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業發展銀行2012年至2016年貸款
摘要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2012年累放各類貸款12647億元,年末貸款余額21844億元,增加3105.9億元,增長16.5%。糧棉油收儲信貸工作穩中求進,累放糧棉油收儲貸款5456.3億元,增加1124.2億元,支持收儲糧食3221.2億斤,占當年商品量的50%;支持收購棉花8740萬擔,占產量的60%以上,支持棉花儲備創歷史新高。
Ⅱ 震驚!百萬房貸少10萬利息,你可以這樣做
6月15日,一份銀行房貸收緊的傳聞鬧得人心惶惶,央行不放水,樓市這輪政策牛市是不是要完蛋啦....而房價一暴跌,首當其沖的就是風光的房姐房爺們!中產階級最先被殲滅!
所以到底還該不該買房?!在存款跑不過通脹炒股成了被割韭菜的今天,買不買房,每個人心裡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未來10年房子漲幅低於30%,平均年漲幅2.5%,或者下跌。租房人勝出。如果單從財富上計算,只要房子隨CPI增值,買房就是值得的。北上廣深房價,以人民幣計價很難有「頂部」,它們的頂部是「美元頂」。
【一年來的房貸的增長】
彭博的這張圖顯示,中國房貸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陡然增長。僅看圖粗算一下,如果以2014年第一季度1700億的房貸為底,那麼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新增的房貸差不多有一萬億元。
這個還在膨脹的杠桿將會對未來的消費產生壓抑性影響。 供給無論如何改革, 都要面對一個不斷萎縮的需求。這是個惡性循環。
5、房價崩盤了,中產階層可能最先被滅掉!
房價崩盤,誰最悲催?特有錢人不怕,即便損失一半,也不會影響到生活品質。最底層的窮人也不怕,反正也沒錢,橫豎一條命。。。。
最慘的是房姐房爺們。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6-1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Ⅲ 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資產是人民幣還是實物
除少部分備用金和存款准備金外,都是以人民幣計價的債權和實物。
Ⅳ 2008-2014年四大行不良貸款環比,同比的比較,看趨勢情況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
銀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6461億元,較年初增加541億元,不良貸款率1.04%,較年初上升0.04個百分點,達到近三年來最高水平。
這一比例下半年或還將上升。業內人士認為,在2009年大規模的信貸投放之後,目前已進入第五年還本付息期。此前累積的地方平台和地產風險或逐步顯現,鋼貿等過剩行業的貸款風險還未完全暴露,經濟下行壓力亦將波及銀行資產質量。
部分地區和行業不良貸款增長快
相較於銀監會披露的1.04%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均值,銀行一季報顯示,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已有兩家超過均值,農行和交行一季度不良貸款率分別達到1.22%和1.09%;建行一季度不良貸款猛增55億元,1.02%的不良貸款率已逼近均值。
部分中小商業銀行一季度的不良貸款增長更快。一季度業績增幅最高的平安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81.05億元,增幅7.47%;興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14.52億元,比年初增長10.85%。
去年以來,部分地區、行業領域的不良貸款增長堪稱觸目驚心。以民營經濟、出口加工及國內外貿易為特色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成為「不良」爆發的「高危地帶」。
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告訴,據內部同業估算,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去年在浙江地區的不良損失已覆蓋其從2003年進入浙江省後十年以來的利潤總額。
「目前看來,今年的情況更加不容樂觀」,銀行人士表示。
以不良重災區之一鋼貿行業的相關貸款為例,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表示,2014年將是鋼貿風險大面積爆發的一年。鋼貿類貸款的情況跟其他行業有很大不同,其損失率非常高,若短期內全部暴露,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會急劇上升,對上市銀行來說難以接受。所以,銀行採取各種措施,體現在不良率上應該說有一定程度保留,2013年並沒有完全暴露,而損失狀況最終可能在2014年基本暴露出來。
銀行不良貸款小幅上升或是趨勢
2008年至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金融機構進行了大規模信貸投放,大部分貸款為5年期,到今年進入了集中還本付息期。
