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去一個公司應聘卻讓我教育培訓貸款,錢交了怎麼辦
教育培訓貸款?是什麼教育培訓?專業教育?學歷教育?
如果是專業教育是入職類的培訓還是水平類的提升?
貸款是什麼意思?去應聘沒帶錢,然後公司貸款給你培訓?
交了多少錢?簽試用期合同了么?教育培訓簽合同了么
2. 到某公司應聘工作,卻要求簽下貸款培訓合同才能上崗
不是貸款培訓吧。
進入企業,企業會安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而這種崗位證書是你沒有的。公司就安排培訓,公司出錢,要求你必須為公司幹活多少年,每個月扣除一部分。這個我經歷過,也想的通,自己幹了證書歸屬公司使用,離職的時候你拿走,以後屬於你。比如建造師證,會計證,物業管理師證等。
3. 找工作時被要求貸款培訓究竟合不合理
肯定不合理呀
4. 本來是找工作,結果進了一個培訓機構,並要求我貸款17000作為培訓費用,現在能退嗎
這個東西具體要咨詢對方如果對方不肯退錢找相關部門投訴
5. 之前收到了菜鳥在線和匯眾益智的面試邀請,去到後才發現是培訓的說是貸款助學,學完推薦工作後還貸
推薦就業100%是給你推薦的
但你能不能應聘上就難說了
6. 女子遭遇"入職培訓貸" 簽合同後被要求貸款1.7萬是怎麼回事
當時應聘的是數據錄入崗位,公司讓我5月16日來,面試的時候跟我說有一個編程的崗位,需要培訓,並且告訴我有3天的試崗期,讓我考慮清楚了再簽訂合同。」孟女士的女兒小王說。
從上周五開始,小王就進入了「試崗期」。這期間,小王每天來公司上課,「一開始只學習了html網頁前期的學習,並沒有學習太多的內容。」英語專業的小王,對於這方面的業務很有興趣,學習也很積極,准備繼續在這里培訓上崗。3天「試崗期」後,小王想與公司簽訂正式合同。小王說:「公司的人告訴她,培訓費一共是1.7萬元,可以貸款,分18個月償還,每個月從工資里扣除1100元。」
當天下午,記者接觸到了該公司的工作人員李先生與劉先生。「對於收取培訓費,我們公司覺得是合理的。培訓費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貸款。這些年,就業環境不太理想,人才流失也比較嚴重。很有可能在我們這里培訓了幾個月之後,教會了他一些知識,轉頭就去了北上廣的大公司就業,這對我們公司來說是一種人員流失。」新文化記者在該公司內看到,這家公司的三間房間內,約有30人正在進行培訓。李先生介紹,有些是正式員工在做項目,有些是正在培訓的人員。「我們公司是合法經營,已經有很多通過培訓正式上崗了。」李先生稱,也存在很多本來是文科生卻來IT行業就業的人,進行培訓主要是要考察他們的資質,對於不適合此行業的人員,會退還培訓費。
7. 本來是去面試工作的結果被忽悠成了培訓了還辦了百度貸款19800現在一點
給你面試的是個人才啊 牽出來了的話就看你有沒有那沒多錢堵上貸款了
8. 找工作被騙辦了一個貸款,簽了一個內訓協議,當時說培訓完有工作了工資高了才還貸款,現在發現都是騙人的
報警啊,這個算是詐騙的,培訓貸新聞報道過的,找其他人一起報警
9. 之前因為找工作迷茫,後來找到了一個培訓機構被忽悠進去貸款交了學費,現在沒學幾天感覺被騙了很後悔
既然如此
以後盡快好好珍惜每一個工作機會
就可以越來越好的
10. 大學生求職不成怎麼就背上培訓貸了
求職不成還背了「培訓貸」
時隔一年,已經畢業的劉聞和她的同學仍在「維權」。
2016年6月,西安外事學院文學院的大三學生在學校里參加了一場職業宣講會。前來宣講的是專做UI設計等培訓課程的機構——山西優逸客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以下簡稱「優逸客西安分公司」)。公司許諾:經過培訓,公司可以幫忙向合作的各大企業推薦她們,包找到底薪3500元以上的工作。
