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数学: 曼哈顿人口 1790年3.3万,1840年超过30万,到1930年美国城市化率百分之多少怎么计算
数学解答不了这个问题吧!
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最初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增加。以纽约曼哈顿为例,1790年曼哈顿仅3.3万人,到1840年,曼哈顿人口刚超过30万,伴随着美国城市化的加速,曼哈顿人口总量快速膨胀,到1910年最高达到233万人,年均增长近3万人。东京内环人口在1965年最高达到889万人。
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带来地价不断升高,一些工商业不得不外迁。而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一部分城市居民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逐渐开始迁离中心区,中心区的人口也开始出现下降。到1980年,曼哈顿人口下降到142万,比1910年减少了38.7%。东京内环也从1965年开始减少,到1995年下降到796万人,比最高峰时减少了近100万人,而都心三区人口更是在1995年仅为人口最高峰时期的29.8%。20世纪70年代,伦敦内城人口下降了4.2%。
近年来,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又恢复增长趋势。曼哈顿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增长,2008年恢复到163万。东京内环在过去20年,重新增长100万人口。2000年到2010年,伦敦内城人口增长了32万人。
2.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中的事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中有很多事,主要体现在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
具体如下:
1、“繁荣”孕育泡沫 股指一泻千里
20世纪20年代被当时人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一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表示“人人都应该富裕”。胡佛总统也认为,“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 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股票还会长。”可是,没过几天股市泡沫就开始破裂。其中,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10月24日,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希望力挽狂澜;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道琼斯指数跌幅达13%;10月29日,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当天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
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这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道琼斯指数从9月3日到12月20日股指,下跌近40%;至1932年年终指数下跌了84%,市值损失超过 70%;再次回到1929年时股指的高点已是25年以后的事了。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2、股灾链锁反应引发经济危机
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纷纷来临。从1929年到1933年这三年中,有5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汽车工业下降了95%。1929年,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量从1929年的550万辆下降到了1931年的250万辆。到1933年,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经济水平倒退10年。从1929年第四季到1933年第一季,连续出现了14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累计负增长为-68.56%。失业率创记录。股市崩溃的1929年,失业率为2.5%,之后失业率迅速上升,到1933年达到创记录的25%,这意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失业。经济危机向全球扩散。1929年经济危机另一显著特色是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化国家。世界国际贸易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1年的397亿美元、1932年的269亿美元和1933年的242亿美元。
3、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发展,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l09371家,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倒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国人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河海,使这条河变成"银河"。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4、经济危机终究导演世界性大萧条
美国: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降为1415亿美元,降幅高达30%。银行系统首当其冲,破产数高达10500家,占全部银行的49%。失业率(不含半失业者)高达25%。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尽管有"新政"等缓和危机的措施,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直到第二次大战爆发以后的194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超过危机前的1929年。
3. 美国历史
1934年5月11日,美国发生黑风暴,其源头在美国中西部草原,风暴以每小时96~160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将3.5亿吨肥沃表土刮走,扬起弥天乌云,越过美国2/3的陆地,最后消失在大西洋几百公里宽的海面上。据说原因是因为人类过度砍伐林木造成的
4. 有谁知道美国在1930 年代的利率
那段时间银行秩序比较混乱,美联储给的信息也批注说资料基于不完整信息与BestEstimates,资料可信度还是有些的,将就着也能用。网络页面放不了大图只能截了张小图,见谅。
顺便提下,这是PrimeInterest,与NominalInterest和RealInterest不能等同。此外,由于大萧条的通货紧缩,RealInterest远高于图中给出的数值,最高能相差有10%左右。
5. 4.美国市场贷款利率为年利率6%,瑞士市场存款利率为年利率10%,已知 即期汇率 u
1.套利者即期将英镑兑换成美元,进行投资,到期取出,再兑换成英镑,假如汇率不变,套利获利(减英镑投资机会成本):
100000*1.5770*(1+10%)/1.5780-100000*(1+8%)=1930.29英镑
英镑升水,远期汇率为1英镑=(1.5770+0.0110)/(1.5780+0.0120)=1.5880/1.5900
套利者即期将英镑兑换成美元,进行投资,同时出售美元投资本利的远期,到期时,美元投资本利收回,并按照远期合同出售,得到英镑,减去英镑投资机会成本,套利获利:
100000*1.5770*(1+10%)/1.5900-100000*(1+8%)=1100.63英镑
2.即期市场汇率为1美元=5.5港币,港币汇率高于执行汇率,承租人执行期权合同,以6港币1美元的价格买入300万港币支付,加上支付的期权费,共支付了55万美元.
