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实际和名义利率哪个对贷款需求的影响较大,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实际利率对贷款的影响较大。因为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不可能过度频繁地变动,尤其是当一国需要通过名义利率来调动市场资源时更是如此。
相反地,实际利率是考虑了通货膨胀率的因素而计算出来的,由于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因为市场供求关系或外汇投资额等情况发生变化,在名义利率不便于随意变动时,恰恰是实际利率对贷款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影响。
既然名义利率的水平不变,实际利率的变化可能导致贷款项目的机会成本和收益发生变化,因此应当更能影响贷款需求吧。
㈡ 金融学《负利率时代》,造成实际利率为负的因素有哪些
你好,造成实际利率为负的因素:
通货膨胀、cpi高位运行、经济过热(市场中现金过多)。。。。。。主要是市场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关资讯:
影响实际利率变动的因素.
第一,利润的平均水平.既然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因此,利率总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上下摆动.并且,利率主要是由平均利润率所调节的.从我国现实出发,这种调节作用可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的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同时,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第二,资金的供求状况.无论是马克思的利息理论还是西方的经济学说都不否认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利率的总水平,在我国,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决定于资金的供求.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当资金供不应求时,供求双方的竞争的结果将促使利率上升;相反,当供大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 第三,借贷风险.资金从投放到收回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借贷资金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测因素的出现,可能导致各种风险,如资金不能按期完全收回的违约风险,因物价上涨而使资金贬值的风险,或更有利的投资机会出现后,已贷放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时,贷款人承受机会成本损失的风险. 一般而言,风险越大,则利率要求越高.另外,经济的周期变动造成的风险变化也会影响利率水平,如在危机阶段,投资风险突然变大使利率大幅度上升.而在复苏阶段,投资风险开始减少,利率开始降低. 第四,国际经济形势.就开放经济而言,国际经济形势对利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际利率与汇率会影响资金流出入,从而引起国内利率的变动.如果国际利率水平较高,则资金流出,国内资金供给小于需求,迫使国内利率上升;反之,如果国际利率水平较低,则资金流入,国内资金供给大于需求,从而诱使国内利率随之下降.可见,国内利率有总是朝国际利率靠拢的趋势.从汇率的角度来看,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利率的变化.例如,当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时(如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从$1=¥8.5变化到$1=¥8.7),国内居民对外汇的需求就会下降,从而使本币相对充裕,国内利率便趋于稳定,并在稳定中下降;反之,当外汇汇率下跌,本币升值时(如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1=¥8.7变化到$1=¥8.3),国内居民对外汇的需求就会增加,本币供应处于紧张状态,从而迫使国内市场的利率上扬. 第五,国家经济政策.由于利率变动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各国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对利率实施不同程度的管理.国家往往根据其经济政策来干预利率水平,同时又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经济.总之,决定利率及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其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一国经济活动的状况.因此,要分析一国利率现状及变动,必须结合该国国情,充分考虑到该国的具体情况,区分不同的特点分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希望能帮到你。
㈢ 为什么实际利率越低,贷款人越不愿意发放贷款
比如放贷的人持有10000元,猪肉现价10元一斤,可以买到1000斤。
如果按照你说的条件放贷,一年后收回本息共计10800元,这时的猪肉价格为11元。本息可买猪肉约982斤。
放贷的结果是购买力下降了,所以利率太低他不愿意放贷
㈣ 实际利率为零为负为正,对存款人和借款人利益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负 对存款人当然不利啦 他把 钱放到银行以后没有第二种选择 只能被动接受利率,那么也相当于接受资产缩水
对借款人来说 就要看大环境 当期利率低的环境下 借款应该是相对有利 低利率对经济应该是刺激作用 借款人投资应该能取得更高的收益 但也取决于经济的萧条程度 要看情况的
㈤ 实际利率为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相当于通货膨胀了,钱就越来越不值钱以今年猪肉为例,你工资一直只有那么多但物价涨了一倍,负利率情况下百姓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㈥ 负利率到底有什么缺点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原因是什么
以下内容回复楼主提问中的1.2.4。仅供参考。
实际利率是贷方的收益,借方的成本。负利率表明实际利率为负。如果借贷双方能预知实际利率为负,那显然借方与贷方是不会成交的。不过现实情况因为通胀的不可预知性,所以负利率也会发生,当发生时,对于已经成交的借贷,会造成贷方补贴借方,造成社会财富再分配(4)。同时,新借方和新贷方的成交借贷将会明显下降(借方不愿意干赔本的事),此时贷方将会增加当期消费,减少贷款(增加当期消费就是你讲的囤货,减少贷款其实就是减少储蓄)(3);可能有人会觉得贷款(储蓄)转消费后经济总需求不会变,所以对经济总量层面没影响,但是不是这样,因为信贷会创造更多的信贷,进而创造更多的总需求(乘数效应),所以信贷收缩作用大于信贷转消费的作用,造成经济总需求的下降(1)。这和书上第一点内容不同。负利率的确会增加借方的借钱需求,但是信贷成交额事实上是萎缩的,何来总需求膨胀的说法呢?
㈦ 负利率时代对贷款有什么影响
所谓的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
从理论上讲,负利率时代将引领中国进入理财多元化,银行里的11万亿元存款将解放到资本市场或者其他领域。但事实是,负利率及其连锁反应,并没有动摇工薪阶层的储蓄习惯。据分析,群众存钱主要为孩子教育,防病防灾等。股市、基金、债券三大投资方式2003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也证明了这一点。有人认为“负利率时代”如果持续下去并且金融市场的诚信规则能够更好地被执行,个人投资意识将慢慢苏醒。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今后负利率绝对值过大的话,央行将提高存款利率,那时中国的“负利率时代”就将结束。
2010年8月份CPI同比上涨3.5%,创22个月来新高。与此同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贬值达1.25%。这意味着长期下来,居民一万元存款,一年后实际缩水超过125元。
简单的解释。就是。比如你在2010可以用100元买的东西。这个时候。银行存款利率为2.25%。而你在2011年。要买哪个物品。要103.25元。这个时候。负利率就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