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中國貸款余額存在金融風險

中國貸款余額存在金融風險

發布時間:2021-07-26 04:19:08

A. 請問貸款余額和存款余額的定義是什麼

貸款余額不是貸款數額,貸款數額是指合同數額,是一個不變的數額。貸款余額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業銀行已經發放的貸款總和。銀行的考核指標中有存貸比,即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之比不能超過75%,否則就會違規,並存在很大風險,存款余額為負債指標,貸款余額為資產指標。

滿意請採納

B. 如何看待個人房貸余額增1.96萬億

2017年,中國宏觀層面大力防範金融風險,抑制房地產泡沫,樓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嚴厲調控,房住不炒、租購並舉的精神已深入人心。

在這一背景下,銀行的「香餑餑」業務——個人住房貸款亦受到了嚴控,房貸降杠桿大勢所趨。央行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個人房貸余額21.1萬億,同比增長26.2%,2016年全年這一增速為35%;余額僅增加1.96萬億,2016年同期余額增加為3.63萬億。

實際上,央行2017年一直在對房貸進行調控。過去十多年,住房的自住和投資需求集中爆發,造就了中國房地產業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增量需求推動市場發展,各大房企的經營鏈相對簡單,主要是把房子蓋好和賣好。而當供給、需求達到階段平衡點之時,市場進入了存量時代,經營鏈變成了生產+銷售+運營,這給所有房企和金融機構帶來了挑戰,以及機遇。

