,當前實際貸款利率不變。
目前,大多數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且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諸葛找房副總裁苑承建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此次利率轉換期為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但實際執行時間是從2021年開始,也就是說,2020年客戶實際執行的房貸還是按照2019年的房貸執行,按照當前的還款約定償還。即使LPR在2020年下降,客戶也只能從2021年開始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
前述案例中,2020年3月30日至12月31日,執行的利率水平仍是5.39%(4.8%+0.59%)。在此後的第一個重定價日,即2021年1月1日,按照重新約定的重定價規則,執行的利率將調整為2020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0.59%,此後每年以此類推。
由於LPR每月都會發布一次,那是否意味著房貸利率每月都要變化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次政策給出了明確答復,即可以約定一直不變,也可以約定一年一次,但絕對不會出現每個月調整一次。
央行也給出兩個選擇,即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苑承建認為,對於用戶來說,固定利率長期確定,無法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但同樣也可以在利率上行時避免成本上升。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降息周期的大門已經打開,一年期LPR主要針對企業貸款,5年期LPR基本代表了房貸利率的走勢,實際房貸利率的下調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銀行內部管理面臨考驗
雖然央行給商業銀行預留了2個月多月的准備時間,不過不少銀行從業人員表示,接下來銀行的工作任務會比較重。
據央行近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末,中國本外幣貸款余額157.5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51.97萬億元。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貨幣資金借貸關系持續期間內,利率水平是否變動來劃分,利率可分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據了解,在銀行存量貸款中,浮動利率貸款佔比較大。
一位國有銀行支行個貸經理表示,他所在的銀行目前銀行貸款中絕大多數都是浮動利率貸款。
「我們銀行沒有固定利率貸款,一般客戶會要求申請浮動利率貸款。」另一位外資銀行的貸款客戶經理告訴中新經緯記者。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此次央行在《公告》中規定,「金融機構應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進行協商,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以個人住房貸款為例,截止2018年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18.89%,且個人住房貸款具有受眾廣、金額小、筆數多的特點,「換錨」將對銀行的合同、系統、報表、人員、風控等多方面形成影響,短期內銀行內部管理面臨考驗。
范若瀅同樣認為,此次「換錨」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大的經營壓力和挑戰。一方面,在儲蓄率趨於下行、存款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由於存量貸款規模大,定價基準轉換後將給商業銀行帶來較大息差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壓力。另一方面,對商業銀行風險定價、內部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公告要求來看,最終貸款利率要通過銀行與客戶協商的方式來確定,需要銀行綜合考慮客戶本身的信用資質、放款銀行的資金成本、風險成本和市場供求等多種因素。未來如何優化調整FTP定價管理體系,是商業銀行需要思考的問題。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中新經緯
優質內容推薦
北環東段快速化改造工程高架橋梁通過初步驗收
遼寧下達19.3億元支持老舊小區改造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小鎮!鎮海這地方魅力無限……
⑹ 央行發布最新房地產數據 結果出乎意料
人民銀行統計,2019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53.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全年增加16.81萬億元,同比多增6439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一、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速回升
2019年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98.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比上年末高0.6個百分點;全年增加9.36萬億元,同比多增1.35萬億元。 分期限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38.43萬億元,同比增長9.0%,比上年末高2.3個百分點,全年增加3.28萬億元,同比多增1.0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57.28萬億元,同比增長11.6%,比三季度末高0.7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87萬億元,同比多增3897億元。 從用途看,固定資產貸款余額4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比上年末高0.5個百分點;經營性貸款余額40.15萬億元,同比增長6.2%,比上年末高1.8個百分點。
二、工業與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修復
2019年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9.18萬億元,同比增長6.8%,比三季度末高1.4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912億元,同比少增39億元。其中,重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8.06萬億元,同比增長5.8%,比三季度末高1.3個百分點;輕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4.6%,比三季度末高2.6個百分點。 2019年末,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39.40萬億元,同比增長13.0%,比三季度末高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4.45萬億元,同比多增3296億元。其中,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6%;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1%。
三、普惠小微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2019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1.59萬億元,同比增長23.1%,比上年末高7.9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09萬億元,同比多增8525億元。2019年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2704萬戶,同比增長26.4%,全年增加565萬戶,同比多增100萬戶。
四、綠色信貸保持較快增長
2019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0.22萬億元,余額比年初增長15.4%,余額占同期企事業單位貸款的10.4%。 分用途看,綠色交通運輸項目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貸款余額分別為4.47萬億元和2.49萬億元,比年初分別增長14.3%和11.0%。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4.33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6.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3.0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9.3%。
五、農村貸款增速回升,農戶和農業貸款增速減緩
2019年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35.19萬億元,同比增長7.7%,比上年末高2.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68萬億元,同比多增4515億元。 2019年末,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28.84萬億元,同比增長8.3%,比上年末高2.3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35萬億元,同比多增4103億元;農戶貸款余額10.34萬億元,同比增長12.1%,比上年末低1.8個百分點,全年增加1.19萬億元,同比多增575億元;農業貸款余額3.97萬億元,同比增長0.7%,比上年末低1.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714億元,同比少增165億元。
