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銀行貸款 > 世界銀行貸款貴陽市農村公路

世界銀行貸款貴陽市農村公路

發布時間:2022-07-28 11:03:55

『壹』 寫給新疆朋友的信,要求介紹天津,不少於1000字。

一位作家曾說過:「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最好的辦法,就是對道路的演變進行考察。道路發展了,一個城市的面貌,必然隨著改變。」 開車行駛在快速路高架橋時,也許很少有人會知道天津解放初期是一個怎樣的爛攤子:市區道路411條,平均寬度8.9米,總面積245萬平方米,不少居住區都是「無風三尺土,下雨滿街泥」的土路;橋梁72座,多為木橋,大多集中於舊牆子河上。 歷經60年歲月,這座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路部門一組統計數字讓我們看到了60年間的變化,截至2008年底,天津市區共有道路1160條,比解放初期增加749條,新建道路寬度均為30至40米,道路面積增加到2543.9萬平方米,為解放初期的3 倍;市區橋梁180座,其中立交橋為34 座,跨河橋115座,地道橋46 座;全市公路120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2公里,普通干線公路2367公里,農村公路8858公里,公路通車里程為解放初期的15倍,路網密度101.2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國先進水平。天津市已經建成了「三環十四射」和快速路城市道路主幹骨架,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速公路為基本骨架、公路等級全面提高的現代化公路網路。 改革開放前,人們對高速公路還很陌生。去北京人們除了選擇火車,就只能走公路,單程一趟就是好幾個小時。1993年9月25日,我國第一條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採用國際規范標准設計施工的跨省市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全線貫通。短短十幾年時間,先後建成了津滄、唐津、京沈、津保、津濱、津薊、津晉、京滬正線、京津、津薊延長線等13條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為中心的對外輻射型高速公路網路骨架。 老天津的印象中,地鐵是從西北角到新華路,那時地鐵是一條線,而隨著城市交通的需求,如今這條線變成了一張網,地鐵一號線竣工通車,地鐵二號線、三號線正在緊張建設中,地鐵五號線、六號線即將開工。 現在,雖然不少市民都有了私家車,但去北京卻更喜歡坐「城際」,畢竟這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列車,坐城際,市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火車的速度,更是一個時代的速度。 點擊60年·交通京津城際鐵路已通車運營一年多了 1952年7月1日,四川成渝鐵路全線通車。成渝鐵路是中國自行設計施工,完全採用國產材料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1957年,建成了長江上第一座鐵路橋——武漢長江大橋 。 1958年寶成鐵路開通,這是中國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1984年12月21日,中國首條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開工。 1993年9月25日,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 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建成通車。 2004年3月28日,亞洲最大立交橋——京珠高速路劉江立交橋合龍。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車。 2008年4月18日,京滬高鐵正式開工。 2008年8月,京津城際鐵路通車,最高時速超過350公里。 「沒想到的太多了!第一個沒想到,通過高鐵來津的遊客這么多;第二個沒想到,來津遊客對天津的市場這么感興趣;第三個沒想到,商家為了迎接遊客打折促銷力度這么大;第四個沒想到,我們的各項經濟指標增長幅度這么大。」昨日上午,在鐵道部和天津市聯合組織的新聞采訪活動中,當記者問及「天津市圍繞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做了許多准備,有沒有沒想到的事」時,天津市商務委副主任趙闊江連說了四個「沒想到」。自去年8月1日京津城際高鐵運營以來,天津市接待遊客數量和遊客旅遊消費都有大幅增長。調查顯示,2008年,外地到天津市旅遊者的消費超過750億元。城際高鐵對2008年旅遊增長的貢獻率為35%。不考慮公路、航空和船舶等其他交通渠道,單就鐵路運輸因素影響而言,2008年8月份至年底,每周來津的外埠人次平均為21.8萬,至年底為501.4萬,佔全年增長量的35%。乘坐高鐵的外埠遊客的消費結構與往日差別在於用於購物的花費占旅遊消費的33.5%,其購物消費的水平遠在往日遊客之上。