C. 中國金融銀行業具體存在哪些風險

1.金融市場還不夠成熟,深度和廣度不夠。
2.利率和匯率缺少市場化。
3.金融市場主體競爭力較弱。
4.金融風險防範的機制不健全。
5.金融市場尚不完備。

D. 簡要分析當前中國網路金融存在的問題

我個人覺得當前中國金融市場主要的問題還是制度問題,改革開放後,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體制的改革遠遠落後於實體經融體制改革的滯後,最終必將影響到實體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記得2006年的時候我國金融業將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將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高效的市場營銷機制以及雄厚的資本實力等優勢,與中資銀行展開全方位的競爭.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國金融體系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當前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從兩個方面得出初步判斷.
首先是儲蓄—投資轉化率.社會資金轉化為投資通常有三個途徑:一是通過銀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貸資產形式發放給資金需求者;二是通過財政資金如國債的形式轉為投資;三是通過資本市場如股票、債券等形式轉為投資.在財政融資方面,盡管我國稅收佔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指標30%—40%相比,仍相距甚遠,更何況財政支出具有很強的剛性,且大部分支出為非生產性支出.在證券融資方面,由於資本市場的不規范,近年來其佔比更有明顯下降.由於上述兩個融資渠道相對較弱,銀行信貸仍然是我國儲蓄轉化為投資的主要途徑.從2000—2003年國內金融市場融資情況可以佐證以上的分析.2000年,貸款占國內金融市場融資總量的比例為69.7%,國債佔比17.8%,企業債佔比0.6%,股票佔比12%;到2003年,貸款佔比升至85.1%,企業債佔比微升至1%,國債佔比降至10%,股票佔比降至3.9%.
根據人民銀行和西南財經大學聯合課題組的統計分析數據顯示,自1995年我國商業銀行首次出現存差約0.3萬億元以來,到2003年末存差已經擴大至4.9萬億元,大量資金沉澱在國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並未有效轉化為生產性資金.
另外,國內儲蓄過剩與外資大量湧入並存的現象存在,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了國內金融資源的浪費,反映了儲蓄無法順利地轉化為投資.
其二是M2/GDP指標.大量的理論及實證研究表明,M2/GDP指標過高,通常反映出貨幣供應量超過經濟增長的實際需要,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不高.2003年末中國M2/GDP比率已經達到189%,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遠遠超過一般國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盡管這裡面有貨幣化進程的因素,但M2/GDP這一指標的持續上升表明我國的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信貸推動特徵,而且信貸資產的運用效率趨於下降,不能不說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問題.
另外,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主體.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效率和績效可以說代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效率和績效.但是,按照英國《銀行家》雜志2004年第7期公布的全球性1000家最大商業銀行最新排名和主要財務數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按資產排名分別為第20位、第28位、第33位、第41位;按績效排名則分別為第85位、第83位、第69位、第81位.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2006年我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之時,外資銀行將於中資銀行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展開全面競爭,我國金融業所面臨的形勢是何等之嚴峻.
第二,融資結構扭曲,金融體系內風險向銀行集中.
目前我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衡,我國間接融資比例過高,增加了銀行貸款風險,制約了經濟持續協調健康地發展.從國內金融市場整體融資結構來看,2003年國內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規模約為3萬億元,占融資總量的85%,而同期股票、國債、企業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新增規模為5340億元,只佔融資總量的15%.再進一步具體化,從2001年、2002年到2003年,銀行貸款占企業融資的比例分別為75.9%、80.2%和85.1%,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93.8%.可以看到間接融資佔有絕對比重,融資結構嚴重失衡.
按照金融運行的一般規律,短期資金需求主要靠銀行貸款,即間接融資的辦法予以解決;長期資金的需求主要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方式來解決,這樣可以避免用短期資金來源解決長期資金需求的種種弊端和風險.然而,目前我國的現狀卻是,90%的長期資金需求都是通過商業銀行以間接融資渠道解決的.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資產來源又是以短期資金為主,從而產生了短存長貸引發的流動性問題,蘊藏著潛在的金融風險.
第三,直接融資體系內結構失調.
一是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發展不平衡.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通常是股票市場融資額的數十倍.我國的情況則相反,2002年末,中國GDP總值為10萬億元,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和企業債的未清償余額為35000億元,相當於GDP的35%.其中,企業債券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它的未清償額不到1000億,佔GDP總額的比重不足1%.
與債券市場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迅速.自1991年開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市價總值、交易規模等,逐年攀升.截至2003年底,我國股票市場的市價總值4萬多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36%.股票市場融資相對於間接融資的比重在調整中也逐步上升,2004年第三季度這一比重達到了4.8%.
二是在債券市場中,企業債的發展嚴重滯後.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品種主要有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特種金融債和企業債四大類.從1994年開始中國國債發行規模呈現跳躍式增長,2004年中國國債的發行規模已近7000億元人民幣.同時,政策性金融債發行總額也呈快速增長態勢.2004年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總額已達到4298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債券市場中發行規模僅次於國債的券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後.10餘年來,在多數年份中,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都不超過500億元.從2004年的情況看,截至2004年11月底,企業通過股票市場籌資1273億元,通過債券融資245億元,企業債券融資僅為股票融資規模的五分之一.
二、對策建議
第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實體經濟背景.

現代金融體系存在的基本價值就是積累資本,配置資本,資本的配置效率依賴於金融體系.但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不僅僅依賴於金融體系,它還更多地依賴於金融資源的主要使用者——國有企業的效率.國有企業承擔的過重的政策性負擔,使之在愈來愈市場化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舉步維艱,但無論如何,融入市場,加快自身的市場化步伐是國有企業的唯一選擇.
因此可以說,國有企業攻堅戰與我國金融體系建設是站在一條船上的難兄難弟,患難與共,禍福同享.加快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必須同時加快國有企業攻堅戰步伐,以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條件和前提.
第二,以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化進程為核心,進一步完善金融產權制度.

完善我國的金融產權制度的主要內容是,要加快金融產權的多元化進程,允許各種投資主體投資金融產業,實現金融主體成分的多元化.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產權主體控制金融,都要對金融機構的經營失敗負責,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經營失敗成本轉嫁,即真正實現金融產權的完整化.只有把金融機構轉嫁失敗成本的路堵死了,金融機構的成本才是真正內在化的完全成本,預算約束才是真正的完全硬約束.
目前的一個著力點是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力度.核心是股權多元化.產權結構的多元化有利於形成相互制衡、有效約束的內部治理機制,將國有商業銀行還原為真正的金融企業,使其逐步建立靈活有效的經營機制,真正以利潤最大化或公司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同時,多元化的產權結構也有利於強化外部監督,促使各項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第三,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
目前,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關鍵,是盡快出台2000年以來一直加緊修訂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放鬆一級市場管制.一是改審批制為核准制,並逐漸進步到注冊制.二是打破對發債主體的限制.三是放寬所募資金使用限制.四是實行企業債券利率市場化.五是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要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應該大力培育保險公司、商業銀行、養老基金、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提高市場流動性,降低市場風險

