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金融扶貧中應該怎麼做
——聚土回答
新型農村金融對於解決農業資金困難,幫助農戶持續生產經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在各大銀行因政策或者其他原因無法提供幫助的部分。
在扶貧中,農村金融也大有可為。在國家扶貧進入攻堅階段,扶貧工作進入深水區,部分地區扶貧工作難度加大,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進入市場,將有利於解決貧困地區資金問題,加快扶貧進程,其中主要做法有:
(1)1.信貸投入總量持續增長。增加貧困地區信貸總量,力爭貧困地區每年各項貸款增速高於當年貧困地區所在省(區、市)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2)優化融資結構。通過加強對企業上市的培育,促進貧困地區上市企業、報備企業及重點後備上市企業的規范健康發展,資本市場融資取得新進展,實現直接融資規模同比增長。
(3)繼續改善農村支付環境,提升金融服務便利度。穩妥推進網上支付、移動支付等新型電子支付方式。
(4)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推廣農村小額貸款。穩步推進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企業,等經濟主體電子信用檔案建設,建成土地流轉業務規模化,土地租金金融,經營性金融等,多渠道整合社會信用信息,完善信用評價與共享機制。
(5)積極發展農村保險市場,構建貧困地區風險保障網路。創新農業保險險種,提高保險服務質量,保障投保農戶的合法權益,鼓勵發展特色農業保險、扶貧小額保險,擴大特色種養業險種。
2. 關於農村信用社貸款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擔保人需要提交的資料:如果擔保人是經商的,需要提交的資料:有效身份證,並且信用社工作人員要到擔保人的經營場所和家庭做貸前調查,看看是否有無代償能力,並告知擔保人夫妻雙方的權利及義務。如果擔保人是國家公務員或是財政開支的需要開具相應的有效工資證明和配偶的收入證明。
第二個問題:要看當地信用社給你受信額度是多少,假如是5萬元,你給借款人擔保了3萬元,那你只能貸2萬元,但是一般信用社對已經提供擔保的客戶不再提供貸款地。
第三個問題:擔保人做為第二還款來源,當第一還款來源(借款人)無法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時,就要由第二還款來源(擔保人)來償還,如果擔保人拒絕償還該筆貸款,信用社則就依法清收,信用社可以越過借款人,直接起訴擔保人。
第四個問題:在「個人徵信系統」中,有一項是「為他人提供擔保金額」,如果借款人沒有按時償還貸款,擔保人同樣也生成不良記錄(因為信用社的借款合同規定借款人與擔保人是連帶責任,也就是借款人和擔保人的責任是一樣的),並且該記錄要在該筆貸款還清之日起,7年後才能清除。
補充問題:現在我國的「個人徵信系統」應用的還不是特別廣泛,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部門開始使用並依據該系統做為參考標准了,例如:各個金融機構,具體包括:銀行貸款、信用卡的申請、分期付款購車、按揭購房、保險等業務。所以,如果在「個人徵信系統」中產生了不良記錄,就會成為金融機構的「不受歡迎的客戶」,也就貸不到款了,不知道對這個回答是否滿意。
3.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1)農村金融體系結構與運作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機構網點少。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分布不均勻。在東部地區,網點過於集中,但是在中西部有些鄉鎮都沒有設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
(2)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2003年以來,作為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
(3)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比如2007年末,全國縣域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平均數達到13.4%,而這個比例高於全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
(4)產品和服務單一,支農功能不強,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民貸款難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5)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沒有形成合力,在農村地區進行信貸資金投放缺乏寬松的政策環境和信用基礎。
4. 什麼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非銀行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保險公司等。
金融機構:
1金融機構是指從事金融服務業有關的金融中介機構,為金融體系的一部分。
2金融服務業與此相應,金融中介機構也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3同時亦指有關放貸的機構,發放貸款給客戶在財務上進行周轉的公司,而且他們的利息相對也較銀行為高,但較方便客戶借貸,因為不需繁復的文件進行證明。
望採納,謝謝!
5. 如何解決農村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過高狀況
首先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這使得其承受和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差,使得貸款的歸還沒有保障,是信貸不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農民自身信用觀念淡薄,常常想方設法賴債不還,而且從地方政府到鄉鎮政府再到農村領導班子對於這種行為欠缺管理力度,大多聽之任之,或是帶頭賴債,形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 再次是農村金融監管存在缺陷,金融機構機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 以上這些都是形成農村信貸不良率過高的因素,而解決方案就是: 首先,深化產權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使得現行比較模糊的產權主體清晰化,這樣可以有效防範和化解農村信貸風險。 其次呢是大力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加大普法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產生法律意識,在自身上減少信貸不良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