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期付款買蘋果的在校大學生,是一種什麼心理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比較浮躁,虛榮心較強,所以才會分期付款買蘋果。對於大學生來說,分期付款購物好像已經習以為常,他們經常預支未來的錢來購買現在的東西。然而可怕的是,大學生分期付款這種行為並不同於在職人員刷信用卡,因為大學生並沒有經濟收入,所以這些錢到最後只能由父母買單。
大學生這種虛榮攀比的心理是非常危險的。走向社會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東西並不應該也沒必要與其他人攀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事事與人攀比,那活的就太累了。大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群體,應該攀比的是成績,也應該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學習當中。
㈡ 你會同情那些被校園貸套路的女生嗎為什麼
我覺得不值得同情。校園貸顧名思義針對的都是大學生,大學生芳華正茂,年滿18周歲,他們理應知道,辦理貸款時所謂的附加條件是什麼,但是她們卻沒有拒絕。然後結果只能是慘淡的。
貸款只是為了買蘋果手機、買漂亮的衣服,為了自己的額虛榮心,拍了不雅照,然後到手幾千塊,然後利滾利,達到好幾萬,怎麼還?還不起的時候,就會受到威脅,不還錢就要把不雅照放到網上,然後她們怕了,答應肉償,而且整個過程都會被拍下來。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還是選擇報警,不要一錯再錯。希望現在的年輕人都能把控好自己的消費觀念,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范圍,理智消費,更不要引火燒身。
㈢ 你會同情那些被校園貸套路的女生嗎
同情他們的智商,但是不同情他們的行為。講真校園貸離我個人感覺還是比較遙遠的,但是身邊朋友的朋友倒是經歷過。同時隔三差五也能看見網上各種各樣的真人真事兒, 耳濡目染,感覺不管是什麼原因去貸的校園貸,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兩個字——慾望。你幾乎沒見過那種什麼真的是家裡揭不開鍋父母重病需要醫葯費卻借貸的,一個都沒有!
㈣ 一些女大學生為了買好手機去網貸,出現一系列問題,和大學生攀比心理出現,這是不是手機的錯
手機、電腦等數碼產品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這些數碼產品也成為了大多數大學生的必備的配置,每每開學季,給新生購置這些數碼產品也成了家長們的一道工序。然而,一些大學生對這些數碼產品的要求甚高,喜歡追逐潮流,光配齊這些數碼產品所需的資金就讓很多家長苦不堪言,更何況還有學費、生活費等其他支出。
誠然,上大學配置一些必要的數碼產品,這倒也並無不妥,畢竟時代不一樣了,數碼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能或缺的必備品之一。但是,手機有必要非得買最新款,最昂貴的么,電腦有必要非得高配置的么?有些學生甚至非「蘋果」不要,動輒要配齊「三件套」,完全不顧家庭條件是否能承擔的起,以至於讓自己的父母苦不堪言,默默流淚。這一切,都是炫富、攀比心理在作怪。
這種情況之所以出現,我們的社會、學校、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只顧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了能讓孩子成績提上去,而去滿足孩子一切的要求,自然而然這讓孩子覺得,要什麼就得給什麼,這是他們應得的。而學校呢,除了關注孩子的成績,起碼的道德教育與品德教育早早就排除於課程之外。至於,社會物慾膨脹導致的攀比與炫富惡俗興起,更對年輕人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那麼,面對這種跟風的攀比心態,要如何應對呢?教育專家指出,攀比心理的主動引導與規避,主要通過合理的自我調節實現負性攀比到正性攀比的轉化,擺脫壓力的束縛,找到前進的動力,具體的方法包括:
1、盡可能地縱向比較,減少盲目地橫向比較
縱向比較是指個體和自己的昨天比較,找到長期的發展變化,以進步的心態鼓勵自己,從而建立希望體系,幫助個體樹立堅定的信心。橫向比較是指個體與周圍其他人的比較,有助於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2、通過自我暗示,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暗示是一種強有力的心理調節技巧,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心理預期,增強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具體表現為帶有鼓勵性質的語言、符號以及動作。比如,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時,在心中默念「其實我也很好」之類的語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較的習慣就會有所改善。
對新生的攀比心理,家長沒必要去迎合,並且有必要該好好給孩子上一課。而學校對此問題也要有足夠的重視,努力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大學教育。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應該清除的認識到自己將來的責任與義務,要主動轉變心態,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大學生。
㈤ 如何看待大學生分期付款買iphone的行為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於自己所使用商品的要求越來越高。IPhone手機相對於其他手機來說性能算是比較不錯的。所以學生們因為自己手頭錢不夠。想著用分期的形式購買。也算是一種個人追求。應當得到我們的尊重。
㈥ 為什麼有的人分期貸款也要買iPhone11
iPhone11上市之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這款機器作為iPhoneXr的升級版本,雖然更改了名稱,但是在產品定位方面依舊是和iPhoneXr一樣,是三款iPhone中配置最低、價格最便宜的機器。
第五點,或許會更加便宜的價格;目前iPhoneXr售價在四千元左右,如果iPhone11的價格可以跌破五千元,那麼這款機器競爭力在同價位還是非常高的,畢竟強大硬體和軟體生態,都是同價位的Android機器難以匹敵的。
正是由於iPhone11的這五個優點,不少的消費者即便是選擇分期兩年也要購買這款機器;而蘋果公司官方也是推出了兩年免息的分期政策,大大提升了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
㈦ 校園貸的女生,她們都把貸款貸來的錢都花到那去了
大學里最容易攀比了,沒錢的就想辦法弄錢也要花,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理智,沒有經濟能力卻提前消費,最後只能自食惡果!