六、房地產貸款增幅持續平穩回落
2019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4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比上年末低5.2個百分點,連續17個月回落;全年增加5.71萬億元,占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的34.0%,比上年全年水平低5.9個百分點。 2019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年末低12.5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61萬億元,同比增長6.7%,比上年末低22.8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0.07萬億元,同比增長16.7%,比上年末低1.1個百分點。
七、住戶經營性貸款平穩增長
2019年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55.33萬億元,同比增長15.5%,比上年末低2.7個百分點;全年增加7.43萬億元,同比多增648億元。 2019年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1.35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比上年末高0.2個百分點,全年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703億元。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4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3%,比上年末低3.6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17萬億元,同比少增1055億元。
⑺ 2019年年末居民貸款買房余額是多少
2019年年末居民貸款買房的余額,是53個億。
⑻ 央行重磅!最新貨幣政策報告:疫情防控最重要、地產貸款增速回落
2月19日晚,央行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中國人民銀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推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以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千方百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報告由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發布,從貨幣信貸概括、貨幣政策操作、貨幣市場運行、宏觀經濟分析、貨幣政策趨勢等五個方面總結了人民銀行過去一年的重要舉措與政策動態,並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加以展望。
基金君根據報告全文,總結出以下十大要點內容,供大家參考。
1.2019年普惠小微貸款新增2.1萬億元
總體來看,金融機構貸款增長較快,普惠小微貸款快速增長。
根據報告,201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58.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比年初增加16.8萬億元,同比多增6987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53.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
其中,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普惠小微貸款快速增長。2019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普惠小微貸款的投放,效果明顯。
具體來看,2019年普惠小微貸款新增2.1萬億元,是上年增量的1.7倍,年末余額增速為23.1%,比上年末提高7.9個百分點。住戶貸款增速放緩,2019年末為15.5%,比上年末低2.7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同比多增。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11.3萬億元,同比多增7986億元,占同期貸款增量的67.3%,較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2.2019年股市日均成交5222億元,同比增長四成
2019年,金融市場整體運行平穩,其中成交量和籌資額同比增加。
具體來看,2019年滬、深股市累計成交127.4萬億元,日均成交5222億元,同比增長40.7%。股票市場籌資額同比增加。2019年A股籌資6148億元,同比增加11.2%。
此外,股票市場指數上升。2019年末,上證綜合指數收於3050點,比上年末上漲22.3%;深證成份指數收於10431點,比上年末上漲44.1%。
3.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增速有所放緩,房價上漲區域明顯減少,漲幅有所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穩中微升,房地產貸款增速繼續平穩回落。
具體來看,2019年12月末,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分別同比上漲6.8%和3.7%,漲幅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7個和4個百分點。全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基本持平,銷售額同比增長6.5%,增速較上年末下降5.7個百分點。
房地產增速方面,2019年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余額4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較上年末回落5.2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9%。
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6.7%,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1個百分點;住房開發貸款余額為8.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7.3個百分點;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28萬億元,同比下降7.1%,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稱,下一階段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4.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報告稱,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一是專項再貸款定向支持疫情防控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二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施好逆周期調節;三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疫情防控的信貸投放力度。
報告稱,下一步,仍要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5.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報告稱,下一階段,科學穩健把握逆周期調節力度,守正創新,勇於擔當,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強逆周期調節、結構調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具體而言:
1)要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
2)靈活運用好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宏觀審慎評估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3)增強調控前瞻性、精準性、主動性和有效性,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精準把握好調控的度,加強預期引導,維護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正常貨幣政策國家的地位。
4)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推動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等方式多渠道補充資本,拓寬永續債投資主體,分散風險;
5)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防範社會信用收縮風險。
6.完善LPR傳導機制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