『貳』 湖南省交通圖的內容提要

湖南,地處長江中游,因位於洞庭湖以南,唐朝廣德年間開始得名,又因湘江為境內最大河流而簡稱湘。湘江流域曾盛植芙蓉花(蓮花),唐詩中有「秋風萬里芙蓉國」、毛主席詩詞中有「芙蓉國里盡朝暉」的名句,故又有「芙蓉國」的美稱。全省總面積2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逾6500萬。省內行政區有13個省轄市,1個民族自治州,122個縣(市、區)。湖南歷史文化悠久,自然和生態環境良好,也是蜚聲海內外的旅遊勝地。在湖南,有「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有「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洞庭湖;有被譽為「大自然迷宮」的風景明珠張家界;有蜿蜒盤踞、古樸渾厚的湘西鳳凰「南方古長城;有曲徑通幽、名聞遐爾的桃花源。湖南自古以來人文薈萃,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建於公元976年的嶽麓書院,千年弦歌不絕,是全國最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對湖南乃至全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現一位2100多歲的老太太,被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觀」,是我們中國科技曾長期領先於世界的生動例證。尤其是近代以來,湖南風雲際會,人才輩出,享有「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美譽。魏源、譚嗣同、曾國藩、左宗棠、黃興、蔡鍔等歷史人物都是一代人傑;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羅榮桓、胡耀邦等傑出的革命領袖和革命家更是彪炳晚冊,是中華民族引為自豪的偉人。湖南物產豐富,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素有「有色金屬之鄉」和「魚米之鄉」的美譽,很早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經過先輩世代開拓和勤奮耕耘,湖南自宋代起,農業就在我國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有名的農業大省。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湖南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47億元增加到了2001年的3983億元,年均增長9%,提前四年完成了翻兩番的目標。但由於內陸省份特定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湖南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仍然落後於沿海發達地區。為了加快全省發展步伐,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大力推進工業化、農業化、城鎮化進程,提升全省經濟實力和經濟素質,促進農業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的戰略決策。目前,全省上下正在圍繞這一目標奮發努力,團結中拼搏,力爭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我省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湖南北靠長江,南接兩廣,鄰近港澳,具有承東啟西、南聯北進的區位優勢,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改革開放特別是九五以來,湖南交通職工抓住機遇,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全省交通運輸生產躍上了新的台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九五」期間,全省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1.9 億元,比八五期增長3.5倍,其中公路建設投資完成284.3億元,是「七五」、「八五」十年總和的4.46倍;航道港口、站場建設分別完成投資23億元、9.45億元,是歷史上投資最多的時期。2001年,湖南公路建設投資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05.63億元。到2001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1368公里,居全國前列,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85公里,2002年內有望突破1000公里,從省會長沙到湘潭、株洲、益陽、常德、衡陽、郴州以及黃花國際機場已全部由高速公路連接起來,全省99%以上的鄉鎮和88.7%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在航運建設方面,我們在加快乾線航道整治和港口碼頭建設的同時,集中力量進行了湘江千噸級航道的建設與開發。首期工程於1994年竣工,建成株洲至城陵磯257公里千噸級航道;二期工程於1995年開始,是中國內河首批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進行建設的項目之一,其主體工程是湘江衡山大源渡航電樞紐。1999年11月底,湘江大源渡航電樞紐千噸級船閘通航,4台機組(3萬千瓦)全部並網發電,在我省探索出一條航運建設以電促航,滾動發展的路子。與此同時,我們在公路航道養護管理、運輸生產、交通法制建設、行業管理、科技教育、黨風廉政建設和行業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交通各項事業全方位推進,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十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加快交通發展步伐,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使全省交通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交通發展整體水平基本適應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推進湖南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作出我們的貢獻。圍繞這一目標,在公路建設上,我們將在繼續優先建設三條國道主幹線和一條西部開發省際公路主通道的同時,加強其他國、省道重要干線公路的建設和路網改造,加強農村公路和扶貧公路建設,大力提升全省公路平均技術等級和路網整體水平,使我省形成以一縱四橫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東西連接、南北貫通、通達城鄉、結構趨於合理的公路網路。實現省會長沙通往13個市(州)所在地基本以高速公路連接;各市(州)與縣(市)之間基本用二級以上公路連接;全省所有鄉鎮和95%的行政村通公路;國省道干線公路汽車渡口全部改渡為橋。力爭到2005年,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64800公里,比九五末增加約4000公里;高速公路達到1800公里左右;二級以上公路達到8000公里,增加近4000公里,在總里程中的比重達到12.4%(即接近目前全國的平均水平);等級公路的比重提高到70%,提高15個百分點;公路網密度達到3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航運方面,將著重建設一縱一橫一港(一縱:湘江株洲航電樞紐工程;一橫:洞庭湖區常德至鯰魚口航運建設工程;一港:長沙主樞紐港霞凝港區),到十五末初步形成全省以洞庭湖為中心,以湘江、沅水開發建設為重點,干支直達、通江達海的航運體系。到那時,湖南交通將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向著現代化賓士。