「一家銀行支行行長告訴我,他在2009年的時候給地方政府貸了一筆款,有一個項目,是一個縣級平台,他當時貸出1.5億,這個項目當時評估是3億左右,怎麼審查都是合格的。到了今年要還錢了,肯定還不了,這誰都知道。那怎麼辦?需要重新做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做8億,貸3億。這3個億就有問題了,這3個億是怎麼做的?其中1.5億是還本,就是2009年那筆貸款的還本,還有5千萬是還息,真正投入到這個項目裡面的就只有1個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對於融資數額大、回本期限長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而言,「借新還舊」是維持資金鏈的一個常用手段,保證企業融資鏈不斷裂也部分符合銀行利益,但也暴露了部分平台陷入資金緊缺、存在還本付息困難的窘境。下半年,隨著這部分貸款大規模進入還本付息期,銀行資產質量將面臨大考。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下半年銀行不良貸款有可能延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房地產貸款、地方融資平台以及一些產能過剩行業比如重化工業、鋼鐵、水泥等,「畢竟未來房地產要調整、地方政府職能轉變,依靠高投資模式要轉變,相關的這些行業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會帶來行業內的洗牌,因為產能過剩是總量過剩,有一些經營能力差的企業,有可能會出問題,但並不是全行業都不行了。」郭田勇表示。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下半年銀行不良貸款會小幅上升,現在產能過剩調整還沒有完成,還有一部分潛在的風險有暴露的可能性。在宏觀經濟運行的態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的情況下,銀行不良貸款小幅上升會是一個趨勢,目前看還在安全定義之內。」
他認為,不良貸款將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行業、周期性行業以及小微企業,行業和地區分布的特徵還會延續。
暫未施壓業績 核銷或加快
曾剛認為,目前盡管不良貸款在上升,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水平仍在可控范圍之內,繼續小幅上升也不會超過銀行風險承受能力,目前還沒對銀行形成太大考驗。
「一季度發布的上市銀行年報顯示,看起來盡管不良資產規模在上升,但他們的利潤情況還可以,一些銀行利潤增速降低,另一些其實在快速增長。最快的平安銀行增速超過40%。整體來看銀行業利潤保持不錯的增長速度。有盈利意味著有風險抵禦能力,利潤可以用來彌補風險。隨著結構調整的深入,資產質量還存在潛在的風險,從銀行的角度來講,在今年要管控好風險,盡量對一些不良資產加快處置速度。」曾剛表示。
「目前撥備率還很充裕,上市銀行基本在200%以上,短期內還不會影響到當期利潤水平。增長速度可能會有影響,但增長速度不完全取決於資產質量。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長速度也在下降,受利率市場化加速,銀行利差收入在收窄,這也是導致利潤收窄的重要因素。資產質量還沒有惡化到沖減當期利潤的地步。」曾剛表示。
「銀行業績以前增速較快,現在下降也是很自然的。銀行在整個國家並不是高增長類的行業,盈利情況大致跟GDP相當或者比GDP高一點,未來可能還會下降。」郭田勇表示,「未來貸款增速如果加快,就要增加撥備,業績當然就會受影響,這種情況下對銀行的業績影響就會比較大。」
Ⅳ 不良貸款的現狀分析
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或者已有跡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而形成的貸款。
我國曾經將不良貸款定義為呆賬貸款、呆滯貸款和逾期貸款(即一逾兩呆)的總和。我國自2002年全面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該制度按照貸款的風險程度,將銀行信貸資產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不良貸款主要指次級、可疑和損失類貸款。 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78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5%,較二季度的4564億元和0.94%均有小幅上升。
分機構來看,2012年前三季度不良貸款數據顯示,除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保持下降外,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和外資行在這三個季度內的不良貸款率均保持上升。而包括大型商業銀行在內的所有類別的銀行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均保持上升。
具體分類來看,大型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3070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股份制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74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7%,城市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42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85%,農村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48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65%,外資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6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62%。
不良貸款出現反彈等原因,導致撥備覆蓋率有所降低。三季度撥備覆蓋率由二季度的290.18%微降至289.97%。