2019年8月17日,人民銀行宣布完善LPR形成機制,推出新的LPR報價原則、形成方式、期限品種、報價銀行、報價頻率和運用要求。提高銀行貸款定價的自主權,推動銀行改進經營行為,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疏通市場化利率傳導渠道。
2019年末,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達到90%。2019年12月28日人民銀行發布了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的公告,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動存量貸款定價基準由原來的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為LPR或固定利率。
事實上,LPR改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已經顯現。2019年年初至7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一直在5.3%附近波動,市場利率下行向企業貸款利率傳導不足。8月份以來,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已6次發布新機制下的LPR,1年期LPR較同期限基準利率下降了20個基點。隨著LPR報價穩中有降,企業貸款利率顯著下降。
報告稱,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具體而言,將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完善LPR傳導機制,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促進銀行積極有序運用LPR定價,轉變傳統定價思維。
同時,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維護公平定價秩序,嚴格落實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7.支持鋼鐵行業通過直接融資「去杠桿、降成本」
2019年以來,在國家逆周期調控政策下,鋼鐵行業平穩運行,持續推進對標挖潛、降本增效。
一是鋼鐵產量保持增長。2019年,我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同比增長5.3%、8.3%、9.8%。二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2019年,全國黑色冶煉及壓延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26.0%和2.5%。三是鋼材價格四季度回升企穩,原材料價格趨於穩定。四是超低排放正式實施,綠色發展持續推進。
但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受成本上升擠壓,行業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二是受國際市場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等影響,鋼鐵產品進出口總量有所下降。三是環保壓力仍然較大,超低排放具體實施中還存在技術難題,亟待行業內外協作攻關。
報告稱,下一步應堅持差異化信貸政策,支持優勢企業技術改造、結構調整、綠色發展。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鋼鐵企業兼並重組中的作用,支持鋼鐵行業通過直接融資「去杠桿、降成本」,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8.國內外經濟都處於調整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報告稱,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
經濟增長保持了韌性,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企業投資增長仍顯乏力。在信用風險加快暴露情況下,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對短期內的經濟增長會有影響,主要體現在消費減少、企業復工較晚等方面。對此要客觀認識、理性看待,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准備,認真辦好自己的事,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切實增加有效投資,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
9.引導資金投向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一是深入開展金融精準扶貧。二是持續加大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投入。三是不斷提升小微、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水平。四是積極做好金融支持就業創業。五是繼續加強產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持續完善區域發展金融政策引導。六是全力以赴做好防疫的各項金融服務工作,加強對生產、運輸和銷售重要醫用物資和重要生活物資的骨幹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全力滿足其合理融資需求。
10.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11條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有關舉措,重點是大幅放寬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市場准入,提前至2020年不再設股比限制,並大幅擴大業務范圍;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等。
2019年4月及9月,中國債券先後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等國際主要債券指數。
證監會於5月正式批准中日ETF互通中方產品申請。證監會與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於6月17日發布聯合公告,正式啟動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GDR)業務。
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繼續推動全面落實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體系,持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業改革,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⑼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
⑽ 16.81萬億新增信貸去哪兒了
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6.81萬億元,同比多增6439億元,再度刷新歷史記錄;2019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5.58萬億元,比上年多3.08萬億元。
從增速來看,2019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速、M2增速等都有所上行。央行初步統計,2019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而2018年末可比口徑下的社會融資同比增速則為10.3%。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表示:「社融指標也不是越高越好,時點期內合理就行。如果過高的社融規模會推高全社會的杠桿水平,帶來通貨膨脹的隱憂,過低則反映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不足。」
央行公布的數據還顯示,2019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8.7%,而2018年12月M2同比增速則為8.1%。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1月16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M2增速回升,是央行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和逆周期調控的結果,而將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納入社融統計,則會使統計數據更加完整全面,並有利於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2019年末M2同比增長8.7%,超出市場預期。我觀察到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6.81萬億元,同比多增6439億元,派生存款增加;二是去年12月份我國貿易順差467.90億美元,為去年下半年以來新高,隨著人民幣匯率由貶轉升,預計外匯占款改善,增加基礎貨幣投放。」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
此外,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除M2外,作為經濟與企業運營活力代表的M1,在12月也出現了明顯的好轉,連續兩個月出現了回升態勢,這對經濟是個積極的信號。
在未來貨幣政策方面,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2020年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注重內外平衡,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
新增信貸去哪兒了?
