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良贷款 怎么处理
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如下:
1、转给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将不良贷款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债权一般需要打折出售。
2、司法执行。银行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名下资产。对不良贷款的进行拍卖,房产拍卖价格可能只有市场价格的五折至九折。本息总额面临少许价格风险。
3、垫资过桥。第三人出资垫还银行贷款,原贷款结清,银行重新发放新贷款。垫资费用月息费合计约5%~6%。因为出资人的风险较大,可能出资人临阵变卦。
4、其他处置方式。采用资产重组、破产清算、资产置换、债权转股权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
B. 如何加强不良贷款管理
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和管理:
1、全面落实清收管理责任。要按照“全面清理,见底见责,优劣搭配,全额到人,责任落实,挂钩考核”的总体要求,将每一笔不良贷款分清放款责任和清收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到每一位信贷人员,并制定相关奖惩办法,确保了每笔不良贷款有人管、有人收。
2、彻底进行不良贷款的风险排查。逐笔清查不良贷款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否明确、债务人还款意愿和能力、债务人是否有有效资产、资产的处置可行性、责任追究、清收履职等情况。将不良贷款分为“可以收回、通过努力可以收回、暂时无法收回”三个类别,通过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分析不良成因,全面掌握不良贷款的风险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清收计划,形成一份完整、翔实的分析报告。
3、完善不良贷款台账监测。进一步做好分类建立重点户清收台账、逐人建立清收考核台账,逐户制定清收处置预案,逐项落实清收计划,逐个下达清收任务,做到贷款管理分配到人,清收责任落实到人,绩效挂钩考核到人。
4、充分发挥专班力量清收。信用社主要应采取组成清收小组集中攻坚等措施攻克不良贷款大户,清收保全好信贷资产。特别是风险资产经营管理部应进一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三级一百户”不良贷款、依法起诉贷款和置换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工作,重点督促人民法院加大胜诉未结案件的执行力度。
5、灵活清收村组不良贷款。村组集体的特点是贷款额度大,拖欠利息多,跨度时间长,因而清收难度很大。在这类贷款的清收上,联社应要求信用社与村组干部搞好关系,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反映信用社不良贷款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充分利用城郊村组土地出让、开发等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村组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工作的力度。
6、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清收。加强信贷员贷后管理履责情况的落实检查,对每笔不良贷款要求信贷人员严格执行按月按季检查到位,收不到现金的收贷款
C. 商业银行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通过债转股,资产剥离方式解决,只是事后无奈的办法,要彻底根治新增不良贷款这一顽症,需要切实做到风险控制的前移,在未形成不良贷款之前加以防范。主要措施有:
(一)商业银行要树立风险意识,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采取有力措施整顿社会信用。第一,银行自身应提高风险意识,克服“国有银行不可能倒闭”的麻痹思想。第二,要在商业银行内进行信用教育,把强化信用意识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人人讲信用的风气,使不讲信用的人和单位,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处。
(二)用法律手段保障落实银行债权,严厉打击骗贷行为。银行要加大贷款清收力度,对到期不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诉讼,采取保全措施,查封帐户资金和抵押资产。对骗贷企业和个人,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三)严格执行人民银行贷款证管理制度和开户管理制度,防止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人民银行要利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将借款企业在各家商业银行的开户和贷款情况联网,量化企业信用指标,对信用程度不高,在一个商业银行有逃债倾向或产生过不良贷款的企业,通过上“黑名单”使其他银行不再对其贷款。