劉聞和另5名同學跟這家機構簽了協議。事後她們卻發現,允諾的工作推薦「變了味兒」,她們還因此背上了上萬元的貸款。而花費了長達5個月的時間學習後,找工作還得指望自己。
在劉聞等人看來,該機構的培訓拿出去不管用,無限次的推薦很敷衍,而且,邁進貸款的大門坎兒,錢早早就打給了機構,即使和機構在後續的就業推薦上存在糾紛,自己也無法從債務中抽身。
來自貸款平台的「推波助瀾」
事發後,劉聞的家人幫助她提前還款。然而,讓劉聞氣憤的是,提前還款還需要支付一筆違約金:她和同學在今年四五月份先後一次性還清了剩餘還款,除了本金和相關服務費,她們還被扣掉了五六百元不等的違約金。
實際上,據劉聞回憶,還款期間,她曾向貸貸熊咨詢過3次「提前還款是否影響還款金額」,對方都表示沒有區別。事後,貸貸熊和優逸客西安分公司均表示不了解具體情況。貸貸熊還稱「應該有違約金,是你們當時沒有問。」
王佳回憶,培訓之初曾有同學向機構先交了800元,最後這些同學的貸款金額就變成了15000元。「我們根本不知道網貸,只知道學習完後給機構錢,結果在簽合同的時候來了貸貸熊。」
事實上,早在去年,就有媒體披露不少公司以教育培訓為名,採用虛假宣傳的形式,讓學生背上高額貸款。而上述的貸款平台彼時也曾出現在報道中。這些來自第三方平台的「助力」,降低了學生報名培訓的「門檻」,可最終如約而來的,沒有夢寐以求的工作,只有高額的貸款賬單。
劉聞告訴記者,貸貸熊曾表示,前12個月是還款的第一階段,每月由機構繳納189.6元的服務費;第二階段每月由學生還款1438.13元,包括1317元本金和121.13元的服務費。
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不提前還款,劉聞應該繳納的還款總額為19532.76元,包含3728.76元的服務費,24期的服務費高達23.6%。單單計算後12期的本金和服務費,服務費為本金的9%。貸款服務協議上的承諾中明確寫道,貸款年利率是6.5%。
此外,雖然借款人是學生本人,但這些學生告訴記者,第一階段時,貸款方並未從學生賬戶扣款。這份貸款服務協議中還明確強調,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是否安排學生就業、機構推薦的就業薪酬是否滿足本人要求均與本筆貸款無關,均需履行還款義務。
培訓機構引入貸款平台,由畢業生個人名義向信貸機構貸款作為自身入職前的「培訓費」,而這些「培訓費」直接打入了企業賬戶。表面上看,學生無需出錢就能先入學培訓;但實際上,貸款過程高額的「服務費」被轉嫁到了大學生頭上。一旦接受「培訓」,無論培訓機構是否履行承諾,學生自己身上的高額貸款是無法被撤銷和削減的。
記者致電貸貸熊官網顯示的合作電話,該號碼目前已暫停服務。貸貸熊咨詢客服表示,貸款機構與培訓機構的合作並不是「機構合作後,向培訓機構的學員提供貸款服務」。而是當培訓機構有學員存在貸款需求,機構會推薦該貸款平台。
律師表示,優逸客的宣傳有些誇大,存在與實際履行不一致的情況。「如果和合同約定的不一樣,該履行的義務沒有履行,違約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學生可以通過訴訟主張對方的違約責任。」
他同時指出,作為校方合作的培訓機構進校招生,學校應該保護學生的相關權益。學生缺乏相關的社會經驗,負責就業的老師就要承擔注意義務及保護學生權利的義務。
陳方還建議,學生在簽署合同時要看清楚內容是不是想要的、跟約定的是否一致、相關的權利和義務、重要的名目是否明確,自己的權益又是否有保障。
目前,劉聞已經回家備考,准備和下一屆的畢業生一起重新投入應聘「大軍」。幾個一起培訓的學生,有的當了幼師,有的頻繁更換崗位,都與平面設計毫不沾邊兒。只有王佳找到了一份聽上去相關的工作,但她卻表示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培訓班裡學來的東西一點兒都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