Ⅵ 關於銀行業不良資產的問題
「從文章可以看出,2009年年初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余額為15509億元,
而銀監會網站裡面的2008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情況表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的不良資產余額才5681.8億元。 」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其中的字眼「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銀行不但包括商業銀行,還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
Ⅶ 農村商業銀行存在哪些風險 新聞
如果你知道農村商業銀行目前的資產質量的惡化程度,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央行對農商行吃獨食了。從去年開始央行對地區金融機構實施定向再貸款,再到日前對農商行和農合行實施定向降准,現在又要對農商行農合行包括城市商業銀行進行定向將准,原來是有些農商行已經壞賬累累,快揭不開鍋了。
銀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農商行不良貸款余額為7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不良貸款率為1.68%,遠高於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的0.94%和0.92%。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在眾多農商行里,不良貸款率高達10%甚至接近30%已經不是新鮮事,而3%至4%也是很常見的現象。近期公布2013年年報的江蘇連雲港東方農村商業銀行去年不良率26.76%,且資本充足率已經轉為負。
作為身處經濟發達地區的連雲港農商行,截至去年末營業利潤為-49.31萬元,歸屬於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為-162.56萬元,資本充足率降至-4.56%,其不良率已從2011年的1.75%上漲至2012年的13.02%,進而上漲至2013年的26.76%。截至2013年末,連雲港農商行100萬元以上的未決訴訟案件多達273件,涉及訴訟本金11.8億元,連雲港農商行均是原告,其2013年利息回收率僅44%。
連雲港農商行的存款增速都在放緩,連雲港農商行2013年存款總額為70.6億元,同比下降15.17%。與2011年數據相比,存款規模已連續兩年下降,導致其2013年的存貸比達到108.86%,遠高於2011年的71%。
整個農商行的資產質量都在下滑,今年一季度農商行不良余額是2012年一季度374億元的2.13倍,是2011年一季度299億元的2.65倍。這一比例高於城商行和大型商業銀行,但低於股份制商業銀行,今年一季度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余額為1215億元,是2012年同期608億元的2.41倍。
除了連雲港農商行之外,多家農商行不良率也較高。例如,2013年,安徽望江農村商業銀行貸款余額22.9億元,其中不良貸款余額2.13億元,不良率接近10%;江蘇睢寧農村商業銀行2013不良貸款率為4.28%,比年初上升0.48個百分點;安徽涇縣農村商業銀行2013年不良貸款佔比4.10%,比期初上升0.25個百分點。
分析認為,農商行貸款集中度高是一個重要原因,一是行業集中度高,一是地區集中度高,雞蛋被放在了一個籃子中,風險不能分散,很容易形成大面積壞賬。
農商行貸款一般都在本地區,區域范圍較小,如連雲港農商行則是經濟較發達地區;而行業在集中在批發零售、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2013年投向製造業的貸款比例高達42.07%;連雲港農商行2013年投向批發零售行業的貸款比例高達44.64%。
雖然規模較大的農商行分散程度略高,但集中在房地產、製造業等領域的比重依然靠前。北京農村商業銀行2013年房地產行業貸款329億元,佔比13.94%,僅次於佔比20.11%的票據貼現;上海農村商業銀行2013年涉及房地產貸款395億元,佔比17.96%,僅次於佔比18.49%的製造業。
可以肯定隨著資產質量的下降,農商行的發展進入惡性循環,其貸款增速也會下降,按照貸款創造存款的原則,其存款也必然顯著下降。江蘇一家農商行副行長表示:「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貸款違約情況明顯增多,銀行貸款逐漸變得謹慎。」
以連雲港農商行為例,2013年末,連雲港農商行貸款總額為76.85億元,同比僅增長2.48%,這一增速遠遠低於高達14%的行業平均水平。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內的小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新增額1597億元,同比少增加了471億元;而去年一季度,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同比增加了2068億元,同比少增加1384億元。
顯然,對於農商行目前的不良資產,在穩定地區金融秩序,進行再貸款和定向降准支持的同時,一定要搞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地區經濟系統性下滑造成的?還是貸款違規造成的?是貸款風險控制不力?還是內控薄弱?是公司治理、地方政府一股獨大造成的?還是貸款定價等技術性原因等等造成。
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了,農商行,包括農合行還有諸多的城市商業銀行將再次成為由納稅人填充的無底洞。