『叄』 描寫貴陽孔學堂的詩詞

貴陽孔學堂地處花溪十里河灘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中段,大將山下佔地130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主要建築包括大成殿、杏壇、講堂群、六藝學宮、鄉賢祠、陽明祠、奎文閣等。這座孔學堂,出自貴州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總設計師劉兆豐的手筆。孔學堂的建築風格,具有四個特點:1、遵循孔廟基本規制、保留核心元素為基礎,像孔廟,但不是孔廟。所謂「像孔廟」,是說具有孔廟的核心元素,「但又不是孔廟」,是說它的祭祀功能弱化,學習傳播功能強化。2、結合貴州地域文化,設置了祭祀貴州名儒的鄉賢祠、陽明祠;建材大量使用本地石材;選用貴州本土木建築的特色,以灰、黑、白為主色調。3、順應山形地勢:孔學堂主軸線建築坐西南、朝東北,前有文案山、下有花溪河、背靠大將山,依山傍水,這是自然山水走勢,未按平原地區的坐南朝北取勢。4、大膽創新,自成一格:以漢唐風格為建築特點,一改各地孔廟主要採用的明清風格,主要體現視覺上的恢弘大氣和孔子時代的文化氛圍。早在2010年,劉兆豐就已經成功競標,取得了世界銀行貸款在曲阜和鄒城進行的孔孟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設計權,對孔廟、孔府、孔林的文化和建築風格都極為了解。2011年受邀,劉兆豐參加了貴陽市孔學堂設計方案的競賽。經過一次次的推敲後,劉兆豐與他的團隊終於拿出了整體構思和方案。雖然這個設計方案因一票之差只獲得競賽第二名,但由於更符合和貼近貴陽市對本項目的要求,最終劉兆豐和他的團隊獲得了孔學堂的設計權。「最後實施的設計方案,已經是修改的第9稿了。」劉兆豐說,他的設計理念是「漢唐氣度、現代表達」,以建築彰顯人文精神文化。據劉兆豐介紹,孔學堂建築設計以漢唐風格為建築特點,一改各地孔廟主要採用的明清風格,主要體現中國文化的恢弘大氣。以中國傳統的井字型布局為基礎的創新布局,呈一縱兩橫「三軸交聯」之勢。縱軸即「禮軸」,由西北至東南縱貫,象徵孔學的核心思想「禮」與「仁」,起於欞星門,經大成門、禮儀廣場、大成殿,止於杏壇。大成門前廣場立有孔子行教像,高9.28米,以紀念孔子誕辰日;大成殿為孔學堂核心,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兩橫軸即「風軸」、「行軸」,都由東北至西南並橫。「風軸」象徵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實踐,軸上左有講堂群、溪山書院,是今後進行會議研討、學者講學的主要區域。「行軸」象徵孔學的智慧與實踐,軸上有鄉賢祠、陽明祠、奎文閣等建築,鄉賢祠供奉貴州歷代賢達名士,陽明祠祀奉明代大儒王陽明,奎文閣典藏儒學文化經典。

『肆』 有什麼好點的大專學校,推薦一下

天津職業大學

天津職業大學始建於1978年,是全國接受世界銀行貸款的17所院校之一,也是一所綜合性高職院校。學校佔地面積1064畝,建築面積321,946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9億元,生均達1.6萬元。在校生12000餘人,教職工698人,專任教師481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佔46%,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佔76.2%,雙師素質教師佔86%。圖書館藏書74餘萬冊。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78年 公立 綜合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2邢台職業技術學院

邢台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面向全國招生,為社會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院坐落在元代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鄉——河北省邢台市,邢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資訊發達。學院目前佔地761畝(東西校區),建築面積41.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0400萬元,藏書105萬冊。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79年 公立 工科 河北省教育廳

3威海職業學院

威海職業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地處威海市科技新城,佔地3048畝,建築面積37萬多平米。固定資產7.85億元。擁有實驗實訓室151個,校內實訓基地15個,校內生產性教學工廠8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400個。計算機5100台,語音室9個,多媒體教室225個。館藏紙質圖書124.8萬冊,數字資源摺合電子圖書100萬冊。標准化學生公寓11棟,留學生公寓3棟,學生食堂8個。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58年 公立 其他 山東省教育廳

4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是國家首批28所高職示範院校,2013年被吉林省政府確定為高校強省高職龍頭學校。學校佔地面積50萬平方米,現有在校生9600餘人,教職工540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優秀教學團隊4個;教學設備設施先進,校內建有汽車實訓基地、機電實訓基地和實訓實驗室103個,在一汽等大型生產企業內建有實訓基地88個。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79年 公立 其他 吉林省教育廳

5青島職業技術學院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管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院於2000年10月在原青島市職工大學的基礎上成立,2002年4月與原青島教育學院合並,組建成新的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原青島市職工大學成立於1977年;原青島教育學院成立於1951年,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童第周和國學大師陸侃如曾任學院早期領導人。

