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有2011-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利率表啊,急用
序号 日期 短期 中长期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6个月内(%) 6个月至1年(%) 一年至三年(%) 三年至五年(%) 五年以上(%) 五年以下(%) 五年以上(%)
1 2015/10/24 4.35 4.35 4.75 4.75 4.90 2.75 3.25
2 2015/8/26 4.60 4.60 5.00 5.00 5.15 2.75 3.25
3 2015/6/28 4.85 4.85 5.25 5.25 5.40 3.00 3.50
4 2015/5/11 5.10 5.10 5.50 5.50 5.65 3.25 3.75
5 2015/3/1 5.35 5.35 5.75 5.75 5.90 3.50 4.00
6 2014/11/22 5.60 5.60 6.00 6.00 6.15 3.75 4.25
7 2012/7/6 5.60 6.00 6.15 6.40 6.55 4.00 4.50
8 2012/6/8 5.85 6.31 6.40 6.65 6.80 4.20 4.70
9 2011/7/7 6.10 6.56 6.65 6.90 7.05 4.45 4.90
10 2011/4/6 5.85 6.31 6.40 6.65 6.80 4.20 4.70
11 2011/2/9 5.60 6.06 6.10 6.45 6.60 4.00 4.50
12 2010/12/26 5.35 5.81 5.85 6.22 6.40 3.75 4.30
B.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利息 存款利息多少啊 谢谢
日期:2011-04-06
项目 年利率(%)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一)活期 0.50
(二)定期
1.整存整取
三个月 2.85
半年 3.05
一年 3.25
二年 4.15
三年 4.75
五年 5.25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 2.85
三年 3.05
五年 3.25
3.定活两便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6折
二、协定存款 1.31
三、通知存款 .
一天 0.95
七天 1.49
注:人民银行历次存款利息调整对照表
日期:2011-04-06
种类项目
年利率(%)
一、短期贷款
六个月(含) 5.85
六个月至一年(含) 6.31
二、中长期贷款
一至三年(含) 6.40
三至五年(含) 6.65
五年以上 6.80
三、贴 现 以再贴现利率为下限加点确定
C.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是多少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最初是3%。
2011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2.75%提高到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5.81%提高到6.06%;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作相应调整。
2011年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3%提高到3.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6.06%提高到6.3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011年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3.25%提高到3.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6.31%提高到6.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3)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8月贷款利率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1)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
(2)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D. 中国人民银行2012-2015年贷款利率表
贷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例。我国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利率经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利润在借款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分配比例,因而影响着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贷款利率因贷款种类和期限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也与借贷资金的稀缺程度相联系。
(4)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8月贷款利率扩展阅读
贷款的利息计算方法
(一)人民币业务的利率换算公式为(注:存贷通用):
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
2.月利率(‰)=年利率(%)÷12
(二)银行可采用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
1、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计息公式为:
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其中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
2、逐笔计息法按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贷款期限逐笔计算利息,具体有三:
计息期为整年(月)的,计息公式为:
①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
计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计息公式为:
②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零头天数×日利率
同时,银行可选择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即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计息公式为:
③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这三个计算公式实质相同,但由于利率换算中一年只作360天。但实际按日利率计算时,一年将作365天计算,得出的结果会稍有偏差。具体采用那一个公式计算,央行赋予了金融机构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当事人和金融机构可以就此在合同中约定。
E.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是多少啊
2011年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了三次调整,分别是:
201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银行贷款利息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也同步上调。
2011年4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4月6日起银行贷款利息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1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以半年期为例:
2011年2月9日,由5.81%调整到6.06%,调整幅度0.25%。
2011年4月6日,由6.06%调整到6.31%,调整幅度0.25%。
2011年7月7日,由6.31%调整到6.56%,调整幅度0.25%。
(5)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8月贷款利率扩展阅读:
央行表示,研究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
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处于适度水平,在维护老百姓利益和保持银行竞争力之间取得了平衡,适合中国国情。
在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央行存款基准利率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贷款利率实际上已经放开,但仍可进一步探索改革思路,如研究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等,同时要继续深入研究贷款利率走势,以及存量贷款合同切换的问题,坚持在有利于老百姓、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前提下推进改革。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目前的重点是推动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这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促使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降低风险溢价,并进一步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F. 2011年至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基准贷款利率
具体看图吧,望采纳哦!(2012年7月6日至今未调整基准利率)
G.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如何计算 那2011年贷款基准利率是多少
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基准利率的依据只能是货币政策目标。当政策目标重点发生变化时,利率作为政策工具也应随之变化。不同的利率水平体现不同的政策要求,当政策重点放在稳定货币时,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就应该适时调高,以抑制过热的需求;相反,则应该适时调低。
2011年最新贷款基准利率:
1、短期贷款
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 5.60
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 6.06
2、中长期贷款
一至三年(含三年) 6.10
三至五年(含五年) 6.45
五年以上 6.60
H. 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至2011年同期贷款利率表
1991.04.21
8.10
8.64
9.00
9.54
9.72
1993.05.15
8.82
9.36
10.80
12.06
12.24
1993.07.11
9.00
10.98
12.24
13.86
14.04
1995.01.01
9.00
10.98
12.96
14.58
14.76
1995.07.01
10.08
12.06
13.50
15.12
15.30
1996.05.01
9.72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08.23
9.18
10.08
10.98
11.70
12.42
1997.10.23
7.65
8.64
9.36
9.90
10.53
1998.03.25
7.02
7.92
9.00
9.72
10.35
1998.07.01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12.07
6.12
6.39
6.66
7.20
7.56
1999.06.10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02.21
5.04
5.31
5.49
5.58
5.76
2004.10.29
5.22
5.58
5.76
5.85
6.12
2006.04.28
5.40
5.85
6.03
6.12
6.39
2006.08.19
5.58
6.12
6.30
6.48
6.84
2007.03.18
5.67
6.39
6.57
6.75
7.11
2007.05.19
5.85
6.57
6.75
6.93
7.20
2007.07.21
6.03
6.84
7.02
7.20
7.38
2007.08.22
6.21
7.02
7.20
7.38
7.56
2007.09.15
6.48
7.29
7.47
7.65
7.83
2007.12.21
6.57
7.47
7.56
7.74
7.83
2008.09.16
6.21
7.20
7.29
7.56
7.74
2008.10.09
6.12
6.93
7.02
7.29
7.47
2008.10.30
6.03
6.66
6.75
7.02
7.20
2008.11.27
5.04
5.58
5.67
5.94
6.12
2008.12.23
4.86
5.31
5.40
5.76
5.94
2010.10.20
5.10
5.56
5.60
5.96
6.14
2010.12.26
5.35
5.81
5.85
6.22
6.40
2011.02.09
5.60
6.06
6.10
6.45
6.60
2011.04.06
5.85
6.31
6.40
6.65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