我們注意到,監管層對農商行的支持,都是以支持三農為目的的,但是當前的農村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的貸款力度有多大呢。
從全國數據看,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國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分別達11.77萬億元、14.6萬億元和17.6萬億元,呈逐年增長之勢;而同期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分別為3.9萬億元、4.6萬億元、5.3萬億元,分別占涉農信貸總額的33.34%、31.51%和30.11%,佔比卻呈逐年下降趨勢。農商行對三農的信貸支持,顯然是有瑕疵的。
而我們也注意到就在央行對農商行下調村准率2個點的時候,同時,銀監會公布的11號文(整頓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對非標資產的投資),銀監會官員甚至表示放寬涉農銀行的貸存比要求。據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測算,11號文意味著當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非標超標約3000億元。同業模式這樣的金融創新令大量縣域信貸資源流向了產能過剩的領域(包括房地產)。
而中國農村正規信貸需求十分旺盛,有借貸需求的家庭比例達到19.6%,但他們的正規信貸可得性僅為27.6%,低於40.5%的全國平均水平。
而我們還注意到,在央行最近兩次定向將准中,第一次定向將准2個點的農商行存准率,而農合行只有0.5個點,而兩次降准,竟然都沒有農村信用社。當然這於農信社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較低有關,但是其超儲率過高也是客觀現實,是因為農商行過於激進還是農信社過於保守?
有報道提到,有些農商行的風控機制不夠健全,所以容易被有瑕疵的非標業務鑽空子。比如項目通不過股份行的風控,而為找農商行出資,項目發起行或融資方會給農商行的相關負責人『返點』,一個2個億的項目,返點5‰就是100萬,而項目實際風險卻由農商行自己承擔。在該高層人士看來,類似的利益輸送現象在農商行的非標業務中或並不少見,而其操作方式具有較強隱蔽性,監管亦難於認定。
去年債市整頓銀行間市場丙類賬戶的時候就揭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是債券「代持」行為的主要參與者——即給那些進行高杠桿高風險久期投機者提供了資金(或資產負債表)的支持。
在非標業務中,農商行等農金機構常扮演的角色正是出資方。例如在部分信託受益權買入返售業務中,農商行就常作為「乙方」出資,而非標資產的項目則多來自其他機構,並由這些機構打包、安排保函後出售給農商行。
那麼以上案例可以揭示,對農商行進行定向支持,是因為其資金缺乏,還是因為其內控薄弱,違規操作,答案顯然就要重新考證了。
因此,監管層在進行資金支持的時候,一定要分清責任和問題,對於那些故意違法違規的管理人員要讓他們承擔責任,而對於經營合規,成績優異的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獎勵,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同時引導或者強制他們合規依法經營,改進目前地方政府一股獨大,農商行對地方政府依附性過強,獨立性不足的問題。比如,有分析認為,農商行對地方融資平台的支持問題,是其壞賬多的一個主要原因。
Ⅷ 誰能找到2010-2019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數據
沒法看,除非找律師才能查到!反應這家金融機構有沒有實力,現象?實際現象是他們的余額都不多,因為稅多,所以都從其他渠道放款!
Ⅸ 銀行 風險管理 不良資產率 多少
根據銀監會2011年年報,截至2011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1.05萬億元,不良率1.77%。其中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279億元,不良率0.96%。
Ⅹ 銀行不良貸款率怎麼計算
不良貸款率計算公式如下: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100%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高,可能無法收回的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貸款率低,說明金融機構不能收回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越小。
正常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關注類貸款定義為盡管借款人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次級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可疑類貸款的定義為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
損失類貸款定義為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對各項貸款進行分類後,其後三類貸款合計為不良貸款。
各項貸款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借款人融出貨幣資金形成的資產。主要包括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從非金融機構買入返售資產、透支、各項墊款等。
供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