『伍』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領域

「十二五」期間,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仍以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貸款領域包括:農業(含林業、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環保、教育、衛生、金融及扶貧、其中以農業、交通和城建環保為主,更加註重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等。在逐步試點的基礎上,適時加大對職業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發展領域以及扶貧、中小企業和農村金融服務等項目的支持。
(一)農業(包括農、林、水)
糧食主產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安全、農村經濟開發示範鎮、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生態能源和環境治理、土壤改良、畜牧養殖、漁政漁港建設、生態林建設、林業產業化發展;農村節水灌溉、引水工程、窪地除澇及防洪、病險水庫治理、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和土地荒漠化治理、農村安全引水等。
(二)交通
依據國家鐵路網、公路網、水運規劃,建設國家干線鐵路網,干線公路、國省道改造(道路養護、超載治理),農村公路網建設,內河航道綜合整治,內河航運和航電樞紐,城市軌道交通(城際綜合運輸通道),民航機場等,現有的干線機場改造擴建,新建支線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綜合交通(多式聯運)。
(三)能源
清潔能源、新能源和節能減排。風電、中小型水電、生物質能發電、太陽能熱或光伏發電、地熱利用、沼氣回收利用、煤層氣開發利用,熱電聯產,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改造、輸配電系統節能改造等工業節能,建築節能,節能服務公司。
(四)城建、環保
城市交通,包括體現公交優先,快速通達的路網改善,交通場站、樞紐的建設,交通管理與道路安全改善;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包括城市供水、污水、中水回用、垃圾、集中供熱、供氣、污泥處置;重點湖泊、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小城鎮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指的是農村的基礎設施:如污水、垃圾等農村面源處理、農村路網);文化遺產地基礎設施;循環經濟:城市廢棄物收集、分類、回收、利用,城鄉統籌發展基礎設施等。
(五)社發及其他
職業教育、農民工培訓、城鄉社保一體化、扶貧、結合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行有益探索、研究中小企業和農村金融服務領域。

『陸』 貴州省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2010修訂)

第一條為了確定本省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的具體范圍和規模標准,規范招標投標活動,根據《貴州省招標投標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下列工程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達到本規定第八條第一款規定的規模標准之一的,必須進行招標:
(一)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基礎設施項目;
(二)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公用事業項目;
(三)使用國有資金投資的項目;
(四)國家融資的項目;
(五)使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政府貸款、援助資金的項目。
法律、法規對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基礎設施項目的范圍包括:
(一)煤炭(含煤層氣)、石油、天然氣、電力、新能源等能源項目;
(二)鐵路、公路、管道、水運、航空等交通運輸項目;
(三)郵政、電信樞紐、通信、信息網路等郵電通訊項目;
(四)防洪、灌溉、排澇、引(供)水、江河湖泊整治及灘塗治理、水土保持、水利樞紐、除險加固、水資源保護等水利項目;
(五)道路、橋梁、地鐵和城市軌道交通、污水排放及處理、垃圾處理、地下管道、公共停車場等城市設施項目;
(六)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項目;
(七)糧食、石油等重要戰略物資儲備設施項目;
(八)其他基礎設施項目。第四條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公用事業項目的范圍包括:
(一)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園林、綠化、照明等市政工程項目;
(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人口計生、旅遊等項目;
(三)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項目;
(四)社會福利、勞動保障、防災減災等項目;
(五)住宅、酒店、寫字樓、商場、辦公樓等項目;
(六)政法、人防設施等項目;
(七)其他公用事業項目。第五條使用國有資金投資項目的范圍包括:
(一)使用各級財政預算資金的項目;
(二)使用納入財政管理的各種政府性專項建設資金(基金)的項目;
(三)使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自有資金,並且國有資產投資者實際擁有控制權的項目;
(四)由國有企業擔保或者以國有資產抵押或者質押的項目;
(五)使用其他政府性投資的項目。第六條國家融資項目的范圍包括:
(一)使用國家發行債券所籌資金的項目;
(二)使用國家對外借款或者擔保所籌資金的項目;
(三)使用國家政策性貸款的項目;
(四)政府授權投資主體融資的項目;
(五)政府特許的融資項目。第七條使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政府貸款、援助資金項目的范圍包括:
(一)使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項目;
(二)使用外國政府及其機構貸款的項目;
(三)使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政府援助資金的項目。第八條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至第七條范圍內的各類工程建設項目,包括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達到下列規模標准之一的,必須進行招標:
(一)施工單項合同估算價在2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二)采購重要設備、材料等貨物的單項合同估算價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三)勘察、設計、監理等服務單項合同估算價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四)單項合同估算價低於本條第(一)、(二)、(三)項規定的規模標准,但項目總投資額在3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
鼓勵對招標范圍之外或者規模標准以下的項目進行招標。第九條依法必須招標的項目,以工程總承包、工程項目管理(含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代理建設管理)方式組織實施建設的,選擇工程總承包或項目管理單位時應當招標。第十條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全部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有資金投資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應當公開招標。第十一條工程建設項目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經項目審批部門批准,可以不進行招標:
(一)除農村公路建設中的大中型橋梁工程、水利建設中的小(2)型以上(含小(2)型)水利樞紐工程、大中型引水隧道工程外,利用扶貧資金實行以工代賑的;
(二)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等涉農項目中需要當地直接受益農民投資、投工、投勞的施工部分;
(三)已建成項目需要改、擴建或者技術改造,由其他單位進行設計影響項目功能配套性的;
(四)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自行投資建設、自行使用且其相應資質等符合工程要求的。
法律法規對工程建設項目不進行招標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柒』 好的大專學校有哪些