E. 當前中國住房信貸的風險在哪裡

進入2017年,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落實及一些城市調控政策再加碼,有不少國內媒體都在歡呼,這一輪國內房地產調控初見成效。當前中國的住房市場基本上仍然是一個以投資炒作為主導的市場,房價不下跌,投資者不願意退出市場,那麼要擠出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泡沫也只是一句空話。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巨大的泡沫不擠出,要抑制資產泡沫是不可能,要讓住房回歸到居住的功能同樣是不可能。

正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樣一種現狀,最近有研究報告指出,盡管近年來中國全社會住房貸款余額持續高速增長,從2011年6月的6.8萬億增長至2016年6月的16.6萬億,盡管全國有房貸家庭的戶數,2013年有房貸家庭戶數相比2011年上升23.1%,2015年相比2013年則上升12.8%,及2013年末房貸余額總量相比2011年上升37.3%,2015年末房貸余額總量相比2013年上升44.7%,但這幾年快速增長銀行住房按揭貸款主要是持有有住房者手中,這些中高收入者不僅持有絕大多數的住房按揭貸款,而且他們的償還貸款的能力要比低收者要強,所以當前的銀行住房按揭貸款風險不高。

比如若我們設定償付收入比>0.75為風險警戒臨界值,則既屬於最低收入家庭分組又超過警戒值的風險家庭佔全部有房貸家庭的3.9%;中低收入家庭中風險家庭佔全部有房貸家庭的5.1%;中等收入家庭這一數字為1.5%;中高收入家庭為0.7%;最高收入家庭為0.7%。

該報告指出,2013-2015年間,有房貸家庭戶均房貸余額的加速上升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是新購住房價格加速上漲;二是新購住房杠桿率加速上升,亦即每套新購住房的貸款比例提高;三是原有貸款家庭再貸款購房。我們認為戶均貸款余額的加速增長主要為原有貸款家庭再貸款導致。

也就是說,按照該報告的邏輯,近幾年來國內一些城市房價瘋狂上漲,主要銀行信貸快速增長所推動,而這種過快增長的住房按揭貸款,絕大多數又為國內中高收入居民所獲得。可以說,在一個以投機炒作為主導的住房市場,只要房價上漲的預期不改變,只要房價不下跌,那麼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就不存在多少風險,這時銀行也會把住房按揭貸款看作是優質資產。近2014-2016年,持有住房的居民或住房投資者為何會湧入住房市場,國內銀行為何願意通過住房按揭貸款把銀行70%貸款湧入房地產市場,問題的關鍵就是都假定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只漲不跌。只要房價下跌,無論是中高收入的住房按揭貸款,還是低收入持有的住房按揭貸款都存在巨大的風險。

在2016年國內不少城市的住房價格瘋狂上漲到天上去了之後,過度的信貸擴張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泡沫吹得巨大之後,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就不能夠讓巨大的房地產泡沫擠出嗎?要擠出房地產泡沫,房價能夠不跌嗎?只要房價下跌,中國銀行體系的住房按揭貸款的風險都會暴露出來。如果市場及中央政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則是當前中國金融體系最大的風險。當前中國住房按揭貸款的風險就在這。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1-0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F. 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指某一時點金融機構存款金額與金融機構貸款金額。其中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非銀行信貸機構和保險公司。
金融機構貸款是指:企業向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資金。其中商業銀行是國家金融市場的主體,資金雄厚可向企業提供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因此商業銀行貸款是企業負債經營時採用的主要籌資方式。

