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贷款损失准备金按什么比率计提
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1)拨备覆盖率指标与不良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降低不良贷款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如尝试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信贷业务的完全程序化改革,规定降低不良贷款的指标等。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仍严重偏高,尤其四大国有银行为最。
2004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减少3946亿元,下降4.56个百分点,已降至13.2%。这个比例已经远远高出世界银行业的平均水平, 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仍处于高位,不仅已超过《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而且与国际先进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应保持在5%以下的要求相去甚远。
如果考虑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外公布的数字相对保守的因素,那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更是可想而知。
❷ 如何计算银行拨备覆盖率
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评价贷款损失准备是否充分,以至于判断谁的业绩水分最大。
❸ 银行拨备覆盖率是什么意思
拨备覆盖率:
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
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拨备覆盖率是银行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考察的是银行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
银行会专门准备贷款的一般损失,另外再根据贷款的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级别划出风险概率,乘以贷款的钱,最后都加起来的金额,除以不良贷款的总额就是拨备覆盖率。
1、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不良贷款*100%;
2、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如不良贷款余额100万元,实际计提80万元,假如应提90万元,那么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80/100*100%=8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80/90*100%=88.89%。
拓展资料:
现行规定:
根据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最新政策:
中国银监会2010年10月10日下发文件,要求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今明两年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
❹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多少
根据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
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普通准备金又称一般准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按照贷款余额1%提取的贷款呆账准备金相当于普通准备金。由于普通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
因此,普通准备金可以计入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但计入的普通准备金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25%,超过部分不再计入。普通损失准备金是弥补贷款组合损失的一种总准备。普通损失准备金所针对的贷款内在损失是不确定的。
因此,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弥补银行的未来损失。
❺ 拨备覆盖率的局限性
可以用一个极端的例子进行分析:假设有三家银行其不良贷款率都是5%,但是A银行的不良贷款全部为损失类,B银行的不良贷款全部为可疑类,C银行则全部为次级类。如果按照标准法对不同类别的贷款计提相应比例的减值准备(损失类按100%计提,可疑类按50%计提,次级类按25%计提,正常贷款按1%计提),则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三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19%、69%和44%,A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水平最高,但是并不能反映A银行具有最好的资产质量和最强的信用风险防御能力。通过对拨备覆盖率指标的一般性分析和实证比较,该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拨备覆盖率指标本身无法准确反映银行贷款的质量和拨备对损失的覆盖情况。由于不同类别的不良贷款损失程度不同,不良贷款不一定都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因此,用抵补预计损失的拨备除以不良贷款余额,就无法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和拨备覆盖损失的能力。
其次,拨备覆盖率指标在某种程度上高估了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由于拨备覆盖率的分母是五级分类后三类贷款,而分子是对所有贷款(还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计提的减值准备。分子覆盖的范围大于分母覆盖的范围,在足额计提拨备的情况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等于是把正常贷款提取的拨备也覆盖到了不良贷款上。
其三,作为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指标缺乏一致认可的标准。国内外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数据表明,中国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一般高于国外商业银行;而国外的商业银行,不但在不同年份里拨备覆盖率水平不同,而且在相同年份里的差异也很大。
比如,花旗银行在这几年中拨备覆盖率水平都比较高,但是它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当中损失惨重,接受了450亿美元的政府注资,而且现在还没有真正恢复元气。因此,拨备覆盖率指标达到何种水平较为合理,如何设定拨备覆盖率指标的监管标准,尚缺乏统一认识。
其四,拨备覆盖率指标属于静态指标,无法前瞻性地考虑未来的风险。而众多学者和分析师实证研究发现,快速的信贷增长与随后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成正相关关系:从时间关系上看,信贷高峰和不良贷款的高峰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滞后期,发达国家约为4年,我国约为2~3年,经济波动加剧将缩短经济滞后期;从数量关系上看,GDP增速每变化一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反向变动0.56~0.7个百分点,即在经济进入下行期时,上行期积聚的信用风险会在GDP增速放缓的过程中逐步暴露。
其五,拨备覆盖率作为监管指标,间接扩大了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从拨备覆盖率分子即拨备来源看,主要是信贷资产的预计损失。预计损失的计提有两种方式:单独计提和组合计提。由于单独计提的调整余地有限。所以,如果监管机构不断要求提高拨备覆盖率水平,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增加组合计提来提高拨备水平,这就为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扩大了空间。虽然盈余管理可以以丰补歉,平滑经营绩效,但降低了会计核准的准确性和对外披露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从国内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不断提高,同时其组合计提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其六,在特殊情况下,银行可能倾向于以减少分母的方式提高拨备覆盖率水平。一方面是信贷投放的大量增长,另一方面是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计提拨备面临双重的压力。从理论上来讲,这有可能使商业银行更加偏向通过减少分母的方式提高拨备覆盖率(如核销和回拨),特别是在拨备覆盖率指标超过100%的时候,由于减少同样的金额对分母减少的影响程度更大,操作的效果也更为明显.
❻ 不良贷款率与拨备覆盖率哪个风险大
题目有问题。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反映的信贷资产质量状况,数值越小代表不良贷款越少,信贷资产质量就越好。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指标,是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
❼ 请问如何计算拨备覆盖率
计算方法:
公式 :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第一 按数量 就是逾期合同跟正在执行的合同的比率
第二 按逾期金额占逾期合同所有未收到金额(无论是否到期)的比率 第三 按逾期金额在所有已到期应收款当中的比率
分别是“合同逾期情况”、“租金逾期情况”、“应收租金逾期情况”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拨备覆盖率是银行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考察的是银行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