全國比較好的十大專科學校。

1天津職業大學
天津職業大學始建於1978年,是全國接受世界銀行貸款的17所院校之一,也是一所綜合性高職院校。學校佔地面積1064畝,建築面積321,946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9億元,生均達1.6萬元。在校生12000餘人,教職工698人,專任教師481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佔46%,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佔76.2%,雙師素質教師佔86%。圖書館藏書74餘萬冊。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78年 公立 綜合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2邢台職業技術學院
邢台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面向全國招生,為社會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院坐落在元代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鄉——河北省邢台市,邢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資訊發達。學院目前佔地761畝(東西校區),建築面積41.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0400萬元,藏書105萬冊。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79年 公立 工科 河北省教育廳
3威海職業學院
威海職業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地處威海市科技新城,佔地3048畝,建築面積37萬多平米。固定資產7.85億元。擁有實驗實訓室151個,校內實訓基地15個,校內生產性教學工廠8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400個。計算機5100台,語音室9個,多媒體教室225個。館藏紙質圖書124.8萬冊,數字資源摺合電子圖書100萬冊。標准化學生公寓11棟,留學生公寓3棟,學生食堂8個。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58年 公立 其他 山東省教育廳
4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是國家首批28所高職示範院校,2013年被吉林省政府確定為高校強省高職龍頭學校。學校佔地面積50萬平方米,現有在校生9600餘人,教職工540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優秀教學團隊4個;教學設備設施先進,校內建有汽車實訓基地、機電實訓基地和實訓實驗室103個,在一汽等大型生產企業內建有實訓基地88個。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79年 公立 其他 吉林省教育廳
5青島職業技術學院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管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院於2000年10月在原青島市職工大學的基礎上成立,2002年4月與原青島教育學院合並,組建成新的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原青島市職工大學成立於1977年;原青島教育學院成立於1951年,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童第周和國學大師陸侃如曾任學院早期領導人。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2000年 公立 綜合 山東省教育廳
6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以「職業」兩字冠名的職業教育學校。在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中,學校先後為國家培養了近十萬名各類建設和管理人才。2011年被確定為江蘇省首批人才強校試點單位;2012年作為江蘇高職試點首批獲准與應用型本科院校聯合培養本科層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同年,獲批籌建江蘇省首家高職院省級大學科技園。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18年 公立 工科 江蘇省教育廳
7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工科專業為主、文管經等專業共同發展的高等職業院校。主要面向軌道交通、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商貿管理等行業,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准工藝師、准技師等高端技能型人才。學校始辦於1951年,2000年7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株洲鐵路電機學校和鐵道部工業職工大學合並升格為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51年 公立 工科 湖南省教育廳
8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創辦於1984年,是民政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湖南省教育廳直屬普通高等院校,為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學校現有14個國家示範重點專業,1個省級示範性特色專業群,2個省級示範性特色專業和14個省級特色專業、精品專業及改革試點專業;1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8萬餘人。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86年 公立 綜合 湖南省教育廳
9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為創建於1984年的南寧職業大學,是一所全日制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2009年12月,學校通過教育部、財政部示範建設驗收,成為全國首批28所、廣西首家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學校有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國家級精品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9門,是目前廣西唯一擁有國家級精品專業、唯一連續六年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的高等院校。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99年 公立 綜合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10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隸屬於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在五十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一路應運起肇、應時而變、披荊斬棘,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發展之路,成為了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發展前景最好的高職學院之一。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59年 公立 工科 四川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
11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獨立設置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學校是全國首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學校佔地1287.8畝,建築面積33.5萬平方米,教職員工700餘人,專任教師600餘人,有正高職稱43人,副高以上職稱241人,雙師型教師23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以上308人,其中博士43人。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56年 公立 工科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12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沃野千里,德厚流光。英才卓越,德技遠揚。學校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的成都,位於成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泉驛區,佔地近900畝,校舍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總值約13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原值近2億元。建有骨幹萬兆校園網,實現無線網路全校區覆蓋;建有多功能、現代化的圖書館,可通過各種訪問方式查閱、下載近100萬冊圖書資料。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65年 公立 工科 四川省教育廳
13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是首批28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高專之一。1984年,直屬中國石化總公司,2000年劃轉甘肅省。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轉制為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是甘肅省第一所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05年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10年,經甘肅省政府批准,在學院掛牌成立了甘肅工業技師學院。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56年 公立 工科 甘肅省教育廳

