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伪造公章骗取银行贷款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用伪造的公章骗取银行贷款构成贷款欺诈罪,立案标准为: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等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等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❷ 私刻公章贷款,款已经还了,会不会还追究责任
私刻公章以获取贷款,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若情节严重,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则指出,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的行为同样构成犯罪。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刻字业若违反管理规定承制公章,将被视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刻字业的负责人或相关责任人将面临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处罚。如果私刻、伪造、变造公章,则应以扰乱公共秩序罪论处,同样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银行有权在发现贷款申请过程中存在私刻公章的行为后,收回其贷款本金,并将案件移交当地公安机关处理。对于自然人犯私刻公章并骗取贷款的行为,根据《刑法》,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贷款诈骗罪中,“数额较大”的标准为二万元,五万元以上的,视为“数额巨大”,而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则被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这些规定旨在保护金融机构和贷款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