即期市场汇率为1美元=6.5港币,港币汇率低于执行汇率,放弃期权合同,直接在市场上购买美元支付,加上支付的期权费,承租人共支付了300万/6.5+5万=51.1538万美元
6.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
爆发原因如下:
1、具体原因
(1)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2)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4)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2、根本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
各国国内政策失误,即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6)1930年美国贷款利率扩展阅读: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
1、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危机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7.2%,其中美国下降40.6%,法国下降28.4%,英国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国家的生产退回到20世纪初或19世纪末的水平。
2、企业大批破产,工人大量失业,经济损失严重
危机时期,倒闭的企业数,美国达14万家(另外还有近1万家银行),德国为6万家,英国为3.2万家。资本主义世界的全失业工人超过3000万,加上半失业者,则达4000~4500万。
1932年,按完全失业工人计算的失业率,德国为43.8%,美国为32%,英国为22%。由于股价暴跌和生产停工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达2600亿美元,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
3、世界商品市场急剧萎缩,关税战、贸易战加剧
美国于1930年将应税进口商品平均税率提高到53.2%;英国从1932年起实行帝国特惠制;德国限制进口量;法国实行进口配额制。结果,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世界贸易额缩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4、世界货币秩序遭到破坏,金本位制崩溃
1931年7月,德国实行外汇管制;同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美国于1933年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实行美元贬值;法国于1933年筹组金集团,失败后于1936年也放弃了金本位制。
7.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70年代发生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进行调整,经济形势逐渐好转。
阻碍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亚太沿海国家“海权意识”纷纷“苏醒”,区域海军竞赛显现,中国海军现代化尤其被“关注”、一再被妄议。——国际恐怖主义继续活跃于南亚及东南亚。
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区域经济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这种趋势背后的根本动力是开拓市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法,刺激国内消费市场的表面活跃;扩大对外商品输出,占据过去由英德控制的世界贸易市场。
(7)1930年美国贷款利率扩展阅读:
20世纪20年代,世界进入一个暂时的和平时期,全球经济也逐渐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当时在许多经济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和稳定的国家。
当时美国的良好经济环境和乐观情绪为后来的超级大牛市奠定了足够的基础,美国资本市场新发行的证券是1822种到1929年达到了6417种融资购买股票十分流行。
在1928年和1929年,美联储8次加息(提升再贴现率),将其由3.5%上升至6%,以图遏制证券市场的投机,减缓经济增长,这是标准的逆周期调节策略。但是在大萧条出现后,在应对1930-1933年的银行恐慌中,美联储没有完成其最后贷款人的使命,许多银行被迫走上倒闭命运。
8.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生了什么经济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
经济历史事件: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黄金时代”的时期。
主要内容: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便开始逐步被金融寡头所掌控,美国由此走向衰退,从一个奋发向上的国家,变成靠剪“外国羊毛”而剥削别国为生。
(8)1930年美国贷款利率扩展阅读: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头二十多年,美国经济虽然发展了,位于世界各大国之首,但其国内民众普遍不满,被统称为“进步主义运动”的各种民众运动风起云涌。它们的目标多种多样:实现食品安全、争取工人权益、要求妇女平等地位、反对腐败等等。
从1919年春开始,美国物价飞速上涨。与战前比,1920年上升了105%。通货膨胀与其他因素一起带来了严重的罢工浪潮。
在强大的社会运动的推动下,美国政府把改革放到自己工作的首位。美国政府采取的最主要改革措施是实现税收改革和落实反托拉斯法。美国司法部一直不遗余力地起诉垄断企业。最大的成果是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下令解散庞大的石油和烟草垄断企业。
美国政府不断地改善行政机构,增加制度供给,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地方政府则进行市政管理改革。从建立委员会制到实行市政经理制,既减少腐败也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会议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奠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前身)为美国支持它国经济建设,实际上也是促进本国生产创造了条件。
关贸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协定奠定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
9. 1930年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
电影《难舍难分》Split Infinity
剧情简介
喜欢时尚的拜金女孩AJ,很不满自己的中产家庭,因此埋怨在大萧条中失去了家庭农场的祖父。一天晚上,在一次坠落之后,AJ发现自己穿越回到了1929年,在那里她遇到了年轻的祖父Frankenstein,并且发现了家庭的秘密,这永久地改变了她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