『捌』 世界銀行的作用是什麼

世界銀行作用

世界銀行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援助機構之一。世界銀行利用其資金、高素質的人才和廣泛的知識基礎,幫助各發展中國家走一條穩定、可持續和平衡的發展之路。世界銀行主要著眼於幫助最貧困的人民和最貧窮的國家,而對於所有世界銀行借款國,世界銀行強調以下需要:
投資於人,特別是通過提供基本衛生和教育服務;

保護環境;

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

加強政府的能力,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促進改革,創造一個有利於投資和長期規劃的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注重社會發展、參與、良政和機構建設,將其視為實現減貧的關鍵要素。

世界銀行也幫助世界各國鞏固和加強吸引和保持私人投資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各國政府藉助於世界銀行的資金和咨詢服務推行全面的經濟改革,強化銀行體系,投資於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從而提高對私人投資的吸引力及其效益。通過世界銀行的融資擔保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的政治風險擔保,結合國際金融公司的股本投資,投資者就能把在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投資的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就會感到比較放心。

二十一世紀的世界銀行

當世界進入新世紀之際,無論是憂郁消沉還是沾沾自喜都是不容許的。發展中國家能否取得成功部分取決於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取決於發展中國家自身能否實行政策和體制改革從而為實現強勁增長奠定基礎。縱觀世界,只有那些最有能力抓住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並有效地規避其風險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而那些無法適應全球化的國家則會日益落伍,使得世界上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世界銀行注意到未來的挑戰,正在與發展中國家共同嘗試一種更具包容性和綜合性的實現其發展使命的模式,即全面發展框架(簡稱CDF)。隨著世界銀行從僅僅資助發展項目轉為解決人類和社會發展、治理和機構等更為廣泛的問題,對這樣一種更加全面的框架的需要顯得日益突出。根據全面發展框架模式的要求,發展計劃必須是各國自己制定的,是對要實現的結果的長遠憧憬,是得到政府、援助機構、公民社會、私營部門以及其他發展參與者共同和有力的支持的。

在啟動全面發展框架時,世界銀行把注意力集中在它認為是實現有效發展的幾個主要方面:

結構上:良政治理和廉潔的政府、有效的法律和司法制度、秩序良好和接受監管的金融系統、社會安全保障制度和社會計劃;

物質上:供水和污水、能源、道路、交通和通信、環境和文化問題;

具體戰略:針對農村、城市和民營部門。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重點領域,對於宏觀經濟和財政問題、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條件、民營部門的作用等方面的重視程度取決於各個國家的自身特點和國民對於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優先考慮的方面和規劃的討論意見。

為了應用全面發展框架的原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推出了減貧戰略文件(簡稱PRSP),該文件由各國自己制定,並成為減債和優惠貸款的依據。制定減貧戰略文件的目的是擴大公民社會、尤其是貧困人口本身在參與設計減貧戰略中的代表性,加強各個發展夥伴之間的協調,使國際社會的分析調研、政策咨詢和財政資源集中起來取得減輕貧困的實效。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網站

