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镇江小额贷款
个人信用贷款!
我建议你用公司开出收入证明,在交通银行办理信用卡,基本都可以透支6000左右!
然后用消费还款单据去工行,中行,建行办理透支卡,基本就可以达到30000元!用其中一万周转,所谓的东墙补西墙!
而且整个过程是无息的!希望你成功
Ⅱ 中共二大所提出的民族纲领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有何异同
第一题:在中国古代史上,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原因虽然众多,但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应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如何正确认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第一,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代表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第二,唐朝之所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一是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巩固统治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唐朝统治者总结了秦汉以来处理少数民族关系政策的得失,认为搞好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即“治安中国”),增强实力,善待少数民族(即多用“抚”,少用“剿”的手段),比修长城要好得多.二是唐朝国力强盛,增强了统治者的自信心,为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灵活多样著称.唐统治者在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时,能从各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实行不同的开明政策.或用人不拘民族,各族上层分子在京师任官与汉族官吏待遇等同;或采取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等;或实行册封制度,如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或依据民族实际设置管理机构,如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或与少数民族会盟,如唐蕃会盟等;或对那些主动挑起战争个别少数民族,实行先战后抚,如唐与东突厥的关系就是如此.
第四,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大大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及民族融合.唐时,边疆各地发展很快,各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共同创造了大唐盛世.
2.正确认识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
第一,唐朝之所以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首先是因唐朝在客观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便利,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声望很高,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这为唐朝统治者对外推行开明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在主观上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可以说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就是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发展与延伸.
第二,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表现在众多方面:一是鼓励中外平等交往.如唐政府中有鸿胪寺等机构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来宾,许多地方设有商馆接待外商,另设有互市监、市舶司等掌管对外贸易,唐政府接受外国的留学生,又将大批的使臣、僧侣派往国外进行回访.二是尊重外国人员.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在中国定居,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受到应有的尊重,在唐朝的外国人,可以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甚至亡国的波斯国王和王子也得到应有的待遇.三是对外交往形式多样,范围广.唐朝对外交往是政府与民间并行,既有人员往来、也有经济文化交流等.交往范围不但包括亚洲周边国家,还包括欧洲和非洲.
第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力推动了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中外交流盛况.既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成果,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这时,印度的佛教文明,西亚的阿拉伯文明,中亚的许多文明相继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学习佛教真谛的玄奘,传播佛教精义的鉴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日本、朝鲜在先进的唐文化影响下,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中国的先进科技文化远播亚非欧大陆,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朝的空前繁荣,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也直接回答了第三道题.
第四题:从上也不难总结出唐朝的魅力了:一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便利,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声望很高,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二是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开明,鼓励中外平等交往,尊重外国人员,对外交往形式多样,范围广,影响大.
第二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政策:
——实行彻底的民族平等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各民族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没有平等可言.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废除了民族剥削、民族压迫制度,明确禁止民族歧视,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和制度.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为了全面贯彻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从195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民族识别工作.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使许多在旧中国不被承认的少数民族得到应有的承认,并与中国其他民族一样享有平等权利(2)五、六十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民族压迫和剥削制度,使广大少数民族人民获得人身自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平等一员,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3)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旧中国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度下,许多少数民族没有平等的、准确的称谓,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也带有民族歧视和压迫的含义.为此,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碑碣、匾联的指示》,规定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意思的地名、碑碣、匾联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或收管.(4)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参政议政权是一项重要的平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的规定,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同时,从建国始,国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到目前,中国已有少数民族干部270多万人.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管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为了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为了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2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全国人大于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于1991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到目前,中国已建立155个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使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自主权.与此同时,对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利也制定和采取了保障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256个民族乡.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平等权利的决定》,1993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发展权.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国家民委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财政、税收、贸易、扶贫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具体有:(1)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2)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政府通过发放农具、生产资金、减免农牧业税、发放无息或低息贷款等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3)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国家从1955年起就设立“民族地区补助费”,1964年又设立“民族地区机动金”,并采取提高民族地区财政预备费的设置比例等优惠财政政策.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后,原有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补助和专项拨款政策全部继续保持.(4)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5)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通过10多年的扶贫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6)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国家采取了诸如招生时对少数民族考生降低录取标准,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如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举办民族院校和民族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民族教育,保障少数民族受教育的权利.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有关保护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权利、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繁荣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的政策和措施,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光大,少数民族继承和发展自己文化的权利得到保障.
——逐步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提供法律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到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之一的包括国家一些地方性法规、126个自治条例和209个单行条例及有关民族问题的法律法规在内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为少数民族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积极开展国际间人权交流与对话.为了进一步向国外介绍和宣传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状况,1997年编写并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权述要》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1999年,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同编写了《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白皮书).国家民委积极开展人权领域的国际对话和交流,先后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开展了关于少数民族人权保护问题的对话和交流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将以上两个回答一对比,就可得出异同.
Ⅲ 关于辉煌的隋唐文化的材料题!!!!!!!!!!!
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聪明人和笨人,永远在一起,一起生,一起死.这句话.
开始听到这句话,我也以为是编剧加进的对白,但后来听多遍了,才发现这句话原来在金老爷子的原著中也出现过,只是编剧作出了些须改动,但在下私以为:"改的好."
首先,这句话出现在第17章<左右互搏>的末尾部分.具体情节:黄蓉通过大雕传信告诉郭靖:黄药师已经答允欧阳锋的求亲.郭靖便回信写到:一起活,一起死.
在读到原著这句对白时,总觉得"一起活,一起死"这句话有那么一点绕口,改为"一起生,一起死",读起来就顺畅很多了.
其二,聪明人和笨人,永远在一起,一起生,一起死.这句话在程度上高出"一起活,一起死"许多.
1,聪明人和笨人指的便是蓉儿与靖哥哥,永远在一起则是对一生的承诺,一起生,一起死则说出了一句潜台词:无论遇到什么,都要一起面对.这也同样预示了靖哥哥和蓉儿的命运.这一句话层层递进,面面俱到,可谓是靖哥哥与蓉儿之间的爱情宣言.
2,相比之下,"一起活,一起死"就显的单薄一些了.
Ⅳ 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我想提前还款,怎么操作
不知道你的贷款类型是什么样的,我也在上汽贷款买了辆车。贷款55000分36期还款,结果分期到一般也就是第18个月的时候我申请的提前还款,结果应还本金29000 多利息26.4 手续费2000当月车款1940 共计33250只比剩余分期的款项34000多少出了1000来元钱。所以有时候提前还款并不划算。
Ⅳ 中国人和日本人必须知道的历史
大家说日本人是坏人,我觉得那也未必。日本民族的性格挺复杂的,侵华日军在中国 杀人放火 无恶不作! 如果战争会使人性扭曲的话,那侵华日军就应该是扭曲的兽性才对!!
他们在中国做得那些坏事,后悔么?? 答案是 后悔了,不少日本兵被俘之后,被国民党安排到了后方基地耕作 种些瓜果蔬菜,养活自己。 这些日本兵收获了庄稼之后,偶尔还会送给街坊邻居一些,和村民共同分享食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日本人不是禽兽,之所以能干出十恶不赦的事情出来 应该与军国主义教育有很大关系。
日本战败后,从没向中国道歉,他们认为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但心里对中国人民感到愧疚,从70年开始 每年都会向中国提供一些 低息 无息贷款 包括一些技术上的支持。日本也是全世界对华人最友好的国家之一。听说不少中国姑娘嫁到日本之后,日本男人对她们很体贴,凡事都让着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