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麽通貨緊縮對利率的影響更加嚴重呢
通貨緊縮政策主要是為了減少市場上的可流動型的貨幣量,這種政策主要使用在通貨膨脹時期,政府的操作手段主要是中央銀行增加存款准備金率,如此使得商業銀行可發放的貸款額減少,商業銀行對應的貸款利率也就增加,為了吸引資金,商業銀行也就要增加儲戶的存款利率來吸引更多的資金。這樣就使得市場上的資金相應的減少!
B. 貨幣緊縮為什麼會導致銀行利率上升
利率反應貨幣的供應和需求。當貨幣緊縮,即為貨幣供應減少,S曲線左移,與D的交點也就升高,故利率上升。
C. 通貨緊縮時貸款利率應該調高還是降低
一般來說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的。《經濟學原理》里邊都有相應的理論。
只不過你不要看civil版的,要看原版的,翻譯過來的都肯定有篩選和修改的嘛。有意為之的,所以最好看原版的。
至於沒學過經濟學的朋友,我簡單給您敘述一下吧。
樓上的朋友說的是其中的一種情況。支持調低利率的原因,正如樓上朋友所說,通貨緊縮時一般意味著經濟衰退,失業增加。央行應該施行擴張性貨幣政策,調低利率,刺激生產。
然而調息方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的。這里邊都涉及到綜合的因素。
記住經濟學里邊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希望一個工具能夠同時盯住多個指標。通俗的說,就是不可能一招解決所有問題,很多問題都是相關的,有的正向影響,有的反向影響,相關度如何,看統計出來的結果,經過統計學公式得出相關度來判斷,並以此為基礎來篩選重要的影響指標。
換句話說就是,升息降息與否並不是一定的,還要看其他配套的措施,綜合的效果。而且更應該看實際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地方出問題,對症下葯,否則看似正確,實則相反。
關於樓上朋友說的,降息,個人的意見並不太支持這樣的做法。太簡單地處理這么復雜的問題了,實際上經濟學的問題就是平衡術,平衡各方面的因素和結果,兩害取其輕。
通貨緊縮未必是壞事,要看什麼因素造成的通貨緊縮。如果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使然,那麼就是件好事。在合理的浮動范圍之內,這種通縮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經濟全球化,帶給西方社會最大的好處,就在於此,全球產業分工導致西方生活成本下降,進而抵消了他們通脹壓力,九十年代的美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經濟高速增長了十多年。
至於說通縮之後,就冒然加息,個人以為不妥,還是要看具體什麼原因導致通縮的,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調息是動態性的,是一種動態平衡,不是一層不變的。
正如像樓上的朋友說的那樣,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通縮了,那麼央行就需要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調低利率,來刺激消費和生產。而當gove rnm ent大量印鈔,大興土木,靠基建來帶動經濟,這時候,可能會造成惡性通脹。那麼無論是經濟景氣與否,這時候,最好的方式,個人以為就是保持高利率,以避免人們的生活質量下降到危險的程度。如果一旦是經濟不景氣,又加上惡性通脹,直接後果大家都知道啦。如果是經濟不景氣,加通縮,那麼還好,畢竟當今社會那麼發達。通縮的原因是因為購買力不足而已,並非因為生產力有問題,即:產能上沒有問題,只要購買力恢復,產能隨時可以恢復。所以更應該防範的是前者,而不是後者。
尤其是在chi na這樣的developing country,更是應該注意這點。因為老百姓的儲蓄沒有投資渠道,除了銀行,沒有別的好去處,投資哪兒,基本上賺錢的很少。這里邊有princeling對國民經濟的壟斷問題,這里就不跟您說了。
基於以上的原因,結合civil國情,一旦發生通縮,最後的選擇就是維持高利率。原因如下:
第一,civil沒有相關的保障措施。不像西方,人家有醫療、失業、退休、教育等等方面的福利作為保障。失業了有失業救濟金領取,可以維持基本生活。醫療、教育不要錢,還有不錯的退休金制度。這些civil都沒有,而且都是目前擺在老百姓面前的「大山」。
第二,老百姓沒有投資渠道。princeling壟斷了幾乎所有的投資渠道,civil依然是所謂的「社會主義經濟」,言外之意就是political economic,也就是relationship economic。即:您見過civil哪個有錢的不是officer身邊的人,當然也可以說是巴結他們的,甚至是他們的小弟,替他們在台前跳舞的小丑。在此前提之下,投機的事情,我勸大家還是省省吧。
第三,擴張性財政政策,將劫貧濟富。經濟不景氣,本來收入就不多,如果因為occident economic的萎縮,就依賴基建等所謂擴張性財政政策來刺激內需,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將來的惡性通脹。根據上述理論,基建等財政消費替代了個人支持,(「擠出效應」),但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溢出效應」並沒有更多地惠及老百姓。因為relationship economic,所以擴張性財政政策對於civil來說,相當於劫貧濟富。因為財政收入來源於老百姓,而這些基建項目惠及的確是與officer有關系的人,也就相當於gove rnm ent替老百姓消費,卻沒有惠及老百姓。