『玖』 商南縣的社會事業

商南縣在明、清及民國初年,醫療衛生條件很差,沒有醫院、診所。僅有40餘所中葯鋪店,且布點不勻。多集中於丹江以北川道和主要集鎮。商南過去很落後,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還沒有西醫,生災得病僅靠土單方,中草葯治療。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第二年,徐州、開封相繼淪陷,中原正面戰場展開抗日激戰。國民黨中央軍政部軍醫署決定將抗日第七後方醫院遷往商南。當年8月華縣抗日醫院遷到商南,「抗日第七後方醫院」正式成立。1938年9月,商南縣政府接到命令,迅速責成層峰聯保處抽調郅聲宏、李興發負責,選址籌建醫院。最終選中縣河左側地勢較高的東崗(縣高級中學所在的位置),發動群眾,全力以赴,用兩個多月時間蓋起了45間土木結構房屋。從此,醫院和商南人民迅速展開救死扶傷工作,匯入血流成河的抗日洪流。
1945年8月日軍宣布投降,抗日第七後方醫院撤走,商南高中遷入。醫院在商南歷時七年,救治傷病員不計其數,帶動商南人民英勇抗戰,配合前線部隊,合力阻擊日寇西進,止步河南磨牛灣,未能入陝。抗日第七後方醫院功不可沒,商南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很大犧牲和不朽的貢獻。
抗日第七後方醫院在商南培養了一大批醫務人才,喚起了民眾的覺醒,推動了社會文明。抗七醫院遷來,讓當地人開了眼界。商南人從此知道了西醫西葯,知道了治傷看病的機關叫醫院,診治病人的人叫醫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商南縣委、商南縣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商南縣人民的醫療衛生事業。1950年在原城鎮衛生所的基礎上建起商南縣人民衛生院。1958年充實為人民醫院。1956年,在農業合作化高潮中,派員到偏遠山區21個鄉建起了衛生保健站。1958年,33個鄉(鎮)都辦起了衛生所。
1978年商南縣所有鄉(鎮)都辦起了衛生院,同時辦起了6所地段醫院(區級)。各村還辦起合作醫療站。
1990年1月,商南縣醫院成立,位於陝西省商南縣城長新路322號,屬公立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1991年,共有縣、區、鄉醫療衛生單位50個,其中縣級7個,區地段醫院6個,鄉(鎮)衛生院37個,在職醫葯衛生人員524人。村衛生所246個,共有鄉醫和衛生員654人,接生員617人,個體開業醫生9戶。共有病床380張,其中縣醫院175張,地段醫院108張,鄉(鎮)衛生院有簡易病床97張,平均579人有1張病床,501人有1名醫葯衛生人員。縣、區、鄉(鎮)、村四級醫療衛生保健網基本形成。
1992年共有衛生機構55個,醫院病床359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83人。平均每473人有1名醫生。
2011年,商南縣擁有縣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等衛生機構19個(不含診所),衛生技術人員897人,其中醫師294人,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599張。縣、鎮、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進一步得到完善和加強,村衛生室240個,鄉村醫生290人。 小學教育
1949年10月至1957年,完成對國民小學、鄉間私塾的接收、改造、調整、提高工作,形成了一個以民辦小學為基礎,公辦小學為主導的科學的小學教育體系。
1958年至1959年小學教育遭受第一次挫折。首先是「一大二公」,取消了民辦小學。其次是長期放假,影響文化知識教育。再次片面強調普及速度,將青壯年文盲半文盲編入小學教學班,使教師無法教,學生無法學。
1960年至1965年,這是建國後的一個調整時期,鑒於國民經濟困難,1961年至1962年,精減下放(含自動離職)小學教師562人,其中公辦教師241人,民辦教師321人,減少學校165所。在校學生銳減。1963年小學貫徹「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偏遠山區辦起6所半耕半讀學校。1964年商南縣半耕半讀學校發展到33所。同年一批停辦學校復課,學齡兒童入學率由1962年的33%上升到74.62%。
「文化大革命」十年,小學教育經受第二次挫折。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動亂開始,學校停課;1968年冬,將所有公辦小學下放到大隊辦,挫傷了教師積極性。1969年冬得到糾正。1970年春季以後,在小學教育尚未普及的條件下,盲目發展中等教育,給小學戴帽,一批小學骨幹教師教中學,使小學教師合格率下降到25%左右。
1977年以後,這是小學教育健康發展,全面普及的階段。商南縣成立普教領導小組,區、鄉(鎮)成立了教育委員會,並規定每年9月為普及初等教育活動月。1985年12月普及了初等教育。
2011年,「奶蛋工程」有序實施,義務教育穩步推進,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小學入學率99.1%;小學在校學生數16006人。
中學教育
1941年8月至1949年8月,初創時期,由於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動盪不安,學校的培養目標、學制、課程、教法均處於不穩定時期。其間曾三遷校址,走讀走教。
1949年10月至1957年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學教育穩定發展的重要時期。其間,教育目標明確,教育方法科學,辦學成績良好,兩次受到陝西省教育廳和商洛地區行政公署的表彰。教育規模也不斷擴大。1956年在趙川鎮建起商南縣第二中學。1957年商南縣中學在校學生數552人,任課教師39人,分別是1949年的3.5倍和4倍。
1958年至1959年,在教學內容上,首次把生產勞動列為中學的正式課程,放長假參加農

