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千亿煤企曝9.15亿元债务违约,为啥会欠债那么多
目前,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重庆能源集团”)被曝无资金归还到期的6.8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和2.3亿元信用证,已形成违约。消息一出,引起债券市场热议,重庆能源集团作为当地最大煤企,由重庆市国资委100%控股,此次违约使得市场担忧其会成为第二个“永煤”。3月3日,第一财经记者致电重庆能源集团,集团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债务处置问题已交由国资委和市政府协调处理,至于具体到了哪一地步,暂时还不清楚。
具体而言,受在建项目缓建的影响,公司长期项目贷款规模有所下降,债务结构主要以短期债务为主。
② 北京文化5亿贷款逾期,它为何如此悲催
北京文化公告称,公司近期因资金困难,未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发生贷款逾期,逾期贷款本金5亿元。公司若无法妥善解决上述银行贷款逾期问题,将可能面临支付债务逾期相关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息等情况,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融资能力下降,对主营业务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北京文化于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正式转型文化影视产业。2020年前三季度,北京文化实现营业收入1308.11万元,同比减少98.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7亿元。
二级市场方面,2021年1月4日和5日,北京文化连收两个一字跌停,相关投资者损失较大。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北京文化目前正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再爆资金困难,基本面似乎并不稳定,投资者还应谨慎关注为妙。对于证监会对北京文化立案调查的后续进展,本栏目也将持续跟踪报道。
③ 保千里流动性危机背后有什么隐情
临到年底,上市公司信托贷款违约却进入高发期。
近日,上市公司江苏国信披露公告显示,江苏国信子公司江苏信托诉保千里信托贷款违约。而记者发现,保千里还有多笔信托业务存续,如目前还有5家信托公司接受保千里股份的质押,而这些股份目前已被冻结。另外,亦有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尚未到期。
事实上,保千里的流动性危机牵涉的不仅江苏信托一家,其背后还与多家信托公司存在业务往来。
记者了解到,部分信托公司今年还为保千里发行过集合资金信托。如某信托公司今年年中发行的信托产品,预计募集规模15亿元,向保千里发放贷款,期限24个月。
质押股份被冻结
除信托贷款外,保千里第一、第二大股东所持股份接连陷入司法冻结,可能也将给业内部分信托公司带来难题。
保千里股东结构显示,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自然人庄敏,持有保千里8.5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5.07%;公司第二大股东为深圳日升创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升创沅”),持有保千里3.40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3.95%。自2015年起,上述两位股东开始不断质押其持有的保千里股份。
Wind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今,庄敏持有的保千里股份进行过34次质押,日升创沅持有的保千里股份进行过23次质押。曾经参与上述质押的信托公司有西藏信托、厦门信托、华能信托、渤海信托、陕国投、长安信托等,其中西藏信托、厦门信托、渤海信托、陕国投、长安信托等公司参与的股权质押尚未披露解押情况,涉及质押股份数量为4.54亿股。
今年9月份起,保千里开始陆续披露公司股东持有股份被司法冻结的情况。截至昨日(12月21日),日升创沅持有的3.40亿股股份已全部被冻结,而庄敏持有的8.55亿股股份已被多家法院轮候冻结。
业内信托观察人士指出,如果质押给信托公司的股份被冻结,那么这部分增信在解冻之前将难以实现,信托公司将无法马上通过处置质押股票回收债权。
而除了保千里,上市公司龙力生物也出现了信托贷款违约。针对近期上市公司信托贷款频频违约,有信托机构研究员称,上市公司也有优劣,不能因为有上市光环就忽略了风险要求,尤其今年以来通过信托公司做信用贷融资。总体而言,需要从行业、上市公司业务经营、杠杠水平、现金流状况、盈利能力、融资渠道多元性等方面有效识别风险。