綜上所述,在老百姓僅僅有銀行是唯一保持財富的唯一投資渠道,這種前提之下,又因為civil的國情,所以個人認為這時候不應該降息。因為對社會的影響太大。
我們不能簡單地套用西方的理論,因為他們的情況跟我們不一樣,但原理懂了,就知道其中的關鍵之所在。也就是說,在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在西方成立,在civil不一定成立的原因就是civil這邊太垃圾,沒辦法支持用。
最後還有敘述一下,所謂依賴基建投資等擴張性財政政策,並不能完全抵消occident economic衰退的影響。civil真實經濟規模遠小於official公布的那樣,內需更是如此。過去在沒加入世貿之前,civil希望依賴occident market來解決civil產能過剩的問題。所以經濟是出口導向型的,誰讓你沒有技術,只能生產低附加值的什麼鞋襪衣服來換取別人的設備。而如今,當occident economic衰退的時候,這部分原來依靠出口來解決的產能又會反向壓回國內,加劇本來就產能過剩的問題。結果是導致更多的企業倒閉,人們失業,經濟進一步衰退。
完全依靠government財政刺激並不能完全替代這部分需求,加上civil保障制度的缺失,直接導致老百姓更是畏手畏腳不敢花錢。
occident內需之所以強大,很大的原因在於他們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老百姓沒有後顧之憂,所以敢花錢。加上別人科技又強大,你們又要依賴他們,那就更不用說了嘛。
D. 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和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是什麼兩者的上調跟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有什麼關系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准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就是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又稱法定利率。但是銀行都有利率上浮許可權,效果會打折扣。存貸款基準利率越高,銀行間的信貸業務可用資金就越少,可以大幅減少信用貨幣(雖不是現鈔,但是是最大的非現金虛擬貨幣,但佔一半以上的人民幣實物貨幣投放量)這是中國政府為對抗當今社會上貨幣(信貸貨幣+實物貨幣)的通貨膨脹,人為的使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用縮小貨幣(虛擬信貸貨幣+實物紙幣)投放量,抑制通貨膨脹所實施的仁政
一般地,存款准備金率上升,利率或會有上升壓力,都是金融緊縮政策的信號。存款准備金率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對最終客戶的影響是間接的;利率是針對最終客戶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響是直接的。
E. 應對通貨緊縮,國家為什麼要 降低銀行的存貸款利率
為了刺激,擴大消費,緩解通貨緊縮。
F. 應對通貨緊縮,國家要降低銀行的存貸款利率么
這要看國家政策了
通常情況下
通貨緊縮時 國家為了穩定經濟 都會降低存款利
通貨膨脹時 國家為了貨幣保值
都會提高存款利率
G. 在通脹時銀行存款利率應如何變化、貸款利率呢通縮呢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管理通貨膨脹和通縮,平滑宏觀經濟固有的無法避免的周期性,避免大起大落,維護經濟和社會穩定,是它的主要職責。
央行調節經濟的主要貨幣工具有存款准備金率、利率、公開市場操作、發行央行票據等
目前處於通脹周期,通脹的根源是社會上的資金太多了,流動性泛濫,所以昨晚央行又提高了0.5%的存款准備金率,凍結約3500億資金,達到19%的歷史最高水平,是三月內第四次提了,2007年,曾一年十次提高。
至於利率,通脹周期無疑是要提高的,增加資金的使用成本,吸引更多的資金存在銀行里,也是對抗流動性的主要手段,但跟提存備金比,要更慎用,因為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像目前這樣讓加息利劍懸在空中,威脅著通脹預期,也許更好。
對付通縮,自然就是降低利率了。
H. 通貨緊縮時銀行存款利息與利稅應怎樣調整
通貨緊縮是指總供給大於總需求,有效需求不足,物價持續性下降,最終導致經濟衰退的一種貨幣現象。真正的通貨緊縮實際上是經濟緊縮運行的貨幣表現。
通貨緊縮會造成真實利率過高,從而直接導致需求不足,因此,治理通貨緊縮一般應採取降低利率,增加貨幣供應量的貨幣政策。
另外,由於通貨緊縮也會導致企業經濟效益嚴重下降,所以一般應採取降稅的財政政策。
I. 通貨緊縮又降低貸款利率會刺激商品生產嗎
投資本身是生產和消費的結合,生產有供給,但采購生產資料又有需求,加上本來存在的單純消費,就無法知道誰多誰少了。
還是要看市場上的貨幣比較直觀,如果投放到市場上的貨幣總量增多了,流通加快了,那麼總體上就趨向於擺脫通貨緊縮。
J. 請問通貨緊縮政策下利率是升高還是降低
通貨緊縮對應的貨幣現象是貨幣流動性不足。因此,政府的政策往往是刺激流動性,而降低存貸款利率,可以使儲蓄意願降低,並使企業貸款成本降低,這樣會增加貨幣流動性,致使結束通貨緊縮局面。
08年政府放貸4萬億,再加上下調利率,即是防止出現經濟通縮。
不過,傳統的西方經濟學難以解釋的一個現象是:經濟不發展,陷入通貨緊縮的局面;而通貨膨脹仍然高企。因此,具體是利率上調還是下調,都要考慮多方面情況。比如說,現在通貨膨脹厲害,但國家遲遲不敢上調利率,很可能就基於當前經濟的復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