業生產和秋收秋播,以自編的鄉土教材取代全國統編教材,破壞了中學教材的系統性、知識性和科學性,但辦學規模上了一個台階。1958年縣一中首屆招收3班、116名高中生,商南縣有了第一所完全中學。同時,還成立了青山、清油河、湘河、畢家灣4所初級中學。
1960年至1965年,是「大躍進」後的一段重要的恢復和發展時期。1961年至1965年升入大學本科生6名,專科生3名,實現商南縣中學教育史上零的突破。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後,以考大學本科人數計,1977年至1983年每年在10至20名之間;1984年上升到31名;1988年上升到47名,其中文科數學和體育科成績名列商洛地區第一,受到行署嘉獎。1989年大學本科錄取68人,專科44人,躍居商洛重點中學第三位。
1990年大學本科、專科共錄取106人,在名次上越過洛南,低於商州區,居商洛第二位。1991年大學本科、專科、高中中專共錄取97人,居全地區第三位,但以人口平均為全地區第一。1992年升入高校123人,其中大學本科54人,大學專科69人。升入中專128人,其中高中專23人,初中專105人。
2011年,「奶蛋工程」有序實施,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良好。初中升學率為85.0%,高中升學率為84.1%。職業中學在校學生2896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15152人。
2011年,商南縣高級中學成為陝西省示範高中 ,為了充分發揮區域示範引領作用,學校進一步加大了「六化」建設步伐,即「辦學理念、治學思想特色化,學校管理精緻化,部室建設現代化,教學教研規范化,校園文化品位化,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持續化」。「六化」目標的實現,使商南縣高級中學區域示範引領作用得以凸顯,成為名副其實的「三秦名校」。
2014年,商南鹿城中學文史、理工、體育、美術、音樂、傳媒各類都有新突破,實現了辦學水平的跨越式發展。本科上線人數比2013年的94人凈增長了160人,本科上線率達61.1%。 商南交通以312國道、滬陝高速、寧西鐵路為主,在建寧西鐵路二線,火車站為商南站,汽車站有商南客運站,商南汽車站,交通十分便利。
民國二十年(1931)陝西省公路局籌建長(安)(西)坪公路,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全線通車,境內40.3公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商南縣委、商南縣人民政府將公路建設作為建設山區,造福人民的基礎工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築公路,1985年實行義工代賑之後,公路建設發展迅速。
1990年底境內公路502.9公里,其中有國道公路40公里,省屬3級公路102公里,縣屬3級公路57公里;區鄉4級公路239.4公里,永久性橋梁74座,1903.93米,其中過風樓丹江大橋是商洛地區最大的越江橋梁。
1991年建成湘河丹江大橋,紅魚口大橋;開通富新(新廟至河南木家埡段省際斷頭線),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改造商鄖路105.48公里;開通水(溝)耀(嶺河)開(河)白魯礎兩條區際斷頭線,形成迂迴網路。實現鄉(鎮)通公路,69.5%的村通公路。
2003年以來,滬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相繼完成了湘水路、開趙路、清腰路、金絲峽專線、金絲峽旅遊環線、郭山路、趙白路、試上路、商盧路的油路和水泥路改造273.9公里,完成寺白路、水耀路廟八段、清腰路、白西路、泊文路、富松路、松耀路和過水路水泥混凝土路面148.6公里,完成太水路40公里路基及水毀修復工程。 完成縣鄉油路改造338.2公里,通達工程131.5公里,鋪築通村水泥路1030公里,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建設目標。完成湘河丹江大橋、畢家灣丹江大橋、沙溝口橋水毀修復,完成毛河橋加固工程,完成葉家灣橋、滔河橋、中棚橋、沐河橋改造項目,建成任家溝養老中心橋和富水永利畜牧園區橋,援建完成了青山鎮花園村新農村橋梁工程。建成白浪、清油河、富水、青山、十里坪5座鎮級客運站,金絲峽一級旅遊客運站於2012年國慶節期間建成投入運營,縣城二級客運站遷建工程正在積極籌備中。在航運方面,投資12萬元,對陳家莊、河西、寺溝口、紫林溝和司法溝渡口進行了改造;爭取資金30萬元,為灘溝、黃洲奎、炭溝和陳家莊4個渡口更新了鋼質渡船,確保當地群眾過河安全。還進一步規范交通運輸市場秩序,及時更新車輛,開發班線,不斷提高行政村客運通車率,便利的交通環境推動了物流服務業、旅遊業繁榮發展,促進了縣域經濟增長和群眾增收致富。
商南縣以通鄉柏油路、通村水泥路、通達工程、客運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實行建養並重,全面覆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5.37億元,使國省干線及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983公里,形成了「四橫二縱,三大迂迴」民生公路交通網主骨架。
2011年,商南縣公路貨運量259.5萬噸,增長13.6%,貨物周轉量18045.1萬噸公里,增長12.2%,客運量230.6萬人,旅客周轉量8962.1萬人公里,分別增長15.4%和13.9%。
2012年,在商南縣青山鎮新廟村,鄉村道路建設正熱火朝天,一條長11公里、連接兩個鎮的泥濘土路即將拓寬改造完工,至此,商南縣所有村子都通了水泥路。

閱讀全文

與世界銀行貸款貴陽市農村公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貸款上學 瀏覽:698
怎麼查詢小額貸款余額 瀏覽:387
貸款一個人可以擔保幾次農信 瀏覽:375
海拉爾貸款資料 瀏覽:869
銀行房貸貸款必須連續嗎流水 瀏覽:214
昆明農信社經營貸款資料 瀏覽:329
秒批小額貸款app排行榜 瀏覽:382
義烏農村信用社貸款 瀏覽:686
農村房子貸款還不上 瀏覽:185
分期買手機影響買房貸款么 瀏覽:593
貸款如何找擔保 瀏覽:688
網上貸款容易下款嗎 瀏覽:416
河北農村信用社貸款怎麼扣 瀏覽:523
網上貸款還不起事例 瀏覽:341
鮁魚圈哪裡有貸款公司電話 瀏覽:139
小額貸款催收這個工作怎麼樣 瀏覽:354
有公司貸款不能買房 瀏覽:998
天津大額貸款公司官網 瀏覽:57
網上貸款零一科技放款 瀏覽:927
欠貸款公司的錢被起訴怎麼辦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