年底了,大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忙活着。
④ 观察|债务违约高管出走,曾经“四川房企一哥”蓝光何去何从
曾有“四川房企一哥”之称的蓝光发展(600466.SH)目前陷入了资金紧张、核心高管离职以及债券违约的局面。而蓝光发展实际控制人杨铿的儿子杨武正也在近期接过了公司董事长和总裁的位置,但市场对这家在风口浪尖的公司也有着担忧:年仅26岁的杨武正是否能够力挽狂澜,公司的未来将如何?而这些都是杨武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若蓝光发展不能在短期内解决资金问题,那么公司将陷入债务全面违约的爆发阶段。
融资依赖非标,一季度末有息债务达790.6亿元
2015年,蓝光发展成功借壳上市,当年销售额为183亿元,到了2019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1015亿元。用了四年公司的销售额破千亿,当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黑马房企。
然而,蓝光发展在跨进房企千亿俱乐部之后,其销售额就几乎停滞不前。2020年蓝光发展的销售额为1035亿元,与2019年的销售额近乎持平。
按照克而瑞研究中心披露的数据,2021年前5个月,蓝光发展的销售额累计达到446亿元,同比增长23%。从目前的销售额情况来看,公司的销售是没有问题的。
但进入2021年以来,蓝光发展的负面消息不断。包括非标逾期、撤离上海总部、大幅裁员、出售物业公司回笼资金以缓解自身资金压力,尤其再加上其表内外债务压力的显现,这一切都使得蓝光发展的资金链非常紧张。
从蓝光发展目前的基本面来看,公司股东的质押比例一直较高,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的股份约3.9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约22.44%,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2.86%。而质权方包含多家信托公司,这就说明公司股东资金链较为紧张而且有一定的非标融资依赖度。
公开可查询的资料披露,6月份以来蓝光发展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因股票质押出现违约而被司法冻结,同时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蓝光和骏被平安不动产旗下的投资公司申请司法冻结以做财产保全。
虽然无法得知蓝光发展的表外债务数据,但从其2020年的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披露的数据中可以发现,有息债务分别为780.25亿元和790.6亿元。而应付票据分别为59.77亿元和78.45亿元。
另外,从公司存货来看,截至2020年底,蓝光发展的账面存货价值为1696亿元,其中已完工开发项目、在建开发项目和其他存货金额分别为194亿元、1502亿元和0.4亿元。若以账面价值计算,剔除预收账款后公司的未售货值约906亿元,有机构测算过,若按2020年毛利率进行成本加成,蓝光发展的未售货值可能在1220亿元左右。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仅为估价,在实际的资产处置中会出现打折的情况,实际变现能力不足,这些对于其短债的偿还能力有限。
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缺口,可动用资金仅2.07亿元
蓝光发展发家于四川省成都市,因而其大部分的土地储备都在成渝圈内和三四线城市。截至2020年底,公司持有待开发土地面积为568.95万平方米,其中权益占比为72.4%左右;非权益部分既有房企合作伙伴,也有金融机构的明股实债。土地储备在西南区域、华中区域、华东区域、华北区域和华南区域占比分别为40%、33%、10%、8%和9%。其中,西南区域占比最高。
虽然蓝光发展在2020年上半年调整了土地结构,聚焦新一线、二线及强三线城市;调整拿地节奏,向市场好、周转快、能力强的区域倾斜。但仍有部分金融机构认为,公司土地储备偏向城市能级偏低的城市,回款存在压力,去化水平不高。而且拿地溢价较高,盈利空间较薄。
有参与过蓝光发展尽调的金融机构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蓝光发展的回款进度弱于拿地强度,这样造成了公司持续存在自由现金流缺口。在缺乏现金流的情况下,公司继续采取高杠杆、高非标占比和高融资成本的债务融资,推高了公司的债务规模,导致资金流动性承压。加之债券密集到期,存在较高的集中兑付风险,虽然公司也卖了一些资产,但是短期这种处置资产的举措并无法解决密集到期的偿债压力,所以使得如今的公司陷入了债务违约的局面。
尽管蓝光发展强调,控股股东杨铿及其一致行动人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还款资金来源为其自有资金,其偿还能力强,不存在流动性风险,由此产生的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但以目前发生的事实来看,蓝光发展手中可自由动用的资金仅有2.07亿元,而截至7月12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45.44亿元,手持货币资金完全无法覆盖其现有的债务。