G. 國家助學貸款存在很多金融風險,以下不屬於金融風險的是哪個

國家助學貸款的金融風險成因分析 國家助學貸款中金融風險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信用的評價機制的缺乏 由於缺乏個人信用體系造成的信息不對稱, 極易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降低了商業銀行辦理助學貸款的 積極性。信息不對稱可能發生兩種情況: (l)貸款前的逆向選擇。 那些最積極尋找貸款、最可能得到貸款的人,通常是最可能造成信貸風險的借款者。譬如,某些有超前消費 意識的學生,盡管家庭經濟較好,但他可能是最努力獲得貼息貸款的申請者;反之,一些家庭經濟確實困難、品 學兼優的學生可能出於「自尊」而消極對待國家助學貸款。 (2)貸款後的道德風險。 在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中,道德風險突出表現在: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大學生,有可能用這筆錢去從事非學業 活動,不認真學習,以至受到學校開除等處罰,甚至還有少數人會故意逃避還貸義務。
2、政策法規的不完善 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助學貸款的法律法規,銀行現在發放助學貸款多按《擔保法》《貸款通則》等金融 、 法律法規發放,而現行金融法律法規都是針對生產性貸款制訂的,因而對助學貸款不完全適用。 此外還應該看到,我們對欠貸問題的追究還只是停留在行政規定的層次,缺少法律的約束力和穩定性,同時 缺乏切實可行的追討貸款的辦法, 對故意拖欠貸款的學生處罰力度不夠, 對銀行和學校的不作為行為缺乏監管機 制,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規定還不夠全面和清晰,這此問題都間接的加劇了助學貸款的金融風險。
3、大學生畢業生履約能力不高 借款學生畢業後歸還貸款面臨三重困難,即 ①就業的不穩定。 ②地區收入的不平衡。 ③低收入,高消費。學生剛畢業,既要為就業、再就業繼續投資,又要為戀愛、結婚和孝敬父母花費大量的 資金。 這使相當一部分人處於恪守信譽與維持起碼生存的兩難選擇境地。
4、缺乏擔保,銀行放貸積極性不高 國家助學貸款從一開始就帶有很強的政策性,但卻又定性為商業貸款,從銀行方而看,商業銀行目前正處在 上市的關鍵時刻,對金融不良資產的管理非常嚴格,造成商業銀行放貸的積極性不高; 其次, 助學貸款是純粹的個人信用貸款, 在目前個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 銀行幾乎承擔了所有的風險, 從貸款管理的角度來看,這種貸款筆數多、金額少、成本高、收益低,一旦發生呆帳壞帳,收賬成本高於收益。 因此,銀行對助學貸款能拖就拖,能不辦就不辦,造成目前助學貸款中間冷(銀行)兩頭熱(學校和學生)的局 面。

H. 中國的金融領域存在哪些風險

1、金融領域高杠杠風險
2、房地產泡沫風險
3、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風險
4、人民幣大幅貶值,資金外流

I. 貸款余額和累計發放貸款有什麼區別一樣嗎

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單位一年內有多次貸款和還款記錄,那麼它的貸款余額和累計發放貸款肯定不一致,貸款余額是年末賬上還掛著的金額,而累計發放貸款則指這一年貸款的發生總額(不包括還款的金額)

閱讀全文

與中國貸款余額存在金融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起訴貸款人不強制執行擔保人 瀏覽:120
寶馬金融工資流水多少可以貸款 瀏覽:993
農村可以貸款嘛 瀏覽:528
公司貸款清收年終工作總結 瀏覽:617
捷豹XEL貸款月供 瀏覽:59
包頭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31
上海房屋貸款器 瀏覽:471
陝西信合購房商業貸款年利率 瀏覽:15
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是哪個APP 瀏覽:408
憑手機貸款可信嗎 瀏覽:504
176萬商業貸款每月還多錢 瀏覽:22
買房沒有工作怎麼在銀行貸款 瀏覽:391
擔保公司貸款注意 瀏覽:845
西寧手機貸款 瀏覽:406
二套房沒用公積金貸款嗎 瀏覽:495
貸款公司員工去催收算不算涉黑 瀏覽:268
桃江小額貸款電話號碼 瀏覽:764
小額信用貸款政策 瀏覽:222
農村戶口到當地信用社貸款 瀏覽:638
二手房貸款擔保機構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