㈧ 喜歡一個女生可以辦分期買蘋果手機給女朋友嗎
就看你怎麼想了,如果你很有錢,喜歡一個女生就想買蘋果手機送她是可以的,但你需要分期付款,就要考慮一下了,別影響了自己的基本生活才好。
㈨ 大學生用校園貸買蘋果手機欠下40餘萬元是真的嗎
一個身份證被他人借用 債務「很難還清」
為買iPhone輕信「校園貸」,結果利滾利欠下40餘萬元,砸鍋賣鐵也還不起;為了賺取「好處費」,拉身邊的同學一起貸款上百萬元,結果因涉嫌詐騙被刑事拘留;因「校園貸」泄露個人信息,被他人冒名使用身份證在多個貸款平台借款30餘萬元,騙子銷聲匿跡,欠下的錢沒人還……
騙局2:「0首付」 最終演變成「無底洞」
一些「校園貸」網站打出了「0首付」、「0元購」的廣告,提供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付款服務,吸引大學生「0首付」「分期付」購買iPhone手機、名牌包等奢侈品。然而,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往往會沒有實際償還能力,無法按時還款。「校園貸」的利息比正規貸款高,最終會演變成利滾利的巨額貸款。
應對: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過分追求「高大上」,不要輕信「0首付」、「0元購」的誘惑,如果需要分期付款購買物品,可通過正規途徑辦理分期付款。
騙局3:發展下線可賺「好處費」
一名大學生身陷「校園貸」,因無法償還之前的貸款,便應「校園貸」公司要求發展下線,拉人貸款,同時扮演受騙者和施騙者雙重角色。在一般情況下,受騙者拉他人貸款,往往因對方承諾會給500元-2000元不等的好處費,同時騙子還承諾「貸出來的錢不用本人還」。大學生在騙子的蠱惑下,對這樣的致富方式心存僥幸。
應對:不要貪圖小便宜,更不要輕易答應替他人做擔保。如果發現身邊的同學朋友深陷「校園貸」,要及時制止。
騙局4:冒用大學生身份貸巨款潛逃
一旦有大學生提供身份證等信息辦理「校園貸」,不法分子可能會通過使用大學生的身份證,在多個貸款平台進行貸款,往往貸款數額巨大。而此後,騙子就會銷聲匿跡,多個貸款平台所欠下的巨額款項,都會計入大學生的名下,無力償還。
應對:保護好個人身份證等重要個人信息,不要隨意將身份證借他人用,更不要隨意將身份信息提供給他人,防止被不法分子冒用。
㈩ 女大學生為買蘋果手機,最終欠下20多萬巨款。你會買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奢侈品」嗎
女孩為買蘋果手機不惜去借高利貸,最終欠下巨款無力償還,還要由她的父母來扛起這個還款的重任,女孩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虛榮心去借款,在我看來真的是不值得。我是不會去買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奢侈品的,當然也不一定是超出自己能力之外,像一些東西我買了之後每天只能靠同學救濟或者是不吃飯來度日的話我也不會去買的,因為那些東西大部分是為了自己享受或者是同學之間的攀比,我感覺這是沒有必要的,如果我是真的想買的話我也會自己掙錢然後去買或者是每天吃飯的時候少花一點錢少買些零食用省下來的錢去買,如果還是不夠的話我就不會去買了。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虛榮之心,但是我們並不是富二代,家裡面也沒有那麼多可以提供我們揮霍的財產。我們要量力而行,自己有多麼大的能力就用多少價值的東西,自己償還不起的事情不去做,有風險的事情不去做,做好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富二代。奢侈品本來就不屬於我們這些大學生,在我看來那麼一小盒化妝品的價值就可以上千一個普通的手提包的價格就是上萬,而我們並沒有任何的收入,我們生活費還要向父母索取,而且一個普通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也只有兩千塊錢吧,而且這還是一個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學生,我反正捨不得拿一個月的生活費去買一件衣服或者是一雙鞋子,也許是因為自己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吧,從小就有著節儉的習慣,不會去買太貴的東西,自己承受不起的東西是不會冒風險去借錢買的。所以我不會去買那些奢侈品。