核心高管辞职,评级机构预计公司将全面违约
债务危机还未解决的蓝光发展,还面临着核心高管辞职、人事动荡的局面。
7月5日晚间,蓝光发展公告,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总裁迟峰及首席财务官欧俊明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书。在此时刻,公司的关键人物纷纷辞职,用的原因都是“因公司整体安排”。二人辞任之后,仍担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
事实上,在CEO迟峰宣布离职之前,6月4日,蓝光发展宣布公司董事长杨铿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公司董事会改选杨武正为董事长。这意味着,杨铿将其26岁的次子杨武正推向了前台。
一个月后,蓝光发展宣布,经董事长提名,同意聘任杨武正为公司总裁(法定代表人)。也就是说,杨武正成为了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
对于此举,此前有分析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杨铿的这一举措是为了和上市公司做彻底切割。“假设在目前蓝光发展的这些债务中,杨铿有连带担保责任,他拿自己的信用去为上市公司融资。那么如果一旦还不上钱了,杨铿只会有其个人的诉讼,现在切割之后不会牵连到上市公司。”
在评级机构的眼中,蓝光发展目前已无法对未来三个月到期的33亿元境内债券进行偿付。
7月13日,标普全球评级将蓝光发展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从“CCC-”下调至“D”。同时,将该公司优先无抵押债券的长期债项评级从“CC”下调至“D”。
标普认为,蓝光发展未能偿还2021年7月11日到期的中期票据,本息共计约9.68亿元。标普表示,鉴于该公司极疲弱的流动性状况,预计其将无法在规定的10天宽限期内完成偿付。
标普于报告中提到,蓝光发展的逾期银行贷款和信托贷款约有36亿元,突显了公司紧张的流动性状况。由于信托公司提交申请,公司的项目股权也在近几个月被法院冻结。同时,项目处置进度也不及预期,未能给公司带来充足的流动性来源。截至2021年6月30日,蓝光发展公布仅有2.07亿元可用现金。
因此,标普预计蓝光发展将全面违约。预计该公司不会对未来三个月到期的33亿元境内债券进行偿付。公司未能偿付前述中票,亦将引发这些债券中的多数债券以及境外债券的交叉违约。
⑤ 为全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是利好吗
为全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是利好。1.担保的对象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属于正常的经营行为,公司对其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且其经营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处于可有效控制的范围之内,公司对其提供担保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同时,云时空为本次担保提供了反担保。
2.担保行为符合公司及子公司实际经营需求,不会对公司的正常运作和业务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本次担保内容及决策程序符合《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维护了全体股东的利益。
如果全资子公司为非上市公司,子公司若想为母公司债务提供担保,则必须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而控制股东必须回避表决,故全资子公司无法形成决议,因而实际上不能提供担保。
拓展资料:
一、为子公司提供担保要从这几方面来考量
1.对子公司而言是相对利好的。母公司的担保为子公司增加了信用,更方便子公司融资、开展业务等。
2.对提供担保的母公司而言则不是利好。因为提供担保假设子公司出现违约,则会增加母公司的债务,增加负债。其次还有可能也会造成声誉的不良影响。
3.看担保的类型。假如是纯借贷关系的担保,就不一定是利好甚至是利空;若是因为项目投资需要资金,这类型的担保大致算利好的。
4.看担保的金额。如果在合理范围之内的担保应该正常,但要是超出合理范围的担保则有风险。
当然这其中还会有很多细节,例如担保的方式、附带连带责任与否,期限等等,都会有所影响的。但无论那种,对被担保方来说总体是利好大于利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