不僅是2019年的人民幣信貸規模和社會融資規模再創歷史新高,與2018年相比,信貸結構也出現優化,投向實體企業、製造業領域的中長期貸款佔比出現明顯提升。
「總體來看,金融數據整體向好,結構在優化,企業中長期貸款回升,金融對於實體的支持力度在加強。」阮健弘表示。
具體來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新增的16.81萬億信貸中,首要來源是中長期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其次則是來源於按揭貸款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2019年,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9.4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4萬億元,新增公司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為56.2%,較2018年上升了4.83個百分點。
此外,中長期貸款的比重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比重也都有所提升。央行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新增中長期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為67.4%,較上年末上升了2.16個百分點;阮健弘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14.9%,創下2012年以來最高。
從社會融資規模來看,2019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高達16.88萬億元,同比多增1.21萬億元,佔全年新增社融總量的66%。而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融資規模則仍在持續凈減少,但減少幅度較2018年明顯縮窄;直接融資項下的企業債券凈融資3.24萬億元,同比多6098億元,出現較大增長。
另一方面,2019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4萬億元,同比多增543億元。而在2020年初的貨幣信貸投放方向,21世紀采訪的多位銀行分支行負責人則表示,一方面年初的項目中大型政府類、基建類項目會比較多,另一方面銀行也會繼續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監管部門也一直在強調金融要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因此我們也一直在保持信貸投放。從地區觀察來看,製造民營業聚集的珠三角地區,去年四季度後企業的信貸需求是有回暖的,預計中美貿易協定的簽署還會促進珠三角製造、進出口企業業務的進一步回暖,提升企業信貸需求。」珠三角地區某國有行分行副行長表示。
2020年貨幣政策怎麼走?
2020年初以來,貨幣市場上的資金價格有所上行,央行也在1月6日實施全面降准後,連續兩日在公開市場上進行大量投放,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1月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央行通過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方式提供不同期限的流動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春節前流動性的平穩以及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如果觀察貨幣市場利率的變化,可以發現還是比較平穩的,央行將繼續採取貨幣政策操作,保障春節前流動性的平穩,也為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提供一個良好的流動性環境。
除流動性問題外,市場也十分關心2020年的貨幣政策走向,尤其是降准降息方面。
在降准方面,孫國峰表示目前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9.9%,大型商業銀行為12.5%,中型銀行為10.5%,小型銀行為7%,計算兩優後,大多數服務縣域銀行實際法定存款准備金為6%。「在國際上,我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處於適度水平,未來中國下調存款准備金率還有空間,但空間有限。」孫國峰表示。
在降息方面,孫國峰則回應稱,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討論降息問題時應該更關注實際貸款利率的變化。「去年市場利率整體下行,LPR改革推動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效果,信貸利率水平是有明顯下降的。」孫國峰說,「存款基準利率仍將長期保留,並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等,適時適度進行調整。」
「近期宏觀經濟企穩且通脹壓力仍在,我預計MLF利率暫時不會調整。由於今年初全面降准0.5個百分點,銀行資金成本下降,預計本月LPR利率會小幅下降5個BP。此外,1月23日將有2575億元TMLF到期,預計將擴大規模續作。」溫彬表示。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偉也表示,目前降息(下調MLF操作利率)效果對於降實體企業融資成本效果有限。預計在存量貸款切換定價基準完成前,貨幣調控以數量型政策為主,MLF操作利率下調或將在3月之後。
而在信貸投放方面,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則表示,會嚴控房地產信貸資源中的佔比,引導商業銀行切實轉變經營思想,把經營重點放在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領域,央行在推動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方面,還會有進一步的研究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