(四)商业银行内部应加强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和信贷资金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建立审贷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实行审贷分离制度,按照贷款“三查”原则,严格审查新增贷款企业的信用情况,落实担保和有效抵押,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使金融风险在贷款前得到控制。二是银行要关注企业转制、兼并和破产清算,参与其全过程,防止转制悬空银行债权,维护银行利益。三是要重视贷款的投向问题,贷款除应考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国有企业及重点项目建设外,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注重支持效益和信用都好的中小企业,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四是建立集体决策程序下的个人责任制和贷款责任终身追踪制,层层落实贷款的审、贷、收责任,使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职工对贷款管理和催收的积极性、五是商业银行决策者和信贷管理人员注意对相关新知识的学习,增强对风险的分析、预测能力,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人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决定贷款的质量。领导者要克服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作风,注意倾听意见和建议,重大问题要经集体讨论,避免决策失误;信贷人员要增强责任感,爱岗敬业,敢于坚持原则,加强对各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变动趋势等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时提出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D. 不良贷款管理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根据《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规定如下: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应遵循“本级负责、分类认定、超限核准、归口管理、检查评价”的原则。
(一)本级负责指本级直接经营的贷款,由本级认定并对本级认定的结果负最终责任;
(二)分类认定指对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按不同程序分别认定;
(三)超限核准指对超过本级认定权限的要报上级行核准,核准行行长对认定结果负最终责任;
(四)归口管理指认定工作的组织实施,由信贷风险管理部门统一负责;
(五)检查评价指稽审部门应对不良贷款认定标准和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E. 如何加强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和管理
(1)负责上报各类报表;(2)承担分理处上报的票据业务审查工作;(3)审核信贷控管工作;(4)信贷管理系统管理工作;(5)企业征信系统工作;(6)风险分析、预警提示工作;(7)做好对分理处或前台部门申报的信贷事项(含五级分类、评级授信等)审查工作,提交上级审议;(8)做好本级权限内或需上报上级备案审查贷款资料的登记工作;(9)对贷款审查委员会及决策人决策后的意见,及时将已批复的贷款资料转交申报社;(10)负责部门文件处理;(11)负责支行不良贷款的清收,及时向领导汇报清收进度;(12)协助各分理处做好不良贷款清收盘活计划的落实工作,做好不良贷款的管理、考核、奖罚执行工作;(13)做好抵债资产变现计划的落实工作,指导各分理处做好抵债资产的管理;(14)对符合不良贷款条件的贷款审查确认及责任人的责任审核工作;(15)建立不良贷款、抵债资产监测台账,定期进行分析;(16)指导分理处五级分类工作,对分类工作提出建议,对级次调整的及时报上级审批,按季建立支行五级分类台帐,为支行提供决策;(17)指导各社完成非信贷资产日常工作,负责完成全区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统计、汇总;
F. 银行的不良贷款管理应由哪个岗位或部门负责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岗位职责主要有: 1、放款授权:负责审阅授信审查同意放款的客户相关资料,在权限内对客户进行放款授权,并负责相关信贷档案管理;核对经过授权的放款申请文件,确保文件的准确;通知有关部门放款。 2、风险监测与预警: (1)负责定期提示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信贷进行贷后检查;督导发现贷后出现预警信号的贷款;督导对出现预警信号的贷款进行通告。 (2)负责贷后风险预警,及时发现贷后出现预警信号的贷款并对出现预警信号的贷款进行通告,对出现风险预警信号的贷后贷款及时提出意见。负责审查支行上报申请保全的不良贷款并组织上报授信审查委员会审议;对其他市场风险进行监控预警,并及时提交相关预警信息及报告。 3、授信审查委员会会务: 负责授信审查委员会寓言的各项信贷业务资料的整理、报送以及授信审查会议记录工作;负责授信审查会议表决票的整理、统计工作。 4、负责对内、对外风险管理各项相关数据及文字材料的报送工作。 5、信贷审查:负责对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上报的信贷业务审查工作。 6、风险数据分析:负责统计、分析全行的信贷业务数据;负责全行信贷台帐日常维护工作。 7、信贷审查:负责对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上报的信贷业务的审查工作。 8、负责监测全行贷款企业法人客户信用等级情况,指导企业评级工作。负责监测全行法人客户大额存款变化情况,并及时上报情况变动表。负责对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上报的信贷业务审查(B角)工作。负责大额客户风险监测报送工作。负责组织全行风险管理条线人员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