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補償性余額可以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一下嗎
補償性余額是銀行要求借款人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用額一定百分比(一般為10%至20%)計算的最低存款余額。補償性余額有助於銀行降低貸款風險,補償其可能遭受的風險;對借款企業來說,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加重了企業的利息負擔。 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 =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
例1:企業採用補償性余額借款1000萬元,名義利率為12%,補償性余額比率為10%。那麼實際企業可以利用的借款額為1000×(1-10%)=900萬元,
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
=12%÷(1-10%)
=13.33%
例2:某企業按年利率4.5%向銀行借款200萬元,銀行要求保留10%的補償性余額,則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多少?
實際利率 = 4.5%÷(1-10%)×100% = 5%
由於企業向銀行取得的長期借款利息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有助於企業減少稅負的作用,故長期借款的實際利率(也可成為實際成本率)=名義利率*(1-企業所得稅稅率)/(1-補償性余額比例),這樣才更加合理。
如上例中,實際利率=4.5%×(1-25%)÷(1-10%)×100%=3.75%
『貳』 「補償性余額」是什麼意思
補償性余額,即企業貸款時,銀行要求借款企業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款額一定百分比計算的最低存款額。
通過補償性余額的留存,從企業角度來講,可以增進其信用意識及積極主動還款意識,提高償債能力,但是也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加重了企業的利息負擔;從銀行角度來講,可以降低風險,補償可能透支的貸款損失。
補償性余額的利率計算:
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
(2)補償性余額等於貸款額的15擴展閱讀:
補償性存款余額
補償性存款余額是商業銀行除向企業收取貸款利息外,還往往要求後者在銀行帳戶中保持一個最低存款余額,這個余額就叫補償性存款余額。它或者同實際貸款總額成正比,或者同信貸限額成正比。
這種補償性存款余額的多少,因銀行和借款企業的不同而各異,但許多銀行要求借款企業至少必須保持相當於信貸限額15%的存款余額。銀行要求借款企業保持補償性借款余額將會提高企業的流動性。銀行在必要時,可以行使法律給予它的補償權,用借款企業的銀行存款余額來償還全部貸款或一部分貸款。
『叄』 3. A公司按年率8%向銀行借款,銀行要求維持15%的補償性余額,則貸款實際利率是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銀行要求扣下貸款總額的15%作為給銀行貸出「低利率」的補償?
若是,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依題意可例算式如下:
8%/(1-15%)=8%/85%≈9.4118%.
因此,A公司本次貸的實際利率約為9.4118%.
『肆』 補償性余額是什麼意思呢
補償性余額,即企業貸款時,銀行要求借款企業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款額一定百分比計算的最低存款額。
通過補償性余額的留存,從企業角度來講,可以增進其信用意識及積極主動還款意識,提高償債能力,但是也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加重了企業的利息負擔;從銀行角度來講,可以降低風險,補償可能透支的貸款損失。
補償性余額的利率計算:
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
=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
例:企業採用補償性余額借款1000萬元,名義利率為12%,補償性余額比率為10%。那麼實際企業可以利用的借款額為1000×(1-10%)=900萬元
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
=12%÷(1-10%)
=13.33%
(4)補償性余額等於貸款額的15擴展閱讀:
銀行要求的補償性余額的數量主要受信貸市場競爭的影響。
如果信貸市場供大於求,那麼在簽訂貸款協定時,借款者可能會處於有利的地位,補償性余額可能就較小。反之,借款者就可能不得不接受較高的補償性余額。
從銀行的角度講,補償性余額可以降低貸款風險,補償以後可能遭受的貸款損失。而且,企業在銀行中保持這些低息或無息的存款,增加了銀行從貸款中獲得的實際利息。
從借款企業的角度講,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減少了借款的實際可使用數量。
如果銀行要求的補償性余額存款高於企業通常所維持存款水平,則補償性余額條款將提高企業的借款成本。
參考資料:網路-補償性余額
『伍』 某企業擬實際借入資金1000萬、銀行要求補償性余額為貸款數額的20%、則企業需向銀行申請貸款為多少及原因
1200萬元。
銀行要求補償性余額為貸款數額的20%,主要有兩個原因:
1、風險控制,避免企業出現斷供(每期歸還部分本金);
2、增加綜合收益,銀行可以因此產生200萬元存款。
由於「銀監會」近期頒布「七不準」條例,銀行不敢明目張膽的要求企業,因此推出這種方式。另外,也不能排除銀行為了風險控制而採取以上措施,如果這樣,你必須問清楚「終審結論」是否只是批給1000萬元,如果總額度是1000萬元,意味著銀行放給你1000萬元,你另外要自己找200萬元存入銀行保證金賬戶,實際使用金額800萬元,而且你要支付1000萬元的貸款利息。
『陸』 某公司需借入20萬元資金,銀行要求將貸款數額的15%作為補償性余額,則該公司應向銀行申請多少貸款
該公司應向銀行申請貸款:20萬/(1-15%)=235294.12
驗證:
235294.12 -235294.12*15%=200000
『柒』 某企業按年利率5%向銀行借款200萬元、銀行要求保留15%的補償性余額、則該項貸款實際利率為多少說明原因謝
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200*5%)/200*(1-15%)=5.88%
因為實際利率就等於你實際支付的利息除以實際借到的款,要支付的利息為200*5%=10(萬元),200萬中有15%為補償性余額,所以實際得到的錢為200*(1-15%)=170(萬元)所以實際利率=10/170=5.88%。
補償性余額其實是銀行降低自身貸款風險的一種做法。但是對借款企業來說,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加重了企業的利息負擔。
(7)補償性余額等於貸款額的15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稅率對實際利率的影響
企業向銀行取得的,存在補償性余額長期借款的利息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有助於企業減少稅負的作用,故存在補償性余額長期借款的實際利率=名義利率*(1-企業所得稅稅率)/(1-補償性余額比例)。
假設上例中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為25%。實際利率=名義利率*(1-企業所得稅稅率)/(1-補償性余額比例)=5%*(1-25%)/(1-15%)=4.41%。
『捌』 按年利率5%向銀行借款100萬元,期限三年;要求保持貸款總額的15%的補償性余額,問實際可用的借款額及利率
實際可用到的借款額是 85萬元
利率就是 5%
『玖』 某企業按年利率5%向銀行借款200萬,銀行要求保留15%de 補償性余額,則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
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 =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所以應該是0.05/(1-0,15)=0.0588
實際貸款利率應該是5.88%,補償性余額可以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實際上是增加了借款人的負擔,使借款人的實際貸款利率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